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与盈余管理动机的实证分析 下载:63 浏览:448

孙朦朦 《管理与科学》 2019年10期

摘要:
以2000—2016年间发行和赎回可转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1998—2016年间的数据,在同行业中选取与样本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相近的公司作为配对样本,采用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两种模型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发行和赎回可转债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发行可转债的当年会采用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两种方式做大利润,吸引投资者,达到顺利发行的目的;在摘牌可转债的前一年,上市公司会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粉饰公司业绩刺激债券持有人转股。

“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了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吗——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 下载:76 浏览:491

孙焱林 杨彬 覃飞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本文基于2011~2016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上市公司作为处理组,将未参与的作为控制组,采用PSM-DID方法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分所有制检验,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经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在整体上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效应;第二,"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非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不明显;第三,"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不同,对于公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对外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却不显著。最后,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几点政策建议。

中国上市家族企业ODI模式选择——基于社会情感财富的视角 下载:43 浏览:491

王兆文 黄丹 《管理与科学》 2019年1期

摘要:
以2016年前上市的中国A股家族上市公司及其投资的海外关联公司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家族持股比例、家族管理涉入对家族企业ODI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或CEO的家族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设立的方式进行ODI以保护社会情感财富;在全资与合资的ODI持股方式选择中,不同类型的社会情感财富存在不同影响;家族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倾向于以全资持股的方式进行ODI以保护限制型社会情感财富,而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或CEO的企业倾向于以合资方式进行ODI以保护延伸型社会情感财富。研究还发现,地区投资风险对上述关系存在调节作用。

多元化经营对农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 下载:46 浏览:403

王颖 刘劭春 《管理与科学》 2019年1期

摘要:
以我国沪深49家农业上市公司2012—201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将多元化类型划分为单一型、主导型、相关多元化型和不相关多元化型,以期从更加客观、深入的角度来探讨不同类型的多元化经营与农业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争取使得这个问题在新的环境下可以拥有新的发展对策。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具体来看,单一型和不相关多元化型分别在0.1和0.05的水平上与公司绩效两者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主导型和相关多元化类型与公司绩效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关系。因此,农业上市公司要提高经营绩效,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以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发展,政府和企业都应该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政府应该做到:大力改造农业环境,加强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监管。企业应该做到:实事求是,选择合适的经营战略;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打造公司品牌效应,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媒体关注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差异研究——一种治理盈余管理的新途径 下载:48 浏览:270

张婷婷1 李延喜1 曾伟强2 《当代管理》 2018年6期

摘要:
本文采用2007—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国内八份具有原创性的权威报纸报道次数作为媒体关注的代理变量,从应计和真实两种盈余管理角度出发,研究媒体的监督治理效应,并考察媒体在国有和非国有公司中监督治理效应的差异,研究表明在转型经济体中媒体已成为治理盈余管理的一种新途径。研究结果显示:大量的媒体关注使得上市公司管理层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应计盈余管理,但与此同时,媒体关注度的提升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体现出一定的监督治理职能,在控制内生性影响后该结论不变。研究发现非国有公司相对于国有公司更多的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的国有性质会削弱媒体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监督治理作用。此外,媒体治理作用的发挥受到地区媒介环境发育程度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媒体关注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补充,对于完善媒体监督治理机制,约束和防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上市汽车公司所有权属性、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联研究 下载:61 浏览:328

李显君1 王巍1 刘文超2 王京伦1 《当代管理》 2018年5期

摘要:
所有权在上市公司表现为"股权",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基础,会对董事会构成和公司内部治理产生决定作用,因而影响企业创新战略决策过程与创新投入,最终影响公司绩效。既有研究侧重于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创新效率或绩效比较,没有深入探索同一企业内部不同所有权属性对创新投入及企业绩效所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的变化情况。本研究以中国汽车产业上市的20家整车企业及72家零配件企业为研究样本,将企业年度研发投入强度作为影响企业绩效的主要因素,视企业中国有、私有、外资、机构四种所有权属性为门槛变量,将企业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负债率、企业成立年限和上市年限作为控制变量,建立面板门槛计量模型。基于2012到2015年上述公司数据,利用STATA软件进行面板门限模型分析。分析显示,中国上市汽车企业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而且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会因为所有权属性的差异而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

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企业竞争力与负债结构分析——基于中粮地产的案例研究 下载:91 浏览:502

陆怡文 《当代市场营销》 2018年6期

摘要:
首先,文章针对中粮地产企业内外环境的特殊性,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及机会调整展开分析。其次,针对房地产业上市公司负债结构的特殊性,利用现有资本结构理论,从中粮地产的流动负债科目变动出发,分析和归纳了企业流动负债数额及结构变动特征及原因。最后对于中粮地产未来发展提出建议,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使其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企业中保持竞争优势。

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63 浏览:498

周宁康 《管理与科学》 2018年1期

摘要:
本文以2010—2012年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233例并购事件为对象,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规模对并购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企业年龄对并购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支付方式对并购绩效有正向影响,而持股比例和行业相关性对并购绩效则无显著影响。

私募股权投资对上市中小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小板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下载:93 浏览:511

詹正华 周娟艳 《当代市场营销》 2018年2期

摘要:
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注入,除借贷、发行债券、上市募股等方式外,私募股权投资逐渐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另一重要方式,但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理有待研究。文章对2014—2016年中小板上市的117家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私募股权投资的企业经营绩效优于无私募股权投资的企业的经营绩效,私募股权投资联合数量越多、声誉越好、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助于被投资企业绩效的提升。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比较研究——基于利润表差异的实证检验 下载:48 浏览:259

周嘉南 贾巧玉 《当代管理》 2018年3期

摘要:
我国2007年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但二者在准则内容及报表格式上仍存在差异。文章以2007-2014年A+H交叉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评估按照我国会计准则披露的盈余数据和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的盈余数据的信息含量,来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准则内容差异方面,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披露的H股净利润能给投资者带来增量信息,且投资者关注的准则内容差异主要有资产重估、收入、固定资产和资产减值四大类。(2)在报表格式差异方面,扣除财务收益和其他投资收益的H股经营利润持续性高于营业利润,且能给投资者带来增量信息。文章为我国正在进行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校独董与民营上市公司绩效——“行监坐守”与“将伯之助” 下载:22 浏览:198

李莉 吕晨 于嘉懿 《当代管理》 2018年1期

摘要:
本文立足中国情境,从委托代理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的双重视角,实证研究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聘请高校独董对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聘请高校独董能够为民营上市公司带来更高的绩效,而且是通过"行监坐守"和"将伯之助"两条路径实现的。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高校独董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都对其发挥监督职能有显著影响,而且其咨询能力、无形的声誉资源和有形的社会资源都能促进民营上市公司绩效的提升。然而,本文的实证结果还显示,担任行政职务和兼职过多的高校独董,虽然为企业带来了声誉和资源,但是却未能充分实现"行监坐守"的职责。本文的贡献在于,对民营上市公司大量聘请高校独董这一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不仅拓展了现有有关独立董事的研究,而且为民营上市公司选聘高校独董提供了参考。

区位优势获取、内部资源锁定与总部迁移区位选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 下载:51 浏览:336

吴波 郝云宏 《当代管理》 2018年1期

摘要:
针对总部迁移的多指向问题,在集聚优势拉动观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关注内部资源跨度对总部迁移区位选择的影响。以中国上市公司为对象的实证研究表明,内部资源跨度是企业总部迁移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即总部迁移区位选择的内部资源锁定观。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一是,与集聚优势拉动观基本一致,中国上市公司更倾向迁往总部集聚优势跨度更大的区位。二是,中国上市公司更倾向迁往内部资源跨度更小的区位,并且与总部集聚优势跨度相比,内部资源跨度对总部迁移区位起到决定性作用。三是,对不同类型企业来说,不同类型内部资源跨度的影响略有不同。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从企业层面发现了内部资源跨度对总部迁移区位选择的核心作用,推动了总部迁移理论,特别是总部迁移多指向现象研究的深入。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影响股票流动性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46 浏览:404

董小红1 刘向强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以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导致股票流动性下降,分析师跟踪会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股票流动性产生影响,能有效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股票流动性的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企业分析师跟踪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股票流动性的正向调节作用更显著。研究一方面丰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股票流动性的研究文献;另一方面为如何提高股票流动性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女性CEO会雇佣更多的女性下属吗?——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下载:62 浏览:490

郭萍1 陈凌2 杨学儒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学界对于女性上级是否更愿意雇佣女性下属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2008-2016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CEO的性别身份对高管团队中女性下属雇佣的影响以及CEO的家族身份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家族企业女性CEO雇佣的女性下属比男性CEO少;进一步地,女性CEO对具有同样家族身份的女性下属的雇佣是最低的,即家族女性CEO雇佣的家族女性下属在所有CEO中是最少的;同样地,非家族女性CEO雇佣的非家族女性下属在所有CEO中也是最少的。研究拓展了象征主义理论在家族企业女性高管雇佣上的适用情境与条件机制,丰富了性别与家族企业领域的研究成果。

上市公司为什么选择员工持股计划?——基于市值管理的证据 下载:86 浏览:531

陈运佳1 吕长江1 黄海杰2 丁慧3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研究我国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选择员工持股计划的动机。本文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所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长期激励导向较弱,但员工持股计划的推出能带来公司股价的短期提升。公司在发生股价崩盘后更倾向于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且当大股东股权被质押时和大股东减持前,股价崩盘对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倾向的影响更明显。本文的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可能出于市值管理的动机选择员工持股计划,这对于理解我国制度背景下的员工持股计划有所裨益,也丰富了员工持股计划动机研究的文献,为监管层和企业对员工持股计划的进一步探讨提供参考。

尝试性研究上市公司的筹资方式选择思路 下载:66 浏览:446

魏世超 《财会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活力的释放,上市公司不仅享受着时代机遇带来的各种便利条件,同时也要迎接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冲击。筹资方式的选择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外部信用和内部结构,和公司市场竞争力息息相关。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上市公司慈善捐赠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399

程海艳1,2 李明辉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利用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8—2017年数据,采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两个指标衡量党组织参与企业治理的情况,实证检验其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党组织"双向进入"和"交叉任职"与企业是否捐赠、捐赠水平均呈显著正向关系。此外,上述作用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中均存在,但与中央国有企业相比,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企业捐赠的促进效应在地方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企业慈善捐赠的促进作用并不以损害企业价值为代价,反而会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和价值,并且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企业捐赠的促进作用并非以获取更多的政府补贴为目的。研究表明,党组织参与治理促进了企业的捐赠行为,这一结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管理者金融危机经历影响企业金融化水平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下载:52 浏览:469

杜勇 王婷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文章以我国2008—2017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烙印理论",考察了管理者金融危机经历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的金融危机经历对其所在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且该效应在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和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而在金融危机期间遭受财务困境的企业中受到明显抑制。拓展的研究表明,经历过金融危机的管理者持有金融资产的动机并不单一,但获利动机更强烈。最后文章还发现,管理者的获利动机和管理者自信可能是金融危机经历影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关键作用机制。文章从企业微观层面拓展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并对企业管理者经历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企业家才能、营商环境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的分析 下载:67 浏览:477

薄文广1,2 周燕愉1 陆定坤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文章通过使用2016年35个城市的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并匹配相应的营商环境指标和企业家才能指标数据,定量分析了企业家才能、营商环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着营商环境"门槛效应",即企业家才能只有与一定的营商环境相结合,才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积极作用;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和产业差异特征:沿海地区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要强于内陆地区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企业家才能对传统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大于对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与企业经营风险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54 浏览:458

班新 蔡雯霞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基于经营风险的视角,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如何影响经营稳定性进行深入探究。选取2003~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行业维度研究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非金融企业配置金融资产能够显著地分散经营风险,但是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会显著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其中制造业系数显著为正。因此,促进企业积极投身创新活动,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避免以套利为目的的短期获益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