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我国浮选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 下载:87 浏览:436

陈瑜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20年6期

摘要:
随着我国资源类矿石的减少与原生矿石的贫化,社会对环境清洁的要求,使得浮选技术与工艺被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从浮选技术的发展、我国典型的浮选工艺设备—浮选机、浮选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总结分析浮选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探讨浮选的新技术。

2017年我国石油市场形势政策分析与2018年展望 下载:89 浏览:402

田磊1 付晓晴2 刘小丽1 高虎1 《能源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2017年,我国经济形势向好拉动成品油消费增长,汽油、柴油、煤油消费均呈增长态势,但受替代能源发展、出行方式变化因素影响汽油消费增速有所下滑;国内原油产量继续下滑,原油进口大幅增长,致使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再创新高;国内炼化产能继续扩大,成品油净出口持续增加。面对国内外石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我国着力推进油气行业体制改革,《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明了油气体制改革总方向、提出了改革总要求,年内多项配套文件和举措出台,进出口、价格、管网、炼化、油气加工、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展望2018年,预期油气体制改革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应结合当前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在管网改革、炼化去产能等方面重点推进。

2017年我国电力发展形势及2018年展望 下载:95 浏览:420

李际 樊慧娴 《能源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2017年全社会电力消费增速回升,电力供应总体宽松,煤电企业经营困难。煤电去产能获得阶段性效果,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2018年,电力供需形势持续宽松,部分地区供需矛盾加大,燃煤发电企业继续面临经营风险。

2017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形势及展望 下载:94 浏览:426

高虎 肖新建 《能源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本文分析了2017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形势,剖析了核电及主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评估了2017年的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对2018年发展形势做了展望,提出了促进非化石能源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我国天然气管网存在问题及市场化改革建议 下载:78 浏览:452

邢金艳 雷怀玉 王家亮 孙利 李遥 白永锋 潘赟 《天然气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当前我国天然气行业尤其是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能力不足、产业集中度高、投资主体单一、管输定价机制不健全等阻碍了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开放,影响了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制约了天然气产业的发展,亟需通过改革加以解决。在调研、梳理我国天然气管网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美国、英国及欧盟的天然气管网市场化改革进行了大量文献研究,分析了欧美国家相关法律与监管体系在其改革进程中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在改革中取得的经验、成果及教训,分别对我国长输管网和省管网的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与具体措施,认为在长输管网方面应促进管道投资多元化、鼓励多主体进入上游供应、分步实行管网剥离和制定科学的管输定价体系与管理规则,在省管网改革中应注重破除建设权垄断、鼓励大用户直供和打破统购统销垄断等。

局地海啸对我国南海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下载:81 浏览:342

陈飞1 林一骅2 闻斌4 郑沛楠3 赵艳玲1 薛彦广4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选取了一组代表性的南海海啸源,并分别使用COMCOT海啸模式,以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南海局地海啸源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海啸的传播影响时间、波高和能量分布等角度,分析了如果南海发生地震海啸,不同海啸源将会对我国南海沿岸地区和南海岛礁造成的影响。通过敏感性试验证实,海啸波的强度受地震震级变化影响较大,因此,如果南海发生强震引发局地海啸,不同海啸源将会给我国南海周边及岛礁等不同区域造成严重损害。

我国污染防治绩效评估与管理研究综述 下载:76 浏览:437

李海棠 周冯琦 张文博 吴蒙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9期

摘要:
环境绩效管理是建立在环境管理架构上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为提升我国政府污染防治绩效管理水平,亟须提出更加全面系统的污染防治绩效评估体系。文章从环境绩效管理的内涵出发,梳理并综合分析与污染防治绩效评估和管理体系相关的主要文献及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发现目前污染防治绩效评估指标单一、定量描述和定量分析不足、以城市群为主的污染防治绩效评估和管理阙如、污染防治绩效管理的研究缺乏系统性,以及污染防治绩效管理反馈、修正及改进方面的研究不全面等问题,最后展望污染防治绩效管理与评估研究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电子废物非法拆解问题分析及环境管理政策建议 下载:56 浏览:451

王兆龙 张冰洁 李淑媛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6期

摘要:
电子废物非法拆解容易引发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深入研究电子废物非法拆解问题的背景情况,探究非法拆解形成的原因,对于引导废弃产品进入正规处理企业进行处理、降低电子废物环境污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电子废物非法拆解问题由来已久,其存在于从家电废弃到收集进入规范处理企业的任一流通环节中,主要情形包括"收荒者"就地拆解、中间商间歇性拆解、专业作坊非法拆解等。研究提出,规范拆解企业竞争力不强、基金补贴涵盖产品范围有限、基层环境监察执法难度较大是电子废物非法拆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促进电子废物进入规范企业处理,一是需要加强宏观政策支持,提高规范企业竞争力;二是要完善基金配套政策,促进废电器规范回收;三是要落实属地监管职责,强化环境监察执法。

我国台湾地区污染地块调查经验 下载:63 浏览:443

丁文娟 王芳 陆子熠 乔鹏 李克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6期

摘要:
工业污染地块调查是污染地块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台湾地区针对各种类型污染地块开展了一系列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积累了大量调查经验。其中,废弃工厂地块的调查经历了示范性调查、基线普查和全面调查三个阶段,建立了完善的地块调查方法和评估筛选体系。该评估筛选体系首先从约12万家废弃工厂中以高污染行业为条件选出42000家,对其进行基础信息盘查,评估后筛选出约3300家地块进行现场勘查。勘查后划分风险等级,从中筛选出高风险地块,再进行采样调查和污染确认。通过废弃工厂地块调查,我国台湾地区积累了丰富的调查经验,如建立合理的调查方法、采用信息化手段、注重人员培训、加强民众沟通等,为我国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国湿地生态保护法律机制的问题与完善 下载:45 浏览:51

高咪咪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国湿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污染严重,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严峻,近年来湿地问题逐渐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然而我国的法律建设严重滞后于湿地保护的需要,缺乏关于湿地的专项保护立法,湿地范围界定模糊,湿地生态补偿方式单一、产权和补偿主体不明,湿地恢复缺乏法律依据和有效监管,征收征用湿地过程中缺乏合理的拆迁安置补偿办法等问题突出。因此,亟须在国家层面出台湿地保护法,建立健全我国湿地保护法律体系,全面规范湿地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多项问题,从而推动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我国“邻避”风险的演化规律与制度化防范化解 下载:64 浏览:301

孔祥涛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3期

摘要:
"邻避"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尚未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必然产生的环境社会问题。"邻避"风险是环境社会风险中的一个部分,呈现独特的演化规律。环境风险是"邻避"风险的原始起点和内核,其他风险附着于环境风险之上,在信息传播和抗议活动过程中相继卷入,形成"漩涡场效应"。我国的"邻避"突发事件反映了当前发展阶段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具有明显特点和不容忽视的社会影响。防范化解"邻避"风险,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创新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集成协同威力。

我国公众环境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2019年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数据 下载:72 浏览:444

贾如 郭红燕 李晓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基于课题组2019年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我国公众私人领域环境行为和公共领域环保监督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态度和环境知识水平均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环境行为呈正相关关系,但环境状况感知和对政府环保工作力度评价等外部因素对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环境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公共监督参与行为受对周边污染企业感知的影响更大,私人领域环境行为受感知到的当地环境问题影响严重程度的影响更大;公众对中央政府环保工作力度的评价与公私领域环境行为呈正相关,但公众对所在地政府环保工作力度评价与通过媒体和体制化渠道进行环保监督的行为呈负相关。此外,在社会人口特征方面,年龄与公私领域环境行为均呈正相关关系,但性别、受教育程度、居住地类型对公私领域环境行为的影响方向存在差异。

我国实施环境保护产品控制政策的思考 下载:56 浏览:446

曹凤中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在回顾和论述环境保护综合名录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欧盟整合性产品政策的实施经验,即通过政策整合的方式,对产品从生产源头、生产过程到销售、使用和废弃各个阶段进行协同管理,以减低产品的负环境影响,分析了中国产品控制政策的创新手段——环境保护综合名录的本质特征,并提出了未来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产品控制政策相关建议:第一,探讨环境保护综合名录工作的理论基础,进行顶层设计;第二,构建政府跨部门协同运行机制;第三,建立环境保护综合名录信息传递机制;第四,制定的目录政策需要向法律延伸。

我国湿地生态保护法律机制的问题与完善 下载:57 浏览:365

高咪咪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国湿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污染严重,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严峻,近年来湿地问题逐渐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然而我国的法律建设严重滞后于湿地保护的需要,缺乏关于湿地的专项保护立法,湿地范围界定模糊,湿地生态补偿方式单一、产权和补偿主体不明,湿地恢复缺乏法律依据和有效监管,征收征用湿地过程中缺乏合理的拆迁安置补偿办法等问题突出。因此,亟须在国家层面出台湿地保护法,建立健全我国湿地保护法律体系,全面规范湿地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多项问题,从而推动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贸易协定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后评价模型初步研究 下载:66 浏览:497

张莉 张彬 李丽平 赵嘉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2期

摘要:
当今世界全球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全球双边/区域贸易协定的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贸易自由化在促进经济扩张的同时,也导致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污染排放。因此需要建立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及时跟踪反馈,有针对性地引导中国出口方向的转变和进口水平的提升,为落实后续的监督管理,以及我国在贸易协定谈判或协定升级谈判中处理贸易与环境问题提供决策建议。在国内外已普遍开展贸易协定环境影响预评价并忽略后评价的背景下,本文选取工业行业大气污染排放作为指标,通过整合现有的贸易协定对经济影响测算的因素剥离方法以及经济对环境影响测算的环境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初步构建贸易协定对我国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后评价模型。建议下一步:建立贸易协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评估;积极跟踪并参与国际贸易谈判,适时向商务部门提出打造绿色贸易的建议;加强环境与贸易领域能力建设,提升我国应对环境与贸易问题的能力。

美国工业废水预处理制度实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下载:42 浏览:471

黄新皓 姜欢欢 付饶 李媛媛 刘金淼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1期

摘要:
美国工业废水预处理制度对工业废水间接排放管控成效显著,主要特点包括:明确划分各实施主体的责任,形成全过程有效监管机制;预处理标准以基于技术和基于水质为双重约束;对工业用户实施重点分类管理,细化工业用户合规要求;授权公共污水处理厂直接管控工业用户,提高制度执行效率;注重污染源头控制,鼓励废水和污泥回收利用。对我国启示如下:健全我国工业废水预处理制度体系,强化纳管企业主体责任;在污水处理厂规划设计阶段,开展工业废水来源调查,编制纳管企业名单;在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阶段,开展进水水质跟踪评估,建立污染负荷溯源机制;加大对工业废水间接排放的监督执法力度。

两类El Ni?o事件对我国西南地区冬季降水的影响 下载:80 浏览:315

陶威 陈权亮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采用1960~2014年西南地区93个站的逐月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东部型El Ni?o(EP El Ni?o)和中部型El Ni?o(CP El Ni?o)对我国西南地区冬季降水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 EP El Ni?o年冬季和CP El Ni?o事件中1994/1995年、2002/2003年冬季,我国西南地区受异常偏东风影响,获得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供应。同时,西南地区存在明显的幅合上升运动,上升运动异常增强,对流加强,导致西南地区冬季降水偏多;而CP El Ni?o事件中1968/1969年、1977/1978年,2004/2005年、2009/2010年冬季,我国西南地区受异常西北风影响,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减少。同时,西南地区存在明显的幅散下沉运动,上升运动异常减弱,对流减弱,导致西南地区冬季降水偏少。

新型监管政策下我国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研究——基于大类资产监管和“偿二代”的政策背景 下载:44 浏览:393

李艳荣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开始实行"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政策理念,在前端实行的是资产大类监管政策,在后端实行的是"偿二代"政策。在此新的政策背景下,保险公司如何优化投资结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考虑到我国保险业实际监管政策内容,以投资组合的风险最低资本的最小化为优化目标,以大类监管政策中的投资比例限制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一个新的投资组合模型,用来计算出各种最优投资组合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监管政策下,协议存款、基础设施和不动产的理论配置比例较高,债券类投资和权益类投资的理论配置比例较低。与理论投资比例相,债券类产品的实际投资比例偏高,而不动产类投资品的实际投资比例偏低,所以我国保险资金在今后的大类资产配置中,应当降低债券的投资比例,适当提高不动产的投资比例。

我国建筑结构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下载:72 浏览:388

周冲1 薛守斌2 王伟1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近期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步伐较快,为社会提供了优质、适用的建筑产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践行建筑、结构、机电、内装一体化设计、生产、装配一体化和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的理念。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