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理解心理学:历史形态、特征与评析 下载:12 浏览:221

万振东1 刘邦春2 王礼军3 《心理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理解心理学是一种坚持心理学的人文科学取向,倡导人特有研究方式的建构与运用,以达成对人及其心理生活本质或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理解、描述为目标的心理学流派、思想主张或形态。其发展先后呈现出知识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价值论(或生存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整合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在方法论上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致力于探究人的社会本性,构筑了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历史样态。未来,理解心理学还需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携手说明心理学共同推动心理学走向成熟。

和平心理学的三种理论模型 下载:33 浏览:225

刘邦春1 冯永辉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和平心理学把提升人的幸福与尊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现世界和平作为终极研究目标。但在研究领域内部,不同流派存在的观点并不一致,也难以统一到同一个理论框架中。关于和平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类模型:积极和平心理理论模型、和平文化心理理论模型、和平进化心理理论模型。以上三种研究模式都认同回归心理学的和平价值,挖掘个体和平潜能,建立星球公民责任感。未来的和平心理学需要克服现有人性观的片面性,树立全面的人性观;克服过分强调积极和平的倾向,建立全面的和平心理学研究观;超越零和思维,深入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内涵,推动我国和平心理学研究发展。

基于深度学习的测控数据传输技术 下载:37 浏览:281

丁丹 杨柳 刘步花 《无线电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传统测控数据传输根据试验场区环境和预设指标进行各模块的分立设计和局部优化,难以对战时复杂、时变信道函数进行全局最优拟合,严重影响战时系统整体性能的发挥。针对此问题,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测控数据传输技术,运用深度学习网络代替传统调制解调、信道编解码和信道均衡等多个分立模块,利用神经元的灵活组合逼近复杂的函数,将系统调节为全局最优。仿真结果表明,在"非线性+多径"信道条件下,该方法能够将传输容量提升至传统体制2倍以上,或将链路余量提高3 dB以上,同时保持与传统测控数据传输体制相当的系统复杂度。

基于apFFT的I/Q通道幅相误差校正算法 下载:61 浏览:345

杜梦园1,2 赵宏钟2 贠龄童1,2 《无线电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在I/Q正交采样时,I/Q正交性幅相误差需要补偿。经幅相误差建模,提出利用全相位FFT(all-phase FFT,apFFT)简单、有效地校正I/Q正交性幅相误差的新方法。在分析apFFT输入数据形式的基础上,与以往仿真直接设置-(N-1)~N-1点数据作为apFFT输入不同,提出利用矩阵束前向外推得到apFFT的输入数据。经apFFT处理后,求取I/Q通道信号的初相位误差即为相位误差,求传统FFT谱峰之比即为幅度误差。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前向外推的可靠性以及apFFT求I/Q正交性幅相误差的精度,在3 dB信噪比,镜像抑制度达到60 dB。

一种提高星地数据传输效率的调制方式 下载:63 浏览:351

丁丹 谢晴 《无线电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欲提高卫星与地面接收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一般是从策略层着手,采用传输速率随卫星仰角升高而增加的传输模式。为进一步挖掘星地传输链路的潜力,从调制方式着手,设计具有较高功率效率和频谱效率的调制方式,从物理层的角度着手提高链路功率利用率,提出一种能够提升星地数传效率的改进SOQPSK调制方式。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QPSK和普通SOQPSK,改进SOQPSK信号的带外频谱功率得到进一步降低,能够将有限的链路功率汇聚至信号主瓣,减少在旁瓣上的功率浪费,从而提升星地数据的传输效率。

一种基于悬臂梁结构的微冲量测量方法 下载:13 浏览:423

王大鹏1,2 叶继飞1 李南雷1 王青2 王健博2 《传感器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为了对星载微推力器的单脉冲冲量进行非接触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悬臂梁结构的测量方法。基于悬臂梁动力学模型,确定了测量系统传递函数,得到测量系统在结构上等效为无穷多个欠阻尼二阶子系统的并联。分析得到一阶子系统脉冲响应的最大位移与脉冲力冲量大小为线性关系,线性系数大小由一阶子系统的增益值、阻尼比及固有振动频率决定,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冲量测量方法:对系统脉冲响应低通滤波得到一阶子系统脉冲响应后求取最大位移,结合标定得到线性系数即可求解冲量大小。线性系数的标定中,根据系统增益值与位移测量位置的刚度系数为倒数关系的特征,确定了一阶子系统增益值的标定方法,依据自由振动法确定了阻尼比及固有振动频率的标定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测量方法的正确性,分析得到测量误差为7.287%。

基于正交试验的空间绳网展开参数灵敏度分析 下载:79 浏览:500

刘海涛1,2 杨乐平2 张青斌2 宋旭民1 《动力技术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空间绳网的展开效果是空间绳网捕获任务成功的关键所在,而空间绳网展开效果的性能指标和设计参数都数目较多,且单次仿真试验耗时较长,为了避免进行耗时极长的全析因仿真试验,考虑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减少试验次数.本文针对影响空间绳网展开效果的设计参数开展了灵敏度分析,首先提出了空间绳网展开的性能指标和设计参数,然后基于正交试验设计安排仿真试验,获得了正交试验结果,最后综合运用极差法和方差法,对正交试验结果的各项性能指标依次进行了参数灵敏度分析.通过本文研究,精简了设计参数和待优化的性能指标的个数,为下一步的空间绳网展开参数优化设计打好了基础.

航天事业对社会认知与文化认同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566

吴翔 《航空航天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航天事业对社会认知与文化认同的三个主要影响方面。首先,航天事业推动科技认知的扩展,通过技术创新和数据提供,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边界,激发了社会对科技的浓厚兴趣。其次,航天事业在国家层面上促进了国际合作,形塑了国家认同感,太空探索成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最后,航天事业催生了太空文化,成为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的源泉,对个体产生深远影响,影响职业选择和文化认知。这些影响形成了多层次、深远而持续的航天事业对社会认知与文化认同的塑造作用。

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航天工程领域的应用 下载:50 浏览:551

樊佳宾 于绍权 周超文 《航空航天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目标是开发具备自主性和容错性的智能航空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基于现有知识进行推理,利用过去的经验进行学习,并将新的概念和启发式知识形式化,以解决飞行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航天工程领域的发展情况,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航天工程领域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在航天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下载:54 浏览:540

常小玉 晏浚译 吴其骏 应可怡 高明琪 刘瑞 《航空航天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在我国航天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下,我国对于航空产品加工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国内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航天产品的加工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故此,本文以航天产品加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应用策略。在我国航天产品加工的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要求相关人员引入数字化总装工艺设计,为后续的产品批量生产和组装提供支持,配合数字可视化的批产装配,保证航天产品的加工质量和效率逐渐提升。同时,相关企业要引入数字化工厂技术根据实际的产品需求综合使用多项技术成果进行产品生产,促进我国航天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信息技术在载人航天器中的应用 下载:49 浏览:524

常小玉 晏浚译 孙广博 韩曦 李可盈 《航空航天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综合实力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为了实现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尽快掌握空间信息技术。空间信息技术包括地面处理、传输、管理和应用等领域,载人航天器的应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信息处理包括对目标进行捕获、跟踪、识别和控制等技术,这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和计算机系统支持,其中包括航天器的控制系统和轨道计算与仿真系统等。本篇文章主要对载人航天器进行了介绍,分析信息技术在载人航天器中应用的重要性,探究信息技术在载人航天器中的应用,以供相关人员学习参考。

探究电磁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下载:44 浏览:519

周超文 于绍权 樊佳宾 《航空航天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电磁制造是指利用电磁场的作用力和效应,对材料进行加工、成形、校正等制造过程的技术。电磁制造技术具有高效、精度高、无污染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航空航天电磁制造技术的原理以及航空航天制造技术的应用。

航天技术推进智慧航空数字化水平发展的路径 下载:54 浏览:534

晏浚译 常小玉 于绍权 武敏 吴泽柯 《航空航天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航空工业也在不断进步,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全球都在积极地研究如何利用科技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我国也不例外,正在积极深化改革,加强对航空产业的技术创新力度。数字信息技术是先进技术之一,对于提升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本篇文章主要对智慧航空数字化水平发展进行了介绍,分析航天技术推进智慧航空数字化水平发展的重要性,探究航天技术推进智慧航空数字化水平发展的优化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学习参考。

载人航天工程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推进策略分析 下载:50 浏览:522

吴其骏 岳智宇 刘楚楚 《航空航天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纸质档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档案的高效利用和共享需求。尤其对于载人航天工程科技档案这样的高科技领域,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载人航天工程科技档案的特点、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和难点,提出了一系列推进策略,旨在引导数字化建设高质高效地开展,加速档案管理向电子化信息化转型。

关于航天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思考 下载:55 浏览:549

吴其骏 岳智宇 黄一特 《航空航天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航天科技是一项高端科技,其研发成果往往涉及军事、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领域,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然而,航天科技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却面临着许多挑战。为了推动航天科技的成果转化和推广,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建立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并加强宣传普及等措施。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才能推动航天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探讨 下载:49 浏览:532

吴其骏 岳智宇 黄一特 《航空航天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发展前景广阔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然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环保标准不高以及市场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应该采取一系列发展策略,如完善创新体系、促进军民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保标准以及推动沿线国家的协同发展等,来进一步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发展。

以信息化建设助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 下载:48 浏览:531

吴其骏 刘楚楚 岳智宇 《航空航天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航天科技工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航天科技。本文阐述了信息化建设对航天事业发展的意义,提出了信息化建设助推航天事业的路径。

航天科技领域关键技术分析 下载:99 浏览:1003

周超文 于绍权 樊佳宾 《航空航天学报》 2024年12期

摘要:
随着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航天科技产业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包括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为实现国家建设创新型、军民协同发展、富国强军等战略目标,航天科技产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发展水平。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基础,建设航天科技强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也是保障我国实现自身腾飞的重要环节,能够为我国军事战略提供重要支撑。在应对太空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方面,航天科技产业更是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世界航天科技领域的关键技术,并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自主创新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向更高的科技高峰攀爬,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导向将确保我们在世界航天领域拥有更强的话语权。因此,航天科技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国家利益,也是全球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声像多媒体技术在航天科普中的应用策略 下载:96 浏览:985

晏浚译 常小玉 吴其骏 刘翔宇 李宇轩 《航空航天学报》 2024年12期

摘要:
经过60余年的发展,国内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诸多的发展成就,社会公众对于航天事业的发展也高度关注,但对于其中的各项专用词汇和技术用语了解却有所不足,这也是我国航天知识科普工作开展的原因所在。现如今,在国内重视航天科普工作优化的背景下,除了最为传统的媒体宣传之外,科技协会、科技馆等也纷纷利用航天活动的时间节点进行科普教育。声像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集成声音、图像等形成的现代化传媒技术,对于航天科普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此,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在航天科普工作中声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为声像多媒体技术在航天科普工作中的普及应用提供参考。

加强新时代航天科技工作者“四史”教育的思考 下载:102 浏览:1071

陈适 《航空航天学报》 2024年9期

摘要:
加强新时代航天科技工作者“四史”教育,是满足我党当前教育形式任务现实需求,顺应新时代科技人员思想和价值取向特点,保持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生机与活力的需要,是思想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不断融合结合、充实发展的实践抓手。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交织的大历史背景下,确保当前科技工作者树立正确历史观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感召力的有力措施;是提升科技工作者创业、奉献精神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科技人员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