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航天电磁阀R形活门座切削研抛工艺研究 下载:54 浏览:233

曹飞龙 刘向东 刘彦刚 王雅妮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为了降低航天电磁阀低温气密泄漏的风险,以电磁阀R形活门座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数控轨迹多层切削的基础上,建立了电磁阀活门座的曲面数学模型,研究了电磁阀活门座型面的研抛路径和余量去除模型,分析了研抛参数对活门座表面质量的影响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消除了电磁阀低温气密泄漏的风险。

321不锈钢激光增材制造工艺及变形研究 下载:38 浏览:421

王招阳1 李金全1 肖长源1 袁立铭1 林健2 雷永平2 李康立2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基于激光熔覆同轴送粉技术,在不锈钢基板表面制备了321不锈钢合金涂层,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涂层宏观形貌的影响,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为2.2kW,扫描速度为7mm/s,送粉速率为13.2g/min,搭接率为30%时,可获得平整无缺陷的321不锈钢涂层。熔覆层可分为一次熔化区、道间重熔区和层间重熔区三部分。熔覆层的组织主要由胞状晶和树枝晶构成;相比于一次熔化区,道间重熔区和层间重熔区的组织较为粗大且硬度较低。在激光熔覆过程中,成形件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形,通过改变成形路径可以减小基板变形量,提升成形件的质量。

基于Petri网的单元控制系统及编程研究 下载:69 浏览:433

孔志学 黄飘 穆英娟 李凌霄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舱体制造单元控制系统开发与调试周期长、控制逻辑正确性难以评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etri网建模仿真与面向对象的PLC程序快速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依据产品工艺流程,形成单元制造流程,并基于Petri网建立制造单元控制系统模型,通过Petri网仿真与优化,使得Petri网模型可达、有界、无死锁、无冲突,再通过在PLC程序设计中融入库所、变迁、托肯、有向弧的元素,实现Petri网并发、争夺、共享资源的特性,最后,面向Petri网模型中的对象,将Petri网模型中的对象快速映射至PLC程序中,使PLC运行逻辑与Petri网模型保持一致。本文以舱体制造单元为例,阐述了该方法的应用。

一种基于AVIDM4和Creo的三维协同研制方法 下载:50 浏览:340

周孝伦 陈忠贵 张旭 张洪波 朱位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针对AVIDM3中产品结构维护难度大、协同信息传递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协同研制方法。该方法通过AVIDM4实现文件、模型的产品结构管理,基于Creo及二次开发工具,实现了总体与结构、总体与供配电、总体与推进、总体与工艺的协同信息高效传递。经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研制全流程验证,证明该协同设计方法实现了产品结构智能管理、协同信息高效传递,显著提升了协同设计效率,可推广到其它领域航天器研制。

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固化行为及性能研究 下载:36 浏览:364

解依乐 王晓洁 惠雪梅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通过高剪切均质乳化机分散与超声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氨基石墨烯(AG)改性环氧树脂(EP),研究了AG对EP的固化行为影响,发现其不影响EP的固化行为,采用非等温DSC (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AG/EP体系的固化行为,制定树脂的固化制度为:90℃/2h+115℃/2h+130℃/2h+150℃/4h。与纯EP相比,AG/EP体系拉伸强度提高7.38%,拉伸模量提高3.63%,断裂延伸率提高21.42%,弯曲模量提高6.23%,冲击强度提高158.53%,热稳定性变好。

基于功能化改性氧化石墨烯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下载:72 浏览:298

魏虹 蒋伟 陈长胜 黄泽勇 何贤元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研究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辛基缩水甘油醚对氧化石墨烯(GO)表面有机功能化改性的办法,并通过机械搅拌和超声分散制备了改性GO增强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采用FT-IR、XPS、SEM、TG对改性前后GO表面结构及改性GO在EP中的剥离分散性进行了表征分析。测试了改性GO增强EP浇铸体复合材料冲击性能、弯曲性能、拉伸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烷基功能化改性的GO表面成功接枝了含氧活性基团和烷基分子链结构,在EP中具有较好的浸润分散性和界面结合能力。改性GO增强EP复合材料的韧性和耐热性显著增强,添加1.5wt.%改性GO的EP复合材料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相对纯EP分别上升了67.7%、31.2%和31.7%。

偏高岭土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下载:57 浏览:336

周慧文 王江 宋雪峰 王振武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偏高岭土(MK)是高岭石类粘土在低温下煅烧形成的一种比表面积大、活性高的水泥矿物掺合料。而且MK制备过程中,消耗能源低,且不会污染环境。大量研究证明,MK作为一种水泥替代材料,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力学还有耐久性能。本文结合MK改性混凝土性能研究的相关文献,论述MK改性混凝土的力学、耐久性及水化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今后更好的研究和利用MK这一水泥替代材料,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

基于abaqus仿真的钛合金切削稳定性分析 下载:62 浏览:418

李飞1 骆骏德1 李楠2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钛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其难切削加工的特性一直制约其广泛应用,而超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对钛合金加工有明显优势。本文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仿真钛合金材料TI6AL4V的高速切削过程,并进行分析,通过不同速度下的热流向向量、温度分量、力分析,得出刀具振动跟切削速度有关,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

TBM关键部件振动数据监测系统设计与研究 下载:75 浏览:476

骆骏德1 张兰2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论文设计的监测系统能够完成TBM关键部件的振动数据监测和采集分析,能够采集TBM设备整个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参数和施工参数,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数据的实时分析处理和控制。该系统可移植或扩展到不同的施工机械上。

基于PLC的自动点胶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下载:80 浏览:408

何斌太 梁雪晴 杨冰雁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PLC控制的自动点胶装置控制系统,并给出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根据装置的工作原理,设计了PLC控制系统接线图及点胶部分顺序功能图。通过程序调试,方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基于蓝牙低功耗技术的体温监测系统的设计 下载:72 浏览:512

李佳 李万军 顾俊杰 胡辉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针对传统的水银体温计非环保、读数困难以及无法记录数据等特点。本文结合嵌入式技术和蓝牙低功耗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体温监测系统设计方案。该设计采用高精度医用数字半导体温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利用蓝牙芯片将数据无线传输至手机APP,手机APP可以存储记录体温监测数据,从而对被测人员的体温在一定时间内监测。通过手机APP的温度曲线显示,可以观测被测对象的温度变化发展趋势,从而对被测对象的健康状态进行监控。本系统与传统的水银温度计相比,测温速度快,数据可以记录与复现,并可以根据不同被测对象建立健康数据库,记录不同时间段的体温值。同时体温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1℃,满足体温监测精度的要求。适用范围广、成本低、用户体验好,在环保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

航天软件测试技术研究 下载:52 浏览:452

周学花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为了更好地保障航天软件的测试质量,本文以最新的软件测试理论为基础,结合自身的航天软件测试实践,总结了航天软件的特点及测试的基本要求,梳理了航天软件测试的类别,提出了航天软件测试的四步走流程,同时归纳了航天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形成了一种工程化的航天软件测试方案。

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在居民负荷分类中的应用 下载:68 浏览:403

王慧娟 黄万方 蒲刚强 魏国晟 梁成林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性能取决于所选电器特征的唯一性,特征选择是非侵入式负荷监技术的重要步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的居民负荷分类方法,采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初始连接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利用电器消耗类型特征实现负荷分类。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负荷分类方法对常用电器识别分类准确性高,具有负荷特征提取简单的优点,对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的低频特征负荷分解研究具有有效的指导和参考作用,提出优化的BP神经网络算法较原始算法表现出更优的分类性能。

基于密度聚类的多重复制-粘贴篡改检测与定位算法 下载:23 浏览:255

周学花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为了克服当前篡改检测算法不能识别多重复制-粘贴篡改的问题,本文基于逆序广义2近邻和密度聚类方法,提出了一种能有效检测并定位多重复制-粘贴篡改图像的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时间复杂度较低,准确率较高,且能精确地识别多重复制-粘贴篡改并定位篡改区域。

基于深度密集网的多类多尺度遥感图像目标检测方法 下载:32 浏览:340

刘东然 郭冬滨 戚永军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获取空间分辨率越来越高的遥感图像提供了便利,但由于遥感图像中目标物体种类多,尺度变化大、排列方向任意等特点,目标检测依然是极具挑战的任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密集网的目标检测模型,该模型由多个密集块堆叠组成,不仅利用了隐式深度监督信息,还提取多层级、多尺度图像特征构建特征金子塔。通过在两个大规模的公开遥感影像数据集上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和评价并与主流的目标检测方法进行比较,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埋地管道回填施工研究进展 下载:42 浏览:310

刘益良1,2 李宗杰2 白力改2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埋地管道是社会运行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埋地管道不仅为城市中的居民提供重要的生活物资、排放废弃物,而且为工业生产与发展提供资源和能量。埋地管道由于要穿越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并且具有隐蔽性,若回填施工质量存在缺陷,管道易发生变形、泄漏等灾害事故,影响管道运营的安全,因此,对埋地管道可靠性与经济耐久性的要求较高。本文将重点介绍回填工序、回填压实度等施工技术要点,并对泡沫轻质土、泡沫轻质混凝土、可控性低强度材料、土工合成材料等新型管沟回填材料进行讨论,为今后埋地管道回填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分析 下载:19 浏览:189

周慧文1 韩玉虎2 陈旭鹏1 黄涛1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方面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研究其在桥梁工程方面的应用至关重要。本文从设计、施工、后期运营三个阶段对BIM技术在桥梁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清晰地阐释了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本文通过对应用现状的分析,发现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存在些许不足,对其未来在桥梁工程的发展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BIM融入VR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研究 下载:34 浏览:362

李金云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在当今建筑行业中BIM技术是不可或缺的,而其困难在于表达性的欠缺和资源的整合。VR技术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一缺陷,浸入式漫游可以使设计者有效地体验设计成果并进行及时的修改。BIM融入VR技术将成为解决目前建筑行业现状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某一拟建工程为实例,将BIM融入VR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和精装修阶段,研究表明,BIM融入VR技术可以实现建筑工程的可视化,特别是将设计者的思路完整的呈现在施工人员和购房者的眼前,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施工流程和经费,并提高了建筑设计的精准性。

复杂加工条件下的铣刀选择 下载:66 浏览:401

王丹1 高广波2 王春言3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现今随着金属材料的增多,对加工零件的形状,方法和加工刀具的要求也随之增多。原始的加工方法无法满足新型材料的要求,同时对加工者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复杂加工条件的零件的加工方法做出了合理的选择方案。

基于ANSYS抱箍焊接件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分析 下载:49 浏览:465

段新豪 张海东 刘伟祥 袁培培 李鹏宇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介绍了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的国内外现状,分析了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和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原理。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环形金属箍构件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确定了试件最佳激振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试件进行振动时效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从激振试验得出,当在焊接肋集中区的外板表面进行时效处理时,焊接残余应力削减率达到60%,远高于采用激振平台进行时效处理的40%的焊接残余应力消减率,为军工企业实际工程振动时效处理工艺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试验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