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城中村改造更新设计理念探索——以广东江门市里村咖啡厅与步行街设计为例 下载:67 浏览:404

谭金花1 刘桂玮2 刘昭君2 史金运2 付晓2 《国际科技论坛》 2019年11期

摘要:
本项目的目的是在江门城中村里村的更新设计实际项目的基础上,探索一种既可以留得住乡愁和根,又能够融入城市发展的可行方案。在城市环境中,如何通过祠堂来保留传统村落文化的格局,及其文化传承是旧城更新的重中之重。乡愁和根的保留是城中村改造的最大挑战和最大压力,这不但关系到民生,还关系到原来居民对这片土地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问题。本项目将引入社区营造与发展的管理理念,从保存城中村记忆以及更新规划设计两方面深入探讨。

后浇永久柱半逆作法技术应用研究 下载:87 浏览:510

莫杜毅1 黄云飞1 郑述芳2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南宁市某酒店深基坑项目所处的复杂环境及地质特点,设计采用后浇永久柱半逆作的基坑支护技术。该技术地下连续墙"两墙合一"、内支撑与梁板结构全面结合、基坑周边逆作中间顺作且逆作部分结构柱后浇。与常规逆作法相比,具有安全性更高,施工速度更快,无需拆除支撑、无需设置地下室结构预制柱、造价低等优点,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钢箱梁顶推施工关键技术 下载:84 浏览:506

唐辉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4期

摘要:
通过对广东高陂某钢箱梁顶推施工进行研究,总结出顶推施工方案导梁设计的关键指标及顶推施工关键、难点技术,解决了顶推施工方案设计及施工的难题,为顶推方案导梁设计关键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数值,同时也为以后同类顶推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虽难尽人意,但我们做得越来越好:存档、“返回”与未来的挑战 下载:93 浏览:512

安东尼·西格尔1,2,3 邓晓彬4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民族音乐学家发现让历史录音资料"归家"并非如他们想象般简单,但他们也在努力地确保这些录音资料能够以当地民众了解且运用自如的方式来进行归还。成功的"归家"离不开当地群体或个人的全程积极参与,这些录音不仅可以让当地的音乐传统重新焕发活力,也有利于人们对它们进行改造。如果接收社区的个人或者团体对于录音资料的归还(return)感兴趣的话,那么这样的早期录音归还是最成功的;若他们参与到策划以及归还的方法中,则这一过程最为奏效;当策划或者执行都是单方面的时候,归还就不会有那么成功。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归家"项目,可帮助我们避免遭遇曾经遇到的困难,并且从中吸取成功经验。对于不同国家"归家"项目中运用的多种不同方式,民族音乐学家和其他学者需要从这些多样的试验中进行归纳和总结。

广州某花岗岩地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综合确定 下载:86 浏览:505

张金平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3期

摘要:
全风化及强风化花岗岩极限侧阻由于其矿物组成及含量不同而差别大,且受地下水及施工工艺的影响较大,难以取值。工程根据静载试验成果,确定其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采用规范经验公式,返求全、强风化花岗岩极限侧阻,再与规范经验值对比,综合确定其推荐值,最后根据设计荷载要求,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综合确定的全、强风化花岗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已经考虑了矿物组成及含量、风化环境、地下水、成桩工艺、泥浆比重等多因素的影响,对特定场地及特定施工工艺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寻找、获取、运用:巴布亚新几内亚早期录音“归家”的经验 下载:96 浏览:507

顿·奈尔斯1,2 邓晓彬3 闫旭4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对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在音乐和舞蹈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集合而言,早期录音的"归家"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针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早期录音"归家"的三个步骤——寻找、获取、运用——展开讨论。"寻找"录音,涉及如何定义"早期录音"等问题。虽然在英国学者的人类学探险中诞生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首次民族志录音,但以霍恩伯斯特尔为代表的德国学者在此所做的录音,以及他们所带来的录音技术,对巴布亚新几内亚而言极为重要。实际上,巴布亚新几内亚早期录音的定义可以延伸到磁带录音机的使用,这与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听众的增加有着密切关系。找到录音之后,实际的录音"获取"和"归家"的过程是复杂且需要多方合作的,牵涉到以什么形式、归还到哪里等问题。如何"运用"珍贵的早期录音资料是第三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巴布亚新几内亚研究所的音乐档案馆通过翻译、编辑、注释和整理原收藏于维也纳音响档案馆中的三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早期录音所获得的成果,不仅为这些音乐提供了更多相关的文档资料,同时还可能推动、刺激和影响新的表演和表演观念。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眼底病变分析 下载:54 浏览:400

朱敏 李国培 陈玉冰 雷玉 陈燎原 温友红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眼底改变,分析伴有不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眼底改变的差异。方法使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观察伴有不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眼底改变。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史等4项。患者被分为5组。对照组由70例不伴有上述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组成。A组由69例仅患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组成。B组由71例仅伴有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构成,C组由72例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但没有吸烟史的脑卒中患者构成。D组由65例同时患有上述4项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构成。出现1种眼底病变计1分,使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P<0.05被认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对照组与其他各组的眼底病变计分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与B组的眼底病变计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C组与D组眼底病变计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与C组以及A组与D组的眼底病变计分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与高血压对眼底改变的总体影响可能无明显差异;而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吸烟可能并没有明显增加视网膜结构的异常改变。

有声历史的意义与对象——对阿克苏姆/埃塞俄比亚早期录音的综合分析 下载:92 浏览:507

提科特·塔芙拉1,2 邓晓彬1 凌嘉穗2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柏林音响档案馆"中收藏了埃里希·卡施克(Erich Kaschke)博士于1906年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提格雷地区首都阿克苏姆记录的37段歌曲和器乐作品。经过文本与音乐的研究,作者发现该档案内容涉及宗教、狩猎、爱情等传统歌曲。在对歌词文本的记写方式分析中,不仅推测其可能的记写者,并发现这些歌曲几乎由有限的文本组成的典型特征,推测当时的参与者缺乏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录音时间和当地节庆时间的比较,推测该档案是专门录音工作的结果,并探讨了表演者的身份。阿兹玛里人的音乐传统虽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且旋律、韵律和歌词会随着时间有所改变,但大部分歌曲的表演方式和风格是相对稳定的。作为历史资料,该档案有其特殊意义,且具有进一步研究或再研究的必要性。

从维护文化资源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回返” 下载:92 浏览:508

吉娅·贾妮珍1,2 邓晓彬1 萧梅2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未来,文化资源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任何程度的人工智能都无法取代这些资源所传递的信息及其与人的关系。"归家"是文化资源共享的一部分,这种共享不是私人的占有,录音的数字化传播和反馈尤其重要;同时,人们需要构建历史音响与当下音响之间的关系,还要根据当下的录音和历史的录音进行比较。在全球化的时代,早期的录音有着宝贵的价值,对文化资源的维护,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理解,而未来会不断给予我们新的视角。

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环境及战略选择 下载:66 浏览:398

肖茂林 《国际科技论坛》 2019年8期

摘要:
由于我国国际货运代理发展水平还不够顶尖,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应该根据当前的发展环境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战略选择。所以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当前国际货运代理现状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的发展环境和相应的战略选择。

基于ABAQUS的旁孔透射法数值分析 下载:86 浏览:507

郑文贞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3期

摘要:
研究致力于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解决既有建筑桩基检测过程中桩长识别以及缺陷段判定的问题。在简要介绍旁孔透射法后,对该方法采用了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进行论证,建立了三维完整桩-地基土模型及三维缺陷桩-地基土模型,并施加脉冲荷载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桩侧一定距离处旁孔内的压缩波信号,并对压缩波到达时间、幅值、深度、桩长等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旁孔透射法能够克服上部结构对桩基检测的影响,方法可靠,值得推广。

岩溶地区管波解译溶洞精确尺度的探讨 下载:97 浏览:509

赵德振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3期

摘要:
利用管波探测法解译溶洞的发育情况是新兴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详细介绍了管波探测法的原理和外业施工流程,并结合广州北站安置区项目工程实践,对管波探测法在岩溶勘察中精确尺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与钻探和实际施工对比,发现管波对于溶洞大小和顶底板位置的解译精确尺度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同时说明管波能够解译的溶洞精确尺寸目前来看在0.5~1.5 m范围内。

阳江市五金刀剪从业人员角膜异物伤调查分析 下载:59 浏览:416

陈尽好 韦柳红 周小玲 黄进雄 刘丽萍 曾丽云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了解阳江市五金刀剪从业人员角膜异物伤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开展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在阳江市中医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阳江市五金刀剪从业人员角膜异物伤患者,进行有效问卷调查和眼部检查。包括:(1)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2)工作情况包括:有无安全防护措施、有无岗前培训。(3)受伤后初次就诊时间、采取处理方法方式等。结果角膜异物伤患者65例(65只眼)中,男性64例,女性1例,多发年龄段在31~50岁;文化程度以初中学历为主,占64.6%;61.5%过去工作中曾有过角膜异物伤;61.5%患者工作中从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27.7%患者工作中有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92.3%患者工作上岗前没有接受过相关眼部知识安全培训;初次就诊时间以受伤后1~3 d为主,占38.4%;受伤时间以下午为主,占53.8%;受伤后采取处理方法方式,41.5%未治疗,44.6%自购滴眼液滴眼;84.61%因出现眼红痛、异物感才来我院就诊;异物的性质以铁屑为主,占84.6%;合并角膜感染的55例,占84.6%。结论阳江市五金刀剪从业人员角膜异物伤的患者以男性、中青年、初中文化、下午时间受伤、铁屑异物为主,在工人上岗前要进行相关眼部知识安全培训,工作中要主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受伤后要及时来医院眼科就诊,避免合并角膜感染。

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在厚层杂填土地基中的应用 下载:85 浏览:507

陈永敢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3期

摘要:
通过对混凝土充盈系数和注浆参数的探究,为类似厚层杂填土地基工程优化设计方案提供参考。郑州市南四环某高层住宅项目经过2次试桩后,调整施工工艺,判定注浆终止条件,在工程桩施工阶段进一步进行关键数据比对分析,总结并提出了后压浆技术的质量控制要点。应用结果表明:厚层杂填土地基中,灌注桩混凝土充盈系数高于一般地基,后压浆以注浆总量作为终止条件,桩基承载力可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传统地域建筑优势融入既有建筑改造之初探——以北京、上海、广东、湖北为例 下载:86 浏览:512

吴宙新 欧阳国韬 潘小健 饶子芳 熊玉韶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2期

摘要:
传统地域建筑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明,我们应充分挖掘其优势,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改造中。研究在实地考察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分析其为什么既有建筑要改造、传统地域建筑有哪些优势特征、又以怎样的思路进行既有建筑改造,为传统地域建筑优势融入既有建筑改造提供了实践与理论依据。

装配式与现浇结构墙梁节点地震荷载下受力性能分析 下载:86 浏览:514

王文波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2期

摘要: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较多使用框架-剪力墙的结构形式,剪力墙为框架梁的另一个支座,装配式墙梁节点是地震作用下的薄弱环节,主要破坏形式是节点区域混凝土压碎和钢筋屈服。选取一个典型墙梁节点,对现浇结构和预制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计算,结果表明,现浇结构与装配式结构受力性能接近,其中现浇结构层间刚度及承载能力略大于预制结构,小中震下两组结构均不发生破坏,大震下现浇构件不会破坏,预制结构剪力墙底部及梁墙交接处屈服后出现损伤。

某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过大的实测与计算分析 下载:86 浏览:516

苏卜坤1 姜燕2,3 孙树楷4 刘清华4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2期

摘要:
对于围护结构出现变形过大、报警情况的地铁车站基坑,安全余量和危险程度通常不易定量判断,针对此种情况,对广州某地铁基坑位移报警工况进行了全过程数值反演计算,采取墙背土压力随开挖过程而变化的增量法,利用监测结果反演了计算参数并进行了验证,利用验证后的参数进行计算,得到了正常和报警等不同工况下的内力和变形,得到一些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时的变形特征和规律,可以对工程的危险情况进行定量判断,取得了常规方法不能达到的较好效果,对类似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快速修补材料的研究 下载:86 浏览:505

韩亚芳1,2 曾平安3 陈照威3 吴迪2 陈林聪2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目前水泥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存在的养护时间长、渗透性差、粘接性差、耐久性差等问题,文中通过添加合适的增韧剂、稀释剂针对性地改进环氧树脂裂缝修补材料的韧性和渗透性能,并对研制的裂缝修补材料测试其固化收缩率、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工程应用跟踪。结果表明,裂缝修补材料的固化收缩率稳定在2.08%,抗压强度达到59 MPa,抗折强度达到16.8MPa,经过多次湿热循环、冷热循环后,粘接强度仍在2 MPa以上,且破坏形式为混凝土破坏。

岩溶发育区地铁穿越断裂带基坑承压水突涌应急处理技术 下载:85 浏览:502

谭佳1 涂文博2 张鹏飞2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1期

摘要:
岩溶发育区地铁穿越断裂破碎带时,基坑开挖施工中坑底极易发生突涌风险,严重影响地铁线路施工的安全及进度。以某穿越断裂破碎带的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工程为例,详细分析总结了断裂破碎带引发承压水突涌风险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坑内蓄水临时抢险措施及设置隔水层、综合注浆处理的整治方案。基坑抽水试验表明基坑内因断裂破碎带裂隙产生的过水通道得到了有效封堵。采用基坑外侧注浆切断断裂破碎带引起的涌水通道,并结合基坑内垂直分层注浆封堵坑内涌水点的综合注浆法,可有效解决岩溶发育区穿越断裂破碎带基坑的承压水突涌问题,成果可为岩溶发育区基坑承压水突涌的应急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引孔沉桩法施工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提升关键技术 下载:84 浏览:485

罗仲亚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1期

摘要:
在预应力管桩施工过程中,当遇到坚硬土层或出现桩间挤土效应时,容易出现管桩难以压入并到达设计深度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多采用引孔沉桩法进行处理,但是可能会出现桩端"吊脚",造成质量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引孔沉桩法施工预应力管桩质量提升的研究,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采取了分区域试桩、预填混凝土、改用锥形桩头等改进措施,有效防止出现桩端"吊脚"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桩端的承载能力及防水效果,提升引孔沉桩法施工的质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