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低压水冷器的质量控制 下载:20 浏览:247

党燕妮1,2 吴晓君1 邵伟2 李佩1,2 《装备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低压水冷器是一种水冷却式冷凝器,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一种。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部位是静设备中较易损坏的部位,也是低压水冷器制造与检验的重点部位。介绍了换热面积为401 m2的低压水冷器的制造与检验要点,并就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讨论分析。

表面活性剂对奥氏体不锈钢材料TIG焊熔深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317

刘白鸽1,2 程伟2 张聪华1,2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奥氏体不锈钢材料TIG焊熔深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化TIG电弧焊接能够大幅度提高焊接熔深及焊接效率。

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及其推进路径——基于不同人才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 下载:61 浏览:392

李博1,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从目前乡村振兴的现实逻辑来看,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的一大关键性问题。因此,从人才发展与乡村振兴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出发来讨论不同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促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需要加大对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导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力度,积极发挥村三委及村党员的核心作用,吸纳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参与乡村振兴,为乡村培养更多的乡村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进一步补齐农业科技人员短板,进而促进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

我国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载:82 浏览:427

罗福周 陆邦柱 方永恒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4期

摘要:
运用高科技来促使金融服务更加富有效率的新模式。在阐述金融科技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的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与潜在影响,进一步分析金融科技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金融科技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中地区乡村收缩趋势与路径思考——基于合阳县调查 下载:62 浏览:338

段德罡1,2 刘熙1 叶靖1 安宁1 《中国城镇》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收缩已成为现行趋势,这是符合我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文章结合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乡村建设评价工作实践,通过对合阳县村民职业发展特征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合阳县乡村收缩趋势及内生动力。实践发现,当前合阳县乡村已经由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被动收缩,转化为以村民为主体的主动收缩,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继续推进,乡村收缩还将持续进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乡村减量建设却举步维艰,其与我国乡村收缩理论研究尚无重大突破、政策目标尚未聚焦、传统思维抵触乡村收缩密切相关。为此,文章借用"精明收缩"的理念,通过对乡村"精明收缩"的再认识和重新解读,提出了在推动乡村精明收缩的过程中,应以时间换空间、提升村民能力,并利用好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工具,强化其对精明收缩的支撑作用,以期有序稳步地推动乡村精明收缩。

共同缔造视角下西北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实践探索——以延川县太相寺村为例 下载:56 浏览:357

段德罡1,2 王蕾蕾1 高丹琳1 贺俊1 《中国城镇》 2020年8期

摘要:
自2012年以来,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成果显著但困难重重,面临保护难度大、发展不充分等诸多困境,区位、市场条件差的地区传统村落尤其显著。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经验,梳理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太相寺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得出西北地区应重视村民的意识及行为选择和激发多元主体参与保护与发展的结论。并以太相寺村传统村落共同缔造实践为例,提出太相寺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方法,以期对西北地区及其他欠发达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陕南山地型传统村落参与式设计模式研究——以安康旬阳县湛家湾村为例 下载:52 浏览:360

张鸽娟1 朱文豪2 《中国城镇》 2020年8期

摘要:
陕南山区传统村落因自身条件受限,其保护与发展亟需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的共同推进。作为设计方,在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起步阶段可通过组织"参与式设计"搭建与政府、村民之间的沟通平台,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发掘相关问题及内在原因,探寻山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适宜路径。本研究以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典型山区传统村落湛家湾村作为试点,推行参与式设计实践并完成了村落保护与更新设计方案。通过对参与式设计过程的总结和反思,提出由初期政府为主导的强干预模式逐渐过渡到以村民为主体的多元参与模式,最终达到依靠村落自组织和内生性力量促进其自发性保护与发展的目标。

五泉模式,以农为本的回归 下载:61 浏览:446

段德罡 郑自程 杨茹 《中国城镇》 2018年6期

摘要: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五泉镇是国家级特色小镇中为数不多以农业立镇的典型代表。作为独具特色的农科小镇,该镇农耕文化底蕴深厚,立足农业发展,依托科技资源实现了经济良好发展和城乡快速建设,并形成了"农业主导+环境优美+文化彰显+农科支撑+体制创新"的独具特色的"五泉模式"。通过分析总结"五泉模式"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以农为本"的特色小城镇发展应该挖掘自身特色资源,立足特色农业,带动镇域乡村发展,营造优美城乡环境,打造特色传统文化品牌,同时注重外部智力资源的引入和内部制度的创新,旨在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经验指导。

桂北传统山地聚落整体性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楠木湾为例 下载:52 浏览:254

张慎娟1,2 曹世臻1 《中国城镇》 2018年4期

摘要:
桂北传统山地聚落是特定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习俗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和地域文化价值。然而,面对快速城镇化带来的聚落人口流失、农业产业凋敝、场所空间及活力衰退等外部冲击,以及聚落自身规模小、分布散、设施差等内部制约的共同影响,桂北传统山地聚落正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危机。通过田野调查及实证研究,在分析桂北传统山地聚落保护与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基础上,结合桂林市资源县河口乡楠木湾传统山地聚落保护与发展的典型实例,提出整体性的保护与发展方法。从城乡差异互动的宏观层面,审视聚落价值,确定保护目标;从村与村协同发展的中观层面,整合聚落资源,定位差异特色;从各聚落整体发展的微观层面,细化具体措施,落实发展基础。

陕南小城镇安置社区地域适应性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 下载:46 浏览:336

李伟1 陈大鹏2 向远林3 《中国城镇》 2018年4期

摘要:
2011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对陕南三市深受自然灾害和贫穷困扰的240万群众实施移民搬迁,安置社区的建设成为了搬迁中的重心工作之一。本文以陕南小城镇安置社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地域适应性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因子权重并综合各层因子评价标准的判断得出结果。通过分析评价结果,为社区策划与设计提供思路与建议。本研究初步构建一套基于陕南小城镇安置社区的评价标准,以促进安置社区的建设,并帮助居民提高其对社区实际策划、设计、管理的认知。

文化线路视角下的乡村整体活化策略探讨——以陇南北茶马古道平洛镇三村为例 下载:21 浏览:215

孟祥武1,2 包涵2 叶明晖2 《中国城镇》 2019年1期

摘要:
快速城市化导致我国的乡村问题日趋多样而严重,如何让村落走出时下发展的困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文化线路保护为线索,通过选取甘肃省陇南域内北茶马古道沿线与周边的传统村落作为调研样本,从文化旅游圈与特色产业链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新的乡村活化模式策略的研究,并重点选取一处典型区域提出区域性整体活化模式的策略。旨在通过对于"非典型"的村落形成集群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索性研究,为村落活化模式提供一种新思路。

陕西省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对乡村聚落发展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357

马琰 雷振东 屈雯 《中国城镇》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基于陕西省"粮食基本自给"生产目标,利用2002-2017年陕西省区县单元统计数据,分2002—2007年、2007—2012年、2012—2017年三期,基于ArcGIS空间分级法研究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地区粮食生产空间格局及时空演变特征;运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研究不同时期各区域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粮食播种面积、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研究结论为:陕西省粮食生产异化特征明显;扩大关中地区粮食种植面积将缓解陕西粮食安全与陕北、陕南生态安全矛盾;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空间形态整合将促进农业现代化条件下关中地区耕地从分散破碎转向集中连片。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村落空间建设指导——以陕西省扶风县为例 下载:57 浏览:382

申媛1 雷会霞2 《中国城镇》 2018年3期

摘要:
乡村旅游近年来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然而现阶段无论是村落个体还是区域乡村空间体系,都在快速发展建设中呈现出严重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乡村旅游在发展中产生的空间体系建设不足、空间建设管理无序、设施建设不当的问题,提出基于乡村旅游空间体系的乡村旅游用地与乡村旅游设施两方面的空间建设指导。其中,乡村旅游空间体系的建立基于全域旅游的视角,并以旅游村落等级与职能的协调作为其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乡村旅游用地与乡村旅游设施是结合已有的乡村旅游研究基础与乡村旅游空间体系建设需求而进行的归纳总结与梳理。最后以全域旅游示范地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为例进行实践探索,以期推动扶风县乡村空间体系营建,并为全域旅游目的地旅游乡村的空间建设指导提供参考。

转炉吹氧法生产中碳铬铁试验研究 下载:88 浏览:480

马川 《冶金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对中碳铬铁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对吹氧法生产中碳铬铁的冶金原理进行了描述,同时对转炉吹氧法生产中碳铬铁的试验过程进行了叙述和总结,提出了后续的工作方向和注意事项。

掺加改性淀粉制备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应用 下载:89 浏览:471

何廷树1 杨仁和1 徐一伦2 李同新2 房佳斌1 《新材料》 2018年12期

摘要:
选取经过降解处理的羧甲基淀粉醚(CMS-Na)代替部分异戊烯基聚氧乙烯醚(TPEG)制备一种新型聚羧酸系减水剂(PC2),利用水泥净浆单组分试验得出CMS-Na对TPEG的最佳替代量为15%。另外,用红外光谱(FTIR)对CMS-Na及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加CMS-Na合成的PC2不仅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而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保塑性,同时不影响混凝土强度。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进展Ⅱ:耐久性能及寿命预测模型 下载:89 浏览:447

董方园1 郑山锁1 宋明辰1 张艺欣1 郑捷1 秦卿1,2 《新材料》 2018年8期

摘要:
综述了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冻融性能、抗碳化性能、抗盐侵蚀性能以及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能等,介绍了与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相关的损伤模型和寿命预测模型,并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现存的一些问题。分析发现: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受材料种类、掺量、实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适量的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能够减少混凝土内部有害孔的数量,增加结构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耐久性及损伤模型、寿命预测模型等更接近结构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这将会成为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

基于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校正的水下非线性追踪博弈控制 下载:53 浏览:420

程瑞锋1 刘卫东1,2 高立娥1,2 康智强3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针对复杂环境下的追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校正的水下非线性追踪博弈控制算法.利用连续时间广义预测对目标机动偏离趋势进行在线预测补偿校正,将机动目标紧缩于最大捕获概率扇面之内,同时引入零效控制参数和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校正算法,解决了微分对策动态博弈剩余时间难于估计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将算法应用于水下非线性追踪博弈的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兼顾了控制约束与干扰抑制性能,能够实时有效地对抗初始偏差和随机扰动,不仅具有良好的导引效果,而且有效提高了系统对环境干扰的鲁棒性.

铌微合金化高强抗震钢筋的生产实践 下载:65 浏览:438

王培培1,2 《冶金技术》 2019年4期

摘要:
介绍了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应用铌微合金化技术生产HRB400E高强抗震钢筋的生产情况。经检验,该工艺生产的产品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完全满足国家最新标准要求,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研究——以杨陵区为例 下载:70 浏览:347

段德罡 杨茹 赵晓倩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6期

摘要:
从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出台,我国乡村发展与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对于乡村而言,不同行政层面的乡村发展建设管控内涵均不相同。文章基于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特质,解析不同行政管理层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特征,提出以落地实施的物质空间规划为抓手,配合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改革,共同助推国家战略在县域层面的落地实施。并以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乡村振兴规划为例,通过构建杨陵三农现代化发展空间平台及其支撑体系和实施保障机制,以及分期分级分类且建设主体明确的项目库等推动规划实施。同时,规划提出物质空间规划与政策文本相结合的成果表达形式,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有序展开。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进展Ⅰ: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方法 下载:85 浏览:442

董方园1 郑山锁1 宋明辰1 张艺欣1 郑捷1 秦卿1,2 《新材料》 2018年1期

摘要: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和高耐久性等优异性能,被称为"21世纪混凝土"。掺入活性矿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等组分,可以配制出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且矿物掺和料替代部分水泥可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CO2排放量,缓解环境恶化。总结了高性能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应用,并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