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传统造物设计美学研究——以挑具扁担为例 下载:29 浏览:328

何怡露 《设计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研究传统挑具扁担的造物设计美学,探讨其给予现代设计的启示。选取用于挑、抬重物的运输工具扁担,从其材料、形态、功能3个设计角度进行分析,突出扁担作为"终极设计"经典案例的造物价值体现。中国传统器具有着其独特的设计审美与特征,扁担的"极简"美学在解决现代设计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如设计应该考虑材料低廉、功能实用省力、操作简单方便。

当代图案艺术设计方式探析——以南阳汉画像砖图案艺术为例 下载:35 浏览:414

徐峰峰 王建芳 《设计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透过南阳汉画像砖图案艺术反思当代图案艺术设计。概括南阳汉画像砖产生的时代背景。从图案题材、构成形式、工艺表现三方面剖析南阳汉画像砖图案艺术之美学,总结其美学价值。继而厘清南阳汉画像砖图案艺术与当代图案设计的相通性,以古鉴今,审视当代图案艺术设计。南阳汉画像砖图案艺术设计对于当代图案艺术设计具有借鉴意义。随着时代消费方式的升级,当代图案设计应当立足于文化,取材于生活,以情感化的设计方式为图案设计灌注全新的创作理念。该研究可为当代图案艺术的设计方式提供参考。

印度古典音乐美学认知初探 下载:61 浏览:405

孙波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文章主要阐述印度古典音乐的美学认知。作者通过学习和实践体会印度古典音乐,对其音乐中的语境美、即兴美和装饰美三个层面做了深度探讨分析。最后结语指出,印度古典音乐积淀了其深厚的传统文化,深刻体现了印度宗教哲学和音乐人文思想的美学意义。

中国传统农业景观美学及生态机制研究 下载:20 浏览:238

郑文霞 黄艳 《设计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我国传统的农业景观不仅具有独特的视觉形式和审美艺术价值,而且其内在运行机制蕴含着深刻的生态理念,其中的能源转换、物质循环利用、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等都具有普遍性的生态价值,文章在于强调我国传统农业带来的独特审美形式与它背后蕴含的生态运行机制在当代可持续环境建设中的启示。分析研究中国传统农业景观生态机制在当代环境设计中运用的可行性。文章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第一次将中国传统农业景观生态机制从文化的高度来探讨,并结合实践运用,不仅是对当代可持续环境设计的有益补充,更是对美丽中国建设与传承并推广我国传统文化的必要过程。

试论宋瓷纹饰之美 下载:51 浏览:363

刘丽芳 范旭东 《设计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为探究宋瓷纹饰的美学特征及其理论价值与实际运用价值,文章采用理论与案例结合分析法,以宋代社会背景和文化风气为基础,以不同窑口为例,对宋瓷纹饰的题材、工艺、色彩和形态进行探究,总结出了宋瓷纹饰的"自然美"、"丰实美"和"意境美"这三大美学特征,并深入阐述其背后所蕴含的美学思想。

高速列车美学基因的组成因子与作用特点分析 下载:36 浏览:244

席思远 戴端 《设计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以传承高速列车设计美学,建立较高美学识别的高速列车外型为目的。从器物、行为、观念等审美互动的三个层次出发,用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分析高速列车美学基因的组成因子与作用特点。着重强调了组成美学基因的造型因子、功能因子与品牌因子在高速列车外形设计中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美学基因与意象美、技术美和形式美的对应关系,分析了美学基因组成因子在不同层级审美互动中的作用特点,以期为中国高速列车外形设计的美学研究提供一种系统性的方法参考。

生态美学视域下少数民族服饰审美及应用——以水族服饰为例 下载:27 浏览:188

唐媛媛 《中国设计》 2020年5期

摘要:
为更深入地从生态美学视角探究少数民族服饰审美中"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及这种和谐的传统服饰审美理念在设计中的现代性转换问题。本文首先从服饰的技艺因素、精神文化、社会符号三个方面分析水族服饰中隐藏的生态审美观,其次结合设计案例说明水族服饰生态审美理念在设计中的表现。得出将服饰文化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环境纳入审美对象,进而产生审美关照,是把生态美学运用到少数民族服饰审美并进行现代性转换的重要方法

体育美学视野下身体审美观对体育活动的现状研究 下载:30 浏览:313

李诗敏 《体育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身体审美观是身体的精神属性,是建立在生物和社会差异基础上的文化差异。本文通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中西方人们身体审美观对体育活动的演变历程进行总结,同时,对目前国内人们身体审美观影响体育活动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身体审美观受到传统观念、文化导向、传媒及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会直接影响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特别是影响女性的体育活动。

茶具中的传统文化符号意蕴与创新设计 下载:42 浏览:340

董婉 刘晓斌 《设计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琴棋书画诗酒茶,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而茶文化几千年传承的主要物质载体便是茶具,茶具的形式美体现出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文章通过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内涵,传承我国优秀茶文化,并以给予使用者人文关怀为目的,对茶具造型设计和装饰设计的形式美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从深层次挖掘能够体现浓厚的历史积淀的形式美法则,得出传统文化符号在茶具设计中的借鉴意义和现代茶具设计发展的启示。

美学规律在汽车中控台造型设计中的体现 下载:30 浏览:463

许小侠 许牧云 《设计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中控台的设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物理按键到现在的触摸按键。很明显,这些变化带给了我们很多便利,但是,同质化的中控台液晶屏,一般都是方正的平板,很难带给人们美感。文章主要提出了美学规律在汽车中控台造型设计当中的应用,以具有代表性的汽车中控台造型为例,研究了美学规律在汽车中控台造型中的应用,探讨了美学规律在汽车中控台造型设计中的特殊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

碧桂园logo设计美学理念及其品牌传播 下载:48 浏览:466

周杨 薛媛 《设计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作为国内商业地产的佼佼者,碧桂园凭借其logo设计使得企业品牌传播在激烈地产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碧桂园标志设计通过融入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理念以及其设计思维所蕴含文化之美、和谐之美与意境之美,在品牌传播上取得良好效果。随着现代logo设计驱动理念不断升级,碧桂园logo在主体元素选择、色彩搭配、造型运用等方面所显示出的设计思维从文化向度层面为塑造品牌个性和树立公众形象奠定基础。

可持续设计中的简素美学研究——以日本无印良品设计为例 下载:36 浏览:302

聂茜 《中国设计》 2019年4期

摘要:
获取一种现代产品设计的美学规律和设计方法。以无印良品这一代表日式禅意美学的世界品牌为例,分析了在可持续设计中地简素美学,其审美理念的渊源,简素美学的研究意义,结合无印良品的设计,分析总结简素美学对当代设计的借鉴意义。总结出通过造物材质的简约之美和衬托质感之美的简素色彩运用,以及强调材质的质感和肌理之美的运用,来设计具有简素之美的产品。这些方法可运用于可持续设计中,以体现产品设计的简素之美。

端砚的美学价值研究 下载:49 浏览:407

杨静楠 《中国设计》 2019年4期

摘要:
探讨如何在当代设计中再应用端砚的美学价值。在简述端砚发展概况与器物特点的基础上,从造型美、功能美、材料美、工艺美、文化美等五个方面分析其美学价值。端砚作为传统器物,其丰富的美学价值在当下仍然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在强调发扬传统文化软实力的当下,设计师应认真发掘器物美学价值,并将其更好地运用于现代设计中。

有机现代主义座椅的意象美感研究 下载:65 浏览:272

丛扬帆 《中国设计》 2019年2期

摘要:
比较联系中西方设计思想,其中前者为中国传统的意象美学哲学思想,后者是关于以座椅设计为代表的有机现代主义风格思想。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对其"形"、"意"、"神"的探讨与研究。汲取到了具有象征、情感、文化价值的养料,对座椅的造型设计提出有关于意象美学的要求。将意象美学与有机设计有机结合,可以对现代座椅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并希望引起设计者对于追求可以传递情感意境的优秀设计作品的更多关注和思考。

电影工业美学视野下华语歌舞片类型建构的困境与策略 下载:27 浏览:318

刘祎祎1,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21世纪以来,华语电影多种类型蓬勃发展,但歌舞片却反常地呈现出失语的态势。华语歌舞片存在着美学与工业双重维度下的缺陷与不足。与歌舞片发展态势良好的好莱坞歌舞片进行对比,当前华语歌舞片在类型演进过程中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就美学建构而言,华语歌舞片的制作应依循电影工业美学理论,遵循工业美学的几个重要原则:"常人之美"与"个性之美"共存、"类型化"与"作者化"共建、"制片人中心制"与"体制内作者"共谋。在中国电影向市场化和产业化转型的进程中,为促进华语歌舞片类型的发展,就应该如此进行其新形态与新机制的建构,从而发掘出歌舞片类型自身的潜在美学魅力、人文关怀和商业价值。

宋代建盏造型设计及其文化内涵 下载:45 浏览:455

涂静如 《中国设计》 2018年9期

摘要:
建盏作为宋代名瓷之一,外形不如其他瓷器精致,颜色亦不够淡雅,却能够在宋代大放异彩。究其缘由,建盏独特的造型设计在美学上符合宋代思想文化的要求,在实用性上符合宋代斗茶活动的需要,可以说是美学与实用的完美结合。文章即从这两方面出发,分析宋代建盏造型设计的独到之处与其具体文化内涵。

画中有诗:中国水墨动画的诗意美学特征 下载:30 浏览:307

赵贵胜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水墨动画延续并拓展了其形式母体——水墨画作为文人画"画中有诗"的美学追求,在文人水墨画和诗的"形象""编码""情感"三个交汇点上,它注重融入诗性。通过心物合一的角色意象、虚实相生的场景意象、借物喻情的古典意象等意象创造,和画面意象韵律、叙事结构韵律、声音韵律的韵律追求,以及弱事重情、含蓄蕴藉的情感表达,散发出诗意的美,凸显出诗意美学特征。其让具象的水墨画和充满想象空间的诗虚实相生、时空互补,两种艺术形式相映生辉,在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开拓了意境,激发了观众更丰富的想象力,并带给他们更强烈的美感。

脑科学与认知神经美学融合视域中视知觉感知建构的身体美学理论 下载:25 浏览:310

李伟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从以往研究身体美学的学者来看,研究领域大多都是从生理学、医学和社会学等角度来研究,虽有颇多建树,但对脑的研究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将脑科学和认知神经美学融入身体美学的理论建构,使身体美学不再单纯以可见的身体作为研究对象,交叉至包括脑、神经元、躯体等多维的系统性领域,可以得出身体不仅是审美对象,更是审美主体的结论。同时,审美认知活动不能割裂身体与大脑,以"我们并非‘拥有’一个身体,或者我们身体性地‘存在’"的系统论思维和"人是‘理、情、意’三者的统一"的身体意识和身体表现理念是构建现代身体美学理论基础。

叙事逻辑与行为动机——新世纪印度反腐败电影的美学分析 下载:65 浏览:405

杜忠锋 王文武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印度电影具有强烈的反映社会现实的特点。印度反腐题材影片经历了从"暴露腐败现象"到"严厉打击腐败行为"的过程。印度电影中腐败主体和方式层出不穷,同时,反腐败主体的打击行为和力度也越来越大。印度反腐电影的叙事逻辑依循布雷蒙的叙事理论,其反腐主体的动机充分体现出印度的国家意识形态。

戏曲美学与演员的创造 下载:67 浏览:402

安葵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戏曲美学作为中国民族美学的一个分支,受中国哲学的统领,其观念、范畴主要是吸收借鉴诗歌、音乐、书画等姊妹艺术的美学观念、范畴而形成的。戏曲美学与西方戏剧美学有相通处,而其不同特点主要是由戏曲表演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研究戏曲美学必须研究演员的创造,戏曲演员要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必须认真学习戏曲美学。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