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英格兰数理精英教师培养及启示——基于“未来教学学者”计划 下载:57 浏览:413

夏杨燕 程晋宽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0期

摘要:
英格兰政府针对国内中小学数学和物理等学科专业教师紧缺、学生数理成绩较差的现状,推出了"未来教学学者"(Future Teaching Scholars)精英教师培养计划。这一专项教师培养计划旨在通过严格的选拔标准、系统的培养方案、丰厚的奖学金与助学金以及明确的教师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吸引高质量的本科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英格兰数理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学生的数理学科成绩。英格兰政府为改善特定科目和偏远地区学校教师质量而开展的专项教师培养项目为我国相关教师的培养工作提供了积极借鉴: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地方师范院校的主体作用,保障特定地区教师供应;提高师范生选拔标准,促进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升。

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下载:17 浏览:328

徐英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5期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建设一支觉悟够高、理论够精、技术够硬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极端重要。要从增强理论自信、课程自信、课程自觉等方面来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建立完善学生评教体系、畅通人才培养和晋升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打造一支坚守教育性标准、不断自我成长、具有人格魅力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中加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他者”比较——RLTESEBCC项目交换生学习经历的启示 下载:54 浏览:280

石娟1 刘义兵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0期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研究选取6名参与"加拿大与中国教师教育和学校教育互惠学习"(简称RLTESEBCC)项目的职前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通过深度访谈与文本分析,对中加两国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差异与优秀经验进行阐释,进而对两国进行跨文化比较,以期为两国教师教学实践的改进提供思路与参考。

中加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他者”比较——RLTESEBCC项目交换生学习经历的启示 下载:54 浏览:272

石娟1 刘义兵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0期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研究选取6名参与"加拿大与中国教师教育和学校教育互惠学习"(简称RLTESEBCC)项目的职前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通过深度访谈与文本分析,对中加两国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差异与优秀经验进行阐释,进而对两国进行跨文化比较,以期为两国教师教学实践的改进提供思路与参考。

教师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教学特征与优化策略——基于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行为分析 下载:97 浏览:365

沈欢 蒋立兵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0期

摘要:
"互联网+"教师学习是教师职后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作为教育部"十二五"期间推行的教师教育资源建设项目,对其教学设计、呈现方式和课程资源的要求甚高。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现状,选取"爱课程"网站上63门不同层次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中的教学视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TBAS教学行为分析框架、课堂教学策略观察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观察表等工具进行分析,发现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呈现出教学时空基本由教师控制、教学结构以教为主且活动单一、教学互动不足且呈两极分化、技术应用以教学信息呈现为主等特征。要凸显教师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变革中的引领价值,应做到:教学方式彰显生本理念、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趣味化、教学活动体现应用取向、教学情境融合教学经验、讲授注重启发性与生动性。

培育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下载:63 浏览:404

李婷婷 唐智松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9期

摘要:
在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背景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具有跨时代的价值和意义。当下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教育,片面地强调对学生的培养,却忽视了培养者——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发展。本文抓住这一被忽视的问题,对其基础性、关键性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存在着认识错位、工匠型教师偏少、培育"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缺乏等现实问题。为此,培育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和加强师资队伍的内涵式建设,应着重从教育理念、课程教学、师资管理、职业培训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为打造高素质的工匠之师,提供实践路径。

TPACK框架下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路径——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视角 下载:64 浏览:410

张燕1 赵斌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9期

摘要: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阐述特殊教育教师的TPACK知识框架内涵,审视TPACK框架下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困境,发现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着"教师技术接受意愿不足,缺乏变革理念""教师知识体系偏重学科教学知识,忽视教学技术与辅助技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与技术的深度整合能力较弱"等问题。对此,应通过"促使特殊教育教师角色转型,适应持续技术变革的挑战""重构特殊教育教师知识体系,促进技术与特殊教育的深度整合""将TPACK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内容,合力应对技术带来的挑战"等措施,促进新时代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改进中的教师领导力开发:意义、障碍与策略 下载:52 浏览:309

王佳佳1 王声平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摘要:
开发教师领导力对学校改进具有积极意义,但在教师领导力的开发实践中,面临着来自组织以及人的障碍。因此,要转变学校领导理念,为开发教师领导力奠定基础;促进学校组织变革,为开发教师领导力提供支持;构建学校文化氛围,为开发教师领导力输入动力;共享学校领导权力,为开发教师领导力创造条件;重视学习团队建设,为开发教师领导力构建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的六个原理 下载:86 浏览:363

赵冬臣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0期

摘要: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活动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涉及价值、主体、内容、进程、环境和路径等基本问题。基于对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和相关研究成果的考察与梳理,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六个原理,作为对以上基本问题的回应。教师专业发展的六个原理包括双重价值原理、自主发展原理、全面发展原理、持续发展原理、生态发展原理和"经验+反思"原理。这些原理对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论新世纪写作课程重建运动 下载:65 浏览:396

荣维东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9期

摘要:
新世纪以来,我国写作教育领域正发生着一场"课程重建运动",一批新生代学者、写作课程与教学论博士致力于构建全新的写作观、学术话语、理论体系和教学范式。这场"课程重建运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写作课程取向由注重"文章写作"和"作者表达"向重视"交际语境"和"语篇功能"转变;写作教学由注重传统的"三大文体写作"向注重"多类型语篇写作"转变;写作教育理论与教学范式面临转型,写作课程标准、写作教学内容、写作教学策略与实践路径等都与过去迥然不同。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近二十年来写作课程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以达到辨明方向、创新发展的目的,并借以对我国写作课程改革提出具体建议:树立新的写作课程理念,研制科学的、专业的写作课程标准,探索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开展跨学科写作研究,鼓励新媒体写作,探索新的写作评价方式。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五心”理念 下载:56 浏览:384

龚超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以来,中国人工智能中小学教育工作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开展人工智能课程设置与教育工作。人工智能课程由于具有内容难度较大、交叉学科较多、知识更新较快等特征,对教授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从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教师只有做到定心、大心、专心、虚心和用心,才能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

“互联网+教育”样态下的教师生命性专业成长 下载:59 浏览:382

姜文静 兰英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9期

摘要:
"互联网+教育"样态下教师所呈现的群体-社会性、个体-生物性和超体-数据性的生命特征是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能动表现。在"互联网+教育"样态下,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的生命性回归是实现"互联网+教育"中生命与生命相遇的主要途径。在"互联网+教育"样态下,教师生命性专业成长是师生关系由共在时空走向差异时空、专业知识由预设生成走向自主定制、学习方式由拟自由选择转向真自由选择、教师由个性缺失走向职业缺失的现实之需。基于"互联网+教育"样态下的教师生命特征和教师生命性专业成长的现实之需,构建"互联网+教育

大数据时代教师数据素养及其培养目标解析 下载:39 浏览:230

孟琪璐1 董建文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摘要:
以数据挖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具备数据素养是大数据时代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数据素养是教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大规模个性化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师数据素养包括数据意识、数据能力和数据伦理,其中数据能力以教师对数据的获取、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教学决策的能力为主。以此作为教师数据素养的教育目标并分析其目标层次,有助于培养教师的数据素养。

高校教师评价的合理性辩护 下载:89 浏览:504

陈寒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1期

摘要:
人们对高校教师评价合理性的质疑来源于对评价本身的诘难和对教师评价活动有效性的诟病。在理性分析评价本身合理性的基础上,认为尽管高校教师评价存在诸多不合理,但这并不能否定高校教师评价的价值和意义。高校教师评价具有正当性,是教师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现实的需要。因此,应改进高校教师评价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教师评价在教师管理和教师发展中的作用,缓解人们对高校教师评价的质疑与不满。

实习指导体系对师范生实习效能感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载:67 浏览:409

王宏方1 张志强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9期

摘要:
顶岗实习是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内在该领域起步最早的大学之一——河北师范大学的顶岗实习指导体系伴随着这项工程的逐渐发展已日臻完善。为了检验这个体系的效果及其对师范生实习效能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通过对实习生、校长、带教导师三方发放问卷以及深度访谈等方式,对这个由"大学-地方-学校"(UGS)构成的实习指导体系对师范生实习效能感的影响进行了量化研究,发现这个实习指导体系对实习效能感产生着不同方面以及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通过对这些影响的分析对UGS三方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基于一位新手教师道德敏感性发展的自我叙事研究 下载:84 浏览:433

褚红宇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摘要:
通过采用自我叙事的方式,以时间为线索,回溯和反思"我"的受教育经历及一年新手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关键事件。研究发现,多年的受教育经历形塑了"我"较高的道德敏感性,但实际教学道德践行能力的落后,某种程度上导致"我"的道德敏感性发展停滞。对此,新手教师应借助关键事件的自我叙事,建构新手教师道德身份;于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道德践行能力,保持和发展新手教师的道德敏感性。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下载:96 浏览:509

冯帮 何淑娟 李田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1期

摘要: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实施成效主要表现在乡村教师流失减少、工资待遇提高、培训机会增多、补充机制逐步完善以及教师轮岗增多五个方面;在这一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知晓度低、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空缺现象依然严重、职称评聘不尽合理、激励措施乏力。据此,提出四项建议:以省级政府为主导逐级宣传相关政策,增加机动编制补充乡村学校短缺学科教师,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组织乡村教师职称评聘,以省为单位建立乡村教师专项奖励基金,从而充分发挥教师政策的作用,努力提高政策效能。

提高学业成绩的教学策略分析—基于TALIS-PISA链接数据报告 下载:84 浏览:492

孟玲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PISA和TALIS是经合组织分别针对15岁学生及任教教师开展的大型国际性调查。一份使用TALIS-PISA链接数据库报告揭示了8个国家关于数学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发现主导性教学、认知激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教师使用最多的教学策略。认知激活策略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策略与学生的数学成绩积极相关,不过这种积极相关在社会经济劣势学校的学生中表现不明显。此外,同一所学校的教师倾向于分享相同的教学方法,这表明教师的教学策略受到学校内"教师文化"的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和教师合作是影响学生认知激活和主动学习策略实施的主要因素。

契机抑或危机──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师培养审思 下载:81 浏览:500

樊华强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0期

摘要:
对师范院校而言,教师资格考试逐步改革为国家考试(简称教师资格国考),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资格国考制度有其优点:有助于提高师范院校的教育质量;有利于凸显师范院校的竞争优势;有利于改善师范院校的生源素质;有助于激发师范院校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资格国考制度有可能带来以下问题:教师教育应试化倾向可能进一步加重;可能损害教师教育的独特性;可能导致教师教育边缘化;可能使教师教育面临解制主义的风险。师范院校有必要从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作出全面的调整和改革,才能化危机为契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新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策略 下载:66 浏览:441

沈伟1 胡安兰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3期

摘要:
教学技能训练是新教师入职学习的关键内容之一。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围绕"做"这个中心,以"学"为主线、以"教"为重点、以"磨"为载体,新教师进行"五学""五课"和"五磨",能有效提高教学技能。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