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维吾尔语词缀变体搭配规则研究及算法实现 下载:28 浏览:416

艾孜麦提·艾尼瓦尔1,2,3 董军1,3 李晓1,3 《中文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该文介绍了维吾尔语词干结构特征、词缀结构特征及维吾尔语语音和谐律;以维吾尔语语音和谐律为基础,在充分考虑基本搭配规则和特殊规则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基于词干、词缀结构特征的维吾尔语词缀变体搭配算法;验证词干、词缀结构特征提取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并对500个名词词干和300个动词词干进行词缀变体搭配,分别生成9 000个名词和37 800个动词。借助维吾尔语文字校对系统和人工验证的方法,对生成的所有单词进行词缀变体搭配准确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名词和动词词干搭配词缀准确率分别为98.40%和96.49%,整体搭配准确率为96.86%;最后对搭配错误原因进行了分析。

基于协同表示学习的个性化新闻推荐 下载:27 浏览:363

梁仕威1,2 张晨蕊1,2 曹雷1 程军军3 许洪波1 程学旗1,2 《中文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新闻推荐是互联网推荐系统的研究热点之一,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应用于新闻推荐中会面临严重的新闻冷启动问题,而且也没有考虑新闻内容本身包含的丰富的语义信息。该文将文档与词的表示学习模型与基于矩阵分解的协同过滤算法结合起来,提出一种用于推荐领域的协同表示学习模型,能同时学习带有语义信息的用户和文档的表示向量。在真实的新闻点击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文提出的模型优于其他基准模型。

基于相似消息的流行度预测方法 下载:56 浏览:411

高金华1,2 沈华伟1,2 程学旗1,2 刘悦1 《中文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社交网络中消息的流行度预测问题在很多应用领域都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流行度预测方法包括基于特征的方法和基于点过程的方法。基于点过程的方法无法利用历史消息的信息,而基于特征的方法则使用一个统一的模型来对所有的消息进行预测,没有考虑消息的特异性。因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消息的流行度预测方法。对于待预测微博,我们从历史消息选取出与之最相似的前K条消息来进行预测。在计算消息相似度时,我们借助了文档建模领域的LDA模型来学习消息的表示。在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发现在传播模式上与待预测消息相似的历史消息,并在流行度预测任务上取得了比对比模型更好的预测效果。

基于BiDAF多文档重排序的阅读理解模型 下载:28 浏览:450

杨志明1,2,3 时迎成3 王泳2 潘昊杰3 毛金涛3 《中文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数据规模急速增长,如何利用机器阅读理解技术对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解析,从而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满意答案,是目前自然语言理解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课题。该文通过对机器阅读理解中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研究,构建了RBiDAF模型。首先,通过对DuReader数据集进行数据探索,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从中提取出有利于模型训练的特征。其次在BiDAF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文档重排序的RBiDAF机器阅读理解模型,该模型在BiDAF模型四层网络框架的基础上添加了ParaRanking层。其中在ParaRanking层,该文提出了多特征融合的ParaRanking算法,此外在答案预测层,提出了基于先验知识的多答案交叉验证算法,进而对答案进行综合预测。在"2018机器阅读理解技术竞赛"的最终评测中,该模型表现出了不错的效果。

地理社会网络数据可视化分析研究综述 下载:76 浏览:475

李恒1,2 沈华伟3,4 黄蔚2 程学旗3,4 《中文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社会网络的深度融合,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的社交媒体应用更加流行,成为地理社会网络(Geo-Social Networks,GSN)的研究重点。基于位置信息的社会网络(Location Based Social Network,LBSN)由于具有时空特性,其海量数据可视化不同于传统信息可视化,必须结合其地理信息特征进行表达。该文以GSN中抽取出的海量时空数据为分析对象,从LBSN时空数据抽取、海量时空数据可视化等方面进行综述,对地理社会网络时空数据交互可视化分析技术开展研究,以期能够实现比较方便、快速、直接地从地理社会网络的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用、可靠、可知识化的综合信息,并通过信息可视化方式进行直观表达、展示与分析。

基于简单循环单元的深层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模型 下载:41 浏览:453

张文1,2 冯洋1,2 刘群1,3 《中文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模型已经成为目前主流的翻译模型,在许多翻译方向上均超过了统计机器翻译模型,尤其是在训练语料规模比较大的情况下,优势更加明显。该模型使用编码器—解码器框架,将翻译任务建模成序列到序列的问题。然而,在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的编码器—解码器模型中,随着模型层数的增加,梯度消失的问题使模型难以收敛并且严重退化,进而使翻译性能下降。该文使用了一种简单循环单元(simple recurrent unit,SRU)代替GRU单元,通过堆叠网络层数加深编码器和解码器的结构,提高了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模型的性能。我们在德语—英语和维语—汉语翻译任务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模型中使用SRU单元,可以有效地解决梯度消失带来的模型难以训练的问题;通过加深模型能够显著地提升系统的翻译性能,同时保证训练速度基本不变。此外,我们还与基于残差连接(residual connections)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模型进行了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模型有显著性优势。

分类构建家事及非讼程序基本原则探讨 下载:63 浏览:404

刘芝祥 《争议解决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学者们在总结非讼程序基本原则时,很少就适用非讼程序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案件分别进行探讨。本文主张:适用非讼程序审理古典非讼案件时,应当坚持职权审理、不公开审理、书面审理三个基本原则。适用非讼程序审理现代争讼案件时,应当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职权审理原则与处分权主义、辩论主义、当事人进行主义并行,不公开审理原则,言词审理原则。间接审理、国家干预、程序权保障不是一般非讼程序的基本原则。家事案件的审理适用非讼程序时,也区分为非讼与争讼两类不同的案件,适用相应的原则。

基于融合策略的机器翻译自动评价方法 下载:47 浏览:318

马青松1,2,3 张金超1,2,3 刘群1,4 《中文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机器翻译自动评价发展至今,各种自动评价方法不断涌现。不同的自动评价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评价机器译文的质量。该文提出了基于融合策略的自动评价方法,该方法可以融合多个自动评价方法,多角度地综合评价机器译文质量。该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进行:(1)对比分别使用相对排序(RR)和直接评估(DA)两种人工评价方法指导训练融合自动评价方法,实验表明使用可靠性高的DA形成的融合自动评价方法(Blend)性能更好;(2)对比Blend分别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和全连接神经网络(FFNN)机器学习算法,实验表明在当前数据集上,使用SVM效果更好;(3)进而在SVM基础上,探索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Blend的影响,为Blend寻找在性能和效率上的平衡;(4)把Blend推广应用到其他语言对上,说明它的稳定性及通用性。在WMT16评测数据上的实验,以及参加WMT17评测的结果均表明,Blend与人工评价的一致性达到领先水平。

基于多编码器多解码器的大规模维汉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模型 下载:50 浏览:362

张金超1,2,3 艾山·吾买尔4 买合木提·买买提4 刘群1,5 《中文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为提升维汉机器翻译模型的翻译能力,该文提出使用多编码器多解码器的结构,搭建大规模的维汉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模型。相比于单编码器单解码器的浅层的小模型,多编码器多解码器模型具有多个编码器,可以对源语言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压缩表示;同时具有多个解码器,可以增强目标语言的生成能力。实验证明,在大规模的训练数据上,使用该方法搭建的大规模维汉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模型,译文质量可以大幅度地超过基于短语的统计机器翻译模型和基本的神经网络翻译模型。该文还针对维汉翻译源端语言和目标端语言的翻译单元粒度进行了实验,发现维吾尔语端使用字节对编码单元、汉语端使用字单元,可以消除对汉语分词器的依赖,做到和双端都使用字节对编码单元可比的效果。

南洋研究所及其南洋研究(1942—1945) 下载:46 浏览:210

于延亮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重庆国民政府为应对日伪对南洋华侨的蛊惑性宣传,同时为给政府各部门在南洋和华侨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方案和依据,于1942年设立南洋研究所,开展南洋和华侨诸问题的研究。研究所制定了庞大的研究纲领,但是主事者安插亲信、内部矛盾尖锐、研究条件有限等因素,导致整体成效不佳,开办三年后被撤销。研究所出版《新南洋季刊》两期,刊载研究南洋的理论方法、介绍南洋史地、民族研究、华侨研究、经济研究等论文,对普及南洋知识、推动南洋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在揭露日本侵略南洋图谋和行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基于协同过滤Attention机制的情感分析模型 下载:47 浏览:440

赵冬梅1,2 李雅2 陶建华2 顾明亮1 《中文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该文主要研究在评论性数据中用户个性及产品信息对数据情感类别的影响。在影响数据情感类型的众多因素中,该文认为评价的主体即用户以及被评价的对象等信息对评论数据的情感至关重要。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协同过滤Attention机制的情感分析方法(LSTM-CFA),使用协同过滤(CF)算法计算出用户兴趣分布矩阵,再将矩阵利用SVD分解后加入层次LSTM模型,作为模型注意力机制提取文档特征、实现情感分类。实验表明LSTMCFA方法能够高效提取用户个性与产品属性信息,显著提升了情感分类的准确率。

集成电路芯片产业分工模式的新演进与模块化研发 下载:65 浏览:420

王一鸣1,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12期

摘要:
集成电路(IC)芯片是工业大脑。在集成电路芯片领域,产业分工模式不断演进,芯片设计与制造模式从早期的全产业链(IDM)模式到代工制造(Foundry)、无工厂设计(Fabless)模式演进到最近的无芯片设计(Chipless)模式。我国当前的芯片核心研发领域薄弱,在面对美国的"贸易战"中处于不利地位。迫切需要借助无芯片设计模式,结合模块化的研发生产方式,形成围绕核心企业的芯片设计的大网络生态,突破芯片研发技术壁垒,从而推动我国的集成电路芯片产业快速提升。

生态位视角下企业创新生态圈形成机理研究 下载:62 浏览:404

周全1,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11期

摘要:
基于生态位理论,从生态位势能、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适宜度等方面来解析企业创新生态圈的形成机理,并结合长安汽车公司创新生态圈形成的案例,揭示出创新主体聚合、要素流动、战略协同对创新生态圈形成的作用,为我国企业的创新生态圈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于青海省建立“民族传统文化+赛事”特色体育小镇的SWOT分析 下载:67 浏览:496

潘圆芳 陈子超 《中国体育科学》 2020年6期

摘要:
目前建设特色体育小镇已经成为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SWOT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在青海省建立"民族传统文化+赛事"特色体育小镇进行SWOT分析,分析得出特色体育小镇建立的优势和劣势。最后通过SWOT分析结果对青海省建立特色体育小镇提出了6点建议,从而为青海省特色体育小镇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助力青海省经济发展。

苏共二十大与美共的反思活动 下载:61 浏览:255

李东明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是苏联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苏共二十大提出的新看法,尤其是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的批判,对美国共产党形成了强烈冲击,既推动了美共对历史错误的深刻反思,也加深了美共党内的意见分歧,激化了美共党内的派别斗争,促使美共的反思活动偏离了改变现状、寻求出路的既定轨道,加速了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衰落态势。由此可见,在美共的反思活动中,苏共作为外部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反思活动的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就业效应及对策建议 下载:54 浏览:393

张于喆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4期

摘要:
从影响的领域、受众和整体评估等3个角度,探索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对就业的影响,总体而言,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改变并不是线性的。技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是智力和实物资本提供者,潜在受损者将是从事中低技能工作的人群。对我国而言,短期内,更多负面影响将来自于机器人对从事中低技能工作人群的冲击;长期看,当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应用扩散阶段,很有可能会引发链式反应并导致我们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复杂困局。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扶贫模式研究与思考——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下载:45 浏览:413

杨军 池敏青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4期

摘要: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是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和科技扶贫的主力军,其扶贫成效与模式选择和制度设计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其参与科技扶贫的动力机制,模式特点和存在问题,从扶贫项目的规划与管理、定点全产业链、信息技术供给、人员评价与激励等4个方面提出科技扶贫的对策建议。

坍塌感、幽暗之心与理想主义——论班宇小说集《冬泳》的声音技术 下载:59 浏览:342

陈思 《中国文学》 2020年11期

摘要:
论文绕过"写什么"的常见研究角度,直面班宇小说集《冬泳》"怎么写"的内核,探讨小说家对"声音"的安置和使用。风景层面的音轨设置,给人以"坍塌感";叙述声音层面的饶舌式沉默与小于人物的叙述者,完成对人物幽暗之心和历史不可测度性的指涉;在整体衰败色调之外,呐喊、队歌和寂静三种特殊声音,增添一抹理想主义的光泽。论文最后试图撑开一定的反思空间:这样的创作实践,将会对"现实主义"注入怎样的能量?同时,这种文学形式的边界何在,即这种文学形式又是怎样与当下历史、意识形态、媒介逻辑、评奖机制、批评话语、读者期待进行互动的?

《离婚》:“城乡交错”的空间与乡民的“个人”自觉 下载:62 浏览:410

李哲 《中国文学》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试图采取社会史视野及方法重新解读《离婚》。鲁迅将"离婚"从"五四"风行的文化思潮中剥离出来,并将其视为地方社会内部各种权力博弈的"社会事件"。这一"事件"是在"城—镇—乡"彼此交织重叠的地方社会空间中展开,但其中的权力博弈却是以"城乡"二元的等级话语为基础。因此,作为士绅的七大人用"城里人"的身份维系的文化垄断权迫使庄氏宗族屈服于自身,也使得爱姑因被宗族抛弃而成为陷入绝境的"个人"。在最后,爱姑充分意识到七大人的"威严",也最终完成了对自身作为"个人"的自觉。与"五四"主流的"个人主义"思潮不同,爱姑式的"个人"具有切实的社会属性,并内在于中国社会自身转型的历史脉络。

英国对南海九小岛事件的关注及外交应对 下载:66 浏览:286

郭渊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20世纪30年代初法国非法侵占南沙几个岛礁,引起了与中、日之间的交涉与争执,英国通过驻外机构搜集资料、外交询问等方式了解该事件的缘由,研究相关国的立场。由于在东南亚地区力量的式微,以及对南沙群岛战略价值评估颇低等原因,英国对该争议持不介入立场。然而香港报刊、英国航海文献对中国渔民生息于南沙群岛的译介和记载,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了南沙群岛归属于中国的历史事实。通过剖析英国外交档案、航海等文献,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国文献记载的不足,这既有助于理解南海局势变迁中各国的关系及立场,也有利于明晰南海问题的缘起和发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