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钢琴基础教学中的踏板使用 下载:68 浏览:375

周芳竹 《当代音乐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在钢琴教学中,尤其是在基础教学中,老师们很少给学生传授关于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只有在学生迫不得已需要使用到踏板时,才模糊地而且不系统进行指导。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生们不会正确踩踏板。例如:有些学生为了让所弹的曲目感觉内容丰富,不管什么风格的乐曲前前后后都踩着踏板不松,更有甚者,个别学生还随便应用踏板来掩盖弹琴水平上的缺陷等,这些都是应该需要及时纠正的问题。

《一把酸枣》饥童舞段编舞手法及动作分析 下载:67 浏览:313

王涤 《当代音乐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本论文从舞剧《一把酸枣》的文化背景和创作手段出发,将其中饥童舞段的编创手法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叙事性舞剧以及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和理解,将饥童舞段中对于编舞手法的运用、队形及动作的编排和舞段中运用的相关道具等进行探索。饥童舞段中孩子们在封建制度的社会背景下依然保持着纯真的笑脸,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效果。通过研究发现编导的编舞手法与编创特点,并在舞剧中去完善作品所需的情节。

《鸡毛信》的舞台调度研究 下载:80 浏览:319

魏薇 《当代音乐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本文从舞蹈调度的角度切入,利用文本细读及数据分析的方法对《鸡毛信》的舞台调度进行研究。首先,笔者通过反复观摩视频,对作品的13个队形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其次,将《鸡毛信》调度按照构图要素划分进行具体数据分析。经研究笔者发现作品《鸡毛信》共运用4次线性调度,10次面状调度,18次点面结合调度。最后,通过《鸡毛信》的文本细读表格及数据分析成果,发现《鸡毛信》的舞台调度具有以下特点:舞台调度"凌乱"美;擅用空间层次突出表达人物情感;较多运用点面结合调度;舞台调度形状新颖等。

丝绸之路上的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以筚篥与成组的音乐形态为例 下载:68 浏览:312

孔德民 《当代音乐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西域音乐"是人们对历史上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中原之后,外来音乐与汉文化交融之后的音乐称谓,随着丝绸之路纷沓而至的乐器、乐舞、音乐理论等的传入,及在中原地区的流播,它们对我国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筚篥、成组的音乐形态为例,讨论汉至唐时期,西域音乐传入之后的流变以及发展规律,探讨其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认同理论视角下东北二人转文化研究的再思考 下载:76 浏览:427

曹瑾仪 《当代音乐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认同是文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理论视角,而音乐与文化主体间的认同关系也是音乐人类学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二人转是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承载了东北人民的文化记忆,反映了东北人的审美趣味,是东北人文化认同建构的重要元素。文章简要梳理了认同体系的发展脉络与其在音乐人类学中的研究范式,提出了将认同理论用来研究东北二人转的新视角,并说明了该研究视角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018年“珠江·凯撒堡”杯全国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展示实况 下载:68 浏览:389

胡朔 《当代音乐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两年一度的"珠江杯"全国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展示(又称五项全能比赛)可谓是高师音乐专业院校的盛世之会,对音乐教师的几项基本技能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不仅检验了各大高师院校音乐教学能力的高低,还提高了即将从事音乐教师这一职业的毕业生的业务水平能力。笔者作为观摩人员,有幸参与这一音乐盛会,通过此文得出思考。

东北鲁艺文(音)工团的民间音乐活动研究 下载:67 浏览:412

冯喜超1 计晓华2,1 《当代音乐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东北鲁艺文(音)工团始建于1947年,是延安鲁艺到东北后成立的文艺团体。为配合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的斗争形式与人民的文化需求,鲁艺进行了一系列的民间音乐活动,并且在组织上进行调整,各团创立城运科(后更名"文运科")负责管理、收纳民间艺人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成立民间音乐调查组,对东北的民间艺术进行记录整理,以团员自主学习、聘请民间艺人传授和实地采风等方式,吸收、学习并记录了东北民间艺术。创作出歌颂人民群众、抒发人民情感,并具有东北特色的经典作品。为民间音乐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经验,为新中国民间音乐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战火中传承民族文化。

从对立到融入——试评数字化音乐技术下的沉浸式音乐效果 下载:76 浏览:397

郭小瑞 《当代音乐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当今时代的人们在审美时渴望满足体验经济对于感官、互动、参与、个性化等的需求。在多元文化交汇的大环境下,"沉浸式音乐"成为前沿与主流,部分音乐逐渐改变了最初以"纯听觉艺术"为主旨的艺术形态,一方面更强调现场实时的表演行为对于内容及结构的影响,另一方面则逐渐与其他艺术门类相融合,强调视听一体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样式与体裁。本文分析了沉浸式音乐效果其众望所归的原因,探讨了应用手段,尝试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对作曲家们创作思路采访进行了总结归纳。笔者认为沉浸式音乐效果,或者说沉浸式多媒体产业是大势所向,所以不论这种音乐本身还是沉浸式多媒体产业中的沉浸式音乐效果要素,都是值得我们挖掘、讨论,并且充分学习。

改编民歌中侗族音乐元素的融合与创新 下载:73 浏览:436

赵一丞 《当代音乐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中在民歌方面独树一帜。在侗族民歌中可以分为不同的声部——从单声部到多声部不等。本文主要针对改编后的单声部民歌进行分析与研究。改编民歌后的音乐语言、音调进行、音响色彩的追求等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于从事歌曲创作、演唱以及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方面的人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笔者主要从作品的主题特征、曲式结构、改编民歌的意义以及所思考的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全方位地对作品的创作思维、发展手法进行技术性研究,解读创作者如何运用现代音乐创作思维将侗族音乐素材推陈出新,实现自身音乐语言的融合与创新。

关于高师院校乐团建设存在问题的思考 下载:79 浏览:307

余鹏 周楼胜 《当代音乐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高等师范类院校的乐团建设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通过对前人研究文章的整理,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亲自走访各类院校乐团建设的情况总结,认为高师乐团建设虽然具有复杂性,而找出乐团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才是关键。本文从学校发展规划、招生、课程教学、排练演出、乐团合奏形式几个关键点入手,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述,希望能为我国高师院校的乐团建设贡献出自己的思考。

谈中国网络流行歌曲的兴起及演唱 下载:78 浏览:460

王韡1,2,3 《当代音乐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进入21世纪,中国进入到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入世贸后的中国更加国际化、开放化,随着网络在中国的普及,网络歌手开始出现,网络流行歌曲也受到人们的喜爱。本文阐述了中国大陆网络流行歌曲兴起的社会背景,中国网络流行歌曲的兴起、发展状况以及以雪村为代表的音乐评书网络流行歌曲演唱风格。

关于中国歌剧推广的思索——从受众群体的视角出发 下载:68 浏览:324

朴玉敏1,2 《当代音乐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作为融合音乐戏剧、舞蹈和文学等多种艺术元素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歌剧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较其他艺术形式更具有吸引观众的特点。在进行中国歌剧创作时,只有更好地体现歌剧的这一特点,才能有效地进行中国歌剧推广。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以受众群的视角对中国歌剧的推广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关注这一问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探析 下载:68 浏览:460

李玮 《当代音乐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社会的不断发展,不仅带来了对于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使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得到提升,而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我国音乐文化教育发展的源泉,为相关的教育对象提供了殷实的文化理念。如今,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工作中,普遍认为传统音乐文化具有外国声乐文化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将其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有助于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先进性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整个实践过程中,高校应当不断加强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普及,建立一个以传统文化为基石的音乐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人才对于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全面促进学生对于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本文将对于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展开研究与探索。

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下载:76 浏览:389

还国志 《当代音乐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想象力是作为音乐表演者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在舞蹈训练课程中结合舞蹈自身学科特点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在舞台演出中将音乐的魅力以内心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技巧和身体表现力传达给观众。本文即是根据此目的进行讨论,探讨舞蹈课程中对于音乐想象力的开发及实践方法。

运用多元评价 促进音乐学习 下载:68 浏览:402

张莲 《当代音乐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不仅只有一种智能,而是有着多种智能"的观点,是对以"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理论(一元智力理论)的一个挑战,其实质就是在教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有效的音乐教学和评价,可以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变得更为生动、更为丰富、更为深入,更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更能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与渴望,促进音乐学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曲创作的探究 下载:97 浏览:495

韩立品 《当代音乐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探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歌曲创作,在新时期使国家、社会、公民三个艺术表现的主体能够更为明确,同时歌曲创作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歌词创作,二是歌曲旋律的创作。歌词创作突出立意、时代性和群众性,歌曲旋律创作强调节奏、音域、变化音与民族音调几个部分,力求能够在歌曲的创作实践中获得有益的研究体会。

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历史地位及艺术特点 下载:93 浏览:346

陈柏全 《当代音乐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舒伯特一生共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其中,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作曲家对艺术歌曲毕生孜孜不倦追求的最高成果。它的出现为浪漫派声乐套曲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使声乐套曲成为艺术歌曲中一种重要的大型体裁。这部作品无论从作品风格、创作技法还是演奏技巧等方面来说,都是一部经典之作。

从《蒂尔的恶作剧》看理查德·施特劳斯对蒂尔形象的刻画 下载:79 浏览:402

王召远 《当代音乐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蒂尔的恶作剧》是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有名的交响诗作品,其中作曲家对主角蒂尔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十分鲜明。为了探究曲作者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本文从乐曲本身、主角背景、作曲家背景及"交响诗"这一创作体裁等几个方面入手,充分体现了作曲家将人物刻画成功的因素。

爵士鼓《回到那一天》创作和演奏分析 下载:63 浏览:445

洪杰 《当代音乐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爵士鼓是打击乐中的最具有特色和魅力的乐器之一,自诞生以来,曾先后涌现出了多部佳作和著名鼓手,力量之塔乐队的《回到那一天》正是其中的优秀的代表。鉴于此,本文简要回顾了爵士鼓的发展历程,并对这部佳作的创作和演奏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钢琴演奏艺术从学习聆听开始 下载:76 浏览:427

林子 《当代音乐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研究声音艺术的关键靠听觉,培养会"聆听"的耳朵是钢琴演奏艺术的关键。文章提出了专注聆听的重要性,并以专业的视角来阐述如何"聆听",建议钢琴演奏者应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声音艺术,博览众乐,加深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文章最终提到音乐学科与其他艺术学科的相关性及渗透性,启发钢琴演奏者应自觉丰富自身的艺术阅历,并通过综合的审美素养来滋养对钢琴演奏的艺术内涵,将美学思维变成一种思想习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