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退火次数对前封头壳体焊缝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249

孟强 杨立合 郑莉 刘涛 秦瑜 王超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4期

摘要:
开展了前封头壳体焊缝单独退火与整体退火两种工艺试验研究,分析了退火次数对焊缝组织、力学性能及壳体变形的影响,对比了焊接质量、生产效率及成本。试验结果表明:退火次数对焊缝组织的影响不大,对焊接接头机械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对比焊缝单独退火工艺,连续焊接整体退火工艺更优,能够保证前封头壳体焊接质量,焊接生产效率提高了100%,每件产品节约生产成本140元,同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去应力退火对焊接结构件残余应力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与分析 下载:54 浏览:293

王小博 张旭东 李昊丞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10期

摘要:
针对5A06铝合金圆筒形焊接结构件,对其去应力退火热处理,分别研究了去应力退火对其焊缝及焊缝附近表面横向残余应力、5A06铝合金抗拉强度和焊缝抗拉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20℃去应力退火和180℃去应力退火对焊缝及焊缝附近的表面横向残余应力和5A06铝合金抗拉强度有降低效果,但对焊缝的抗拉强度却基本没有影响。

一次轧程高硬度酒精罐用镀铬板的开发 下载:44 浏览:434

任振远 吕苗苗 《冶金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某生产厂此前采用二次冷轧轧程生产镀铬用二次冷轧材,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线效率,推荐客户选取适宜原材料进行试验。通过优化冷轧、退火、平整工艺后,成功开发DR8酒精罐用镀铬板,产品性能满足要求。达到了采用一次轧程代替二次轧程生产的目的,生产效率提高一倍,成材率提高了1%,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低温退火对304表面质量的影响分析 下载:66 浏览:427

王伟 《冶金技术》 2020年12期

摘要:
通过对304冷板的退火工艺试验,研究了使用该工艺对后序工序的生产影响以及表面影响。结果表面低温退火可防止退火过程中二次氧化造成的大量铁鳞嵌入基体,一方面改善原料退火后表面形貌,另一方面可减轻后续酸洗负担。

TC4钛合金去应力退火后的氧化分析及处理措施 下载:62 浏览:313

方堃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3期

摘要:
某型号钛合金涡轮泵在焊后去应力退火中,由于炉内真空度未达到工作压强标准,导致在真空退火后零件表面产生氧化现象。对涡轮泵的氧化程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经线扫描分析表明,TC4钛合金材料在真空度较差的去应力退火中,氧化现象发生在材料表层10μm深度左右,氧化层可通过酸洗工艺去除,且酸洗对零件外形尺寸无影响。即使在满足工作标准的真空下进行去应力退火,也会有少量非金属元素扩散到材料内部,但对其力学性能无严重影响。

退火炉过程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 下载:43 浏览:444

安聪蓉 《冶金技术》 2020年2期

摘要:
介绍退火炉过程控制系统的控制流程、系统架构及系统功能,研究退火模型,并将退火炉过程控制系统应用于冶金企业,可有效地降低企业能耗,改善产品质量,提高设备使用率。

钟罩式退火炉温度控制系统的演变分析 下载:70 浏览:482

梅桂林1 孙红刚1 窦锋2 刘松2 闫成琨2 谢磊2 《冶金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热处理是铜板带材企业生产中的主要工序,和轧制工序配合可控制金属的组织、力学性能。热处理是将金属在固态下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某种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从而改变其组织、性能的方法。温度控制系统是热处理设备的核心控制系统,本文对目前常用的钟罩式退火炉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及实现方法进行了简析。

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退火脆性的研究进展 下载:87 浏览:13

张国忠 李艳辉 吴立成 张伟 《新材料》 2020年5期

摘要:
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自1988年被发现以来,因其低矫顽力、高磁导率、低铁损、低磁致伸缩系数等优异特性,尤其是高频下突出的软磁性能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Finemet合金已作为高频变压器等设备的铁心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近年来,一系列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新型纳米晶软磁合金的研发,将进一步促进电子、电力设备的小型化和节能化。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通常是由其前驱体非晶带材经退火处理结晶化制备获得。在热处理过程中带材会产生脆性,这不仅增加了铁心加工成形的难度,也使得铁心在实际工况下易失效,严重制约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因此,材料工作者对其退火脆性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的退火脆化产生可分为两个阶段,即非晶前驱体在低于初始结晶化温度下退火导致结构弛豫引起的韧-脆性转变,以及结晶化后由α-Fe相析出引起的合金脆性增加。目前,评价带材的韧-脆性主要采用相对断裂应变(Relative strain at fracture,εf)和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Q)这两个参量。虽然εf值的离散性较大,但由于测定方法简便且能够定量地反映合金的脆化程度而被广泛应用于带材退火脆性的研究。通常合金的退火脆性随α-Fe相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大,而细化α-Fe晶粒则有利于抑制合金的退火脆性倾向。当合金中α-Fe相体积分数在70%以下时,合金的硬度随α-Fe相体积分数的增加呈线性增长,此时硬度也可以间接地反映合金脆化的程度。添加合金元素、优化热处理工艺以及采用新型热处理方法等均可以细化纳米晶合金的组织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退火脆性倾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的退火脆化机制、韧-脆性评价方法,分析了合金成分、热处理工艺、组织结构、退火脆性间的关系,总结了抑制退火脆性的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超薄取向硅钢组织及织构与磁性能的关系 下载:83 浏览:449

何承绪1 涂蕴超2 孟利3 杨富尧1 刘洋1 马光1 韩钰1 陈新1 《新材料》 2019年12期

摘要:
本工作旨在探讨超薄取向硅钢组织及织构与磁性能的关系,并从加工工艺角度揭示如何减少不利于磁性能的组织和织构的产生。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两种磁性能不同的商业超薄取向硅钢带材的显微组织和织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二者组织、织构差异均比较明显。磁性能差的带材样品的组织尺寸不一,均匀性较差,η线织构(〈100〉//RD)所占比例偏低,非η线取向晶粒所占比例高且晶粒尺寸大,其取向特征主要表现为{210}〈001〉、{411}〈148〉及{111}〈110〉。这些不利组织的产生可能与轧制、退火工艺控制不当有关。因此,晶粒尺寸及η线取向晶粒所占比例的不同是造成两种带材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在高性能取向硅钢超薄带材制备过程中,应精准控制轧制、退火制度等相关工艺,以避免非η线取向晶粒形成、长大。

钽板退火过程中的储存能演变与再结晶行为 下载:83 浏览:436

祝佳林1 邓超1,2 柳亚辉1 刘施峰1 张玉1 《新材料》 2019年9期

摘要:
对高纯钽板分别进行单向轧制和周向轧制,得到了87%变形量的样品。将单向轧制和周向轧制样品各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样品随炉升温至800℃进行预回复处理,然后在1 300℃保温30 min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另一组则直接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应用X射线峰形分析(XLPA)定量计算两种轧制方式下钽板的宏观储存能,结合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表征其预回复及再结晶微观组织,同时半定量地评估不同取向晶粒预回复后的微观储存能。结果表明:87%周向轧制钽板经过800℃预回复处理后,{111}([111]//ND,ND为板法向)与{100}([100]//ND)取向晶粒内部的储存能差别明显减小,后续再结晶晶粒更为均匀细小且基本呈等轴状。这主要是由于低温预回复处理使得亚晶形核机制成为钽再结晶形核的主导机制,同时基体内储存能的释放极大降低了后续再结晶驱动力及晶粒长大速率。

去应力退火对连铸合结钢锻材A探伤缺陷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88

马贵斌 《冶金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主要针对连铸合结钢锻材A是否经过去应力退火的探伤缺陷对比进行研究,结合热处理相关理论,通过实验探究去应力退火对连铸合结钢锻材A探伤缺陷的影响。

冷轧工程2号热线退火炉燃气介质更换的技术开发 下载:67 浏览:385

白泽华 《冶金技术》 2019年3期

摘要:
介绍了太钢冷轧2号热线退火炉燃气系统由天然气改为净焦煤气的技术开发等内容。这项自主技术开发实现了烧嘴等设备国产化,实施后退火炉能够达到原设计生产能力,年产量可达115万t,炉温控制精度达到±5℃以内,吨钢消耗降低,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

一种退火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在工厂中的应用 下载:43 浏览:445

张文平 《冶金技术》 2018年3期

摘要:
通过运用西门子PLC控制系统,实践证明,该设备设计合理、控制精确、炉温均匀性高。系统具有人机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扩展性强、修改维护方便、可靠性高等优点,达到全方面实时监控退火炉生产状况的功能。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下载:79 浏览:480

蒋美云 《软件工程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神经网络算法是深度学习研究的重点,遗传算法是一种自适应优化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是寻找最优解的算法,本文主要分析了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特点和缺陷,研究BP神经网络和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的技术,从发挥算法的优点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于某观影俱乐部,作为新电影上映预测和用户推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收敛性和准确率上都有较好的效果。

模拟退火算法在战场频率资源分配中的应用 下载:93 浏览:505

于江1 贺赛飞1 张凤霞1 肖创创1 周化鹏1 辛俊涛2 《无线电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为有效利用战场电磁频谱资源,在介绍模拟退火算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启发式战场频率分配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传统模拟退火算法来实现频率分配的特殊用途,并借助代价函数对生成的频率分配方案进行质量评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频谱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为从事频谱管理等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一种云环境下多目标优化虚拟机调度算法 下载:61 浏览:240

陈佳 刘晓洁 《数据与科学》 2019年4期

摘要:
在云环境中,虚拟机调度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一些传统的虚拟机调度方式大多使用先到先得、轮转、最早完成时间等算法,这些分配方式难以保证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容易造成负载不均衡、优化目标单一等问题。在虚拟机调度的问题上目前通常采用启发式算法来获取近似最优解,根据各个节点的性能和实际应用从整体进行资源分配,实现多目标优化。因此,结合启发式算法,根据SLA违背率、能源消耗,负载均衡三个因素设计了多目标优化函数,基于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提出了一种多目标优化虚拟机调度算法。该算法中,用首次适配方法产生初始解,具备较好的适应能力,采用组合温度衰减函数既加快了算法前期的全局最优解邻域的搜索速度,又保证了后期局部最优解的搜索质量,在产生邻居解时通过并行模式在每次迭代中分别采用倒置和互换操作来获取两个解,增大了解空间。仿真实验证明,提出的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以及爬山算法对比,在满足服务等级协议,提高整体资源使用率,平衡主机负载和减少能源消耗这几个方面有一定改善。

汽车零部件三维装载问题研究 下载:47 浏览:430

林永昊1 姚明山2 赵磊1,3 朱道立1,3 《管理与科学》 2018年5期

摘要:
汽车零部件三维装载问题,是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中复杂且重要的一个问题。问题需要考虑待运零部件的堆叠规则、单箱承重等现实约束,较理论上的三维装箱问题更为复杂。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装载块序列的混合模拟退火算法。算法通过基于装载块序列的启发式构造算法生成初始装载方案,再以模拟退火过程调整装载序列优化装载方案。最后,选取上海某汽车物流企业的实际运营数据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有效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汽车零部件三维装载问题,提高车辆装载率。

回火温度对两相区退火海工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下载:57 浏览:18

张翔云1 李激光1 严玲2 何煦泽1 郭菁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对690 MPa级海工钢进行"淬火+两相区退火+回火"三步热处理,研究了回火温度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力学性能变化与组织演变和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回火后实验钢的显微组织为回火贝氏体/马氏体、临界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贝氏体/马氏体和临界铁素体逐渐分解成小尺寸晶粒,而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屈服强度由787 MPa降低到716 MPa,塑性和低温韧性明显增强,断后伸长率由20.30%增至29.24%,-40℃下的冲击功由77 J提升至150 J。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的增加引起裂纹扩展功增大,是低温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贝氏体/马氏体的分解和残余奥氏体的生成,引起组织细化、晶粒内低KAM值位错的比例逐渐提高和小角度晶界峰值的频率增大,使材料的塑性和韧性显著提高。

退火温度对冷轧Ti-13V-3Al-0.5Cu形状记忆合金组织结构与马氏体相变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416

孙馗善1 李珺2 孟祥龙1 蔡伟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使用XRD、TEM、DSC和室温拉伸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冷轧后经不同退火温度处理的Ti-13V-3Al-0.5Cu(%,原子分数)合金微观组织结构,马氏体相变行为,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性能进行了研究。经冷轧、退火处理后,合金在室温下的组织主要为α"马氏体相,存在少量残余β母相、α相和Ti2Cu第二相。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合金形状记忆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当退火温度为750℃时,在预应变量为6%的前提下可实现5.3%的可回复应变。其组织结构观察结果表明,经冷轧、退火处理后,合金中α"马氏体形貌由"V"字型自协作组态向择优取向的单一取向马氏体板条转化,界面可动性提升,马氏体临界再取向应力降低,形状记忆性能提高。

张力退火感生各向异性对纳米晶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下载:61 浏览:448

潘贇1,2 刘天成1,2 李广敏1,2 戴白杨2 吕娜2 张伟2 唐冬冬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对Fe74.1Cu1Nb3Si15B6.9(%,原子分数)纳米晶合金进行连续张力退火,研究了张力退火感生各向异性对纳米晶合金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张力退火产生的感生各向异性常数(Ku)与退火张力(σ)满足线性关系。随着退火张力的增大合金在f=5 k Hz和H=3 A/m测试点的有效磁导率(μe)先增大后减小,且随着磁场和频率的提高有效磁导率(μe)的衰减减小。退火张力为67 MPa时有效磁导率(μe)在磁场强度H为0~800 A/m和频率f为1 k~3 MHz范围内保持约800,表现出恒导磁特性。同时,合金的单位质量损耗(Pm)随着退火张力的增大而减小,当退火张力为67 MPa时损耗为68 W/kg (测试条件:Bm=300 mT,f=100 kHz),与无张力退火相比下降约67%。同时,通过磁光克尔效应观察到张力退火后合金内部形成垂直于张力方向的180°片形畴,随着退火张力的增大磁畴宽度减小且趋于一致,退火张力为67 MPa时片形畴的宽度约为85μm。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