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教学创新:从教育现代化的回归到智慧课堂的超越 下载:64 浏览:455

李志厚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教育现代化问题在中国已经探索了几十年,至今仍是一个不断丰富内涵、常说常新的话题。智慧课堂研究的出现为其增添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即如何进行具体化的教学创新。虽然何谓教育现代化和什么是智慧课堂的问题见仁见智,但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促成受教育者素养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依然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构建智慧课堂的初衷,也是教学创新的起点、切入点和着力点。而培养现代化、高素养、可持续发展的人,不仅需要前瞻性的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面向世界和未来的课程,还要有使受教育者通达学习的平台,更需要师德高尚又有专业眼光和教育思维的教师,以便巧妙地解决好教学的格局问题、融通问题和化成问题。

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南开大学医学院为例 下载:28 浏览:244

陈赜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3期

摘要:
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工作,在学生和老师两个层面都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南开大学医学院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意见征询,研究提出了推动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措施和建议,为实现高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助力。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技能标准研究 下载:35 浏览:391

姜继为1 吴芳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3期

摘要:
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目前以本科培养为主。贯彻"以本为本"的精神,需要制定学前专业本科毕业生技能标准,促进学生在关键技能方面有长足的发展。学前专业本科毕业生技能标准,应包括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教师技能、幼师技能等方面的质和量及其评价指标,并对其输出表现、评价点和测评方式等建立整套的规范。只有确立技能标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和教师教,为培养大批符合幼儿园需要和国家幼师标准的合格毕业生奠定基础。

美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实习表现性评价及其启示 下载:83 浏览:535

李政云1,2 刘向娟1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9期

摘要:
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是教师职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检测师范生的实习成效、促进师范生素质能力提升及其入职后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实习表现性评价对实习师范生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与评价等整个教学流程中的表现展开全方位评估,具有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标准具体、注重师范生自我反思、重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等特点,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尤其是教育实习的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评价 下载:70 浏览:419

田腾飞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8期

摘要:
达成度评价是师范类专业基于产出导向建立质量保障机制的关键环节。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毕业要求达成度和课程目标达成度三个层面。开展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评价要注重三个方面:首先,要科学制定并分解毕业要求指标,进而系统设计合适的课程体系,并根据毕业要求指标合理设置课程目标,以实现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的有效支撑;其次,要对评价依据、评价机制、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工具、判定方法等进行论证,体现现代教育评价理念;再次,要全面、综合、客观地分析评价结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师范类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评价对深化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改革,促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校本教研视域下的小学教师发展策略 下载:66 浏览:427

杨居军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校本教研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分层分类校本培训、创新校本教研模式、精细听课评课方式和完善评价制度等专业发展激励措施与策略,让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自觉、自主之路,为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快速地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

韩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与启示——基于京畿道个案分析 下载:72 浏览:422

李晓辉 朴昶彦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8期

摘要:
我国正处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尽管课程改革成果显著,但还未从根本上化解基础教育的困境。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作为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新方向,以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极大地冲击了被边缘化、行政化的教师文化。由此,建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韩国在引入西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后,逐渐形成了颇具自身特色的运营机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韩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梳理韩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运营实践将对我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论课堂突发事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下载:73 浏览:444

徐飞1 徐学福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7期

摘要:
课堂突发事件常被视为中断教学进程的干扰,令教师避之不及。实际上,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生活意料之外的遭遇,它具有磨练职业心态、激发教学反思、促进自我实现等作用。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过程,可视为非连续性教育的过程。这种非连续性教育具有不确定性、非连续性、转折性、排他性等特征,需经过遭遇、震惊、反思、领悟四个阶段。要充分发挥课堂突发事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需要教师提高认识,拓宽视野,提升专业判断力。

以教师立场检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下载:58 浏览:492

万丹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8期

摘要: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自2012年颁发至今,关于其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见。教师立场是一种实践立场,强调对教师力量持信任、欣赏和期待的态度。以教师立场检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发现其中存在编制思路忽略实践逻辑、内容架构有待优化、实施过程缺乏反馈机制等问题。为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从教师立场出发,本文提出进一步优化《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路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编制立场从理论逻辑转向实践逻辑;内容架构从统一标准迈向分类分级;价值形态由静态文本化身动态工具。

教师泛在学习:概念与理论架构 下载:69 浏览:501

郑会敏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教师泛在学习"指教师泛在式地学习,它是终身学习体系和专业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概念各单元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关系,有利于明确"教师泛在学习"的价值追求、重点内容和实现机制。搭建"教师泛在学习"理论模型,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学习和专业发展。

幼儿园保教合作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充市幼儿园保育员的调查 下载:75 浏览:524

张哲1 曾彬2 栾文艳1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7期

摘要:
保教结合是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保育员与教师能否配合默契是提高幼儿教育水平的关键。本文对南充市9所公办幼儿园保育员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保育员的保教合作水平受保育员的学历、专业、职称等级、是否固定班级4个因素的影响;不同学历、不同专业背景下的保教合作方式、保教合作内容差异性显著,保教合作总体差异性显著;不同职称等级背景下的保教合作内容差异性显著;固定班级与不固定班级的保教合作方式差异性显著;保育员的保教合作水平与编制、工作年限、月收入等因素无相关性。因此建议:通过选聘、转岗、进修等多种途径提高保育员学历层次和专业性;注重对无专业背景的保育员进行专业引导,增强其专业自信心和自豪感;扩展保育员职称评审通道,同时提高其待遇;严格落实"两教一保"的班级配备要求,促进保育员保教合作水平的提高。

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与评价 下载:78 浏览:469

李静 李锦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6期

摘要: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推动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培养目标是专业认证的总纲,体现人才培养"产出"的质量预期与追求。在学前教育专业认证的自评自建工作中,准确把握培养目标的内涵,合理设计、有效评价培养目标至关重要。从目标内涵来看,培养目标的构成要素包括目标定位和目标预期;从设计依据来看,需要从方针政策、专业标准、内部基础、外部需求等角度把握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把握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办学积淀、生源特点、人才培养现状、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以及利益相关群体的现实需求;从设计流程来看,包括政策解读、文献梳理、产出现状与需求调研、目标初步形成、目标合理性评价与修订等过程;从目标评价来看,包括建立规范的评价制度、形成多元评价主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研发科学的评价工具、促进评价结果有效转化等方面。

学前教育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创新 下载:79 浏览:461

胥兴春 李燕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6期

摘要: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卓越教师培养是落实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起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素质直接决定着学前教育的质量。在教师专业认证的推动下,西南大学紧扣认证理念,按照认证标准(第三级)开展了学前教育专业自评自建工作,并积极探索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卓越"转向,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的持续改进,重构卓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指向的课程体系并进一步探索实践创新路径,以实现卓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

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下载:76 浏览:357

程翔1 宇秦弋2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2期

摘要:
国外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与我国高校辅导员有着近似的职业定位。在厘清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内涵与特点的前提下,发现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在建设历程中留下了清晰的职业定位与标准化的职业体系、严格的从业要求与专业化的培训体系、健全的法律法规与完备的管理体制、职业化的专业组织与学术性的专业研究等先进经验,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优化职业分类体系、提高专业准入门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培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配套管理制度,重视专业组织兴起、积极推动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启示。

论美国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特点与走向 下载:84 浏览:515

龙宝新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7期

摘要:
专业认证是围绕特定社会活动目的来组建认证组织、开展认证工作的过程,多样化的认证目的、多层次的认证机构、"三步走"的认证阶段勾画出了美国师范专业认证活动的当代轮廓。美国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4个显著特点是:纯洁性与民间性、持续性与发展性、开放性与科学性、机构权威性与内在有序性。展望未来,美国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走向是:提高专业认证标准,走向基于表现的认证,更加关注实践导向的认证,建立各州与认证组织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建设 下载:25 浏览:273

胥敏雪1 刘海2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1期

摘要: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事业要想获得健康和长效发展,必须聚焦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这不仅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也是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应对当下伦理失范问题的现实需要。幼儿教师专业伦理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幼儿教师应明确自己的价值定位以及价值追求,超越现存的工具化价值取向,突出其本体价值。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应凸显对核心主体的发展价值,而涵盖师幼德性共同发展的立德树人可作为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价值追求。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应由内到外进行建设,需首要关注幼儿教师主体的自我现实状况,从主体出发,进而向外延伸。彰显幼儿教师个性,立足幼儿教师专业实践生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伦理信念是从主体出发进行建设的重要路径。

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与师资保障 下载:86 浏览:466

李尚卫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4期

摘要: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是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主渠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体系日趋合理、中国特色日益凸显,但仍存在社会支持与保障体系欠完善,招生规模不足、地区分布失衡,人才培养方案形式与内容设计欠合理,内部治理机制不够健全等现实困境。根据特殊教育、特殊儿童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国际趋势和国内现实,我国高校需进一步优化保障与支持体系、数量与结构、人才培养体系和内部治理机制,提升特殊教育专业的合法性、全纳性、可行性、实效性,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师资共享等多种形式,提升特殊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育均衡语境中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促进策略——以桂林市为例 下载:87 浏览:470

覃泽宇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4期

摘要:
关注教育均衡语境中义务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其中的问题展开调查研究,着眼点不仅在于教师本身,还应包括其区域性差异与均衡体系的构建。本文采用自编的"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量表"对桂林市1 800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进行相关调查,并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研究发现:桂林市义务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性别、学校所在地和学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效应显著;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性别、从教学段、学历、职称、学校所在地和教龄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教龄上可以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新手型教师、适应型教师、经验型教师、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等6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均衡语境中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策略:(1)给男性教师提供更加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2)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和课题研究能力;(3)制定和执行城乡结合部与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补偿性政策;(4)以教研共同体引领专业发展处于瓶颈期和高原期的教师。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相关文献可视化分析 下载:67 浏览:484

李瑞1,2 程莲雪1 唐智松1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7期

摘要:
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2000年至2018上半年所收录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文献,发现有2 604篇相关文献,并以此为分析对象。将导出的文献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进行处理,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突变分析来捕捉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对策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关研究越来越注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师内在素质的提升,趋向于探讨城乡统筹中的中小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偏僻农村学校的特岗计划及教师配置问题、农村学校青年教师以及艺体等学科教师补充问题。针对已有研究的盲点和薄弱环节,未来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应进一步扩大研究视野,注重以下方面:第一,关注国家乡村教师政策的落实,提高实效性;第二,关注流动中的乡村教师教育,提高统筹性;第三,关注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提高认同感;第四,关注乡村教师的文化困境,提高融合性;第五,关注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激发主动性;第六,关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提高针对性;第七,关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队伍,建成专家库。

中小学青年心理健康教师专业认同的路径探索 下载:35 浏览:189

刘菲菲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0期

摘要:
中小学青年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主要在于教师身份的边缘化和心理健康尴尬的学科地位,这使心理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内在价值产生怀疑,出现放弃学科发展或转学科的意愿及行为。为此,相关部门要构建学习共同体,实践O2O教研活动,探索基于项目的学习及撰写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以突破心理教师发展困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