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精神疾病患者日间康复的质性研究 下载:60 浏览:328

黄雨欣 吴佳惠 袁丽娜 张萌 吴岩 宋立升 潘桂花 范青 王勇 《心理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康复者在日间康复中心的活动状况,并且关注患者对日间康复中心的真实感受。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包括参与式观察和个案访谈法进行调查。随后,将所得数据资料通过主题分析法进行转录、编码、归纳和总结。结果:本研究结果主要包括康复的目标、康复的过程、康复的效果三个方面,集中反映了日间康复中心存在的问题有"人力资源短缺""活动趣味性不足""被动康复"等。对学员来说,康复也是一个相当主观和个人化的概念,康复中心对不同学员而言意味着"安乐窝""与社会联接的窗口"或"过渡站"。结论:精神疾病康复者的治疗和管理需要个性化、具体化的分析和讨论。

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117 浏览:1504

钱新民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5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通过采用混合研究设计,我们招募了300名精神疾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另一组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我们收集了量化和定性数据,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在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认知功能改善和心理健康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这些发现支持了联合治疗作为精神疾病治疗的有效选择。然而,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治疗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全面、个性化的康复途径,有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这一治疗方法的研究将有助于精神卫生领域的治疗实践和未来研究。

心理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影响研究 下载:103 浏览:1096

孔金花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影响研究,并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的差异。方法:于2022年11月-2023年11月,随机选取4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总体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的综合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能显著减轻抑郁和躁狂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精神疾病社会评价研究中的主流模型 下载:70 浏览:1001

臧慧琳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9期

摘要:
精神疾病社会评价是指公众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刻板印象进行社会评价。精神疾病的社会评价研究立足于污名这一理论框架,社会心理学往往将精神疾病的消极社会评价视为一种精神疾病污名。近10年来,针对精神疾病进行社会评价的研究中,慢慢发展出直接使用其他领域已有成熟模型进行研究的研究潮流。在此之中,被研究者们使用最多的模型是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其他少数研究会使用“垂直-水平”整合模型,以及污名领域中的六维模型。对精神疾病社会评价研究中的主流模型进行细致梳理,有助于研究者们使用这些模型进行精神疾病社会评价领域的相关研究,助推精神疾病社会评价研究焕活新生。

精神疾病康复者社会资本构建实践 下载:282 浏览:2737

马锐 汪亚平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1年11期

摘要:
文章基于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年度特色服务为例,聚焦于社会信任、规范和网络三个维度探究如何在社会工作服务中构建精神疾病康复者社会资本。并以这三个维度为基础,探讨在社会工作服务中如何保证精神疾病康复者能够更好的融入社区,享受健康生活。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常见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观察 下载:131 浏览:1148

马继英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经颅直流电刺激是一种新型的神经康复技术,可在短期内治疗多种常见神经精神疾病,包括帕金森病、震颤麻痹、强直性脊柱炎等神经精神疾病患者。研究显示直流电刺激可以治疗精神分裂症、多发性硬化、焦虑、抑郁、失眠、焦虑抑郁障碍等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神经精神疾病。与常规药物相比,直流电刺激疗法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新型脑血管调控技术,在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和积极口碑。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最重要原因在于大脑内存在有不同电生理信号通路。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