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知情同意权行使主体的异化及其匡正 下载:43 浏览:286

杨会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因涉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和人格尊严,知情同意权应当由患者本人行使,患者近亲属只是在特殊情况下行使。然而,现实生活中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主体却出现了异化,大量的患者近亲属行使了知情同意权。这种异化现象的出现有两个原因:一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患者近亲属可以行使知情同意权的具体情形,二是医院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成本较低。因此,法律上应当明确患者近亲属行使知情同意权的情形为患者无同意能力、保护性治疗、患者已授权,删去《医疗损害责任司法解释》第17条的规定从而增加医院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违法成本。

论中国少数民族研究者的伦理责任 下载:56 浏览:413

徐大慰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外土著民族研究伦理指南,阐述了少数民族研究者的伦理责任、理论依据和行动策略,可以为中国少数民族研究者提供实践准则。少数民族研究者应当尊重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保护传统知识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研究要避免伤害少数民族社区和成员,对他们应有适当的利益补偿。研究的目的、过程、结果和风险应与少数民族成员咨询、协商,得到他们的知情同意。

APP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以知情同意为视角 下载:58 浏览:408

张勇 《法学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我国APP经营者违法违规收集、使用公民个人信息问题突出,APP用户个人信息权益的法律保障不足,依赖个人信息安全和APP行业标准作为认定犯罪的前置性规范。个人信息蕴含着公民个体的具体人格权,同时具有社会公共法益属性,个人信息自决权是公民个人信息的基础权利,知情同意则是个人信息自决权的核心。刑法应处理好个人权利自由保护与价值利用的关系,在信息自由与信息安全之间予以利益平衡。基于个人信息知情同意保护原则,刑法应当参照《网络安全法》及有关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业规范,明确APP运营者对用户知情同意保护义务,通过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构成要件进行限制解释,认定APP运营者非法获取、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或提供给他人的刑事责任;同时,将APP用户知情同意看作刑法上被害人同意的出罪事由,但其出罪功能应受到适度限制。

人脸识别的伦理反思与法律协同治理 下载:142 浏览:1560

​刘心怡 《国学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人脸识别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人脸识别技术早期应用目的是维护社会安全,其不合理应用引发了伦理风险,数据主体的隐私泄露侵犯人的自由和主体性,算法歧视危及社会公平正义。为了避免这些可能的风险演变为真正的危险,需要法律作出一系列回应。

如何提高医保患者自费项目知情同意权 下载:135 浏览:1403

王春 王茹 田文莉 《中国医学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参保患者住院,自费知情同意确认发挥着重要意义。面临着病患对医疗保险政策认知的误差和医护人员的告知不到位,必须从宣传推广医疗保险政策、提高数字化管理、塑造沟通交流技巧、推行多方面考评等内容进行持续改善,进而提升医保病人满意度、提高医务人员个人素质,创建优良的护患关系。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