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大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的创新路径探讨 下载:64 浏览:384

姜春辉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目前生活的改变不仅仅表面这么简单,而是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很多行业在看到大数据时代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变,其中新闻行业的改变与升级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中,在大数据时代下,新闻变成可视化的传播已经成为了主流趋势,借助新闻可视化的优势,现代化的新闻报道呈现出一种全面的方式,吸引更多的读者。本文以探讨大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的创新路径为目标,在分析新闻可视化的发展历程以及特点的基础上剖析目前新闻可视化的现状,最后提出几点创新路径,希望能够为新闻行业在大数据时代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在世界语境中讲好中国故事——以敦煌题材的舞蹈创作为例 下载:30 浏览:307

慕羽1,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敦煌题材的舞剧不胜枚举,但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部以此为题材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40年来一直受到文化界的整体关注,此种现象并不多见。敦煌题材的舞蹈创作如何能在世界语境中讲好中国故事呢?敦煌好故事,既是"千年生命"的敦煌文化故事,也有当今敦煌"供养人"的故事。"讲好敦煌故事"并非指狭义的"情节叙事",而是广义的"文化叙事",涉及话语技巧和叙述行为,体现在舞蹈创作上,则可以涵盖"重建"并探索敦煌乐舞的剧场形态,创作叙事性民族舞剧,以及进行当代审美的舞蹈剧场或跨界总体艺术尝试等。

新经济条件下企业边界的分析:价值链整合视角 下载:40 浏览:238

苏颖珊 《中国经济》 2020年10期

摘要:
企业边界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指标。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外部价值链的整合是企业边界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文章从价值链整合视角出发,分析了价值链整合对企业边界的作用机制,并指出了在新经济条件下影响企业边界的具体要素及价值链整合对其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经济条件下,价值链整合通过影响企业内外部的价值创造对企业边界产生影响,同时企业内外部的价值整合与匹配是企业边界调整与管理的重要方向。

高等院校动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评价体系研究 下载:84 浏览:378

侯丽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我国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发展模式也是百花齐放,与之相应的评价体系能否与之匹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模式需要检验,也需要一定的评价体系保驾护航。在动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找到一个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所有高校动画教师所面临的课题和挑战。

当代希腊戏剧“翻古成新”创作取向研究 下载:297 浏览:313

罗彤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进入20世纪中叶以来,更多的当代希腊剧作家将目光转向了自己祖先们曾经钟爱的神话题材,希望从英雄的故事中,再次寻找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同,并对历史及生命发出当代人的质疑与考量。卡班奈里斯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的剧作家都依据古代神话以及古代悲剧诗人的作品,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解读那些早已为人熟知的神话故事。他们更加注重人类内心世界的表述,在开掘新的主题、尝试新的舞台表现手法的同时,也似乎更加热衷于自古老的传说中发现当下的现实意义。一种具有颠覆性的神话语汇出现在希腊戏剧文本和舞台实践中,"英雄们"带上现代人的面具,打破以往的时空秩序,将创作者生活时代的规定情境注入进古老的故事模版。传统意义上的仪式感似乎不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而对生命以及生活的重新质疑才是他们需要表达的核心。对古代文本的现代解释,拉近了古老的故事内核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看到有关生命的母题,穿越时间和空间的边界,以每个时代不同的形象出现在同一座戏剧舞台之上,在狄奥尼索斯的佑护下,"卡塔西斯"着一代又一代的戏剧观众,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重生。

“岭南文化”语境中大型舞剧的文化想象——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舞剧创作述评 下载:31 浏览:319

于平1 张月龙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岭南文化"语境深刻地影响了广东舞剧创作的文化想象。纵观广东舞剧创作的文化意蕴,大致可分为:一是区域的古代历史文化;二是区域的民俗风情文化;三是区域的反抗列强文化;四是区域的红色革命文化;五是区域的当代都市文化。广东的舞剧创作已然确立了"表意优先"的理念;广东的舞剧创作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区域的"反抗列强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多部舞剧都可以看到这一点,而这是我国自近代以来百年屈辱、百年抗争、百年奋起中最需培植的民族精神;广东的舞剧创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开放性";广东舞剧创作体现出创编的"前沿意识"和"精品意识"。广东舞剧创编在全国舞剧创作中继续处于"领跑"的第一方阵。

拼布艺术在室内装饰中的作用 下载:74 浏览:450

刘漫 李昌菊 《中国设计》 2018年3期

摘要:
拼布这一传统的手工艺,随着时间的推演,以一种艺术形态存在于现代人的生活中,拼布艺术在传承了传统拼布文化精髓的同时,融入了新的设计手法,以新的创意理念与新的形式体现出现代拼布艺术的魅力。文章主要从改善空间形态、协调室内风格、调节物理环境、丰富空间色彩四方面详细阐述拼布艺术在室内装饰中的作用。

格式塔意向下的设计创意——以室内设计思维与装饰材料运用为例 下载:87 浏览:446

邱海东 符红柳 《中国设计》 2018年2期

摘要:
从人类造物行为的开始到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室内设计的发展更加全面化、多元化,而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心理学。人设计行为的本质是满足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统一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在室内设计与心理学的关系中,室内设计中的"格式塔"现象比比皆是,格式塔理论中的"行为"与"意识"深深地影响着室内设计的过程,加深对这一过程的研究,无论在设计方法论上还是空间材质的应用方面,其意义与价值不可估量。

视觉叙事:舞台美术的叙事系统构建 下载:295 浏览:312

狄野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舞台美术是戏剧等演出的重要叙事元素,其独有的多类型、多层次的设计形式与语义结构构成了演出叙事文本与艺术话语的丰富性和延展性。舞台美术叙事过程是以"创作者、媒介、作品和观众"的四个核心要素构建起来的立体传播系统。这一系统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舞台美术叙事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社会化创意下的城市化走廊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下载:84 浏览:496

赵世勇 李芷昱 《中国设计》 2018年2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不断发展,城市化走廊空间成为了需要关注的一个功能性区域。设计的方法是将城市街道两边的剩余空间重新塑造,并且利用都市化的街景来造就一个城市化走廊空间。因此,文章研究以社会化创意为理论切入点,将城市化走廊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空间上的再生可能性和多变性;通过空间上的造型、平面流线上的布局以及环境上的体验等几方面着手,提出一个适合城市化走廊空间环境设计的应用方案。

如何在编辑工作中发扬“工匠精神” 下载:66 浏览:379

胡杨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之一的"工匠精神"在当代新的内涵和生机,试图找到在编辑实际工作中发扬"工匠精神"的路径。重点强调了其"严谨专注、精益求精、勤于学习、适度创新""几个特点和编辑工作的契合之处,并辅以古今中外的事例,谈论了如何做好出版事业,传承中华文化。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下载:77 浏览:399

何英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就电视行业来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三网融合的媒体形式对其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面临种种挑战电视新闻应进行创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品牌。本文主要对电视新闻的特点进行分析,从受众需求的角度来论述电视新闻编辑应如何创新,使其能够得到长期的发展。

基于CT技术的稻田不同轮作方式下土壤孔隙结构研究 下载:76 浏览:495

张静举1 陈晓冰2 郑思文3 马蕊3 甘磊1,2 《中国土壤》 2018年10期

摘要:
合理的轮作种植制度是改善土壤结构及有效利用土壤水分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研究以广西稻田为研究对象,在水稻-油菜轮作和双季稻处理条件下,利用CT扫描原状土柱,结合Image J软件及其插件计算获得土壤孔隙数量、弯曲度和孔隙连通性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土壤结构三维重建。结果表明:轮作区的孔隙面密度大于双季稻区,孔隙度和孔隙数量均值(0.457%,451个)大于双季稻区(0.345%,358个),弯曲度及连通性(1.332,0.474)也大于双季稻区(1.272,0.217),但两者的水力半径没有明显差异。水旱轮作由于减少了土壤淹水时间,改善了土壤胶结状态,促进了作物根系生长和延伸,导致孔隙结构发育更好,导水性更强,是促进水稻田土壤结构改善和水分运移的倡导模式。

稻-稻-油轮作土壤解磷菌与解钾菌的分离与鉴定 下载:79 浏览:476

张立成1,2 杨敬林3 王璟3 黄蔚3 杨胜3 胡德勇3 《中国土壤》 2018年10期

摘要:
利用湖南省安仁县渡口乡的长期定位试验平台(建于1985年4月),研究稻-稻-油菜轮作土壤中芽胞杆菌丰度变化以及对作物产生促生长作用的解磷菌和解钾菌的影响。试验于2015年7月、2015年10月和2016年4月从试验点采集土壤样品、测定芽胞杆菌丰度、分离解磷和解钾菌株并进行种属鉴定和能力测试。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稻-稻-油菜轮作土壤中芽胞杆菌的数量较稻-稻连作土壤高24%36%。通过Blast在线比对,发现轮作和连作土壤中解磷和解钾菌属类存在不同,但优势菌类均为芽胞杆菌。通过解磷和解钾量大小分析,发现分离自轮作土壤和连作土壤的菌株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与稻-稻连作相比,稻-稻-油菜轮作能够提高土壤中芽胞杆菌的丰度,且影响解磷菌和解钾菌的种类。

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临仿”现象探析——以美国学者高居翰和班宗华对董其昌创作手法来源研究为例 下载:65 浏览:403

王洪伟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美国学者高居翰于1982年提出,董其昌《葑泾访古图》受到利玛窦所携铜版画之影响。16年后(1998),另一位美国学者班宗华以研究董其昌《婉娈草堂图》的新颖风格为基础,高度"临仿"了高居翰的论证思路,并以此向后者表达了特别"致敬"。班宗华的研究也带有一些创意,基于新的史料与作品证据将董、利二人的"一面之缘"由万历壬寅(1602)的"南京"改为万历丁酉(1597)的"南昌"。然而,《婉娈草堂图》并非惯常意义上的"草堂图",所采用的"李郭"风格不仅是对受画者陈继儒早年"绝意仕进"的同情,更与作画前两个月发生的焦竑"科场案"密切相关。科举取士和士大夫流放等现实问题,使得董其昌当时根本无暇沉浸于西方铜版画的新异风格与趣味当中。

含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研制及其促生效果研究 下载:87 浏览:484

卢云峰 乔策策 许航 高凯悦 李荣 沈其荣 《中国土壤》 2018年8期

摘要:
利用PGPR菌株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为目标菌株,以氨基酸水解液、糖蜜为肥料功效发挥的增效剂,同时配比一定量的化肥,研制"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并评估了新型液体肥料的促生效果,以期为含PGPR菌株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中氨基酸与糖蜜的最适添加量均为20%。肥料存放试验结果表明,"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储存3个月时,功能菌活菌数量≥5×108 CFU ml-1,超过国家标准(5×107 CFU m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灌施清水处理(处理1)和灌施不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发酵液其他配方一样的对照水溶肥处理(处理2),"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处理(处理3)显著提高了玉米和白菜的产量,第1季玉米的增产幅度达29.60%和12.02%,第2季玉米的增产幅度达33.48%和13.91%;白菜的增产幅度达25.15%和14.40%。结论:利用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能够有效研制出"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且其施用能够显著增加玉米和白菜的产量。

戏曲美学与演员的创造 下载:67 浏览:408

安葵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戏曲美学作为中国民族美学的一个分支,受中国哲学的统领,其观念、范畴主要是吸收借鉴诗歌、音乐、书画等姊妹艺术的美学观念、范畴而形成的。戏曲美学与西方戏剧美学有相通处,而其不同特点主要是由戏曲表演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研究戏曲美学必须研究演员的创造,戏曲演员要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必须认真学习戏曲美学。

八桂文化语境中大型舞作的艺术想象——改革开放以来广西舞剧、舞蹈诗创作述评 下载:65 浏览:412

于平1 黄丹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大型舞作的创作主要有《灯花》《北海珍珠城风情歌舞》《漓江情韵》《咕哩美》《妈勒访天边》《碧海丝路》《百鸟衣》《侗》《刘三姐》《花界人间》等10部作品,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舞剧、舞蹈诗创作都体现出八桂文化的特征——舞剧创作主要是取材于神话传说、舞蹈诗主要是紧扣地域风情的创作现状,但大多潜在地受到"风格至上"理念的制约,因此,树立"表意优先"的创作理念在当前是至关重要的。只要真正树立了"表意优先"的创作理念,八桂文化语境中的大型舞作将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历史的回眸 时代的前瞻——改革开放40年云南舞蹈创作综论 下载:64 浏览:405

曾金华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的舞蹈创作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生活与艺术的探索时期;智慧与才华的巅峰时期;事业与产业的同构时期;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时期。云南的舞蹈创作从舞剧、舞蹈诗在全国赛事中的频频摘桂,到单、双、三人舞及群舞的大量获奖;从民族歌舞作品的层出不穷,到旅游歌舞晚会的方兴未艾等,开辟了中华民族舞蹈创作百花园中的一片彩云天地,抒写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舞蹈的云南篇章。

中韩科技创新合作对策研究 下载:69 浏览:401

张丽娟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11期

摘要:
当前,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我国开展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面。中韩两国一衣带水,经济与科技互补性强,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通过科技创新合作深化两国关系。本文从中韩科技创新水平对比出发,系统梳理了中韩科技创新合作的主要方式和主要领域,聚焦现状,发现双方合作中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进一步推动中韩科技创新合作的政策建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