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美贸易之争的演变特征、动因及走势 下载:75 浏览:470

唐宜红1 张鹏杨2 2018年7期

摘要:
中美贸易之争由来已久,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历史上中美贸易争端演进的特征并剖析其原因,旨在预测中美"贸易战"的走势。本文研究发现:长期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演进呈周期波动特征,现阶段处于上升趋势,目前正在从单纯的贸易摩擦向涵盖贸易、投资甚至规则的全面摩擦演化,涉及的领域逐渐转向高端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而"去规则化"的单边主义已经成为美国对华贸易摩擦的重要形式。就以上特征而言,本文认为"美国利益优先"和"公平贸易"在不同时期的内涵差异成为中美贸易摩擦演变的直接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经济层面的"全球经贸格局调整"和政治方面的"大国博弈"则是中美贸易摩擦演变的根源。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中美贸易摩擦未来的走势进行了预测:(1)贸易摩擦不会停滞,但激烈程度会在较长的时间里有所下降;(2)"去规则化"的单边主义不可持续,将形成更有利于美国利益的双边或多边框架;(3)美国对华贸易争端将向高端制造业与金融领域不断蔓延。

“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合作及政府监管的机会主义行为演化博弈分析 下载:94 浏览:428

宋彪1,2 徐沙沙3 丁庆洋2 2018年1期

摘要:
"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整个战略生态圈中企业的战略选择呈现群集特征,其中企业间合作的稳定性成为影响整个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一带一路"战略下很多项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既需要与当地民商事主体进行合作,又更多的依赖当地政府的介入。相关研究对于三方博弈主体研究较少,并且少量已有对三方博弈主体博弈的研究仍然在给定一方博弈策略的基础上对其他博弈双方进行分析,缺少深入地分析揭示企业合作过程中战略选择的群集本体演化规律,也少有对东道国地方政府介入该合作动态过程的关注。本文用演化博弈论分析企业合作以及地方政府监管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理性经济人假设条件下,企业和东道国地方政府在企业合作过程中都会发生机会主义行为,上级国际政府应该专门设置监管机构,同时监管机构需要采取动态扶持或者惩罚的策略,才能够促进"一带一路"覆盖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油气田企业文化定量评估分析 下载:45 浏览:352

曹文骏 2018年9期

摘要:
优秀的油气田企业文化可以增强油气田企业的竞争力,油气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如何建立有指导意义的企业文化评估体系。从油气田企业文化的目标及构建思路、定量评估的方法与模型、油气田企业文化评估体系的指标设计3个方面展开论述和分析,并对某油气田的企业文化进行了评估,结论为该油气田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机制运行有效,企业文化功能发挥情况趋于良好。

民营企业党组织影响力与盈余管理 下载:78 浏览:506

郑登津1 谢德仁2 袁薇1 2020年12期

摘要:
近几年民营企业中的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是否发挥有效作用仍是一个待探究的问题。本文基于手工搜集的民营上市公司党组织活动的数据,以盈余管理行为作为切入点研究党组织对民营企业治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党组织的影响力越大,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低。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的高管是党员、高管参与党组织活动、党组织更多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高管存在政治关联和处于政治敏感期时,党组织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强。这些发现说明,党组织发挥盈余管理抑制作用的可能影响机制包括通过鼓励高管参与党组织活动甚或担任党委书记,党组织进行更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等。此外,在代理成本较高、信息环境较差、融资约束较大的公司里,这种抑制作用更加显著,表明党组织在公司盈余管理需求概率较高时能更好地发挥治理作用。本文探索了民营企业党组织的治理作用,拓展了国内外"政党与政党组织"的相关研究,丰富了政党与公司治理的研究,同时本文的研究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于十九大关于推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府背景大客户与审计费用——基于供应链风险传递视角 下载:85 浏览:483

窦超1 袁满2 陈晓3 2020年6期

摘要:
本研究利用2007-2015年上市公司客户信息数据,首次基于供应链风险传递视角,探究了中国国情下政府背景的客户群体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背景大客户的存在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审计费用,进一步的检验还发现,持续性越强、政治层级越高的政府背景大客户可以更好帮助企业获得较低的审计收费,且这一关系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当中尤为明显。最后,本文还从影响路径的角度揭示了政府背景大客户的存在能有效缓解企业面临的审计风险,进而降低其审计费用的机制。

资产质量影响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吗? 下载:72 浏览:495

张修平1 李昕宇2 卢闯3 宋秀慧3 2020年6期

摘要:
本文基于资产负债观的会计理念,应用2003-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资产质量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资产质量有助于企业获取更低的权益资本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是这二者关系的中介机制,改善资产质量能够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缓解代理问题,进而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此外,本文发现在会计准则改革之后,企业资产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其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更为显著。

收购方管理层语言经历、文化整合与并购绩效 下载:80 浏览:475

李路1 肖土盛2 贺宇倩3 王雪丁3 2020年5期

摘要:
语言是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国内有关语言与公司行为的研究尚比较缺乏。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实证检验了收购方管理层与目标方所在地之间语言差异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收购方管理层与目标方所在地的语言距离与并购绩效显著负相关,且主要是通过"文化效应"而非"交流效应"在发挥作用。此外,本文还发现语言差异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会因个体特征、并购类型、产权性质以及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文研究提供了从语言角度研究公司管理层参与并购活动的新思路。

董事来源异质性对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下载:73 浏览:451

孟焰 赖建阳 2019年12期

摘要:
本文考察了董事来源异质性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进一步对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讨论。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董事来源异质性程度与风险承担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国有所有权性质以及高市场竞争程度均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这种相关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风险承担水平与公司价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在董事来源异质性较低的上市公司更为突出。本文研究表明,董事来源结构会显著影响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且董事来源集中对风险承担水平乃至公司价值存在积极的影响。

并购重组业绩承诺推高资产估值了吗 下载:80 浏览:474

翟进步1 李嘉辉2,3 顾桢4 2019年10期

摘要:
随着并购重组的井喷,业绩补偿承诺作为并购交易定价调整机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那业绩承诺是降低还是加剧了并购交易中的投资风险?基于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业绩承诺对标的资产估值及并购方(上市公司)股票价值的影响。结果发现,业绩承诺能够减缓当事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有较强的信号作用,推高了并购重组时标的资产的评估价值,同时造成上市公司股价的攀升,该相关度在双向业绩承诺重组交易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进一步对业绩承诺进行了事后研究,结果发现,业绩承诺的实现程度与之前的资产高估值并不形成一致关系,预示着高估值资产所蕴涵的预期业绩并未实现,深入分析发现,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好(外部环境)和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较低(内部环境)是其主要原因。因此,资本市场投资者应慎重看待并购重组中的业绩承诺,防范业绩承诺成为空谈的风险;同时,监管层应强化对业绩承诺的事前和事后管理,而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强化对业绩承诺违约的处罚力度是其重要思路。

重典能治乱吗:行政处罚保荐代表人违规行为的经济后果分析 下载:86 浏览:481

易阳1 田涵艺1 宋顺林2 谭劲松3 2019年8期

摘要:
完善对证券中介的监管,避免欺诈发行证券,是金融监管工作和理论的核心。本文利用2004-2015年保荐信用监管数据,首次从保荐代表人个人层面研究行政处罚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相比其他保荐代表人,违规保荐代表人被处罚后承接IPO项目的数量显著减少、规模显著减小、保荐业务费率显著降低。此外,违规保荐代表人被处罚后承接IPO项目质量显著改善,体现为盈余管理程度更低、项目盈利能力更高。上述结果说明,行政处罚有效惩戒了违规保代,并促使其显著改善执业能力。本文为行政处罚有效性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完善监管执法和配套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影响—基于2009-2016年我国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 下载:80 浏览:497

周宏 何剑波 赵若瑜 田梓越 2019年8期

摘要:
投资性房地产是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中唯一将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于非金融资产的项目,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具有自主选择计量模式的权利,因此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选择非常具有特殊性。作为资金密集性行业,债务融资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中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企业债务融资风险之间的关系,发现在投资性房地产中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风险;同时,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有不同的影响,即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风险相较于国有企业影响更大。

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下载:76 浏览:352

宋晓旭1 陈曦2 2019年11期

摘要:
深化产融合作,能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事关制造强国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推进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是推动产融合作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包括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的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于深圳市产融合作情况的评估评价,旨在为衡量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我国产融合作的评估和推进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管理者自信会影响投资效率吗—兼论融资融券制度的公司外部治理效应 下载:68 浏览:475

刘艳霞 祁怀锦 2019年7期

摘要:
基于我国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管理者自信通过促进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而降低投资效率;进一步检验发现自信不足管理者通过降低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而提升投资效率,但过度自信管理者通过促进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而降低投资效率。然后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相比控制组样本,在引入融资融券制度后,处理组中的融资融券标的企业通过降低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而提升了投资效率;融资融券通过降低管理者自信对过度投资的促进作用削弱管理者自信对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实施融资融券制度具有显著的公司外部治理效应。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证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及其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股票市场开放提高现金股利水平了吗?—基于“沪港通”的准自然实验 下载:79 浏览:471

陈运森 黄健峤 韩慧云 2019年5期

摘要:
股票市场开放及外资股东对上市公司分红的作用一直是个谜,本文则基于沪港通实施的准自然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实证分析发现:股票市场开放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结果在经过安慰剂测试、更换度量指标等检验后依然稳健;进一步地,对于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股权制衡度较低以及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企业,股票市场开放对现金股利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结论从上市公司分红视角提供了中国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影响微观企业实际经济后果的因果证据,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开放水平"具有较强的政策启示。

会计监管的演进与发展研究 下载:70 浏览:479

李晓慧 张明祥 2019年3期

摘要:
从会计监管的制度演进、理论创新与环境变迁互动中,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会计监管的演进与发展历程,研究发现:我国会计监管的演进呈现增量渐进方式,走出了中国特色的会计监管发展路径,会计监管的制度演进紧密围绕并服务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现实需要,并与会计监管理论创新相互牵引、同生共荣,会计监管制度运行逐步呈现系统化、制度化、透明化特征。为进一步发挥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保驾护航作用,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监管框架,需要整合财政部等行政监管力量,构建统一高效的会计监管平台;充分调动单位内部、中介机构、投资者和自律组织等多元市场参与者积极作为;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转变监管思维方式和技术路径,提高监管效率。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基于档案研究的经验证据 下载:75 浏览:482

王春飞1 刘婷2 《重要性原则研究》课题组3 2019年2期

摘要:
重要性是会计中重要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它应用于整个会计信息生成过程。本文基于决策有用观,采用档案研究的方法人工阅读了相关文件,归纳不同类型财务报表使用者重点关注的财务信息及其重要性判断。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报表使用者所关注的财务信息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监管机构;实务中相关各方重要性标准的设定也存在差异。我们认为,制定重要性指引是有必要的,准则制定方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行业和不同类别报表使用者来设定重要性标准;基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对整体财务报表进行监管,并且为通用报表目的设定重要性标准。本文对重要性指引的制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债权人诉讼是如何影响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 下载:72 浏览:478

王彦超1 王语嫣2 2018年10期

摘要:
诉讼是否具有经济后果可以体现法治化的进程。涉诉主体在诉讼前后行为变化直接反映了法治化效果。随着法治化进程的推进,诉讼应该会对被诉人形成一定的约束和影响。基于此,本文以重大债务诉讼为研究对象,旨在检验诉讼是否影响了企业的财务行为,试图为法律制度发挥的外部治理作用提供经验证据。实证结果发现,企业被债权人提起诉讼之后,会通过调整财务政策而逐步改善企业资产流动性,提高现金持有量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被诉之后,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受到影响,信用借款萎缩,同时抑制了主营业务增长,而被诉企业主要通过收回投资、处置资产和减少长期投资的方式来增加现金持有量,以改善资产流动性。

“金融加速效应”与行业企业债务融资:一个基于政策冲击的概念框架 下载:47 浏览:440

马文超1 周守华2 2018年1期

摘要:
关注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效率,考察行业企业的债务融资。文献分析显示:特定行业的企业债务选择受行业竞争特征和金融中介特征的影响,且行业的要素特征会影响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行业产出效应。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研究将政策冲击、行业特征和企业债务进行整合,形成"基于政策冲击的行业企业债务管理概念框架"。分析表明,该框架可以合理解释债务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也为金融加速效应的考察提供了新的指引,即今后研究需要重点关注行业要素、竞争和金融方面的加速因子的具体作用方式,以有效解释行业企业的债务选择。

高管地缘关系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内部控制质量的考察 下载:75 浏览:482

俞俊利1 金鑫2 梁上坤3 2018年7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关系治理内涵的重新界定,尝试从社会关系中的同乡地缘关系视角出发研究内部控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数据探讨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地缘关系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地缘关系越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低,且国有企业中这种效应显著弱于非国有企业;进一步发现,连锁商业网络的构建(外部关系治理)有助于改善地缘关系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反向作用。本研究丰富了新兴市场企业地缘关系对公司治理与实践的研究领域文献,也为企业管理团队选拔策略和内部控制规范制定提供借鉴意义。

从损失计算看我国证券虚假陈述赔偿制度的不足 下载:38 浏览:326

凌然 2018年10期

摘要:
虚假陈述、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证券市场上各类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往往投资者的权益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保护。本文选取虚假陈述这一证券市场上最为常见的侵权行为作为切入点,对虚假陈述损害赔偿中投资者损失范围的确定和计算存在的不足进行论述。首先,结合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对计算投资差额损失时证券买入均价的各类计算方法进行比较以期选择出最为科学的计算方法。其次,论述计算投资差额损失时是否需扣除其他因素影响的问题,以系统性风险为例,结合案例,对其计算方法进行说明。最后,对虚假陈述损害赔偿进行拓展性讨论,思考是否需引进惩罚性赔偿制度。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