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媒体关注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差异研究——一种治理盈余管理的新途径 下载:48 浏览:261

张婷婷1 李延喜1 曾伟强2 《当代管理》 2018年6期

摘要:
本文采用2007—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国内八份具有原创性的权威报纸报道次数作为媒体关注的代理变量,从应计和真实两种盈余管理角度出发,研究媒体的监督治理效应,并考察媒体在国有和非国有公司中监督治理效应的差异,研究表明在转型经济体中媒体已成为治理盈余管理的一种新途径。研究结果显示:大量的媒体关注使得上市公司管理层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应计盈余管理,但与此同时,媒体关注度的提升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体现出一定的监督治理职能,在控制内生性影响后该结论不变。研究发现非国有公司相对于国有公司更多的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的国有性质会削弱媒体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监督治理作用。此外,媒体治理作用的发挥受到地区媒介环境发育程度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媒体关注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补充,对于完善媒体监督治理机制,约束和防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企业竞争力与负债结构分析——基于中粮地产的案例研究 下载:91 浏览:495

陆怡文 《当代市场营销》 2018年6期

摘要:
首先,文章针对中粮地产企业内外环境的特殊性,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及机会调整展开分析。其次,针对房地产业上市公司负债结构的特殊性,利用现有资本结构理论,从中粮地产的流动负债科目变动出发,分析和归纳了企业流动负债数额及结构变动特征及原因。最后对于中粮地产未来发展提出建议,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使其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企业中保持竞争优势。

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63 浏览:489

周宁康 《管理与科学》 2018年1期

摘要:
本文以2010—2012年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233例并购事件为对象,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规模对并购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企业年龄对并购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支付方式对并购绩效有正向影响,而持股比例和行业相关性对并购绩效则无显著影响。

高校独董与民营上市公司绩效——“行监坐守”与“将伯之助” 下载:22 浏览:183

李莉 吕晨 于嘉懿 《当代管理》 2018年1期

摘要:
本文立足中国情境,从委托代理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的双重视角,实证研究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聘请高校独董对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聘请高校独董能够为民营上市公司带来更高的绩效,而且是通过"行监坐守"和"将伯之助"两条路径实现的。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高校独董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都对其发挥监督职能有显著影响,而且其咨询能力、无形的声誉资源和有形的社会资源都能促进民营上市公司绩效的提升。然而,本文的实证结果还显示,担任行政职务和兼职过多的高校独董,虽然为企业带来了声誉和资源,但是却未能充分实现"行监坐守"的职责。本文的贡献在于,对民营上市公司大量聘请高校独董这一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不仅拓展了现有有关独立董事的研究,而且为民营上市公司选聘高校独董提供了参考。

区位优势获取、内部资源锁定与总部迁移区位选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 下载:51 浏览:327

吴波 郝云宏 《当代管理》 2018年1期

摘要:
针对总部迁移的多指向问题,在集聚优势拉动观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关注内部资源跨度对总部迁移区位选择的影响。以中国上市公司为对象的实证研究表明,内部资源跨度是企业总部迁移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即总部迁移区位选择的内部资源锁定观。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一是,与集聚优势拉动观基本一致,中国上市公司更倾向迁往总部集聚优势跨度更大的区位。二是,中国上市公司更倾向迁往内部资源跨度更小的区位,并且与总部集聚优势跨度相比,内部资源跨度对总部迁移区位起到决定性作用。三是,对不同类型企业来说,不同类型内部资源跨度的影响略有不同。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从企业层面发现了内部资源跨度对总部迁移区位选择的核心作用,推动了总部迁移理论,特别是总部迁移多指向现象研究的深入。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影响股票流动性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46 浏览:396

董小红1 刘向强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以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导致股票流动性下降,分析师跟踪会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股票流动性产生影响,能有效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股票流动性的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企业分析师跟踪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股票流动性的正向调节作用更显著。研究一方面丰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股票流动性的研究文献;另一方面为如何提高股票流动性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女性CEO会雇佣更多的女性下属吗?——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下载:62 浏览:481

郭萍1 陈凌2 杨学儒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学界对于女性上级是否更愿意雇佣女性下属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2008-2016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CEO的性别身份对高管团队中女性下属雇佣的影响以及CEO的家族身份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家族企业女性CEO雇佣的女性下属比男性CEO少;进一步地,女性CEO对具有同样家族身份的女性下属的雇佣是最低的,即家族女性CEO雇佣的家族女性下属在所有CEO中是最少的;同样地,非家族女性CEO雇佣的非家族女性下属在所有CEO中也是最少的。研究拓展了象征主义理论在家族企业女性高管雇佣上的适用情境与条件机制,丰富了性别与家族企业领域的研究成果。

上市公司为什么选择员工持股计划?——基于市值管理的证据 下载:86 浏览:501

陈运佳1 吕长江1 黄海杰2 丁慧3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研究我国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选择员工持股计划的动机。本文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所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长期激励导向较弱,但员工持股计划的推出能带来公司股价的短期提升。公司在发生股价崩盘后更倾向于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且当大股东股权被质押时和大股东减持前,股价崩盘对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倾向的影响更明显。本文的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可能出于市值管理的动机选择员工持股计划,这对于理解我国制度背景下的员工持股计划有所裨益,也丰富了员工持股计划动机研究的文献,为监管层和企业对员工持股计划的进一步探讨提供参考。

尝试性研究上市公司的筹资方式选择思路 下载:66 浏览:439

魏世超 《财会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活力的释放,上市公司不仅享受着时代机遇带来的各种便利条件,同时也要迎接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冲击。筹资方式的选择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外部信用和内部结构,和公司市场竞争力息息相关。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上市公司慈善捐赠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392

程海艳1,2 李明辉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利用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8—2017年数据,采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两个指标衡量党组织参与企业治理的情况,实证检验其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党组织"双向进入"和"交叉任职"与企业是否捐赠、捐赠水平均呈显著正向关系。此外,上述作用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中均存在,但与中央国有企业相比,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企业捐赠的促进效应在地方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企业慈善捐赠的促进作用并不以损害企业价值为代价,反而会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和价值,并且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企业捐赠的促进作用并非以获取更多的政府补贴为目的。研究表明,党组织参与治理促进了企业的捐赠行为,这一结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管理者金融危机经历影响企业金融化水平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下载:52 浏览:457

杜勇 王婷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文章以我国2008—2017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烙印理论",考察了管理者金融危机经历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的金融危机经历对其所在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且该效应在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和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而在金融危机期间遭受财务困境的企业中受到明显抑制。拓展的研究表明,经历过金融危机的管理者持有金融资产的动机并不单一,但获利动机更强烈。最后文章还发现,管理者的获利动机和管理者自信可能是金融危机经历影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关键作用机制。文章从企业微观层面拓展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并对企业管理者经历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企业家才能、营商环境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的分析 下载:67 浏览:472

薄文广1,2 周燕愉1 陆定坤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文章通过使用2016年35个城市的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并匹配相应的营商环境指标和企业家才能指标数据,定量分析了企业家才能、营商环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着营商环境"门槛效应",即企业家才能只有与一定的营商环境相结合,才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积极作用;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和产业差异特征:沿海地区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要强于内陆地区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企业家才能对传统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大于对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与企业经营风险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54 浏览:451

班新 蔡雯霞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基于经营风险的视角,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如何影响经营稳定性进行深入探究。选取2003~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行业维度研究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非金融企业配置金融资产能够显著地分散经营风险,但是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会显著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其中制造业系数显著为正。因此,促进企业积极投身创新活动,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避免以套利为目的的短期获益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强制性分红:压力下移与盈余管理——基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79 浏览:497

闫丽娟1 何玉润2 张嘉硕3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制度是一项强制性分红制度,这种政策带来的强制性分红压力会沿着企业控制层级往下转移。本文实证检验了强制性分红对中央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企业会通过减少盈余的方式规避该政策带来的压力,尤其是,金子塔层级越低的中央企业这种规避行为越明显。进一步,中央企业面临强制性分红压力与业绩考核压力时,更注重业绩考核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的实施效果,为政策优化提供经验证据。

客户型文化促进了企业创新吗?——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72 浏览:462

毕晓方1 邢晓辉1 姜宝强2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客户型文化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重要的文化维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组成部分,促使企业和客户之间的隐性契约得到较好地履行,有利于合作创新的开展。文章对客户型文化促进企业创新进行理论分析,并以2010-2017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客户型文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其中的中介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客户型文化对企业专利申请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降低大客户的波动性、增加客户的异质性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是客户型文化促进企业创新的中介路径。

企业金融化、董事长金融背景与R&D投入——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下载:53 浏览:373

武金莉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基于我国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程度不断加重,严重挤出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制造业发展前景堪忧的事实,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2009~2017年的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与R&D投入的关系,并进一步引入董事长金融背景这一中间变量。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会抑制企业的R&D投入;当企业董事长具有从事金融相关行业的经历,即企业董事长具有金融相关背景时,会加重企业金融化程度对R&D投入产生的挤出效应;此外,中西部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相较于东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来说,企业金融化对R&D投入的抑制作用更强。本研究有助于从微观视角去理解制造业企业金融化、董事长金融背景及创新水平的关系,并为政府合理引导制造业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金融化行为以及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沪深A股区块链类上市公司为例 下载:44 浏览:421

原野 刘战伟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融资结构对上市公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合理的融资结构会对上市公司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选取2014~2017年沪深两市区块链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短期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与公司绩效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股权融资率与公司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而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虽然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但不显著。

学者型独董与公司盈余质量——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下载:87 浏览:486

向锐 宋聪敏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学者型独董普遍存在于中外上市公司董事会中,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2005-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来考察学者型独董与公司盈余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学者型独董对公司盈余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学者型独董对民营企业盈余质量的正向影响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学者型独董的声誉水平对公司盈余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本文的启示是学者型独董能够有效发挥治理作用,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下载:55 浏览:456

张赞 姜英伟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创新的影响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利用2008-2016年中国9个行业共247家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技术创新的影响与卖方势力相关,卖方势力显著正向调节买方势力与厂商创新的关系。平均而言,买方势力对厂商的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调试样本、更换变量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技术创新的影响因厂商初始创新水平、所在城市发展水平、自身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表现为初始创新水平越高、城市发展水平越高、规模越小,买方势力对上

管理层语调与权益资本成本——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的经验证据 下载:79 浏览:486

甘丽凝1 陈思1 胡珉1 王俊秋2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管理层语调是否可以改善信息环境,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是最近会计学、财务学和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以2010-2015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文本信息视角实证检验管理层语调如何影响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研究发现管理层语调具有定价功能,提高管理层净积极语调比例,能够降低权益资本成本;进一步发现会计信息质量越高,管理层语调的定价效率越显著;最后发现当管理层有动机操纵语调信息时,比如企业大股东减持、增持或者增发股票时,管理层语调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显著弱化。该结论为完善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语调行为、改善资本市场信息环境、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提供经验证据、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