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正常眼与单侧青光眼患者对侧眼的OCT参数对比分析 下载:54 浏览:360

龙婷 杜磊 赵秋雅 邢怡桥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使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评估正常眼与单侧青光眼患者对侧眼视盘形态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差异。方法选择具有青光眼特征性眼底损害的单侧青光眼60例(60只眼),另选择43例(43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并使用OCT测定视盘及RNFL参数。评估参数包括视盘面积、盘沿面积、视杯体积、杯盘面积比、垂直和水平杯盘比以及平均、上方、下方、视盘周围8个区域的RNFL厚度,采用两独立组均数t检验对以上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眼与单侧青光眼患者对侧眼的部分参数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包括杯盘面积比(P=0. 004)、垂直杯盘比(P=0. 001)、水平杯盘比(P=0. 002)、视杯体积(P=0. 009)、平均RNFL厚度(P=0. 022)、下方RNFL厚度(P=0. 001)和下方颞侧RNFL厚度(P=0. 008)。结论单侧青光眼患者的对侧眼的视盘及RNFL与正常眼相比有部分早期损伤的表现。

限定人群高度近视脉络膜厚度分布的研究 下载:56 浏览:389

周凌霄1 魏文斌2 邵蕾2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人群脉络膜厚度的分布情况。方法资料来自北京眼病研究2011,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方法。等效球镜度≤-6. 00 D并满足测量要求的78例(103只眼)纳入高度近视组,对照组随机抽取年龄及性别匹配的227例(227只眼)正常眼。使用谱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术(EDI SD-OCT)对黄斑区进行扫描,专用软件测量脉络膜厚度。结果两组均为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最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63. 0±92. 9)μm高度近视组(110. 6±85. 2)μm,对照组最小值出现在中心凹鼻侧略偏下方,平均厚度为(182. 2±89. 7)μm,高度近视组最小值出现在鼻下方,平均(60. 0±62. 7)μm。结论在高度近视人群中,脉络膜平均厚度明显低于正常人群,脉络膜的血管状态及血流灌注变化可能对高度近视的眼底改变有密切的影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相干光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分析 下载:53 浏览:372

李璐 王辉 刘平 刘娟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联合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初发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检查中的影像特征。方法对27例(54只眼) VK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其FFA及OCT检查影像特征。结果 FFA图像显示动脉前期视网膜斑点状低荧光,静脉期后极部及视盘周围大量针尖样细小点状强荧光,随造影时间延迟,荧光渗漏明显并逐渐扩大、融合,晚期出现特征性的多湖状视网膜下荧光积存灶。OCT图像显示多发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神经上皮增厚。结论 FFA与OCT在VKH诊断中各具优势,两者联合应用可为VKH的发病机制提供研究资料,极大地提高了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

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的变化 下载:62 浏览:401

李瑾1 张胜娟2 赵伟3 闫配4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合并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8年4~6月临床确诊为RVO合并黄斑水肿的44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治疗组(n=23例,玻璃体腔注射0. 5 mg/0. 05 ml康柏西普)和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对比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行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软件自动识别及测量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FAZ面积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为1个月,治疗组BC-VA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患者BCVA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CM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CM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后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FAZ面积变化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单次抗VEGF治疗RVO合并黄斑水肿在短期内平均BCVA和CMT明显好转,并且未加重黄斑缺血。

应用OCT评价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时间对视神经损害影响的研究 下载:51 浏览:391

张青 唐广贤 王民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发作时高眼压持续时间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损害的规律。方法选取首次发作的APACG患者62例(62只眼)并分组,A组:高眼压持续时间≤24 h(30例30只眼),B组:高眼压持续时间> 24 h(32例32只眼)。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急性发作期、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以上测量其RNFL厚度,与正常组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发作期A组颞上RNFL增厚(P <0. 05),其余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其余各时间各RNFL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B组各RNFL发作期增厚,其余各时间变薄,有显著性差异(P <0. 05)。B组各RNFL术后1年及以上与6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首次发作的APACG患者,高眼压持续时间在24 h内,RNFL早期部分增厚,损害完全可逆;在24 h以上,RNFL早期弥漫性增厚,损害不可逆,并在眼压正常后6个月内持续变薄。快速降眼压是治疗APACG的关键。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的临床研究 下载:52 浏览:399

戴馨1 武海军2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评估其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和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正常成年人110例(110只眼)(正常对照组)、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NDR组)76例(76只眼)和轻度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NPDR组)50例(50只眼),采用RTVUE 100-2型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仪对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测量总体平均厚度(GCCAvg)、上方平均厚度(GCC-Sup)、下方平均GCC厚度(GCC-Inf)、整体丢失容积(GLV)与局部丢失容积(FLV)。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GCC厚度差异。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GCC-Avg为(117.76±1.20)μm,GCC-Sup为(117.29±4.90)μm,GCC-Inf为(113.26±1.63)μm,NDR组GCC-Avg为(103.31±2.13)μm,GCC-Sup为(103.21±1.37)μm,GCC-Inf为(102.44±2.35)μm,NPDR组GCC-Avg为(94.64±1.52)μm,GCC-Sup为(95.50±1.44)μm,GCC-Inf为(94.70±1.01)μm,糖尿病组各区GCC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变薄,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GLV分别为(3.58±0.58)%、(4.93±0.48)%、(7.62±0.34)%,FLV分别为(2.18±0.48)%、(4.08±0.74)%、(3.45±0.6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PDR、N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结论糖尿病患者黄斑各区GCC厚度均变薄,可用于糖尿病的检查和随访。

UBM和前节OCT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下载:54 浏览:362

许建锋 国媛媛 张晓娜 高蓓蓓 赵云 路璐 王运昌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对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声像特点及眼前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的图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二者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45只眼)因眼外伤所致睫状体脱离的无检查禁忌患者分别行UBM及眼前节OCT检查并对其图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UBM及眼前节OCT均能明确显示睫状体脱离范围、大小及伴随的其它病变。结论 UBM及眼前节OCT均可准确诊断外伤性睫状体脱离,但其二者均有其优劣势,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对比选择可为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做出明确诊断。

OCT对弱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参数测量分析 下载:54 浏览:425

张艳芳1 周妍丽2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对弱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参数进行测量,探讨弱视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收治5~14岁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38例(38只眼)为观察组,其中近视性弱视17例(17只眼),远视性弱视21例(21只眼),38例患者对侧非弱视眼为对照组(38只眼)。行SD-OCT快速扫描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结果近视组患者视盘周围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薄于对照组患者,远视组患者视盘周围平均RNFL厚度厚于对照组和近视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黄斑A1、A2、A3区视网膜厚度均厚于对照组患者,视网膜容积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黄斑A4、A5、A6、A7、A8、A9区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组患者黄斑A4、A6、A7、A8区视网膜厚度均厚于近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黄斑A1、A2、A3、A5、A9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可以准确测量弱视儿童黄斑各区视网膜结构和厚度,并且安全可靠,可客观评估弱视预后情况。

对比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 下载:47 浏览:396

严欢 龚立艳 李立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对比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探讨视网膜各层次厚度与视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我院就诊并通过临床检查确诊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30例(30只眼),分别为康柏西普治疗组(A组)16只眼、雷珠单抗治疗组(B组)14只眼。两组患眼分别行0.05 ml康柏西普或0.05 ml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于注射前和注射后1、2、3个月进行复查。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注射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的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平均视网膜外核层厚度(ONLT)、平均光感受器层厚度(PLT),以及治疗后3个月BCVA与CMT、ONLT及PLT的相关性。结果 A组和B组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后1、2、3个月BCVA均明显优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VA提高2行及以上者,A组有8只眼(50%),B组有9只眼(64%);维持于就诊时水平者,A组有8只眼(50%),B组有4只眼(29%);A组中无视力下降者,而B组中有1只眼(7%)。A、B两组治疗后1、2、3个月,CMT、ONLT及PLT较治疗均前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1、2、3个月,两组患眼间log MAR BCVA、CMT、ONLT及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相关性分析显示,A组治疗后3个月BCVA与治疗后3个月ONLT及PLT均具有相关性,分别为(r=0.667,P=0.005;r=-0.604,P=0.013);B组治疗后3个月BCVA与ONLT及PLT均具有相关性,分别为(r=0.649,P=0.012;r=-0.771,P=0.001);A、B两组治疗后3个月BCVA与CMT无相关性(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及雷珠单抗治疗BRVO所致黄斑水肿有相似疗效,视网膜ONLT及PLT与BCVA具有相关性。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