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下载:84 浏览:486

吴奇志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wd)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的关系。方法:对32例PAF患者(A组)和同期30例健康老人(B组)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的Pwd、P波最大时限(maximum P-wave duration,Pmax)进行测量分析。以Pmax≥110 ms和Pwd≥40 ms为阳性标准,评估Pmax、Pwd和Pmax+Pwd对PAF的预测价值。结果:A组和B组比较,Pmax、Pw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max≥110 ms时,预测PAF的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86.7%,阳性预测值为87.1%;Pwd≥40 ms时,预测PAF的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93.3%,阳性预测值为93.1%;Pmax+Pwd时,预测PAF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0.0%,阳性预测值为90.3%。结论:Pwd及Pmax是预测PAF体表心电图的一个可靠的指标。

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临床应用分析 下载:78 浏览:452

汤浩文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胎心监护在胎儿窘迫临床诊断及围生儿结局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10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临产前胎心监护异常的112例孕妇为研究组,以同期胎心监护正常的112例孕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胎儿窘迫、羊水污染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发生胎儿窘迫、羊水污染及新生儿窒息的概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进行胎心监护,能够为胎儿窘迫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在围生儿预后判断上,具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

显微镜下附睾输精管吻合术围术期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下载:71 浏览:462

谢雅妙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附睾输精管吻合术围术期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4例择期行显微镜下附睾输精管吻合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对比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的72.73%,并发症发生率0,少于对照组的2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附睾输精管吻合术围术期采取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保证患者预后。

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馈线可装容量模型分析方法 下载:81 浏览:483

郑勇1 孙明2 曹照静2 董树锋2 夏圣峰1 陈辉河3 《电力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馈线作为配网运行最关键的设备之一,评估馈线供电能力是保障配网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引入馈线组负荷同时系数和需要系数两个参数,构建计算模型,求解馈线可装容量以评估馈线供电能力。首先,通过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预测等方法预测馈线组负荷同时系数。然后,将馈线各负荷根据其实际接入容量情况分为饱和负荷和未饱和负荷,采用灰色预测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组合预测方法计算未饱和负荷的需要系数。最后,将预测得到的两个系数代入馈线可装容量计算模型进行求解。实际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预测趋势,充分利用了馈线载流量,并兼顾了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对于指导电网营销部门业扩报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性护理对胸部恶性肿瘤术后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 下载:73 浏览:462

吴文裕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探析预防性护理在降低胸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胸部恶性肿瘤8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两组,每组43例。予以参照组常规方法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研究组预防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给予不同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15.97±2.88)d,短于参照组患者的(20.74±3.95)d,而生活质量评分(78.91±2.44)分和护理满意度93.0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1.72±2.87)分、74.42%,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33%,低于参照组的16.28%,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胸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能使患者的不良心态缓解,减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出现,加快患者病情恢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业设计探索 下载:45 浏览:379

胡洁兰 《教学管理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现今综合实践活动大多数是轰轰烈烈地走过场,忽略了最能体现教学效果和落实教学的作业这一环节,为了进一步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抓住最能体现学习效果的作业设计作为探究对象,拟从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优化综合实践作业设计,从而培养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用药知识行为的影响研究 下载:81 浏览:464

林美丽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用药知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安全用药知识行为知晓率及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水平、安全用药知识行为知晓率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用药知识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即可提升患者安全用药知识行为知晓度,又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还能提升其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效果 下载:74 浏览:470

林丽娟 郭诗音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情况进行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厦门市某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37例患者随机分入尿激酶肝素混合液组(18例)和常规肝素组(19例),并对其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对治疗后的透析血流量、静脉压、导管堵塞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尿激酶肝素混合液组患者的血流量显著高于常规肝素组,尿激酶肝素混合液组患者的静脉压和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常规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混合液封管对改善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有临床意义。

品管圈模式对提高手术室器械清点率及减少差错发生率的影响 下载:77 浏览:470

郑小燕 颜阿梅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实施品管圈模式提高手术室器械清点率及减少差错的情况。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2016年3-8月开展品管圈模式收治的112例患者设为品管圈组,另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2月未开展品管圈模式收治的136例患者设为常规组,分析两组器械清点符合率和差错发生率。结果:品管圈组器械清点符合率99.11%,显著高于常规组的9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组器械差错发生率1.79%,显著低于常规组的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手术治疗患者实施品管圈模式,不仅能降低差错发生率,还能提高器械清点符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和应用。

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下载:97 浏览:477

阳咏芳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行输液治疗的1980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9 900例)和干预组(9 900例),常规组患儿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护理,干预组患儿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引起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比较不同护理组患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外渗面积和局部消肿时间。结果:常规护理组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因素主要包括患儿年龄(21.98%)、患儿病情(18.58%)、护理因素(43.03%)和药物因素(16.41%);干预组患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1.22%,常规组患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静脉输液外渗患儿外渗面积和局部消肿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因素包括药物因素、患儿因素和护士技术因素,采取精细护理服务有助于减少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外渗面积和局部消肿时间。

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 下载:57 浏览:509

姚荣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教育教学的观点也日益更新,初中数学教学在注重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文章作者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发散性诱导、发散性提问、设计开放题和让学生自己编题等,探讨初中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策略.

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应用分析 下载:77 浏览:489

官莉贞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胃穿孔患者7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评估两组护理效果。记录并统计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记录并统计两组切口感染、腹部感染、出血、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价两组术后1 d和术后3 d的疼痛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平均排气、肠鸣音恢复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腹部感染、出血、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3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的胃穿孔患者实施PDCA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感,减少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合性康复护理对头面部烧伤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67

吴淑卿 吴旭红 詹淑珠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护理对头面部烧伤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2例头面部烧伤后进行早期瘢痕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瘢痕增生情况、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瘢痕增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入院时相比,两组出院前的SAS、SDS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出院前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在头面部烧伤后早期瘢痕治疗中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瘢痕增生,纾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整体系统康复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下载:54 浏览:360

林振原1 吴文裕1 吴明霞2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整体系统康复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均来自本院康复医学科病房及门诊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A组)36例、整体系统康复组(B组)34例。A组选择常规康复法治疗,B组选择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整体系统康复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治疗前、后用平衡仪进行平衡测试,并在患者训练结束后评定患者骨关节指数(WOMAC)评分。结果:在改善X轴平均值的绝对值、Y轴平均值的绝对值、压力中心位置变动值方面,B组比A组疗效好(P<0.05)。在改善WOMAC量表积分方面,B组优于A组(P<0.05)。结论:整体系统康复法以现代系统论为基础,从下肢整体角度出发,能有较改善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症状。提示康复时不能只关注病变局部,更应重视提高整体力学的协调性。

优化课堂组织形式,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益——以“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为例 下载:54 浏览:485

周君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授课中面临着师生缺乏单向交流机会、个体化教学中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学习效率低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如何合理运用数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来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有效提升班级每位学生的数学水平,成为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难题.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患者肝癌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 下载:57 浏览:395

李桂花 徐莹 韩葵 唐雅琦 范仁芳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老年患者肝癌切除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肝癌切除的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FTS)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术前心理状况、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术前观察组抑郁、焦虑、紧张、害怕、失眠、记忆或注意障碍及行为表现异常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苏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FTS理念在老年病人肝癌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能降低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费用,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微创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护理体会 下载:63 浏览:383

詹丽琼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的护理体会。方法: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中选取106例,均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期间辅助以不同护理模式:将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者设为对照组(n=53),接受优质护理护理干预者设为研究组(n=53),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术前心理状态。结果:(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9%(P<0.05);(2)研究组术前焦虑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在微创治疗期间实行优质护理,可改善术前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使其早期出院,值得借鉴。

《3-6岁儿童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园音乐活动开展的思考 下载:230 浏览:2324

黎金铃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1期

摘要: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孩子们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就在于创造条件和机会是否充分,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其中突出了幼儿的感受、体验与创造,在以往的音乐活动开展中,我们较多地关注活动中目标达成度如何,于是在评价时往往会评价孩子会唱这首歌了吗?孩子的动作表达是否优美到位等等,而忽视了幼儿参与其中的真实感受,孩子对自己的表现是否满意?孩子能享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吗?孩子由此产生的是自信心还是挫败感?于是,我通过深入学习《3—6岁儿童发展指南》精神,调整了自己的思路.

延续性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母亲育儿认知水平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493

陈瑾 高玲珊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母亲育儿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60例早产儿及早产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n=30),对照组早产儿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延续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早产儿母亲的育儿认知水平。结果:两组早产儿出院前的身长、体重、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院6个月的身长、体重、头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出院前相比,两组出院6个月的ASQ-C评分均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出院6个月的ASQ-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母亲出院6个月的各项育儿认知评分(疾病防护、日常照护、康复、社会服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早产儿母亲的育儿认知水平,促进早产儿的体格、智能发育。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下载:53 浏览:490

沈爱平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内因最好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文章从设计问题探究、借助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安排精准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四个方面着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