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面向老年人的传感器技术景观分析与中国对策 下载:14 浏览:204

黄鲁成 葛豪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养老科技创新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支撑,传感器是养老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领域。本文运用科学计量分析、社会网络和聚类分析等方法,从成长性与空间分布、专利权人与科技文献作者机构分布、核心专利分布、技术焦点与竞争态势五个方面对涉老传感器技术领域进行全景阐释,揭示涉老传感器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全面展示该领域的竞争格局。研究发现,目前面向老年人的传感器技术领域正处于发展时期,在专利权人排名方面日本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而科技文献的作者单位所属国以欧美国家为主,日本与美国分别拥有最多的高被引专利与高价值专利,热点领域主要在电学物理与医疗卫生领域,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智能家居、电子医疗、跌倒风险评估以及步态分析;本文还发现了中国传感器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为传感器技术创新提供决策建议。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社会特性与监管创新 下载:78 浏览:466

许多奇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运用于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得到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两大社会特性:一是多节点之间的连接密度具有分散、降低金融风险和加剧金融风险积聚、扩散的双重作用;二是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形成和社会放大受到"所嵌入的关系网络"的制约。由互联网建立起来的金融关系网络使互联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不仅具有复杂、传染快、波及广等基本特征,而且具有"太多连接而不能倒"以及"太快而不能倒"的新的表现形式。在我国互联网金融新业态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监管层分阶段地以包容性监管、原则性监管和运动式监管三种监管方式,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了防范回应。实践表明,"一行三会"式的分业监管体制及缺乏科技支撑的传统监管模式难以遏制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的积累和传染,须以先进的监管理念、信息共享与合作联动的监管主体、与基础风险源相匹配的监管原则以及科技化的监管模式为内容,建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改革使互联网金融监管朝着应然方向前进了一大步,而科技监管是互联网金融监管从应然走向新的实然的必由之路。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BIM设计人员行为挖掘研究 下载:60 浏览:362

张立茂 吴贤国 王欣怡 伍方芳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5期

摘要:
BIM技术越来越多的使用导致计算机生成大量的后台数据,为从业者提供了一个从设计过程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机会。以BIM设计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BIM设计流程特征和流程挖掘需求,利用过程挖掘技术构建了三种类型的社会网络并进一步构建了动态共同工作社会网络;采用"自顶向下"即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方法,对BIM设计人员社会网络进行分析;通过深入研究社会网络中心性对BIM设计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机制提出共同工作社会网络中心性对BIM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正向影响的研究假设;通过对研究变量进行测量和整理,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假设成立的结论,表明应正视团队中派系的存在,引导派系共享成员,加强核心人物的培养并发挥其作用。

基层政策动员: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的可能路径 下载:53 浏览:260

王诗宗 罗凤鹏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居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基础要件,而在党政主导下的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如何动员居民介入社区事务,则是一个理论兼实务难题。实际上,当代中国基层政策执行与社会治理结合日趋紧密,因而政府可通过政策动员让公民卷入其中的方式促进居民参与。案例研究表明:使居民直接受益并需要居民参与执行的公共政策、对非政府主体的赋权、嵌入或拓展社区社会网络、适当的动员策略是促进居民参与的核心要素。更细致地看,政府在政策动员中,可通过话语应用、意义宣示等策略性框定(framing)与社区居民在公共政策合法性上达成共识,为动员打下基础;在政策执行中赋权于合作者以实现组织化,并通过合作者嵌入并拓展社区社会网络以扩大动员能力;最后,通过多种动员策略影响居民情感与理性计算,直接推动社区居民参与。

地理社会网络数据可视化分析研究综述 下载:76 浏览:469

李恒1,2 沈华伟3,4 黄蔚2 程学旗3,4 《中文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社会网络的深度融合,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的社交媒体应用更加流行,成为地理社会网络(Geo-Social Networks,GSN)的研究重点。基于位置信息的社会网络(Location Based Social Network,LBSN)由于具有时空特性,其海量数据可视化不同于传统信息可视化,必须结合其地理信息特征进行表达。该文以GSN中抽取出的海量时空数据为分析对象,从LBSN时空数据抽取、海量时空数据可视化等方面进行综述,对地理社会网络时空数据交互可视化分析技术开展研究,以期能够实现比较方便、快速、直接地从地理社会网络的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用、可靠、可知识化的综合信息,并通过信息可视化方式进行直观表达、展示与分析。

家庭农场互联网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9市270户家庭农场为例 下载:25 浏览:430

倪浩1 刘志民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为深入探索家庭农场互联网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江苏省9市270户家庭农场调查数据为依据,分别运用OLS方法、优势分析法和交互效应分析法研究家庭农场主应用互联网农业技术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预期收益对家庭农场应用互联网农业技术有直接的积极影响,是促进农场主应用互联网农业技术最重要因素;网络规模和网络学习对农场主应用互联网农业技术有促进作用,预期收益与网络学习在影响农场主互联网农业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显著正向交互作用。据此,提出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打造互联网技术交流平台,创新农产品流通体系,拓展农场主社会网络范围等建议。

社会网络关系影响学术创业意愿的传导机制研究——基于组织内外部的社会网络视角 下载:47 浏览:219

尚妤1 宋建敏2 丁超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9期

摘要:
学术创业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但是驱动学者产生创业意愿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研究构建了学者所在组织内、外部社会网络关系作用于学术创业意愿的研究框架。通过对188份高校学术工作者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证实:学者社会网络关系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具有促进作用,组织外部社会网络关系完全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学术创业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组织内部社会网络关系与学术创业意愿之前的关系并不显著;此外,利益期望正向调节组织内部社会网络关系与创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正向关系,但在组织外部社会网络关系与创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调节效应并不明显。研究有效揭示了学术创业意愿的发生机制和约束条件,为潜在学术创业者的人脉拓展以及学术组织促进学术创业意愿形成提供了实践层面的参考意见。

金庸小说中主角复杂爱情模式的识别与分析 下载:35 浏览:426

张旋 梁循 李志宇 张树森 赵晓磊 《当代中文学刊》 2019年11期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的小说人物关系识别模型。通过以金庸14部武侠小说的分析过程为样例,首先提出了基于小说社会网络关系的降噪分析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物亲密度评估与关系判别模型,最后给出了一种识别小说主角复杂爱情模式的通用模型。实验发现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分析出小说中的复杂爱情模式,且在保证识别效率的同时还具备较高的精准度。在模型训练时,设置了变尺度窗口,发现随着窗口的变小,模型识别的主角复杂爱情模式呈现出召回率会不断上升至稳定,同时精确率则会维持相对稳定至超过一个阈值后不断下降这一重要现象。该文提出的复杂爱情模式识别框架,不仅对长文本小说人物关系分析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还可以应用于判断小说精彩性和小说内容个性化推荐的图书决策支持系统。

如何成长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校长的履历分析 下载:50 浏览:310

屠羽1,2,3 吴维库1 彭本红2,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6期

摘要:
探究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成长路径与流动规律有助于正确、高效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基于137位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校长的履历数据,通过利用统计手段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其成长规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层次科技人才普遍拥有境外成长经历,但博士阶段的学习主要在国内完成;博士后经历并不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必备经历;高层次科技人才普遍拥有在政府和其他高校工作的经历,行政因素是影响其职业成长的重要因素;高层次科技人才主要围绕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进行流动;美国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境外流动的主要目的国家和中介国家。为此建议:①科技人员应避免过分追逐境外经历,要积累丰富的行政、教学与科研经验,切实提升综合能力与素质;②政府部门在行政任免时应遵循"选贤任能,人尽其才"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机制;③开发、成立专门的科技人才管理系统和部门,着手建设精细化管理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数据库。

基于政策文本内容分析的政策体系演进研究——以中国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为例 下载:29 浏览:374

张超 官建成 《当代管理》 2020年12期

摘要:
探究政策体系演变的规律和发展趋势,能够为政策制定者调整未来政策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依据,为企业、金融机构、创业者等组织或个体制定未来战略决策提供实践指导。本文以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为例,基于1978—2017年693份创新创业政策文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描绘政策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政策主题的演进,量化政策的力度,并识别核心政策。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的不断成熟,政策之间联系的复杂性越来越深、政策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在此期间,政府开始从"管理者"的角色逐步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其次,在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中,《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占据了最重要的网络位置,在政策体系的演进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上市公司社会网络位置与研发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方法 下载:65 浏览:352

陈伟1 魏轩1 李金秋1 冯志军1,2 《当代管理》 2020年9期

摘要:
本研究主要关注企业所嵌入的社会网络环境对企业研发效率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及我国上市公司实际研发效率评价问题。很多企业都在研发活动中有意识地通过企业社会网络开发自己的外部知识资源,但当前的研究在社会网络对研发效率的影响方向上,存在一定的争议。为了研究处于不同社会网络位置的企业研发效率受到的影响,本文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二模社会网络模型,并采用网络中的178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结合其研发投入产出数据建立了同时考虑网络位置时滞和投入产出时滞的三阶段DEA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网络位置对上市企业的研发效率有显著的影响,但社会网络位置的不同方面对研发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企业拥有的社会网络连接的数量指标(如点度、结构洞比重)对研发效率主要形成短期的影响,企业在社会网络中与其他节点之间的密切度指标(如接近度、中介中心性)则对研发效率有长期影响;并且不同性质的上市公司所处的社会网络位置对研发效率的影响有所不同。最后本文结合现有的理论对实证结果做出了总结。

全球大都市城际信息网络的测度及其社会经济意义研究 下载:43 浏览:347

徐庭伟1 罗守贵1,2 《管理与科学》 2020年10期

摘要:
全球化视角下,城市间频繁且巨量的信息交互承载了丰富的社会经济内涵。以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公布的2018年世界级城市名录中55个Alpha级城市为基础,编写Python程序完成了基于谷歌搜索的上述城市城际信息网络构建和测度,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全球视角下城市信息流总量的社会经济意义及城际信息流量与区域发展水平的联系。一方面通过回归算法,验证了城市信息流总量与其人口、GDP增速、高级服务型跨国公司机构数量、生活消费水平、旅游业规模等指标显著相关;另一方面,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从中心性、聚类系数等角度分析了全球大都市城际信息网络与区域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证明了城际信息网络在研究全球城市及区域发展和联系中的重要意义。研究结论为研究城市影响力和城际关系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组织间知识获取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下载:83 浏览:489

侯丁鼎1 范培华2 《管理与科学》 2018年6期

摘要:
全球化背景下,组织间合作已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组织学习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不同视角对组织间知识获取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构建了组织间知识获取研究框架。此外,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海洋环境治理的注意力变迁:基于政策内容与社会网络的分析 下载:46 浏览:367

王刚 毛杨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海洋环境治理中的政府注意力体现了政府对海洋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其变迁反映了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的内在规律和特性。本文基于1983-2016年间国务院及其各部委颁布的318项海洋环境政策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海洋环境治理中政府注意力的变迁。研究发现:海洋环境治理中的政府注意力水平整体较高,呈现出一种波动式的缓慢上升的变迁趋向,且近期显现出持续增强的发展态势;海洋环境治理中的政府注意力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和同步性特征,且政府在各类海洋环境事务中注意力水平的不稳定性愈加凸显;海洋环境治理中政府注意力的供给源呈现多元化,各政府主体在不同决策模式中的注意力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社会网络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49 浏览:3740

张小敏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网络工具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网络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的应用,分析其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作用,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研究,旨在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需求。

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协作学习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45 浏览:2890

杨英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研究者尝试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协作学习。社会网络分析主要是对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进行研究。本文从学习生活中的一个案例出发,从网络密度、中心度等方面分析协作学习中成员主动参与程度,对该班级协作学习情况给出一定的评价,尽可能的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企业社会关系网络与经济后果的综述研究 下载:1981 浏览:1911

陈茜钰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4年10期

摘要:
企业与其相关利益相关方之间拥有各种关系和联系,这些关系不仅涉及到了企业与政府、媒体、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后果。本文从社会网络的概念界定出发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社会关系网络属性方面总结社会网络对于企业经济后果的影响,对未来企业社会网络的形成与维护提供借鉴,构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社会关系网络系统,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成渝城市群经济网络特征分析 下载:295 浏览:2121

徐远航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4年3期

摘要:
随着成渝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成渝地区城市间的联系关系受到越来越多学者们的关注。本文选取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区,采用引力模型对15个经济因子叠加构建经济网络。结果显示,成渝城市群经济网络以成都、重庆为双核心发展,城市间联系紧密。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