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藏乌鸫(Turdus merula maximus)在西藏拉萨市区的繁殖生态 下载:87 浏览:494

普布次旦 李真仓 木决 陈正琼 刘静娇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文章报道了藏乌鸫(Turdus merula maximus)在西藏拉萨市区的繁殖生态。藏乌鸫在拉萨地区是一种留鸟,主要栖息在人工林、沙棘林、高山灌丛等地,巢址选择密闭性较好的杨树及柳树等的侧枝分叉处。4月底开始筑巢,营巢历时4-9d。巢的平均内径(10±0.08)cm(n=13)、外径(15.6±0.89)cm(n=13)、巢高(12.43±3.64)cm(n=13)、巢深(5.36±0.63)cm(n=13)、平均离地高(2.52±1.84)m(n=13)、巢重(285.03±43.83)g(n=3)。每窝产2-3枚卵,卵重(6.91±0.64)g(n=17),卵的平均长径(3.00±0.22)mm(n=17)、短径(2.14±0.10)mm(n=17)。孵卵期为14-16d,孵化率为56.7%,离巢率为53.4%(n=10)。营巢和孵卵均有雌鸟承担,雌雄参加育雏。人为干扰和天敌是影响繁殖成功率的主要因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控对策 下载:12 浏览:435

董益闻 郭文洁 《当代畜牧兽医》 2020年11期

摘要:
受全球大环境影响,猪肉价格高居不下,养猪业逐渐迎来新的"巅峰",而多种疾病正威胁着生猪安全,这也严重损害养猪人的经济效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就是这些疾病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通过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对策等作了阐述,旨在解决此病在生猪中所带来的难题。

规模猪场母猪主要繁殖障碍性疫病的防控 下载:10 浏览:428

周建忠1 潘文艳1 黄通2 《当代畜牧兽医》 2019年8期

摘要:
我国以猪肉为主要肉类食品,这极大的刺激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业已向集中规模化的发展。但是,在进行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由于母猪发生的繁殖障碍性疫病,成为限制规模生猪养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防控进行探讨。

母羊不同阶段营养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及提高措施 下载:14 浏览:430

张莉晨1 刘文远2 《当代畜牧兽医》 2019年1期

摘要:
母羊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来满足其自身的需求,这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非常大。本文将从排卵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对母羊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详细的介绍。

F1代苏香杂交猪GAS7、JHDM1A基因组织表达水平研究 下载:84 浏览:512

阮涌1,2,3 嵇辛勤1,2,3 苟维胜4 卢贤君1,2,3 赵佳福1,2,3 段志强1,2,3 倪萌萌1,2,3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研究GAS7、JHDM1A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方法]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苏香杂交猪的心、肝、脾、胃、肾、脑、小肠和背最长肌在各组织的分布表达情况。[结果]GAS7基因在脑表达含量最高(5.23±2.14),在心脏中表达量最低(0.07±0.03),且与脑中的表达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JHDM1A基因在脑部表达含量最高(32.79±12.76),在心脏(0.18±0.08)和肝脏(0.18±0.09)中表达量最低,且与脑中的表达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GAS7基因主要在脑、肝脏组织表达并发挥其生理作用,而JHDM1A基因主要在脑组织表达并发挥其生理作用,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GAS7基因、JHDM1A基因在肉质或生长性能方面具体的分子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从江香猪λ1干扰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下载:86 浏览:529

万彪1 嵇辛勤1 段志强1,2 阮涌1,2 胡焱1 邓珊珊1 龙丹丹1 黄梦秋1 田宇杰1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对从江香猪λ1干扰素(interferon-λ1,IFN-λ1)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Gen Bank登录的猪IFN-λ1基因序列(FJ455508)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从淋巴细胞中扩增IFN-λ1基因CDS区并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从江香猪IFN-λ1基因CDS全长576 bp,共编码191个氨基酸,其分子式为C949H1543N277O270S7,相对分子质量21.38 k Da;该蛋白等电点为9.42,为亲水性蛋白。从江香猪IFN-λ1含有丰富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64.40%)和无规卷曲(25.65%)为主,蛋白质三级结构中主要以α-螺旋为主,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从江香猪与野猪IFN-λ1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100%),亲缘关系最近。[结论]从江香猪IFN-λ1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病毒功能奠定了基础。

影响BLM基因表达的miRNAs筛选及抑制效率研究 下载:86 浏览:521

谌颖莲 许厚强 赵佳福 王赛楠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筛选调控BLM基因表达的miRNAs并研究其抑制效率。[方法]利用Target Scan Human 6.2、microRNA.org、PicTar以及miRsystem在线软件预测调控BLM基因表达的miRNAs;m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和特异茎环引物反转录、荧光定量PCR及Pfaffl算法检测miRNA对BLM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初步筛选出hsa-miR-338-3p为调控BLM基因表达的miRNA;hsa-miR-338-3p抑制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当前列腺癌细胞(PC3)转染20μmol/L的hsamiR-338-3p minic时,实验组BLM表达量为对照组的0.44倍,抑制了BLM的表达(P<0.01);转染40μmol/L的hsa-miR-338-3p minic时,实验组BLM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2.55倍,促进了BLM的表达(P<0.01);转染60μmol/L的hsa-miR-338-3p minic时,实验组BLM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14倍,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转染20μmol/L、40μmol/L和60μmol/L的hsa-miR-338-3p minic时BLM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0.44倍、2.55倍和1.44倍,转染不同剂量的miRNA对BLM基因的表达情况具有不同的影响。

日本厚朴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繁殖技术研究简介 下载:53 浏览:370

杨鹤 《林业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本文简述了日本厚朴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人工繁殖技术现状,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壳聚糖和普朗尼克介导猪白细胞介素-23基因体内表达对PRRSV疫苗的免疫增强效应 下载:46 浏览:481

彭俊杰1 肖永乐1 熊太特1 邓定浩1 高雨含2 彭宇量3 李江淩4 王泽洲5 吕学斌4 高荣1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8期

摘要: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严重影响养猪业的高度传染性疾病,目前预防这种疾病的疫苗免疫还存在一定缺陷。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有效的佐剂以提高其免疫效力。将猪IL-23基因重组质粒用壳聚糖和普朗尼克材料包裹制成纳米颗粒,命名为VRIL23-CNP-Pluronic。将28日龄小鼠分为两组,分别肌肉注射VRIL23-CNP-Pluronic(实验组)和VR1020-Pluronic(对照组),两组均同时接种PRRSV疫苗,在接种后第0、7、14、28和35天采集血样并分析免疫变化。实验组中PRRSV特异性抗体、IgG1和IgG2a水平、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qRT-PCR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IL-23、TLR1、TLR6、STAT1、IL-10、TNF-α、IL-15和CD62L基因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结果表明,VRIL23-CNP-Pluronic能促进小鼠对PRRSV疫苗的免疫应答,并为其作为新型PRRSV疫苗佐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子莲一年两季就地加代育种研究初报 下载:94 浏览:554

​郑兴汶1,2 徐金星1 黄伟发3 唐记平1 李丰平1 赖克强1 揭志辉1 邹东旺1 李通1 刁英2 胡中立2 杨良波1 《农业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通过在7月上旬至8月中上旬分期栽植子莲,考察了子莲植株的生长发育情况;结合不同年份不同杂交组合群体前3蓬莲子于8月中上旬前的成熟情况,研究了子莲一年两季就地加代育种。结果表明:在7月上旬至8月中上旬栽植莲子,出苗率高,均能长出立叶,部分植株能正常开花,尤其8月中上旬栽植的亦有植株开花,但莲子几乎不能成熟;栽植的所有莲株均可结有效种藕,种藕数量平均在5支/株以上,可作为繁殖藕,且后期栽植繁殖的种藕质量稍优于前期栽植的。2014年和2017年用种藕栽植的不同杂交组合群体在8月中上旬前均有90%以上的植株可收获2蓬以上的成熟莲子。因此,在广昌地区,子莲藕植当年获得种子并于当年8月中上旬前浸种栽植可产生繁殖藕种,从而可实现一年两季就地加代育种,缩短育种年限,加快子莲的育种进程。

3种报春苣苔属植物的叶插繁殖研究 下载:94 浏览:526

​闫海霞 宋倩 关世凯 周锦业 喇燕菲 罗述名 《农业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报春苣苔属植物扦插繁殖的影响,以物种类型、IBA浓度、基质、叶片部位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4因素对生根率、子株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苞报春苣苔叶片中部经200 mg/L的IBA溶液处理后,在泥炭、珍珠岩、蛭石按体积比2∶1∶1的混合基质中扦插,可获得较多子株数,扦插效果最好。4个因素对扦插测定指标的影响为:物种种类对扦插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叶片部位,最后是IBA浓度以及基质,且在物种种类中,三苞报春苣苔的叶插较褐纹报春苣苔、网纹皮草的容易,叶片中部较叶片上部、下部容易生成子株数。三苞报春苣苔叶片中部经300 mg/L的IBA溶液处理后扦插在泥炭、珍珠岩、蛭石体积比为3∶1∶1的基质上,可获得较高的生根率。

盐度对中华绒螯蟹繁殖特性及胚胎质量的影响 下载:77 浏览:495

黄晓荣1,2,3 贺露露1,2 冯广朋1,2,3 耿智1,2,3 赵峰1,2,3 张涛1,2,3 谈如1,2 杜楠1,4 庄平1,2,3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6期

摘要:
为探究盐度对中华绒螯蟹亲体繁殖特性及所产胚胎质量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盐度(3、6、9、12、15、18、21)下亲体的生殖产卵实验,分析了各盐度下亲体的产卵量、生殖指数和生殖力等繁殖特性及所产胚胎的卵径、重量、生化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1)中华绒螯蟹产卵的最低盐度为6,在盐度6~21的范围内,中华绒螯蟹亲本的产卵量、生殖指数和生殖力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盐度18时,亲本的产卵量、生殖指数和生殖力均最高,且与其他各组都有显著差异。(2)盐度6时胚胎直径最大,平均为(391.13±12.27)μm,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盐度12时单个胚胎湿重和干重均最高,分别为(50.64±2.80)μg和(14.85±0.31)μg,且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异。(3)随盐度的增加,中华绒螯蟹胚胎的粗蛋白、总脂肪和水分含量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盐度15时,胚胎中粗蛋白、总脂肪和灰分含量均达到最高,平均分别为(20.64%±3.42%)、(8.65%±1.44%)和(1.30%±0.22%)。各盐度下胚胎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胚胎中胆固醇和磷脂含量均随盐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甘油三酯的含量变化则不明显。(4)中华绒螯蟹胚胎中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8种。盐度6时,胚胎中C20:4n6 (ARA)、C20:5n3 (EPA)和C22:6n3 (DHA)的含量均最高,平均分别为(0.009 8%±0.001 1%)、(0.430 0%±0.004 4%)和(0.065 2%±0.000 8%),且都显著高于其他各盐度组;盐度21时,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均最高,且与其他各组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盐度对中华绒螯蟹所产胚胎质量有一定影响,盐度18时中华绒螯蟹的繁殖特性最好。

舟山沿岸水域曼氏无针乌贼个体繁殖力特性 下载:57 浏览:312

刘连为1,2 隋宥珍1,2 徐开达1,2 徐晓萱2 刘姝含2 谢慕原2 徐汉祥2 周永东1,2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6期

摘要:
为揭示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的生殖策略,以潜在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为指标,检测其个体繁殖力,并拟合潜在繁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舟山沿岸水域曼氏无针乌贼雌、雄个体优势胴长组分别为91~130mm与81~120mm,优势体质量组分别为120.1~240.0g与80.1~180.0g,雌、雄个体间胴长和体质量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雌、雄个体性腺成熟度均以Ⅴ期为主,分别占68.63%和65.3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性腺成熟系数与缠卵腺指数、精荚复合体指数密切相关(P<0.05);雌性性成熟个体的潜在繁殖力平均值为(1 121.01±329.55)cells,胴长和体质量相对繁殖力平均值分别为(9.76±2.43)cells/mm、(5.77±1.28)cells/g,潜在繁殖力与胴长、体质量、缠卵腺质量呈幂函数关系,与缠卵腺长呈对数关系,与卵巢成熟系数呈线性函数关系;雄性性成熟个体的潜在繁殖力平均值为(2 769.48±1 195.90)条,胴长和体质量相对繁殖力平均值分别为(26.38±11.02)条/mm、(19.82±8.66)条/g,潜在繁殖力与体质量呈指数函数关系,与精荚囊长、精荚复合体质量均呈幂函数关系,与胴长、精巢成熟系数的相关关系不显著。研究表明,经过10多年的增殖放流,舟山沿岸水域曼氏无针乌贼潜在繁殖力及精卵比明显降低,在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亲本投放性比,进而达到合适的潜在精卵比。

团头鲂Hox基因家族的鉴定、进化与表达分析 下载:82 浏览:491

刘宁 黄欣 刘寒 王卫民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5期

摘要:
为探究团头鲂Hox的分布、进化及表达调控,实验基于团头鲂全基因组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Ho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染色体分布、系统进化和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团头鲂基因组中鉴定有49个Hox,根据系统进化树聚集为5个亚类;49个Hox分属于7个基因连锁群(HoxAa、HoxAb、HoxBa、HoxBb、HoxCa、HoxCb和HoxDa),并且不均匀地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团头鲂Hox基因家族成员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在肌肉中的表达水平与斑马鱼所有Hox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团头鲂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组织的转录组结果显示,在HoxA基因群中,HoxA2a和HoxA3a在幼鱼阶段高表达,其他基因在肌肉、肌间刺及结缔组织中表达量低甚至不表达;HoxB基因群中,HoxB9a、HoxB3a、HoxB8a、HoxB1b、HoxB5a和HoxB5b在幼鱼阶段高表达,HoxB7a、HoxB10a和HoxB9a在成鱼肌肉、结缔组织及肌间刺中高表达;HoxC基因群中,HoxC3a和HoxC4a在幼鱼阶段高表达,HoxC3a和HoxC8a在成鱼的3个组织都有表达;HoxD基因群中,HoxD9a、HoxD10a和HoxD11a在胚胎S2期表达量较高。研究表明,Hox在团头鲂早期胚胎时期和肌间刺的形成中有表达,提示团头鲂肌间刺的形成可能受Hox基因家族调控。

日本海神蛤人工繁殖及早期生长发育 下载:72 浏览:500

霍忠明 赵雯 肖友翔 车宗豪 刘括 闫喜武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4期

摘要:
为探究日本海神蛤规模化人工苗种繁育的可行性,在国内首次开展了日本海神蛤人工繁殖及早期生长发育研究。结果显示,日本海神蛤繁殖盛期为5月和10月,单次产卵量为300~500万粒/个,卵径为75~85μm。春季人工将水温升至18.6~19°C,6~9日龄和15~18日龄幼虫生长缓慢,壳长生长速率仅为1~3μm/d。其他各日龄幼虫壳长生长速率为9~15μm/d。日本海神蛤变态后再经过30~40 d培育,平均壳长可达(4.94±0.93) mm,稚贝壳长生长速率为50~167μm/d,平均苗种产量为2 695粒/m3。秋季水温17.4~13.2°C条件下,日本海神蛤幼虫相对春季生长发育较慢,经过148 d的培育,稚贝平均壳长可达(2.88±0.47) mm,平均苗种产量为6 666粒/m3,再经室外池塘中间育成后生长为平均壳长(13.22±2.39) mm的幼贝。通过比较发现,在我国北方秋季可培育出适于底播养殖的大规格苗种,且培育成本较低。本研究为我国日本海神蛤苗种繁育、高效养殖及资源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长牡蛎“海大3号”生长繁殖与营养成分的周年变化 下载:78 浏览:494

种金豆1 李琪1,2 徐成勋1 刘士凯1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为阐明长牡蛎"海大3号"新品种的生长与繁殖特性,自2016年11月份至2017年10月份对养殖于山东省荣成海区长牡蛎"海大3号"群体的生长、性腺发育及营养成分的周年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海区水温较低的冬季1—2月份,长牡蛎"海大3号"生长缓慢,性腺处于休止期;随水温升高,在春季3—4月份配子开始发育,雌雄个体发育基本同步,4—5月份壳高生长速率加快,湿重显著增加;在夏季,随配子发育壳高生长速率降低,7月份因配子排放湿重下降;在产卵后的秋季长牡蛎"海大3号"壳高和湿重均显著增长。营养分析结果表明,随性腺发育,外套膜、性腺-内脏团、鳃和闭壳肌中糖原含量呈下降趋势,为配子发育提供能量;脂质和蛋白质作为配子主要结构物质在性腺中不断累积,随配子排放而显著降低;在秋季,4个组织中较高的蛋白质含量为机体的快速生长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外套膜作为构成壳物质的分泌器官,在8—9月份其糖原含量和脂质含量显著增加,这暗示机体的快速生长需要一定能量储备。研究表明,长牡蛎"海大3号"的生长和繁殖活动受海区水温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并与各组织营养成分密切相关。春季和秋季为机体快速生长时期,夏季为配子集中排放期;糖原是生长繁殖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脂质是配子主要结构物质,蛋白质是机体产后恢复和快速生长的物质基础。

猪繁殖障碍性疫病诊断与防治分析 下载:67 浏览:687

姜警予 《当代畜牧兽医》 2024年11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养殖行业的发展迅速,尤其是猪的养殖数量逐渐增加。但各种疾病也接踵而来。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影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会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基于常见的猪繁殖障碍性病类别,从疫苗接种、疫病监测、定期消毒、科学饲养、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出发,详细对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探究,以供借鉴。

繁殖母牛及幼牛的饲养管理方法 下载:76 浏览:811

郭丽 《当代畜牧兽医》 2024年7期

摘要:
当前,尽管大部分牛养殖场的幼牛产量不断提升,母牛的繁殖能力显著增强,使得牛群的育种效率、质量得到较大改善,但仍旧存在一些牛养殖场由于饲养管理工作未能标准、规范落实,加之,环境中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使得繁殖母牛频繁出现发情不规律、不发情、受孕率和生产成功率较低等问题,导致牛养殖场出现较大经济损失,现有牛群数量和生产能力难以支撑养殖场顺利发展,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养殖人员加大对繁殖母牛、幼牛护理、饲养工作的重视力度,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据此,本文分别对繁殖母牛、幼牛的饲养管理措施进行了简要研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分析 下载:65 浏览:671

何佳佳1 谢培培2 《当代畜牧兽医》 2024年1期

摘要:
本文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技术和防控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特别强调了诊断技术的进步以及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旨在为猪场提供更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以降低PRRS的影响。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的诊治 下载:122 浏览:1263

刘昌旭 《当代畜牧兽医》 2023年8期

摘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猪蓝耳病",主要是引起猪呼吸道感染疾病,母猪表现为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仔猪和育肥猪表现为呼吸疾病,仔猪死亡,母猪繁殖障碍等为特征。作者针对病原、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