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水泥砂浆弹性模量随温度的演化规律 下载:88 浏览:417

聂光临1,2 包亦望1,2 田远1,2 万德田1,2 《新材料》 2019年2期

摘要:
弹性模量作为水泥砂浆重要的性能参数和结构设计参数,对于保障构件的服役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为解决水泥砂浆在低温与高温服役条件下的弹性模量准确测量的技术难题,将修正缺口环法与相对法结合(称为修正缺口环相对法),成功测得了硅酸盐水泥砂浆在-70~800℃下的弹性模量,并研究了饱水与干燥砂浆试样的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的演变规律。测试结果表明:由室温降至-70℃,冰的填充与胶粘作用会使得饱水砂浆的弹性模量增加32. 67%,且模量增长速率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渐增大;而干燥砂浆的水分含量较低,其弹性模量在降温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由室温升至800℃过程中,由于水化产物的高温脱水分解与微结构劣化,饱水砂浆的弹性模量降低了93. 78%,而干燥砂浆的弹性模降低了83. 51%,且模量衰减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S700MC低温冲击韧性的浅析 下载:90 浏览:490

陆凤慧1 王浩2 《冶金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通过研究相同成分下不同轧制工艺下S700MC的低温冲击性能,研究轧钢工艺参数对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确定590℃的卷曲温度,精轧后段较大的累计变形量和较快的冷却速度对材料低温冲击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形成一套合理的工艺参数,实现S700MC材料-40℃能够具有较高的低温冲击韧性,满足用户需要。

两类典型的低温应用红外探测材料研究 下载:86 浏览:435

罗炳威 刘大博 罗飞 田野 陈冬生 周海涛 《新材料》 2018年10期

摘要:
红外探测器件是现代军用武器装备目标识别的核心构件,而红外探测材料的性能将直接影响器件的性能水平。综述了两类典型的低温应用红外探测材料研究进展,以红外探测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尺度为分类标准,分别对微米尺度的窄带隙直接半导体碲镉汞和基于量子效应的四种低维材料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当前红外探测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胶浆流变特性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 下载:66 浏览:379

吕巍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通过试验研究粉胶比对沥青胶浆流变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沥青胶浆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沥青胶浆的复数模量、车辙因子、劲度模量、蠕变速率与粉胶比存在函数关系;矿粉过多将会给沥青胶浆低温性能、疲劳性能带来不利影响,随着粉胶比增大,混合料动稳定度增大、高温性能增强,但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破坏应变减小、低温抗裂性能降低。因此在实际工程运用沥青混合料要充分考虑粉胶比的选择。

电厂宽负荷运行下蒸汽喷射器对低温多效蒸馏系统的影响 下载:23 浏览:265

张友森1 范江2 丁涛1 陈伟雄2 赵舒然2 刘苗苗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淡水资源匮乏问题日益严重,火电厂耦合低温多效蒸馏(low-temperature multi-effect distillation,LT-MED)海水淡化技术因可有效降低制水成本而被广泛利用。利用Ebsilon软件对某电厂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耦合系统进行建模,分析了电厂宽负荷下蒸汽喷射器对水电联产系统热经济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单级蒸汽喷射器的水电联产系统,以电厂75%THA工况设计下的蒸汽喷射器的性能最佳。对于带两级蒸汽喷射器的水电联产系统,当电厂负荷在75%THA工况时系统的制水电耗量相比单级蒸汽喷射器系统降低了13.65%,并且电厂负荷在50%THA工况以上时,带两级蒸汽喷射器系统的制水电耗量较单级蒸汽喷射器系统的低。

浅析低温废热的综合利用与有效开发 下载:68 浏览:374

林天舒 《能源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低温废热的排放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而且破坏环境,影响生态。以火力发电厂、中央空调和数据中心为例,介绍了各种废热利用方法及其原理,并分析了各种方案的优势与局限。通过废热的有效利用,可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基于非共沸工质的喷射式功冷并供循环?经济性分析 下载:24 浏览:251

杨彬 陈瑞华 赵力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从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和经济性的角度,对一种新型的基于非共沸工质的喷射式功冷并供循环进行热经济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循环进行参数分析,研究工质组分比、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膨胀机膨胀比、蒸汽发生器出口温度5个关键参数对循环热效率、?效率和资金成本率的影响。最后,以?效率最大化和成本率最小化为目标优化函数,采用NSGA-Ⅱ算法得出帕累托最优解系,并使用TOPSIS方法进行决策,得出最优决策点,即?效率为0.131 9,资金成本率为1.94×10-5美元/s。

燃煤电厂除尘系统超低排放改造 下载:85 浏览:399

田田1 钱韵2 《能源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各大燃煤电厂争先恐后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文中先对加装五电场、低低温电除尘、湿式电除尘等除尘提效改造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结合某公司实际情况,对该公司除尘提效改造情况进行分析。

填充床潜热储热数值模型研究进展 下载:31 浏览:330

高龙格 根塔娜 孙佰仲 车德勇 李少华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填充床潜热储热技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利用和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等领域。由于不同应用环境下的填充床潜热储热系统具有复杂的瞬态特性和较高的实验成本,在研究不同因素对储热系统性能的影响时,研究人员开发了相关数学模型,并采用不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对常见的填充床储热过程数值模型进行分类,详细分析不同模型的特点与适用性;对比了模型的计算效率和误差;最后,总结了不同数值模型在潜热型填充床储热技术中的应用特点,可为同类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脱硫废水高温烟气蒸发过程中氯盐和铵盐的分解 下载:42 浏览:435

叶春松1 操容1 梁巍2 朱文瑜3 郑伟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为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脱硫废水高温烟气蒸发结晶技术逐渐发展起来,脱硫废水蒸发过程中结晶盐的高温分解可能是制约蒸发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介绍了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的特点及蒸发结晶过程中盐分的稳定性,重点介绍了水合氯化镁的几种热分解机理。综合分析表明,在旁路高温烟气蒸发处理过程中,氯化镁和铵盐可热分解,分别产生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将会引起后续脱硫废水排放量增加、烟囱出口氨浓度升高。最后讨论了旁路高温烟气蒸发系统引起电厂粉煤灰的质量降低等问题。

低温热源有机工质带叶片盘式透平设计及性能分析 下载:43 浏览:448

陈曦 张燕平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Tesla盘式透平是一种以流体边界层摩擦力带动转子旋转的非传统透平,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质适应性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低品位热源余热回收系统。但由于其特有的做功方式,盘式透平的运行转矩与效率均远低于常规透平形式,这也是制约其商业应用的主要因素。在传统盘式透平的相邻盘片间增加导流叶片,并针对增加叶片后的透平结构进行了数学建模以及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验证。CFD验证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计算流体通道内的流体速度场、压力场分布,并能够预测透平效率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趋势。针对余热回收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使用不同有机工质进行计算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使用不同种类工质做功时,增加叶片均可以大幅提升盘式透平转矩与效率。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技术方案研究 下载:11 浏览:124

王秀红1,2 盛伟1 刘全山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超临界电站锅炉排烟热损失量很大,对锅炉尾部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可以有效提高电厂的热经济性,减少煤耗,降低环境污染。目前火电厂最广泛提高烟气余热利用效率的方式是加装低温省煤器装置。对某超临界机组锅炉余热利用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不同低温省煤器布置方案,提出采用双级低温省煤器回收电站锅炉余热利用技术方案,即采用低温烟气与低加凝结水换热技术、前置式空气预热器与低温省煤器组合的能源梯级利用方式,实现最优节能及最佳投资收益。

低温型风电机组齿轮箱电动油泵循环回路缺陷分析 下载:83 浏览:416

郉李方 葛鎣 周洪东 郝延 峰才润 《能源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风电机组在我国的装机容量迅猛增长,齿轮箱是风力发电机组传动链系统一个重要的机械部件,在风电机组出质保期后,齿轮箱开始不同程度的出现问题,作为齿轮箱强制润滑和冷却回路的电动油泵循环回路也开始出现问题,强制润滑及冷却的电动油泵循环回路在冬季问题更加突出,风电机组一旦在北方的冬季故障停机,风机再启机时,润滑油需要加热到允许温度比较困难,润滑油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加热才能达到允许风电机组启机的温度值,此过程严重影响风电机组的可利用率和发电效益,因此解决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相关问题尤为重要。文中就低温型风电机组齿轮箱电动油泵循环回路问题做了分析和说明,并就反复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不同温度与供氮水平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 下载:12 浏览:224

刘婷婷1 刘智蕾1 宋佳媚1 赖雨秋1 于彩莲2 彭显龙1 《土壤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能够促进植物的矿质营养吸收,是其提高宿主低温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接种与不接种AM真菌的水稻设置2个施氮(30 mg L-1与80 mg L-1)处理,培养至有效分蘖临界期时,进行温度(15℃与22℃)处理,研究在不同温度与供氮条件下接种AM真菌对水稻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降低了水稻对N、P、K、Ca、Mg以及微量元素的吸收,抑制了水稻的生长,但AM真菌促进养分的吸收。在低氮水平下,接种AM真菌水稻地上部N、P、Mg、Zn、Mn含量分别较未接种水稻高11.71%(P <0.05)、12.96%(P <0.05)、7.69%(P <0.05)、26.29%(P <0.05)、26.67%(P <0.05);在高氮水平下,与未接种AM真菌水稻相比,接种水稻地上部N与K含量分别高10.60%(P <0.05)与6.42%(P <0.05),但对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影响较小。由此可见,AM真菌能够促进低温胁迫下水稻养分的吸收,且低氮水平下对水稻营养改善作用更为显著,高氮反而抑制了真菌的促进作用。 还原

燃煤机组低低温省煤器系统研究及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67 浏览:332

宁玉琴1 胡清2 胡月1 《能源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为解决燃煤锅炉排烟温度偏高的问题,设计了低低温省煤器热力系统,将锅炉排烟温度降低至合理范围,并对烟气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给出了低低温省煤器热力系统技术方案,对系统投运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解决了锅炉排烟温度偏高问题;在120 MW负荷下,排烟温度从156℃降低至99℃左右,机组热经济性相对提高2.16%,经济效益显著。降低低低温省煤器入口水温以及提高低低温省煤器凝结水流量,均可强化传热效果,提高烟气余热回收效益。

不同气量高含水油井低温输送试验研究 下载:62 浏览:489

杨晓东1 王广辉2 吴颖2 张军霞2 周艳丽2 田晶3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随着我国油田的深入开发,油田的大部分油井已进入高含水期,对高含水原油采用加热或伴热的方式会使得集输能耗大幅上升,造成热能浪费。针对这一问题,在现场对不同气量的高含水油井开展了降温试验,对降温过程中的流型和压降变化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得出当温度较高时低含气量油井采出液为油水分层波浪流型,高含气量油井采出液为气液分层流型;当温度较低时,两种油井都出现了原油凝堵现象,可将第一个压降峰值定义为安全输送的温度界限,温度界限可比原油凝点低2~8℃。研究结果可为高含水原油不加热输送提供理论依据。

耐低温捕收剂TA-19在李楼铁矿的研究及应用 下载:54 浏览:277

罗光明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20年12期

摘要:
采用新型耐低温阴离子捕收剂TA-19,对李楼铁矿浮选给矿样进行了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TA-19捕收剂在浮选温度20℃下,可获得精矿品位66.72%,回收率90.64%的指标,与30℃时浮选指标基本一致。TA-19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平均浮选温度20℃条件下,现场可获得浮选精矿品位65.92%,回收率85.63%的指标,同加温浮选指标基本一致,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对企业绿色矿山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无线无源低温传感器的设计与测试 下载:10 浏览:416

闫丹1,2 熊继军1,2 杨勇3 陈晓勇1,2 《传感器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设计并制作一种可应用于低温环境的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传感器的基板材料为玻纤增强环氧树脂(FR4),中心频率为2.4 GHz。利用微波传输原理,通过监测传感器的谐振频率变化实现温度的测量。经过理论计算和高频结构仿真软件(HFSS)确定了传感器的物理参数,通过搭建低温测试系统实现了传感器在低温环境下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0-40℃的温度范围,传感器的谐振频率与温度成线性变化关系,谐振频率由2.366 GHz增大为2.382 GHz。对传感器进行3次重复测试,证明了传感器具有好的重复性。传感器绝对灵敏度为401.67 k Hz/℃。实验结果证明了传感器设计的合理性和测温的可行性。

1961~2014年中国冬季极端低温变化特征分析 下载:83 浏览:378

谢星旸1 游庆龙2 王雨枭3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利用中国691个无缺测站点的经均一化处理及质量控制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基于冷昼日数、冷夜日数、霜冻日数、冰冻日数、月最低气温极大值以及月最低气温极小值等6个由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的极端气温指数,分析了1961~2014年中国冬季的极端低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冷昼日数、冷夜日数、霜冻日数以及冰冻日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下降趋势较为明显的区域集中在东北南部、华北、西北东部、华东、华中、西南及高原地区,全国整体上下降幅度分别为-0.9 d/10 a、-1.7 d/10 a、-1.5 d/10a和-1.4 d/10 a。最低气温极大值和最低气温极小值在全国范围内则主要呈现上升的趋势,全国整体上分别为0.4°C/10 a和0.6°C/10 a;极端低温天数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后期呈现波动状,随后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呈明显下降趋势,从2006年左右以后其下降趋势较之前有所减缓,是对全球变暖减缓背景下的气候响应;与其他时间段相比,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为冬季极端低温事件较为频发的时间段,这可能与该时段陆地冷高压频繁活动有关。

水基压裂液低温破胶机理与发展应用 下载:61 浏览:378

吴磊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介绍了水基压裂液低温破胶剂,包括氧化破胶剂、生物酶破胶剂和复合型破胶剂。简述了氧化破胶剂和生物酶破胶剂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分析了金属或金属螯合物、表面活性剂以及双氧化剂破胶体系、氧化还原破胶体系、三元复合破胶体系中的复配物对氧化破胶剂过硫酸盐的活化作用;总结了氧化破胶剂、生物酶破胶剂和复合型破胶剂的现场应用效果,对低温压裂液破胶剂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