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GCT不可用信号可靠性提升 下载:37 浏览:382

张殿宇1 王全亚2 《中国设备》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电站近年来发生的因GCT不可用造成误报、停堆等问题,通过现场勘察、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等手段,找出了系统设计需优化、限位摆臂设计不合理等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增加限位开关、更换摆臂、增加逻辑报警等技术措施来提高GCT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近7个月的生产运行验证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可供同行借鉴应用。

频域陷波对直接序列扩频信号接收性能影响分析 下载:35 浏览:233

潘申富 陈敬乔 《无线电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频域陷波是直扩系统中一种常用的抗窄带干扰措施,但是会造成信号能量损失和信号失真,而信号失真导致的信噪比恶化为非线性失真,难以通过公式计算。提出了一种信号失真的计算方法,并通过Matlab仿真,分析对比了频域陷波在不同扩频比、不同调制方式及不同陷波位置时,信号失真导致的性能恶化,采用增大扩频比、降低调制阶数(如BPSK)等方式,可减小信号失真导致的性能恶化。

解淀粉芽孢杆菌Q426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81 浏览:483

师舷 刘佳璐 董极靓 吴亚多 权春善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分析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TCS)的结构、功能和分布,为挖掘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功能、开发其商业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了由笔者实验室分离得到并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解淀粉芽孢杆菌Q426的TCS。[结果]Q426菌株所携带的HKs和RRs分别为42和40,其中成对的TCS(HK-RR)数为19,杂合的TCS(Hybrid)为1,而HKs和RRs分别为22和20,并对19对TCS中15对的生物学功能做出预测。[结论]Q426菌株的TCS涉及杆菌肽、羊毛硫抗生素和多种抗菌肽的合成,为深入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抗菌活性物质的合成与调控提供思路。

基于知识图谱的无线电监测及盲信号识别 下载:42 浏览:253

张育瑜1,2 赵磊1 郭文彬1,2 彭涛1 王文博1 《无线电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无线电监测数据未规范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海量无线电监测数据的分析思路,利用盲信号识别等方式,构建了结构化无线电监测数据知识库。可以去除无线电监测所产生的冗余信息,使无线电监测数据的存储更高效,并进一步实现智能可视化的无线电监测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在完备的无线电监测知识库下,基于知识图谱构建的无线电监测平台能够实现盲信号的准确识别。

宽带阵列波束合成信号载波相位连续性分析 下载:48 浏览:302

贾振国1 吴海洲1 洪锋2 刘岗风3 《无线电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宽带阵列信号波束合成过程中波束合成信号的载波相位连续性问题,在建立阵列天线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在实际工程中易于实现的宽带阵列波束合成处理流程,同时根据信号处理流程对宽带数字信号处理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推导。根据分析和推导过程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充分验证了宽带阵列波束合成信号的载波相位连续性。

基于ADAMS的动车组齿轮箱断齿故障特征研究 下载:9 浏览:142

高国川1,2 张建超1 郭文武1 夏子阳1,2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以国内某型号动车组齿轮箱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齿轮断齿时箱体的振动信号特征。综合运用SolidWorks、ANSYS和ADAMS等软件建立齿轮箱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然后建立正常齿轮和断齿齿轮模型,最后导入到齿轮箱模型中进行仿真,得到正常和断齿齿轮的箱体振动信号。与正常齿轮箱体振动信号对比发现,齿轮断齿故障的振动信号幅值会增大,同时伴有冲击和调制现象,冲击信号出现次数与小齿轮转频接近,在小齿轮转频的高倍频率、齿轮的啮合频率及其倍频附近会出现宽且高的调制边频带,细化谱中调制现象更为明显,解调谱中在小齿轮转频及其高倍频率附近会出现峰值。以上研究方法与内容,能够为动车组齿轮箱的状态监测和故障预判提供参考。

信号饱和对遥测设备自跟踪影响的研究及应用 下载:56 浏览:315

张跃飞 赵翔宇 苏坦 《无线电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介绍了遥测设备中广泛采用的比相单通道单脉冲角跟踪原理,借助数学模型阐述了角误差的调制和解调的实现过程,分析了信号强度对于设备自跟踪的影响,并采取实测方式研究了信号饱和对角误差电压解调的影响,测试一定距离时影响角误差解调的遥测信号强度。该测试原理和方法对于遥测设备人员准确跟踪被测目标,避免因信号饱和影响设备自跟踪具有重要意义。

东方肉座菌EU7-22纤维素内切酶Ⅰ的异源表达 下载:76 浏览:481

林俊涵1 林谢榕2 柯伙钊1 魏瑜1 柯轶1 王娜1 龙敏南1,3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实现东方肉座菌纤维素内切酶EGⅠ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获得重组EGⅠ。[方法]通过RT-PCR获得EGⅠ开放阅读框。将EGⅠ成熟肽和PHO1信号肽的DNA片段插入p PIC3. 5K后,重组表达载体电转化毕赤酵母。通过甲醇诱导表达和镍柱纯化获得EGⅠ。以羟甲基纤维素钠检测活性,以肽N-糖苷酶F分析N-糖基化,以SDSPAGE分析表达情况和糖基化修饰。[结果]获得EGⅠ分泌表达菌株,诱导96 h后上清液活性为0. 513±0. 002 U/m L,纯化后的EGⅠ活性为0. 558±0. 012 U/mg。SDS-PAGE表明EGⅠ分子量在100~180 k Da,远高于预测值47. 3k Da,经肽N-糖苷酶F处理后,降至63~75 k Da。[结论]实现了EGⅠ的分泌表达,获得活性为0. 558±0. 012 U/mg的糖基化重组EGⅠ。

一种X波段微波雷达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65 浏览:350

李振林1 陈琳琳2 曹卫平1 《无线电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目前红外感应传感器容易受到热源、热气流的干扰,尤其在室外高温环境下,误报现象时有发生,且被动红外穿透力弱,人体的红外辐射很容易被遮挡,使得红外传感器感应不灵敏。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的X波段微波雷达传感器,采用串联反馈型介质振荡器的方法设计雷达前端频率源,选用噪声低的PHEMT晶体管作为振荡器的有源器件,采用高Q值、高介电常数的介质谐振器来确定振荡器的谐振频率,经过后端的信号处理电路输出变化的电平信号。测试结果表明,该微波雷达传感器能够准确检测到10 m远处移动的人,而且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

基于道路超高事故预防的限高警报器设计 下载:47 浏览:379

梁靖茹 顾佳艺 刘杨 薛景文 董晓琦 李刚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为减少由车辆阻塞或碰撞桥洞引起的交通事故,设计了适应不同路况需求的智能限高警报系统。采用激光技术对车辆高度进行超高检测,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单片机对检测信号集中处理并无线传输,超高车辆接收警报信号后改变路线避免事故。智能限高警报器有效警示驾驶员注意货车高度,大幅度减少卡桥、撞桥交通安全事故。

基于遥控信号频谱特征的无人机识别算法 下载:64 浏览:360

陈君胜1 杨小勇2 徐怡杭3 《无线电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近年来,无人机"黑飞"事件与非法入侵的案例开始激增,现有的识别技术往往难以实时、准确地检测到非法无人机,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控信号频谱特征的无人机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背景频谱模板学习(利用二次平均的方法求信号检测阈值,并屏蔽宽带信号对无人机遥控信号检测的干扰)、无人机跳频与定频遥控信号检测、机型判断及其特征参数学习三大模块来识别非法入侵的无人机。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实现对常见无人机实时准确地识别,且鲁棒性较强。

步进频信号慢速小目标长时间积累检测技术 下载:67 浏览:368

原浩娟 史云鹏 高毓泽 《无线电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分析了利用步进频信号实现慢速小目标距离-多普勒二维高分辨成像的信号处理方法。针对信号的长时间相参积累容易造成多普勒频谱展宽并最终导致成像结果波形发散的问题,分别提出了时域重采样、频域重采样和多普勒通道对齐3种补偿方法,并对其补偿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比较。针对目标运动在步进帧内产生的耦合时移,提出了分多普勒通道补偿的方法。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上述的速度补偿方法,可以在不需要任何目标速度先验信息的前提下,利用步进频信号实现慢速小目标的长时间相参积累及距离-多普勒成像。

带限QMBOC信号的加权匹配接收技术 下载:69 浏览:374

刘亮1 马忠强2 《无线电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逐渐完善,新体制信号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为了打破国外专利技术对我国的封锁,科研人员提出了正交复用二进制偏移载波(QMBOC)这种调制方式。在高阶BOC情况下以及带宽受限时,QMBOC存在信号分量能量损失的现象,并在相关峰平台处产生非单调性和较大的不对称性,容易造成跟踪环路的失锁。通过对QMBOC带限信号的研究,同时分析了能量损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利用带限信号功率加权匹配的方法重新生成本地码。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获得更大的相关输出,并改善了平台处的不对称性和单调性,为未来导航接收机的QMBOC信号解调算法设计提供了参考。

卫星信号控守指挥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载:75 浏览:380

孟岩 李佳 《无线电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为实现卫星信号的自动化控守,提出了卫星信号控守指挥调度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基于B/S开发模式、Web Service和简单网管协议(SNMP)等技术设计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以及基于服务化可扩展的软件平台,形成基于可重构架构的开放式卫星分析验证平台,可实现信号分析验证平台指挥调度、状态监控、业务数据流模板的创建和实体部署、报文数据的综合管理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统一对各站点中的设备、服务器和软件模块等被管对象进行配置、监视以及异常告警。同时,用户可按需增加新的设备和软件模块,灵活地增删其可显示和配置的参数,并完成卫星信号控守系统业务逻辑的生成、部署和结果存储,流程的加载、启动和停止以及控守结果的保存。

分布式服务架构在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75 浏览:384

文豪 叶江峰 孙磊 吴辉 《无线电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随着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兴起,信号处理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可重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然而,组件化设计不可避免地会增加系统设计复杂度、降低系统运行效率。为了简化组件设计,提高系统开发及运行效率,满足快速搭建原型系统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架构的信号处理系统模型。模型基于ICE中间件技术,解决了Matlab程序快速服务封装和多线程服务调用等关键技术。通过将该架构模型应用于实际的软件无线电系统,验证了其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框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提高了系统性能。

数字信号处理中信噪比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77 浏览:391

孙书良1,2 解剑1,2 罗显志1,2 刘亮1,2 《无线电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针对实际信号处理系统信噪比相比理论仿真存在较大恶化的问题,分析了AD器件对数字信号处理结果的影响,以及AD器件的信噪比和有效位数之间的关系;基于简单的信号处理模型,仿真分析了数字信号处理过程中,本地信号的量化位数对信号处理结果的信噪比、信噪谐波比和有效位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量化位数增加会提高信噪比,数字信号处理过程中2 bit量化和12 bit量化信噪比相差30 dB左右。针对AD器件选择和信号处理过程设计方面提出了获得较高信噪比的建议。

脂肪酶TLL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及催化制备生物柴油初探 下载:82 浏览:486

尤逊 杨江科 陈祺琛 彭小波 陈光军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拟实现疏棉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脂肪酶TLL在毕赤酵母菌中的高效表达;初步探索该脂肪酶催化生物柴油的可行性及催化条件,为大规模工业生产生物柴油提供一种可行方案。[方法]比较分析α-信号肽和脂肪酶tll基因自身的信号肽对其分泌表达量的影响;构建脂肪酶tll基因多拷贝表达框,提高该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剂量,从而实现高效表达;直接以液体脂肪酶TLL为催化剂,采用单因子方法初步探索了其制备生物柴油的条件。[结果]α-信号肽融合和多拷贝均能提升TLL脂肪酶的表达水平。在14 L发酵罐中培养144 h后,发酵上清液的酶活可达到769 U/m L;液体脂肪酶TLL可成功地催化制备生物柴油,且获得88.3%的转酯率。[结论]该研究显著地提高了脂肪酶TLL的表达水平,初步确定了液体脂肪酶TLL可以直接制备生物柴油。

混沌信号自适应协同滤波去噪 下载:46 浏览:371

王梦蛟1 周泽权1 李志军1 曾以成2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混沌信号协同滤波去噪算法充分利用了混沌信号的自相似结构特征,具有良好的信噪比提升性能.针对该算法的滤波参数优化问题,考虑到最优滤波参数的选取受到信号特征、采样频率和噪声水平的影响,为提高该算法的自适应性使其更符合实际应用需求,基于排列熵提出一种滤波参数自动优化准则.依据不同噪声水平的混沌信号排列熵的不同,首先选取不同滤波参数对含噪混沌信号进行去噪,然后计算各滤波参数对应重构信号的排列熵,最后通过比较各重构信号的排列熵,选取排列熵最小的重构信号对应的滤波参数为最优滤波参数,实现滤波参数的优化.分析了不同信号特征、采样频率和噪声水平情况下滤波参数的选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该参数优化准则能在不同条件下对滤波参数进行有效的自动最优化,提高了混沌信号协同滤波去噪算法的自适应性.

分数阶双稳系统中的非周期振动共振 下载:51 浏览:328

杨建华1,2,3 马强4 吴呈锦1 刘后广1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在受二进制非周期信号和周期方波信号激励的分数阶双稳系统中,研究了非周期振动共振问题,用于微弱非周期信号的检测和增强.当非周期信号脉宽较大时,系统为小参数,通过调节周期方波信号的幅值,能够实现非周期振动共振.当非周期信号脉宽较小时,分别通过变尺度法和二次采样法实现了非周期振动共振.使用变尺度法,得到的大参数等价系统能够匹配任意小的非周期信号脉宽,其中变尺度系数是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选择的关键参数.使用二次采样法,二次采样后得到的非周期信号具有较大的脉宽,能够匹配原先的小参数系统,其中二次采样频率比是该方法使用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这两种方法虽然实现非周期振动共振的物理过程不同,但能够达到相同的效果.系统阶数对振动共振产生影响,随着阶数的增大,发生最佳振动共振时所需要的辅助信号幅值变大,同时系统输出的最佳时间序列与输入非周期信号之间的相似性增强.

改进小波阈值去噪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87 浏览:483

钱秋亮1 董宝伟1 邵馨叶1,2 邵建龙1 《数据与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轴承故障运行的振动信号复杂,属于典型非平稳信号。由于故障信号非平稳且含有大量噪声,导致故障特征频率分析提取非常困难。针对信号含有噪声问题,目前广泛采用小波阈值降噪技术,由于阈值函数自身缺陷,降噪效果不明显。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函数进行故障信号的降噪,结合幅频分析方法进行故障特征频率识别提取。以实测轴承内圈故障信号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突出了故障信号的频率特征,提高了轴承故障诊断的效果。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