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形势下呼伦贝尔沙地治理困境分析 下载:84 浏览:551

朱宾宾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9期

摘要:
分析了呼伦贝尔沙地治理过程中出现的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参与度不高、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分别阐述了政府主管部门、私营企业、沙区群众、专业人才以及社会舆论对呼伦贝尔沙地治理的作用。针对呼伦贝尔沙地的治理现状,提出了优化沙地治理政策、引入社会资本、转型沙区产业结构、引进科技人才等多条建议,以供利益相关者进行参考。

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中国与东盟科技合作状况研究 下载:19 浏览:275

赵帆 刘娅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一带一路"是科技合作之路,东盟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和优先领域,科技合作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新亮点。为了解"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与东盟的科技合作状况,本文以2011—2019年间SCIE收录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科技合著论文为研究对象,开展定量、定性分析,揭示中国与东盟之间开展科技合作的特点,分析其科技合作模式,认识其科技合作现状,以便为今后科技合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研究发现,我国与东盟科技合著论文的总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在重点合作领域存在国别差异,两国合作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主流合作模式,中国-东盟地区合作呈现国际化趋势。

专利视角下丙肝相关研究发展态势剖析 下载:15 浏览:190

齐燕 张冉 严舒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曾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危害的丙型病毒性肝炎近几年已逐步进入治愈时代,中国市场已成为制药巨头谋求业绩增长的新大陆且竞争愈演愈烈。本文基于专利分析视角,采集德温特数据库(Derwent Innovation)分析平台收录的1998—2018年国内外丙肝相关研究领域专利数据,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方法分析丙肝相关研究全球专利申请时间趋势、地域分布、重要研发机构及其重点布局方向;同时结合产业和市场信息,分析丙肝治疗的明星药品、机构协同创新情况及演变趋势等,以期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近二十多年来,丙肝领域专利机构非常重视国际申请和协同合作;美国在该方面的研发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特别是一些跨国药企拥有多个可以达到治愈效果的口服药品且已进入中国市场甚至获得医保纳入资格,本土药企已经面临严重威胁。建议本土药企及科研机构可以考虑细化和深化研究主题、尝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研究方向、扩展研究领域关注相近疾病,以及加强竞争情报工作建设以便及时调整研发和市场策略,更好地应对未来我国丙肝市场逐渐萎缩的现实情况。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布局与科研优势分析 下载:18 浏览:204

陈晓怡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在第一时间开发出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并在法国首位患者确诊5天内完成病毒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全国疫情监测、病毒检测、疫苗研发等行动快速响应国家公共卫生应急需求,体现了其在法国公共卫生健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巴斯德研究所以传染病研究与疫苗研发闻名于世,作为公益性私人研究机构,主要依靠募捐等自筹经费保障研究的独立性,但同时承担国家部分公共使命,是法国国家生命与健康科学联盟中唯一的私人机构成员,在法国以国立科研机构占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中独树一帜。本文重点介绍巴斯德研究所的使命定位、发展历程、研究布局、设施条件、技术储备,分析其布局特点与科研优势。

日本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两大医学机构介绍 下载:24 浏览:224

惠仲阳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2019年12月底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疫情,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国,日本同样受到波及。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是日本抗击新冠病毒的一线力量,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是日本最高水平的医学研究机构,二者在COVID-19疫情出现后发挥各自职能和作用,开展疫情分析、病毒检测、患者救治、防护办法指导、药物筛选、疫苗研发等活动,为日本应对疫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愿景和使命、发展历程、组织结构、人员经费等方面介绍了两大机构的情况,分析其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看出,保持针对传染病防控的建制化医疗队伍、长期稳定地支持传染病基础和应用研究,对于应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日本科学与技术政策研究所及其计量分析实践简介 下载:14 浏览:260

郑颖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科技政策是科技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许多科技发达国家均已经成立政策智库来协助政府制定科技创新政策。近年来,作为日本政府科技政策制定的重要咨询机构,日本科学与技术政策研究(NISTEP)基于科学数据定期发布的科学技术指标及系列研究报告已经成为日本各级政府制定相应政策的重要参考。本文总结分析了NISTEP的主要研究方向与科学活动,探究其重要数据来源及获取方法,揭示其重要研究案例的指标体系构成,以全面展示NISTEP以客观数据为基础的科研成就与发展趋势。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有适应我国科技高速发展的科技情报的强力支撑。而NISTEP的成功经验可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政策情报的研究水平,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政策智库提供参考。

以色列军民融合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下载:24 浏览:159

宇岩 王春明 张丽佳 祝林 欧阳 志楠 戴立威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以色列凭借"以军带民"战略,在短时间内成为军事强国,其有益经验,对我国推进军民融合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为此,本文调研了以色列军民融合的发展状况,利用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等方法,从军民融合科技产业体系、集聚军民融合高端科技创新资源、促进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重点领域军民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分析了以色列高度发达的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及其服务于以色列国民经济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主导探索军工企业的改革和改制、加强和完善人才的吸纳和引入机制、政府搭桥加速科技军民融合成果的国际转化和应用、以需求为导向促进重点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军民融合推动科技发展的建议。

主要国家生物技术安全管理体制简析 下载:19 浏览:198

梁慧刚1 黄翠2 张吉1 朱小丽1 马海霞3 宋冬林3 袁志明3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生物技术作为两用技术,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存在因为误用和滥用,给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可能。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生物技术的两用性问题,利用生物安全的理念和手段保障生物技术的健康发展,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形成了相应的管理体系。本文首先重点介绍了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生物技术安全管理的立法体系及管理体制,研究发现,美国采取分头管理机制,通过立法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针对生物技术还颁布了专门的规章,建立了专门的咨询机构;俄罗斯和英国则采取集中管理的机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随后,本文结合我国生物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生物安全立法方面相对滞后,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存在重利用、轻监管,各部门管理职责分散,缺乏统一有效领导等,提出建立健全我国生物技术安全管理体制的针对性建议,包括加强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风险评估、完善政策和管理体系以及加强国际合作3条建议。

英国传染病与病毒学研究体系及其管理机制 下载:16 浏览:221

李宏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历史的演进过程造成了英国科研力量的相对分散,20世纪80~90年代英国原有的国立科研机构几乎全部进行了私有化,逐步转变为"接受政府长期资助"的研究机构,使得英国政府对国内科研机构的统筹和管理能力较弱。基于英国科研管理机制的形成背景及特点,分别介绍和总结了英国在医药健康领域的研究资助和管理体系的构成结构与特点,主要包括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国家健康研究所,以及三个传染病与病毒学主要研究机构和大型研究基础设施的内部情况。在出现紧急状况时,英国政府无法调集相应领域的国立研究机构及团队进行快速研究和应对。但是,长期资助基础性研究的稳定体系仍然使英国在传染病与病毒学研究领域保持着相当强大的能力和人才积累。因此,在建制上保持对国立科研队伍的支持,以及在经费上保持对基础研究项目的长期稳定资助,二者是同样重要的。

多能互补系统国际发展态势分析 下载:27 浏览:220

郭楷模1 岳芳2 陈伟3 马廷灿1 欧桂燕3 耿笑颖4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多能互补系统通过多种能源之间的相互补充和梯级利用以提升能源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具有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实现新型低碳、高效能源系统构建,多能协同利用等优点,世界主要国家均给予高度关注,纷纷制定多能互补能源发展战略,并开展了相关技术研发和试点项目。本文从国际相关的多能互补系统战略布局、项目部署、关键前沿技术进展等几个方面对多能互补能源系统国际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并从专利计量的角度深入分析国内外分布式能源技术专利申请趋势、地区分布、研究热点、主要专利权人等信息,进而提出中国多能互补能源系统未来发展对策建议。

基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对标研究 下载:21 浏览:229

孙靓1 刘赞扬1 赵菁奇2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从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国内外对标研究的视角,开展国内长三角与京津冀、粤港澳区域以及长三角与世界级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创新投入总量较大、创新成果比较丰富、制造产业基础较好;长三角科创能力与世界级城市群比较差距明显,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创新产出质量不高、世界一流大学不多。对此,本文提出要紧紧围绕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要求,打破区域壁垒,发挥协同联动效应,通过健全协同机制、推进资源共享、加大研发投入、建设一流院校、营造良好环境等多个维度增强长三角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超级电容器领域专利布局解读及技术发展态势研究 下载:27 浏览:262

马永新 周群 伊惠芳 冀方燕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为了促进我国超级电容器行业更好发展,通过分析超级电容器领域的专利布局来把握技术发展态势。以德温特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统计计算和CiteSpace软件,从专利申请态势、主要竞争国、专利权人、技术热点、技术演变轨迹、技术发展趋势等多维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级电容器领域由储电性能、电极材料核心技术已逐渐扩展到其在电气、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与本领域日本、美国及韩国主要国家相比,我国虽然在专利数量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研究主体过于分散孤立,海外布局薄弱,竞争实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国与主要创新型国家基础研究投入比较研究 下载:35 浏览:240

姜桂兴 程如烟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本文对中国和美、日、德、法、英、韩、俄七国近20年基础研究投入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基础研究投入有总量大、增速快的优势,也存在占研发总投入和GDP的比重低、经费来源相对单一、执行结构较为失衡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五点建议:遵循基础研究投入增长规律,紧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稳定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大力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努力发挥不同研发活动主体的优势和特色,构建各有侧重、协调互补的一体化基础研究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基础研究投入统计工作,详实反映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真实情况;营造重视基础研究的社会氛围。

我国与主要创新型国家基础研究投入比较研究 下载:35 浏览:239

姜桂兴 程如烟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本文对中国和美、日、德、法、英、韩、俄七国近20年基础研究投入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基础研究投入有总量大、增速快的优势,也存在占研发总投入和GDP的比重低、经费来源相对单一、执行结构较为失衡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五点建议:遵循基础研究投入增长规律,紧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稳定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大力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努力发挥不同研发活动主体的优势和特色,构建各有侧重、协调互补的一体化基础研究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基础研究投入统计工作,详实反映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真实情况;营造重视基础研究的社会氛围。

浅析日本国家创新体系改革新动向 下载:29 浏览:261

王玲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二战后,依靠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日本科技实力大大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简要分析了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梳理和研究了日本政府改革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思路和措施,包括借助应用研究型公共研究机构强化桥梁作用、构建研发型风险投资生态系统、大力推进开放创新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四点启示供中国相关部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参考。

俄罗斯政府基础研究投入、布局和主要发展措施 下载:34 浏览:260

张丽娟 袁珩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俄罗斯曾是基础研究强国,但苏联解体致使其科研体系遭受严重破坏,基础研究能力大幅下降。进入2000年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好转,俄罗斯政府重新审视国家的基础研究发展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支持基础研究发展,旨在重返世界基础研究大国行列。为此,俄罗斯加大经费投入,并采取了5项重点措施支持基础研究发展,包括改革国家级科学院系统、牵头建设国际大科学项目、支持国家科学中心开展跨学科研究、设立并完善国家科学基金制度和加强青年科研人员培养。整体来看,俄罗斯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呈现四大特点:顶层设计完备、投入力度大、重点领域突出、青年科研人员培养成效显著。

澳大利亚国家科技基础设施路线图制定及启示 下载:31 浏览:258

樊潇潇2 李泽霞3.4 曾钢5 郭世杰3.4 吕琨6 宋伟1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科技基础设施兼具科学、技术与工程性,因此路线图的规划方法对其非常适用且行之有效。本文通过分析澳大利亚2016年路线图的制定方法、过程和内容,深入研究了澳大利亚发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的思路和做法,并剖析了澳大利亚设施路线图的重要制定原则、组织模式、项目遴选程序、重要管理观点以及政府对于路线图的响应等多个方面,最后提出针对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的几点启示。

中美研发经费投入对比研究 下载:41 浏览:306

程如烟1 许诺2 蔡凯1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本文对中美两国的研发经费的总量、强度、来源结构、执行结构等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中国的研发经费累计投入较美国低很多,研发强度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追上美国;二是中国研发经费来源结构不如美国多元和均衡;三是中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四是中国研发经费中人力成本所占比例偏低。

中亚五国科技实力对比分析 下载:35 浏览:283

吴淼2 王丽贤1 张小云1 郝韵2 贺晶晶2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发展面向中亚的科技合作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对中亚国家的科技发展现状、优势领域和发展方向等有较清晰的了解,以便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合作效率,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优势学科和发展方向等维度,对中亚五国的科技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中亚地区总体科技发展处于世界落后地位,但各国存在差异,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综合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在保持与俄罗斯等部分独联体国家紧密联系的同时,中亚五国与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也日益加强,而与中国的科技合作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应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与中亚五国在生态、农业、资源开发、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互惠合作。

“巴斯德式”发展模式——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科技创新模式 下载:44 浏览:239

潘巧 范琼 汤书昆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公益型私人研究所之一,目前已培养出10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本文研究了巴斯德研究所的全球战略合作、人才机制、研究范式、经营模式以及经费来源等创新发展模式,以期使我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可以从中学到经验,促进我国科学水平进步。
[1/125]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