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教研合一:加拿大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特色——以多伦多大学教学硕士项目为例 下载:79 浏览:447

刘佳丝1 王莹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期

摘要:
多伦多大学教学硕士项目是加拿大硕士层次职前教师教育的典型,在课程设置上具有教研合一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教师与研究员双向培养目标、理论研究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内容、实习和理论课交叉的课程安排和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课程评价。这启发我们,教育硕士项目要树立"教研合一"的教师教育理念并创建"教研融合"的课程模式。

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初始状况研究——基于D师范大学的调查 下载:71 浏览:497

梁荣华1 曹艳玲2 饶从满1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8期

摘要:
作为未来的反思性实践者,职前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同样重要。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D师范大学2016级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的初始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全日制教育硕士生的反思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总体呈正态分布,但各下设因子的发展水平显著失衡,教学反思能力发展明显滞后;(2)分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发展水平的内部差距显著;(3)以往的教学经验、教育实习经历、本科是否是师范生等因素,没有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认为:在整体提升反思能力发展水平的同时,应着重关注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在整体提升反思能力的同时,要尽量缩小内部个体之间的差距;应积极探索高效的反思性实践模式,以促进职前教师在循环和递进的实践过程中,反思能力也能实现螺旋式发展。

移动学习环境下教师备课教学系统设计研究 下载:78 浏览:495

杨文阳1 胡卫平2 于晓1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8期

摘要:
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来设计教师备课教学系统,着力解决教学设备调用、多样化教学资源集成、复杂教学场景适配等问题,特别是体现教师教学应用的灵活性、便捷性,支持师生之间互动,满足教师备课、授课及个人研修的多种需求,这是教育信息化技术研发或推广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对话理论为基础,针对教师信息化备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移动学习环境为设计出发点,提出了基于移动学习环境的教师备课教学系统,并对该系统的应用环境和功能模块作了详细设计与分析。该系统可最大程度地释放教师潜能,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升大学课堂教学质量。

挣扎与成长:教师自我身份认同的叙事探究 下载:51 浏览:237

付维维1,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期

摘要:
研究发现,教师的成长扎根于外部社会环境、政策之中,而职业选择的功利与盲目、个体多样化角色间的冲突、对教师生活世界的漠视等,是造成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主要因素。文章采用自传叙事的方式,借以自身生命历程中关键事件的阐述,历时性地呈现"我"从职前的先赋身份到教师身份获得,职后的身份适应与转变、身份冲突与挣扎、最终寻求自身完整与成长的身份认同历程。因此,对教师自我内心世界的关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源性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反思,利用叙事的方式,追求教学与生活的完整,建构自身的身份认同。

教师泛在学习:概念与理论架构 下载:69 浏览:495

郑会敏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教师泛在学习"指教师泛在式地学习,它是终身学习体系和专业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概念各单元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关系,有利于明确"教师泛在学习"的价值追求、重点内容和实现机制。搭建"教师泛在学习"理论模型,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学习和专业发展。

“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女教师职业生涯困境及破解路径 下载:82 浏览:520

唐智松 刘童 罗丽 张迪 崔靖晨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7期

摘要:
农村中小学校女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自身的女性特质从内部支持其生育两个孩子;家庭人员数量、经济状况和女教师学历层次从外部支持其生育两个孩子。但生育两个孩子也给农村中小学女教师带来了职业发展、个人提升、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困难。这些困难是过去"独生子女政策"及其实施带来的遗留问题,也反映出农村中小学女教师在"全面两孩政策"形势下的不适。因此,首先需要国家按照"全面两孩政策"常规化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其次需要学校按照"全面两孩政策"常规化配置师资队伍,助推农村中小学女教师的职业发展;最后需要农村中小学女教师在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基础上促进自身职业发展。

生命教育:公共卫生安全背景下教师的应然选择 下载:79 浏览:427

蔡文伯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6期

摘要: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命教育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使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作用。为正确引导学生重视公共卫生事件并珍惜生命,教师应完善自身核心素养体系,树立以人为本是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关怀品质是生命教育的精神要旨、家国情怀是生命教育的思想升华等价值取向,习得生命教育的知识理念,培养生命教育担当意识,训练生命教育技能,切实提高知识敬畏素养、科学探究素养、教学信息素养、健康生活素养和劳动实践素养等生命教育所需的核心素养。

西北连片特困地区教师职业信念研究 下载:78 浏览:492

杜军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7期

摘要:
教师职业信念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它是教师在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在教师劳动价值方面所产生的坚信不疑的态度,指引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本文采用"教师职业信念问卷"对西北连片特困地区1 0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学科、不同学校所在地的教师职业信念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发挥年龄优势,加强学校帮扶机制建设;正视学历问题,优化支教体系;正视教师职称现状,放宽晋升条件;消除学科偏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推行城乡教师轮岗制度,促进城乡教师均衡发展。

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77 浏览:446

王亚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6期

摘要:
为了解大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焦虑状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四川、云南、重庆三省(直辖市)的3 178名大学生进行在线问卷测试。结果发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高于常模,并且与大学生的性别、就读学历层次、就读学科、每日上网时间等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28.48%的大学生还可能有严重焦虑;女性、专科层次、尚不清楚就读学科的大学生群体焦虑水平更为明显;精神性焦虑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焦虑的主要特质;每日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精神性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期,应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有效疏导和干预,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发达国家教师津补贴政策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以日本、美国、法国为例 下载:23 浏览:446

付卫东1,2 沙苏慧3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2期

摘要:
师资力量薄弱是各国乡村教育的一大短板,而为乡村教师提供差异化的津补贴是提高乡村师资力量的有效方法。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前后采取了一系列办法促进乡村教师津补贴的落实,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对这些国家的乡村教师津补贴政策进行梳理分析,借鉴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的法律保障、科学的激励措施,可进一步完善我国乡村教师津补贴政策。

中美高校师德制度建设的历程与特点比较 下载:45 浏览:399

王凌超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2期

摘要:
师德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也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实践。在社会快速转型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师德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师德建设也应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而不断改进。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之一,重视高校师德的制度建设,教师专业伦理水平也普遍较高。从师德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中美两国高校师德在制度建设上的历程与特点,借鉴美国师德制度建设的经验,反思我国高校师德制度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以促进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我国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回顾与前瞻——基于2009至2018年CNKI学术期刊论文的分析 下载:80 浏览:441

钱晓萍 舒荣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6期

摘要:
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和主题内容分析法,回顾了2009至2018年我国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概貌,发现该领域文献研究的热点方向依次为:幼师师德失范与因应对策、幼师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幼师师德的规范建构与评价等。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关切该问题的学者可以形成研究共同体,从均衡研究维度着手,不断拓展研究视野的广度,并通过开展后续研究推进成果转化。

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及提升策略——基于心理弹性与教师职业适应的关系探讨 下载:81 浏览:459

卢长娥1 罗生全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5期

摘要:
采用"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对210名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和心理弹性现状、特点及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园转岗教师在职业适应总分及职业关系、职业心理、职业技能上得分高于理论中值,在职业环境上得分低于理论中值,在年龄和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学历和园所区域上无显著差异;幼儿园转岗教师在心理弹性总分及各因子上得分略高于理论中值,在年龄、学历和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园所区域上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除职业环境、职业心理与心理弹性中的乐观维度相关不显著外,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均存在正相关,心理弹性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具有显著的预测力。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培育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提高转岗教师新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提升转岗教师工作幸福指数;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提升转岗教师教育能力。

小学教师国际理解素养个案研究 下载:86 浏览:505

李才静1 张俊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6期

摘要:
"核心素养"的提出引发了教育界对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关注,国际理解素养是其中一个重要关注点。要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首先需要培养教师自身的国际理解素养。笔者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观察、访谈等搜集资料,对一小学语文教师的国际理解素养的内容构成、养成的动力来源及其影响进行了个案研究。研究发现:该教师的国际理解素养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对国际文化的理解;该教师缘于个人情怀、海外工作经历以及参与国际项目的经历等,逐渐养成了国际理解素养;该教师的国际理解素养产生了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于教师身份定位的转变、教学和班级管理理念及机制的更新、实施班级建设顶层设计等;学生也因教师的国际理解素养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 下载:429 浏览:390

徐秉国1 王静2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2期

摘要:
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是引导青少年立德成人和支撑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修养、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的育人意识等多方面的素养。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坚持实践锻炼提高,并辅之以必要的培训与考评制度,从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学学术视角下高校公共课教师教学反思研究 下载:92 浏览:446

于泽元 李颜希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5期

摘要:
高校公共课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而教师是决定公共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研究以教师教学反思为研究对象,以教学学术为研究视角,对公共课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反思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公共课教师教学反思主要存在学术研究意识薄弱、学术方法欠缺、学术情感淡薄、反思成果封闭化等问题。研究以教学学术理论为分析依据,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尝试提出改善公共课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唤醒基于学术研究的教学反思意识;开展基于校本研究的教学反思行动;开展以学术团体为载体的教学反思研究;搭建教学反思研究成果公开评议、交流平台。以上策略可以化解"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冲突,使"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让教学不再是一种机械式的重复劳动而是有价值的创造性活动。

基于地方高校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以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博雅型”实践教学体系为例 下载:90 浏览:513

陈巍1 周建平1 蒋婷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6期

摘要:
受教师教育大学化和终身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思想的影响,探索和研究我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的实践逐渐兴起。基于地方高校与中小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探索基础教育教师职前和在职一体化培养的新模式,首先要建立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宏观制度和提供组织保障;其次要构建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包括设计一体化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和实现教师教育过程的一体化;最后要完善教师教育的质量监控系统,包括建立教师教育的师资保障体系和教师教育的过程评估体系。

师范生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改进策略——来自实证研究的启示 下载:84 浏览:450

陈富1 孙雁娥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5期

摘要:
学习满意度测评对于及时了解和评估大学生学习体验和收获、改进高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等具有十分直观而重要的参考价值。采用专业测评工具对山西师范大学1 248名师范生的学习满意度进行了系统化测评。结果表明,师范生的整体学习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部分测评指标评分均值严重偏低。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也已探明,既有来自师范大学内部可控的原因,也有来自学校外部的不可控的原因。以此作为主管部门的省级政府应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大师范教育投入力度和加大对师范院校扶持力度的教育政策,师范院校应用好用足现有办学条件和资源,引导和支持更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学习经验和学生需求的调查评估,从而提升师范生的学习满意度和培养质量。

新时代呼唤有教育思想的教师 下载:42 浏览:420

李文送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1期

摘要:
教育思想是教师为人和为师的灵魂,是教师成长为经师和人师的基石。有思想的教师具有独立而自由的精神,对教育教学有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是教育的主人,不会沦为教育的奴隶;对课程和教学内容有着自己的理解,不会成为教材和教参的搬运工,而把教书当责任,视育人为生命,是学生身心发展和精神成长的导师,不跪着教书,活出职业的尊严,教有激情、有艺术、有方法,且乐此不疲。思想的诞生离不开学习、思考和实践,同时需要教师写作,采取总结、梳理、归纳和概括等方式进行提炼和表述。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至少要做到"一心四善",即拥有一颗诚和善的心,以及善于学习、思考、实践和写作。

可行能力视阈下新时代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下载:48 浏览:378

马丽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1期

摘要:
振兴乡村教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待遇不高、城乡教师流动失衡以及职业倦怠等问题,实质是教师的可行能力—贫困引发的问题。以往单纯依靠外源型输血的办法,难以保证输入的教师在理念上认同农村特色文化和农村教育,也不能保证他们会长期扎根农村,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农村教育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不持久。由此,从可行能力的视角,扩展农村教师的实质自由入手,充分发挥自由的建构性和工具性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及学校应分别从农村教师的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及防护性保障五个方面全面保证农村教师的实质自由的实现,从而为农村教师的内生均衡发展提供条件支撑,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