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模拟降水量对土壤水氮运移及氨挥发特性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385

刘秋丽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为了解不同降水量对土壤氮素迁移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模型试验模拟不同降水量对土壤氮素运移及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及其湿润深度随灌后模拟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降水后铵态氮主要分布在垂向0~65cm土层范围内,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曲线分布;0~35cm层深范围内,降水量越大同一土层位置处的铵态氮浓度越低,35cm以下反之。硝态氮随水运移并大量积聚在湿润锋处。降水量越大,湿润锋处硝态氮的浓度越大。模拟降水量0.3L、0.6L、0.9L较参照(灌后无降水)分别降低了51.71%、45.83%、58.24%的氨挥发损失。水肥灌施后适宜的降水量既能改变土壤氮的分布,又能降低土壤氮的氨挥发损失。

混凝土流变特性对其稳定性及浇筑后外观质量的影响 下载:77 浏览:427

武斌1 安晓鹏1 史才军2 魏子易1 元强3 《新材料》 2020年7期

摘要:
本实验采用相同的骨料级配和固定的胶凝材料用量,通过改变减水剂用量和水灰比来改变混凝土的流变参数,研究了混凝土流变特性和骨料间的相互作用对不同振捣状态下混凝土稳定性及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屈服应力高、塑性粘度大的情况下,容易因为填充性差而造成浇筑后混凝土构件表面孔洞面积比例提高;当屈服应力低、塑性粘度小时,混凝土容易出现离析,从而造成浇筑后混凝土骨料不均匀排布。在轻振或静置的情况下,混凝土的稳定性受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的影响;随着振捣作用的加强,塑性粘度对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此外,混凝土浇筑后的外观质量由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共同作用,但随着振捣的加强,塑性粘度的作用被削弱。本工作建立了混凝土流变参数与稳定性和浇筑后外观质量的关系,提出了在本实验条件下混凝土流变参数的最佳范围,为通过调整混凝土流变参数控制混凝土的稳定性和外观质量提供了参考及依据。

煤化工、高新制造业工业园区取用水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下载:59 浏览:398

赵家祥1,2 韩宪猛3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选取我国部分省份的煤化工、高新制造业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评价以上两种类型工业园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取退水情况及先进性经验,进一步分析工业园区在用水变化规律及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强工业园区取用水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干茎流速率规律研究 下载:60 浏览:403

王颖苗1 李鑫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为研究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蒸腾耗水能力,本文采用TDP插针式茎流计测定苹果树干茎流速率,对不同灌溉方式及灌水量条件下茎流速率日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苹果树干茎流速率日变化均为抛物线曲线,早晚较小,中午达到最大。从整体上看,蓄水坑灌条件下的树干茎流速率小于地面灌溉条件,表明蓄水坑灌可以有效降低苹果树的蒸腾作用。

在役桥梁孔道密实状况冲击回波法的ANSYS/LS-DYNA计算评价 下载:75 浏览:478

颜波1,2 吴迪1,2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基于低频应力波的冲击回波法对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状况进行检测,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方向。对在役桥梁的检测,以往仅能对预应力孔道施加侧面敲击来进行,且无法确定缺陷的有无及位置,现采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半圆柱体缺陷的模型进行模拟冲击,通过模拟实际检测情况下对模型侧面进行敲击,对非对称结构模型的响应结果进行系统分析,较为准确地判断出混凝土板中空洞缺陷的有无及其埋深,对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板的实验操作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国外复合型首都市郊乡村振兴模式研究——以巴黎为例 下载:16 浏览:174

那鲲鹏1 方丹2 《中国城镇》 2019年9期

摘要: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大背景下,北京的乡村振兴既是全国乡村振兴的表率,也是大国首都形象的展示,意义重大。本研究针对北京的功能特点,选取同为国际复合功能型首都的巴黎大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概述巴黎大区乡村振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梳理分析巴黎大区乡村在现代农业、文化与旅游、合作社组织、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旨在为我国特别是北京乡村振兴提供借鉴与参考。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空间规划基础评价——以青岛市“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为例 下载:31 浏览:332

于连莉1 罗研2 刘晓东3 梁涛4 《中国城镇》 2019年8期

摘要: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简称"承载力评价")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科学基础支撑。本文是基于《青岛市"多规合一"空间规划(2016—2035年)》评价工作,从要素分析、因子选取、指标计算、阈值确定、权重确定、等级划分等方面构建了青岛市基础评价的技术框架,着重解决基础评价的交互关系、陆海统筹,提出功能适用性的初步建议,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奠定坚实基础。

尼罗罗非鱼ZAP-70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多抗制备 下载:84 浏览:485

潘传燕1 冯鹏霏1 林勇1 罗洪林1张永德1 苏乾莲2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构建尼罗罗非鱼ZAP-70原核表达载体,纯化其重组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尼罗罗非鱼ZAP-70重组表达载体,并转入大肠杆菌B21中诱导表达,将表达的ZAP-70蛋白免疫日本大耳兔得到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技术鉴定抗体的特异性和效价。[结果]成功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 ET-B2m-ZAP-70,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39 k Da,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获得效价为1∶512 000的多克隆抗血清,WB检测显示该抗体能够特异性的识别所表达的ZAP-70重组蛋白。[结论]尼罗罗非鱼ZAP-70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21中高效表达,分子量约为39 k Da,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探索ZAP-70在尼罗罗非鱼免疫系统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信用货币制度下银行存款创造与转移研究 下载:78 浏览:428

王兆东1,2 郭娜2 魏云捷3,4 《当代管理》 2020年9期

摘要:
基于2007—2017年我国167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约束机制、地方债发行的货币效应和利率市场化下存款货币转移三个主要问题,分析了信用货币制度下存款货币创造与转移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受到借款人意愿、利率水平、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润等因素约束,其中国有大型银行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较低,区域型银行对货币政策价格和数量工具以及贷款利润水平均较为敏感。(2)新增地方债发行对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具有显著滞后影响。(3)在利率市场化推动微观经济主体存款转移过程中,价格作用相对有限。据此,本文就如何实施差异化货币调控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效率和银行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推动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以及提升商业银行经营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压力流场中含炭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熔体的流变特性 下载:88 浏览:427

郭增革1 张斌2 姜兆辉1 贾曌1 丁作伟1 程博闻2 李鑫3 《新材料》 2020年3期

摘要:
利用毛细管流变仪及反向压力腔组件研究了压力流场中含炭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熔体的流变行为,并与普通PET熔体的流变行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剪切速率的增加,含炭黑PET熔体的"剪切变稀"行为比普通PET更显著;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剪切速率下,含炭黑PET的剪切黏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剪切速率和相同压力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含炭黑PET熔体的剪切黏度逐渐减小;压力增加ΔP与温度下降ΔT对剪切黏度的贡献是等效的;在相同剪切速率下,含炭黑PET熔体的黏-温依赖性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强;在相同压力下,含炭黑PET熔体的黏-温依赖性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弱;随着温度的升高,普通PET和含炭黑PET熔体的结构粘度(Δη)降低,可纺性提高;当温度为290~295℃时,普通PET和含炭黑PET熔体的可纺性最优。

金融强监管去杠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分析 下载:68 浏览:456

王宏利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2018年是金融强监管、去杠杆的深化之年。在金融强监管与去杠杆的背景下,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波折较大,呈现出五个特征:(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民间投资增速背离;(2)第一产业投资表现亮眼,但第三产业不容乐观;(3)中部地区增长较快,但西部地区上半年回落明显;(4)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增速前低后高;(5)PPP投资进一步规范。在定性分析基础上,本文建立协整模型定量考察了新增贷款、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新增贷款和新增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此外,误差修正模型显示,若新增投资偏离其长期均衡,那么误差修正项就会在下一时期从反方向以0.74%的强度对其修正。最后,本文提出了在强监管和去杠杆条件下,投资还需"精准"发力的建议。

我国新时代首都乡村治理研究综述 下载:21 浏览:222

吴玉璇 那鲲鹏 《中国城镇》 2019年6期

摘要:
乡村治理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设的最基本问题之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健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更是成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北京作为大国首都和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国际形势的外在需求和首都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决定了其完善乡村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重点从乡村治理的概念界定、乡村治理的政策背景、新时代乡村治理的路径探讨、我国首都等发达地区乡村治理实践分析及国外乡村治理经验五个部分,对我国新时代首都乡村治理进行了研究综述,为新时代首都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导,并对现阶段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缺憾进行了归纳总结。

国外复合型首都市郊乡村振兴模式研究——以伦敦为例 下载:41 浏览:427

吴玉璇1 王文静2 《中国城镇》 2019年5期

摘要:
2019年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的一年,随着各地乡村地区的落实开展,国际视角的引入将有助于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乡村振兴与建设。本文基于伦敦市郊范围与乡村概念界定,分析了乡村振兴发展历程,同时探讨总结出实施绿化带政策、保护乡村环境风貌、全域旅游开发、规范民宿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和政策体系保障共七种乡村振兴的手段或策略,旨在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先进的经验借鉴与参考。

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策略研究——以东京市郊为例 下载:25 浏览:266

季羿宇1 肖萌2 《中国城镇》 2019年5期

摘要:
如今,中国正处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走向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农业从传统生产形式快速向现代化转变,城乡联系进一步加强,同时,其内在矛盾也愈发突出,特别是在大型都市圈和城市带周边,乡村发展问题尤为明显。大量理论从不同视角佐证了城乡发展并非一个封闭和独立的过程,而这一语境也促使全球乡村发展课题研究方向提倡以扩大视野,从城乡关系入手的方式,将乡村问题纳入城乡联系、城乡融合的有机整体来讨论,方具研究和实践价值。本文选取日本东京都市圈为对标,通过案例研究和文献研究的方式,对其发展背景、创新模式和策略进行研究梳理,进而根据其城乡联系在空间体系、社会政经和物质资源等多个维度的互动逻辑,提出一个综合性、组合式的"乡村发展策略包",为我国大型城市周边的乡村振兴提出策略建议。

国内特大城市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经验对北京乡村发展的启示——以上海、浙江为例 下载:25 浏览:264

肖萌 李书昀 《中国城镇》 2019年5期

摘要: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城市化演进的过程中,协调的城乡关系是整个地区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郊区的乡村作为承载城市功能的战略腹地,其振兴和发展必然成为优化城市结构、提升城市能级、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然而,与国内部分特大城市及发达地区相比,北京乡村在居民收入、产业发展、乡村文化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本文将通过对北京乡村发展现状、问题和差距的分析,以及对上海、浙江乡村振兴政策和经验的比较研究,为京郊乡村的振兴和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国际复合型首都乡村振兴经验研究及对我国首都乡村治理发展对策建议——以伦敦、巴黎、东京市郊为例 下载:24 浏览:255

那鲲鹏1 苟天来2 方丹3 《中国城镇》 2019年5期

摘要: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北京,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大国首都,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地实施乡村振兴更是应有之义。然而,要建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的"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都乡村是明显短板,这也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国际视野,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地谋划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首都乡村治理对策。本文选取与北京功能形态类似,兼具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单城复合型首都——伦敦、巴黎和东京,以对标国际,立足自身,选择借鉴三大复合型首都乡村振兴中的治理经验,为新时代北京市郊乡村治理现代化和治理成效国际化提供建议参考。

我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报告主体:概念、范围与架构 下载:77 浏览:503

赵嘉禾1,2 田琳1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国家资产负债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描述国家财富和资源配置、分析宏观经济状况和风险的重要工具。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首先要明确报告主体的范围,但对这一重大问题目前却未能达成共识,这导致不同机构和个人编制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涵盖的机构部门范围不一致,机构部门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混乱,最终披露的资产负债规模差距较大,影响了国家资产负债表的信息质量和应用。因此,本文从财务会计报告主体的概念入手,分析报告主体的内涵和外延,提出确定报告主体范围的基本思路,并将这一思路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现状相结合,在分析编制目标和受托责任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按照"属人兼属地"的原则思路确定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报告主体范围,并构建报告主体范围内所包含的机构部门和经济主体之间的架构关系。

新时代PPP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下载:80 浏览:481

丁崇泰1 孟春2 刘柯彤1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新时代PPP模式作为改革、治理和效率工具,为当前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当前我国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性举世瞩目的成就,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期并且遇到一系列挑战,运用PPP模式正当其时。通过对PPP模式精准扶贫项目流程和路径的分析,发现各方对PPP助力精准扶贫的目标的认识和利益诉求存在差异,PPP项目运行也积累了一些风险,需要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政策,让PPP更长久地可持续助力精准扶贫。

藏区乡村振兴路径初探 下载:58 浏览:435

李海龙1 卜琳1 颜磊2 《中国城镇》 2018年3期

摘要:
我国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藏区的广大乡村自然环境与文化风俗特征相近,普遍面临产业活力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文化相对封闭、城乡建设滞后、社会治理困难等突出问题。文章在综述藏区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作者参与藏区政策研究与规划的实践经验,从分析藏区乡村发展面临的特殊问题入手,初步提出激发藏区乡村发展活力、建设藏区特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进行政策与体制改革创新等方向性建议。

汾河兰村至义棠河段的洪水特性分析 下载:56 浏览:256

郭维维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为更详细了解汾河流域洪水灾害发生的情况,本文选取汾河兰村至义棠河段的洪水进行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段洪水主要集中于7—8月,占到了77.4%;上游站点的洪峰流量大于下游站点的洪峰流量且成正相关,其中二坝洪水受兰村或芦家庄洪水及其他区间暴雨洪水的共同影响,义棠洪水主要来源于上游二坝;研究区域上游洪峰与传播时间相关性较好,上游洪峰越小,传播时间越长,对于中上部,兰村—汾河二坝和芦家庄—汾河二坝的洪水规律有一定的差异。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