请选择 目标期刊

知识图谱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75 浏览:406

林子舰1 冯超超1 王廷振1 王槿1,2 《物理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目前,在新工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也需要不断提升。不同于传统搜索方式,科学知识图谱技术采用对分析对象的共词进行分析并找到它们之间的亲疏关系,从而揭示相关学科的演进关系。本文以声速的测量、转动惯量等物理实验为例,利用引文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并结合目前物理实验课程标准化的具体要求,探讨其对实验课程标准化的辅助功能及在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部分相干光的相干性参数简易测量方法 下载:97 浏览:483

姜笑攸 戴晨 尹亚玲 李晓云 郭超修 《物理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基于旋转的有机薄膜制作的相干衰减器产生部分相干光源,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进行拓展,采集部分相干光的光斑图样和干涉条纹图样,利用计算机程序处理图像,实现了对部分相干光的相干度和相干长度的快速测量。

汽车贴膜上出现彩色条纹的机理研究 下载:72 浏览:315

刘子健 高新红 王福合 《物理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当戴上偏光眼镜看贴有车膜的汽车前挡风玻璃时会看到一系列彩色条纹,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发现汽车贴膜能够产生彩色条纹的原因类似于正交偏振光路中各向异性晶体所产生的消光干涉。在车内观察时,自然光以近似布儒斯特角入射到前挡风玻璃后透射出的光为部分偏振光,此时前挡风玻璃相当于起偏器;车膜就是具有双折射特性的各向异性晶体,部分偏振光通过车膜后形成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o光和e光;偏光眼镜相当于检偏器,o光和e光在检偏器透振方向上的分量相互干涉,当光程差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时形成与该波长相对应颜色的干涉亮条纹。由于太阳光为复色光,所以随着入射角的变化会产生一系列的彩色等倾干涉圆环。在车外观察时,与在车内观察时类似,主要区别是在贴膜与空气的界面处o光和e光发生反射后再先后通过贴膜和前挡风玻璃返回到车前方,这时用偏光眼镜观察时即可看到彩色干涉条纹。有时如果观察角度和位置合适时,即使不佩戴偏光眼镜也能看到较浅的彩色条纹,这主要是因为光2次通过前挡风玻璃,此时的前挡风玻璃既是起偏镜,又是检偏镜。

学时大学物理实验线上教学方案及其设计思路 下载:63 浏览:316

张增明 《物理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64学时大学物理实验线上教学方案。该方案以有指导可互动的基于智能手机的自主DIY实验为主,结合绪论、探究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展特殊时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我们将组织全国实验教学一线教员共同构建实验资源库,利用这个资源库,各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下美国物理实验教学及中美情况对比 下载:86 浏览:274

乐永康 《物理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新冠疫情下,中美两国的大学物理教师群体都在努力,以使物理实验教学所受的影响能尽量地小一些。作者基于美国"高年级实验物理协会(Advanced Laboratory Physics Association,简称ALPhA)"邮件群里的讨论内容概括美国同行们正在开展的努力,并和国内大学物理实验圈里开展的"物理实验线上教学"的情况进行了比较,比较粗浅地分析了疫情下中美物理实验教学的异同。

基于知识可视化的物理实验课程导学教学设计研究 下载:71 浏览:313

张慧 姚琴芬 《物理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知识可视化在教育技术实践领域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通过知识可视化的思维模型,应用相关软件技术工具Mindmanager和Xmind,构建和优化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导学和内容设计,同时结合科学数据可视化软件Mathematica辅助实验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和处理分析,并进行了相关案例设计研究探索。本文研究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可视化的导学资源组织形式和内容,提升实验教学信息传达的结构性、丰富性和有效性,辅助学生利用思维和数据可视化工具增强学习与思维的能力。

AR技术与纸质教材相融合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下载:71 浏览:233

郑志远 董爱国 李传涛 黄昊翀 张自力 《物理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针对物理实验教学中传统预习环节效率低下的问题,将增强现实AR技术与纸质教材交互融合,将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及仪器进行了AR技术处理。学生通过手机下载相应APP后,扫描纸质教材中的图像即可实现虚拟交互操作,具有可视化、直观性的特点。该方法拓展了纸质教材的功能,充分发挥了现代技术的优势。对于学生理解仪器内部结构,特别是对于复杂精密仪器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很有帮助。该方法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悬浮牵引演示实验仪的原理与设计 下载:73 浏览:356

曾威 丁进 刘伟 史庆藩 《物理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抗磁性概念及其物理机制是电磁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使得抗磁材料有可能悬浮在磁场中。为了提高抗磁性物理原理的教学效果,文章中设计制作了磁悬浮牵引演示实验仪。该装置能够清晰稳定地演示二维平台上激光牵引磁悬浮热解石墨移动的现象,包括直线牵引和旋转牵引。通过comsol仿真计算和实验,确定了演示效果最明显的两种磁铁排列方式:双层N/S交错排列和N/S反向排列。该装置由移动导轨、磁铁平台、激光笔、石墨等部分组成,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应用于科学研究或者物理实验教学。

影响激光全息照相实验成像效果的因素解析 下载:37 浏览:377

杨超舜 尹剑波 侯泉文 庞述先 《物理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激光全息照相实验是近代物理实验的重要实验之一,实验中的一些因素将影响成像效果,对这些因素作具体分析,有助于提升激光全息照相实验的成像效果。从激光全息照相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实验室具体条件,配合直观图解,对物光与参考光的光程差、物光与参考光的夹角、曝光显影定影过程、物光与参考光的强度比、物与全息干版相对位置等因素作了详细分析与解释,给出了最优参数。这些解释和优化参数有效提高了课堂上实验的效率及成像效果,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激光全息照相实验的原理,提升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

涡激运动的研究性实验设计 下载:97 浏览:281

雷宇昇1 李晓彤2 丁进1 刘伟1 史庆藩1 《物理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文章结合涡激运动的基本原理与传统拖曳水池的设计,提出了一种小型的研究涡激运动现象的模型实验设计,并描述了其实验装置的结构与原理。在分析了涡激运动理论成因的基础上,进行了涡激运动现象研究性实验:观测到了圆柱浮力筒涡激运动在水平面内运动的标志性"8"字形轨迹,并着重研究了涡激运动的运动响应随水流速度的变化关系。本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流体力学中的复杂现象,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在大学物理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下载:95 浏览:277

樊代和 贾欣燕 刘其军 常相辉 魏云 《物理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通过对学生相关不确定度分析知识的全方面讲授,深入地将其应用到大学物理实验内容设计的应用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单摆的研究、杨氏弹性模量测量、分光计测量三棱镜折射率3个实验为例,详细介绍了不确定度分析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起的重要作用。通过将不确定度分析应用到实验内容的设计中,一方面可以加强本科生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深入学习,另一方面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基于阻尼振动模型测量地磁场水平分量 下载:36 浏览:383

陈贸辛 王福合 《物理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地磁场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地磁场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部分实验方法已经应用于学生实验。我们利用永久磁铁在磁场中发生偏转后做阻尼运动的原理来测量磁场,为了准确测量振动周期,我们将一束激光照射在附着在永久磁铁上的小镜子,利用光杠杆原理放大纪录磁铁振动的轨迹,从而通过摄像分析精确计算磁铁振动周期,由此测出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实验测得本地地磁场水平分量为0.0324mT。本文主要为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提供方法和思路。

介绍估测地磁场的一个简单教学实验 下载:69 浏览:331

牛汉青 刘伟 史庆藩 《物理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文章介绍了一种估算地磁场的简单实验,即通过观测小圆柱形磁铁在地磁场中的微小摆动频率,并通过计算圆柱形磁铁在地磁场中受到的力矩来确定地磁场的大小。该方法应用于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过程可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强激光间接驱动材料动态破碎过程的实验技术研究 下载:55 浏览:414

储根柏1 于明海1 税敏1 范伟1 席涛1 景龙飞2 赵永强1 吴玉迟1 辛建婷1 周维民1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强激光驱动加载已成为冲击波作用下材料动态破碎过程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采用间接驱动方式,设计合适的腔型进行物理实验研究,可实现更大且更均匀的冲击加载一维区.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实验方法,研究强激光间接驱动材料动态破碎过程的实验技术.首先,利用IRAD程序设计适用于开展动态破碎过程研究的半柱腔,其直径为2 mm、腔长为2 mm;进而通过物理实验获得此腔型下多个激光能量点、脉宽2 ns和3 ns条件下辐射峰值温度和波形;最后,利用流体模拟方法给出多种辐射波形下的冲击加载波形.利用高能X射线成像和光子多普勒干涉仪诊断给出间接驱动加载下层裂过程的物理图像和速度历史.经分析发现,间接驱动的加载一维区达到2 mm,平面性优于5%,能有效地开展相关物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为新型柱腔设计、冲击加载技术及动态破碎过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关于“楞次定律”教学高端备课的探讨 下载:55 浏览:494

曾长兴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通过对"楞次环"实验进行研究,指出"楞次定律"教学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利用磁性强弱不同的磁铁、不同尺寸及缺口与否的铝环进行实验,发现铝环的动与不动只与磁铁的强弱有关,而与铝环是否闭合,铝环的厚薄、宽窄、大小或者铝环的连接方式无关。通过物理实验细节的推敲,来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增进学生学好物理的内在动力。

基于拓展性学习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17 浏览:245

汪川 《现代物理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拓展性学习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通过分析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一系列旨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实验内容的深度拓展、实验方法的多样化、实验过程的自主设计以及实验结果的多元评价,以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现知识的深化与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不仅关注实验教学的技术层面,更强调学生科学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创新路径探索 下载:22 浏览:258

魏杰 《现代物理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亟待优化创新。本文通过探讨转变实验教学理念、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小组合作实验及鼓励引导实验创新等路径,旨在调动学生的实验热情、提升教学效率,并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探究能力。这些创新措施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实施这些优化创新路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将更好地发挥其在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活化初中物理实验彰显物理教学魅力 下载:18 浏览:222

胡爱平 《现代物理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既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又要考虑到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只有充分运用物理实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同时,实验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下载:24 浏览:269

梁书安 《现代物理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新课标提出了物理教学的根本宗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培养他们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责任感。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法的应用,给学生提供践行个人见解,创造个人价值的机会,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发挥实验教学的育人价值。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

基于科学思维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下载:29 浏览:308

顾亚丽 《现代物理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实验教学是物理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动手能力,是最终形成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教师学会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为打造高效率的物理教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目前初中物理这门学科的具体特点,以及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以及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研究。
[1/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