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铁路工程风吹雪监测方法研究 下载:47 浏览:475

李博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风吹雪作为新建克拉玛依至塔城铁路工程的主要自然灾害,其防护是一项世界性的技术难题。铁路与主导风向的夹角、风速、路堤高度、边坡率、路堑形式、路堑深度及路堑坡率等因素都是影响铁路风吹雪的直接因素。铁路工程风吹雪灾害的成因复杂,仅通过理论分析难以准确评估其危害程度,通过建立连续3个冬季的监测周期,详细介绍了以自动监测为主、人工监测为辅的监测方法。基于各项现场基础监测资料,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一系列成果,为现场各工点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为进一步攻克风吹雪灾害防治的技术难题提供数据支持。

大连市小型水库工程水文监测方法和难点分析 下载:65 浏览:336

王丰玮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在小型水库工程运行管理中,水文监测是重要的监测手段,在水库调度运行、技术支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小型水库水文监测重要性,本文以大连市近年来小型水库水文监测情况为背景,分析了小型水库安全监测工作方法,并提出了水文监测工作难点和解决措施,可供其他小型水库水文工作者参考。

超大型深水沉井三维姿态自动监测方法 下载:98 浏览:499

庄小刚 葛永飞 任其江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1期

摘要:
超大型深水沉井施工技术难度大、要求高,需实时掌握沉井三维姿态为施工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而传统测量手段测量沉井实时三维姿态时存在较大困难。本文结合某特大桥超大型沉井三维姿态自动监控的实例,阐述建立沉井三维姿态自动监控系统的方法,采用GNSS测量技术,通过采集、通信、数据处理三系统的结合,实现掌握沉井实时姿态及其变化规律的技术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技术检核验证,结果证明自动化监测系统测量精度满足沉井施工要求,可在大型沉井施工或类似工程中推广及应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页岩气水平井地层倾角随钻监测方法应用研究 下载:75 浏览:421

陈杨 陈兵 《天然气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由于地震解释精度限制,页岩气水平井钻进过程中常常遇到预测地层深度与倾角与实钻误差较大的情况,故对页岩气水平井进行随钻地层倾角监测,及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轨迹调整对于页岩气水平井顺利中靶并长穿优质储层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导眼或邻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建立地层对比标志层,在此基础上结合钻井轨迹及预测地层倾角建立地质模型,分析随钻自然伽马曲线变化情况,选择在标志层处、A靶点等控制点进行地层深度和地层倾角的确认,提前预判实际地层的变化,调整钻井轨迹,保证井筒在目标地层中穿行。

基于DSM和地表覆盖数据的土地变化监测方法 下载:62 浏览:465

姚炜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9期

摘要:
国家的土地政策和土地措施必须依赖于及时、有效、准确的土地数据,这就对土地利用现状管理提出了动态变化监测的要求。目前,在土地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中土地变化情况的获取仍旧十分被动。同时受限于传统管理手段,监测的工作量不仅大且效率低。变化监测成果的质量又受限于判读人员的技术水平。基于上述情况,结合国情普查地表覆盖数据和DSM(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变化图斑,提出了一种土地变化监测方法。以土地复垦、地块建设、发现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违建与拆违为应用案例,验证了所提监测方法的有效性,为及时发现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并为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基于PCA的核电站传感器状态监测方法研究 下载:80 浏览:386

李伟 彭敏俊 刘永阔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2期

摘要:
针对目前核电站中以物理冗余为主的传感器状态监测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主元分析(PCA)的传感器状态监测方法,这种基于解析冗余的方法是对物理冗余方法的验证,解决了物理冗余方法不能实现传感器小漂移的监测,改善了冗余传感器组中多数传感器出现共模故障时,物理冗余监测方法可能给出错误融合结果的问题。使用核电站的真实传感器数据建立PCA监测模型,人为引入故障到测试数据中进行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文中提出的传感器状态监测模型的有效性。

基于PCA的核电站传感器状态监测方法研究 下载:70 浏览:425

李伟 彭敏俊 刘永阔 《航空航天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针对目前核电站中以物理冗余为主的传感器状态监测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主元分析(PCA)的传感器状态监测方法,这种基于解析冗余的方法是对物理冗余方法的验证,解决了物理冗余方法不能实现传感器小漂移的监测,改善了冗余传感器组中多数传感器出现共模故障时,物理冗余监测方法可能给出错误融合结果的问题。使用核电站的真实传感器数据建立PCA监测模型,人为引入故障到测试数据中进行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文中提出的传感器状态监测模型的有效性。

隧道掘进机液压油液工况监测方法与系统研究 下载:22 浏览:293

骆骏德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论文对隧道掘进机液压系统中液压油液的污染度与温度等工况的监测方法和监测系统进行了单独研究,并且将两个系统组合到一起进行了系统设计。其中液压油污染度监测主要依据Lambert-Beer定律,通过光电传感器采集透射光强度,得到油液的污染度等级。油液温度监测的核心器件为温度传感器,配合油温处理装置,协作控制油阀动作,最终达到油温的动态平衡。最后对系统进行了验证,得到的验证结果与参考值相差不大,证明了系统的实用性。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发育情况及监测方法简述 下载:66 浏览:446

龚绪龙 于军 卢毅 王光亚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4期

摘要:
地裂缝是地表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开裂,在地面上形成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苏锡常地区作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域,由于发展早期过度使用地下水造成地面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地裂缝灾害频发,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苏锡常地区的地裂缝发育情况和目前使用的监测手段进行简要的介绍,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风电并网系统次/超同步振荡的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下载:88 浏览:485

李金1 张喜铭1 时伯年2 郭芳2 《电力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风电基地中出现了新型次/超同步振荡问题,其频率具有时变特性。已有的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和广域测量系统无法准确监测其动态发展过程。鉴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次/超同步谐波对传统PMU算法的不良影响,剖析谐波引起基频相量测量误差的根源。其次,提出一种具有频率自适应控制能力的次/超同步谐波相量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判断系统中是否出现次同步振荡,并检测出基波相量和次/超同步谐波相量。最后,通过搭建实际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分析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2种心排量监测方法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12 浏览:393

周润奭 崔娜 隆云 李尊柱 李奇 2020年12期

摘要:
比较无创心排量监测(non-invasive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NICOM)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 CCO)监测2种方法测定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为护士参与开展重症患者床旁无创心排量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12月收入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ICU需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同一患者采用NICOM和Pi CCO 2种方式监测患者心输出量和每搏量变异度,比较2种方法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感染性休克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其中NICOM测得心输出量为5.10(4.35,6.50)L/min,Pi CCO测得心输出量为4.89(4.34,6.23)L/min,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86,P=0.430);NICOM测得每搏量变异度为13.00(11.00,16.00),Pi CCO测得每搏量变异度为12.00(9.00,15.0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07,P=0.009)。两种方法测定心输出量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04(P<0.001,95%CI为0.932~1.135),每搏量变异度相关系数为0.841(P<0.001,95%CI为0.601~0.786),均显著正相关。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种方法测定心输出量平均差值为0.21 L/min(P=0.032,95%CI为-1.12~1.54),每搏量变异度平均差值为1.56(P<0.001,95%CI为-2.56~5.68)。结论 NICOM和Pi CCO 2种监测方法的结果有差异,但相关性和一致性良好。NICOM可以应用于临床,为护士参与测量的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提供了新方法。

软件定义网络流量监测方法综述 下载:51 浏览:457

李燕1 章玥1 唐继兴1 陈雷2 《天线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网络流量监测是网络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流量监测方法对于评估整个网络的性能至关重要。本文调研分析了当前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中的流量监测方法,从以交互为中心和以计算为中心两个角度对流量监测方法进行分类。以交互为中心的方法侧重于交互,由控制器通过南向接口获取数据平面的流量信息。以计算为中心的方法侧重于数据平面,通过交换机内部的复杂计算实时获知网络流量状况。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高压电气设备运行在线监测方法 下载:171 浏览:2889

陆振兴 《光电子进展》 2024年3期

摘要:
针对现有监测方法在对高压电气设备运行监测时,存在监测精度低,监测结果与实际不相符的问题,引入光纤传感技术,开展对高压电气设备运行在线监测方法的设计研究。结合光纤传感技术,安装光纤传感器,并对光纤传感器输出数据采集;结合光纤传感器输出内容,在线监测高压电气设备运行中绕组变形;确定高压电气设备运行时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并实现对高压电气设备异常运行故障识别。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新的监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得到的监测结果与实际一致,可以实现对高压电气设备运行异常的准确监测。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铁矿巷道形变监测方法 下载:186 浏览:3068

袁昊 《光电子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铁矿巷道的形变和破坏是铁矿生产实践中需要着重考虑解决的问题。铁矿巷道形变是指巷道岩层在受到外力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形状和尺寸的变化,巷道形变会造成井下交通中断、生产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事故,严重威胁铁矿正常生产。因此,在铁矿开采过程中,及时、科学、准确地监测巷道形变,掌握巷道状态及形变趋势,对保障铁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洋监测关键要素的监测方法研究 下载:91 浏览:910

杨亦宁 《中国海洋学报》 2024年1期

摘要:
海洋监测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任务之一,其范围包括对海洋环境中各种要素的监测与分析,如海岸线、水下物体、污染物等。随着全球对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强,精确划分和监测海域要素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这一领域的发展对于海洋科学、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等多个领域具有巨大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海洋监测要素的精确划分和监测方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监测需求。

基于手持式XRF的土壤铅含量应急监测方法研究 下载:261 浏览:2710

郁浩 《土壤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使用手持式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对厦门市同安区某污染地块土壤铅含量进行现场快速应急监测研究,通过网格布点采集表层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铅含量的应急监测方法,除个别点位,现场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8%,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精确度,且能在短时间内开展检测,满足土壤重金属铅污染应急监测及现场调查评估要求。

基于传感器技术的跳绳运动心肺功能自动监测方法分析 下载:127 浏览:1226

徐国添 《传感器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自动监测跳绳运动心肺功能设备的应用优势,通过专业的研究与分析,在传感器技术的引导下设置出跳绳运动心肺功能自动监测的有效方法,方法操作过程包括明确测试指标、规范跳绳运动过程设计、监测心肺功能变化情况与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等,全面提升跳绳运动锻炼心肺功能的效果。

基于光纤通信的智慧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状态监测方法 下载:466 浏览:3490

徐松 《光电子进展》 2022年5期

摘要:
在当今电力系统中,智慧变电站作为关键环节,对于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可靠和高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纤通信技术凭借其高带宽、低损耗、抗干扰等显著优势,在智慧变电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于光纤环网的数据中心机房环境在线监测方法 下载:468 浏览:3491

刘代勤 《光电子进展》 2022年5期

摘要:
信息科技飞速进步之际,数据中心扮演现代数字技术关键而基础的角色,其运转的稳定性对商业活动的持续发展极为关键。数据中心的机房室内环境因素繁杂并不断变化,涵盖了湿度、温度、空气纯净度、电力维持、泄露状况等一系列维度,这些因素都会直接作用于服务器的运作稳定与能源消耗效率上。本研究深度分析了基于光纤环网的数据中心机房环境在线监测的方法,借助多种物联网传感器,与光纤环网的快速且可靠传输相结合,以达成对数据中心机房环境的全方位、实时且精确的监测。文章起初对光纤环网的技术性能和在数据中心监测环境中所体现的应用价值进行了阐释,随后详尽描述了该系统的总体框架,并对该系统在线监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介绍。

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及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分析 下载:156 浏览:1462

付强 《中国土壤》 2023年7期

摘要:
本文针对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和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展开分析。首先介绍了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的定义、原理和常见模式,包括自然恢复模式、人工干预模式和综合模式,并探讨了模式选择的考虑因素。接着,详细讨论了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的原则和各个方面,包括数据收集和分析、植被恢复与保护措施、土壤改良与保育措施、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措施、动植物保护与增殖措施以及设计评估和监测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的应用和效果评估结果。综合分析表明,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和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能够有效恢复和保护土地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利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