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超薄取向硅钢组织及织构与磁性能的关系 下载:83 浏览:449

何承绪1 涂蕴超2 孟利3 杨富尧1 刘洋1 马光1 韩钰1 陈新1 《新材料》 2019年12期

摘要:
本工作旨在探讨超薄取向硅钢组织及织构与磁性能的关系,并从加工工艺角度揭示如何减少不利于磁性能的组织和织构的产生。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两种磁性能不同的商业超薄取向硅钢带材的显微组织和织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二者组织、织构差异均比较明显。磁性能差的带材样品的组织尺寸不一,均匀性较差,η线织构(〈100〉//RD)所占比例偏低,非η线取向晶粒所占比例高且晶粒尺寸大,其取向特征主要表现为{210}〈001〉、{411}〈148〉及{111}〈110〉。这些不利组织的产生可能与轧制、退火工艺控制不当有关。因此,晶粒尺寸及η线取向晶粒所占比例的不同是造成两种带材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在高性能取向硅钢超薄带材制备过程中,应精准控制轧制、退火制度等相关工艺,以避免非η线取向晶粒形成、长大。

两相区形变对含铜低碳钢合金元素配分的影响 下载:83 浏览:441

陈连生 李跃 田亚强 郑小平 魏英立 宋进英 《新材料》 2019年11期

摘要:
采用DIQ(两相区形变-保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借助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两相区不同变形量对一种含Cu低碳钢组织演变、位错密度和Mn、Cu合金元素配分行为与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经历了两相区热模拟压缩变形处理的含Cu低碳钢,随变形量的增加,铁素体和马氏体组织均趋于细化,位错密度逐渐增加,合金元素配分行为先增强后减弱。两相区变形处理的变形量为10%时,Mn、Cu原子的配分效果最好,二者在马氏体中的平均含量较原实验钢分别提高了62.82%和20.73%。

质量法测定银质合金中银的含量 下载:75 浏览:471

傅立 《冶金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试样经硝酸分解、以氯化钠为沉淀剂实现杂质分离,氨水反溶后,以水合肼为还原剂选择性还原,采用质量法测定银合金中银元素的含量,测定范围40%~99%。该方法回收率高,与国标的电位滴定法比较,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掌握,且对实验设备及环境要求不高,在测定合质银含量的同时实现了对银的提纯回收,适合工矿企业生产运用。

转炉吹氧法生产中碳铬铁试验研究 下载:88 浏览:488

马川 《冶金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对中碳铬铁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对吹氧法生产中碳铬铁的冶金原理进行了描述,同时对转炉吹氧法生产中碳铬铁的试验过程进行了叙述和总结,提出了后续的工作方向和注意事项。

某红土镍矿磁化焙烧-磁选预富集试验研究 下载:80 浏览:487

罗颖初 《冶金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对某褐铁矿型红土镍矿进行了磁化焙烧-弱磁选预富集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煤粉配比、焙烧时间、磨矿细度和弱磁选磁场强度等因素对分选指标的影响。在焙烧温度为750℃,焙烧时间为50 min,配煤量为12%条件下进行磁化焙烧,焙烧产物在磨矿细度-0.038 mm为34.29%,磁场强度为0.30 T的条件下进行磁选分离,获得的铁精矿中铁和镍品位分别为60.71%和1.03%,铁和镍的回收率分别为91.13%和90.80%,表明磁化焙烧—磁选是预集回收褐铁矿型红土镍矿中铁和镍的有效技术途径。

浅谈实验室质量管理 下载:74 浏览:492

刘翠华 《冶金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主要针对第三方化学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强调了组织机构合理配置和职责设计的重要性,描述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指明公平公正、诚实守信是检验检测机构最基本要求;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从机构的人员、设备、检测方法、合同评审、质量控制和记录等方面阐述了实验室应如何实施质量管理。

某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及分析 下载:90 浏览:495

郭计忠 《冶金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以某冶炼厂周围土壤中重金属Hg、Pb、Cd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重金属Hg、Pb、Cd的含量。

ETIG电絮凝工艺处理冶炼废水中试研究 下载:92 浏览:501

李光明 《冶金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研究采用美国ETIG环保公司的电絮凝工艺处理某冶炼厂废水。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化学处理工艺,冶炼废水经ETIG电絮凝工艺处理以后,Pb、Zn、Cd、As等各重金属去除率皆为97%以上,浓度极低,远远优于国家排放标准。同时,pH值基本上在7~9范围内,也可达标排放。总之,ETIG电絮凝工艺是一种可以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冶炼废水处理技术。

汉钢提升烧结矿质量实践 下载:65 浏览:434

田肇运 《冶金技术》 2019年6期

摘要:
汉钢通过加强原燃料质量把关,优化原燃料结构,合理控制烧结矿成分,实施系列工艺改进措施,加强日常操作,烧结矿碱度稳定率提升至91.15%,烧结矿转鼓指数达到79.25%,烧结矿粒级及冶金性能得到改善。

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在某钢铁企业的应用实例 下载:65 浏览:449

杨飞1,2 马赛1,2 《冶金技术》 2019年3期

摘要:
针对某钢铁企业余热现状,建设一座7.5 MW余热电站用于有效回收利用企业烧结系统余热、白灰窑烟气余热、转炉及竖炉蒸汽。从余热综合利用方案、主要设备参数、工艺系统、主厂房布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详细介绍了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在该钢铁企业的应用情况。余热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竖炉烘干块矿生产实践 下载:67 浏览:453

王守鑫 赵祥栋 张海璇 《冶金技术》 2018年9期

摘要:
针对高炉槽上筛分效率低下,筛面被块矿粉糊住、冻住,无法进行筛分等问题,提出利用竖炉停产期间进行烘干块矿生产,提高高炉块矿的配加比例等一系列措施。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操作,不断改进竖炉烘干块矿工艺,使高炉配加块矿比例一直保持在15%以上,在保证稳定顺行的情况下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CoCrFeNi-M系高熵合金的结构与相变 下载:89 浏览:459

郭亚雄1 刘其斌1,2 尚晓娟1 徐鹏1 周芳1 《新材料》 2018年2期

摘要:
高熵合金作为金属材料领域近年来的三大突破之一,其开拓性地打破了传统合金设计理念的思想囚笼,适当配比的高熵合金可制得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及耐蚀性等优异性能的合金材料。Fe、Co、Cr、Ni四种元素在高熵合金体系中研究得最为广泛,并得到一定的研究成果。从CoCrFeNi-M系高熵合金的结构与相变特点切入,介绍了高熵合金的结构分类特点,分析了高熵合金相形成及其规律,阐述了合金元素对铸态高熵合金相结构的影响,探讨了高熵合金的热处理过程。最后,总结了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基于智能照明控制的小区环境设计分析 下载:24 浏览:202

邓皓然 《电路系统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基于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旧小区环境夜景照明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分析小区环境夜景照明智能控制的必要性,探讨小区环境的夜景照明智能控制设计要点。

双能量X射线透射预选用于广西某低品位铅锌矿的试验研究 下载:56 浏览:270

崔丽娜 彭雪清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20年10期

摘要:
对广西某低品位铅锌矿进行双能量X射线透射预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原矿中Pb和Zn含量分别为0.65%和2.43%,三次拣选的条件下,综合抛废率可达34.05%,Pb和Zn的损失率仅为2.41%和1.61%,预选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后续选矿成本。

冶金矿山模块化建造BIM探索应用 下载:57 浏览:283

石永刚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20年8期

摘要:
以澳大利亚罗伊山超细铁矿选矿项目为案例,介绍BIM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协同工作、碰撞检查、统计材料表等功能,从模型中快速生成工艺布置图、管道布置图和ISO图等。应用结果表明,使用BIM技术进行冶金矿山模块化建造具有建造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优势。

首钢股份高钛氧化球团生产实践 下载:62 浏览:245

刘长江 高培程 王刚 贾国利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20年4期

摘要:
以配加4%与25%承德高钛粉为原料,对现有氧化球团产线生产含钛球团矿实践参数进行了探索。本次工业试验是对2017.6试验的进一步探索,寻找成品球TiO2含量与杂质混入量的平衡点,兼顾效益与效率。

大型叠层高频振动细筛技术研究及工业应用 下载:79 浏览:471

赵环帅1 尹德夺2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20年1期

摘要:
概述了D5Z1216叠层高频振动细筛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创新点及技术优势,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测试,工业应用表明,D5Z1216叠层高频振动细筛各项性能参数满足技术要求,整机结构可靠,性能稳定,可有效提升选矿筛分效率和矿产资源利用率,降低细筛再磨工艺中的磨机能耗,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刍议冶金矿山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 下载:57 浏览:306

雷明1 许雁超2 徐艳婷3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19年7期

摘要:
从分析冶金矿山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和必要性出发,介绍了冶金矿山生态文明间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依据,以及指标体系构建和组成。以某公司业已形成的"39+1"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为例,简要提出进一步推进实施意见和建议,以供相关冶金矿山借鉴和参考。

激发极化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西藏斯弄多矿区找矿中的应用 下载:67 浏览:450

杨宗耀1 张崇海2 张乐骏3 郎兴海2 赵晓彦1 严成明4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期

摘要:
斯弄多铅锌矿床位于西藏日喀则南木林盆地,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背景下。该时期目前已发现如斯弄多、纳如松多、査孜、轧轧龙等大量铅锌矿床,这些矿床具有相似的赋矿围岩和矿石类型,但均存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开展极少,围岩和矿石物性不明等问题。为了查明这些矿床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地球物理找矿方法的适用性,本文以斯弄多铅锌矿床为例,采用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以2.5%为矿区视极化率异常下限,并以此为依据在矿区圈定出主矿体北部受后期断层破坏后的位置,异常强度高,极大可能为矿体引起,并通过实施验证钻孔发现了矿体。由于矿石和赋矿围岩物性差异较大,电法在产于林子宗群火山岩中的脉型、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找矿工作中适用性强,可推广至整个冈底斯林子宗群火山岩带中应用。

物探技术在滑坡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下载:67 浏览:456

章传民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2期

摘要:
地质灾害属于自然类灾害,一直威胁着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在近几年大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下,我们发现由于地质损害所导致的各类地质灾害在不断增多,包括但不限于滑坡、泥石流、塌方等,这些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命才财产安全,对当地的环境和经济都造成了难以衡量的损失。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探技术已经能够比较准确地发现和预测地址灾害,最大程度地降低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和伤亡情况。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