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上升段码间多址干扰影响分析 下载:39 浏览:255

龙斌1 杨俊武2 陈绍军1 丁宏义1 《无线电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在一箭多星发射的上升段测控中,通常情况下扩频信号的码间多址干扰对测控影响为主要因素。通过对双星、三星及六星上升段测控的实例分析,分析了卫星天线角对码间多址干扰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降低上升段码间多址干扰的应对措施。面对未来高密度的发射任务,开展码间多址干扰分析,对地面高质量测控支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卫星导航干扰监测与定位系统设计及实现 下载:46 浏览:271

李洪力 刘安斐 窦晓晶 刘京 《无线电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随着导航战的推进,卫星导航系统面临严峻的电磁干扰问题。地面站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整个系统导航业务的运行管理,其是否受到电磁干扰是制约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在综合考虑满足卫星导航RDSS业务和RNSS业务干扰监测与定位需求基础上,对地面站干扰监测与定位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和RDSS入站干扰监测与定位分系统、RNSS地面站场区干扰监测与定位分系统设计,实现了RDSS业务入站信号和地面站场区附近复杂电磁环境的干扰监测与定位,解决了系统无干扰监测与定位手段的问题,为干扰源排查与消除提供了有效支撑,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干扰对系统的影响,确保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基于多传感器室内云定位技术研究 下载:43 浏览:272

梁晓虎 甘兴利 张衡 黄璐 《无线电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目前室内定位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正在研究的室内定位技术包括WiFi、Bluetooth、RFID、Zigbee、可见光定位、地磁定位、红外线定位和超声波定位等,通过这些独立的技术手段已经实现5~10 m的室内定位精度,但是在工作过程中这些技术手段往往存在可靠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足的现象,难以满足大众位置服务和应急救援的需求。在研究智能手机的WiFi、蓝牙和地磁等多传感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混合室内云定位技术,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层指纹特征提取技术、基于众包数据的指纹数据更新技术,最终实现可靠连续稳定的定位结果,达到优于3 m的室内定位精度。

一种网络流量监视和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41 浏览:273

孟学军1,2 何高峰2 邵烽1,2 蔡玮2 《无线电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针对专用IP网承载业务越来越复杂,网络故障不断增多,智能化、精细化的网络监视和自动化测量手段匮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网络流量监视和测量系统,通过对数据包的获取、过滤、分析和处理实现网络流量实时监视,并可模拟实际业务数据包实现基于PDXP协议组播数据、单播数据及RTP协议数据在不同包长包频条件下的测量,为网络精细化运维和智能化联调提供有效手段。

表贴玻封二极管失效问题探讨 下载:51 浏览:328

高伟娜 胡凤达 何宗鹏 马信娜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表贴玻封二极管本体开裂导致产品失效的问题,探讨了表贴玻封二极管的封装结构构成情况、常见失效模式及导致原因、失效机理及装联应对措施、表贴玻封二极管的常见检验方法,为进一步提高表贴玻封二极管的装联可靠性提供有益的依据。

基于商务智能的航天器总装数据中心系统建设研究 下载:91 浏览:433

袁坤 李曼丽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1期

摘要:
为了解决航天器总装数据无法高效利用问题,通过梳理装配过程多维度数据,利用商务智能技术对总装过程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建设总装数据中心系统,把离散繁杂信息转变成为辅助决策的简洁图表,将处理后形成的经验知识呈现于用户面前,对航天器总装过程的全面管理和优化控制起到良好的改进效果。

链路时延差对测控设备跟踪及解调性能影响分析 下载:47 浏览:285

段庆光 吴有杏 魏连魁 《无线电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无线电测控设备下行接收链路设备复杂、传输环节多带来的不同链路时延差异,对分集合成方式下数据解调及不同测控体制角误差解调的机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在对航天测量船某测控设备出现的2起典型故障的实测数据进行仿真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下行链路时延差对测控设备不同测控体制下的跟踪及数据解调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下行链路时延测试方法及存在时延差异时的应对措施,为测控设备研制时分析时延差异带来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码间多址干扰对三星上升段测控影响分析 下载:45 浏览:290

龙斌1 杨俊武2 王宏伟1 钱国俊1​ 《无线电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一箭多星发射上升段测控中,主要影响因素为扩频信号的码间多址干扰。开展码间多址干扰试验和实战分析,对地面高质量测控支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基于直接序列扩频系统抗码间多址干扰原理,实施了双目标和三目标的码间干扰测试,并在三星上升段测控中码间多址干扰对测控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码间多址干扰会引起下行测量支路、遥测支路失锁,引起外测、遥测数据丢失;对测角随机差、测速测距随机差基本无影响,对上行遥控无直接影响,但对遥测的影响可以间接影响到遥控发令的完成。

宽带阵列波束合成信号载波相位连续性分析 下载:48 浏览:302

贾振国1 吴海洲1 洪锋2 刘岗风3 《无线电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宽带阵列信号波束合成过程中波束合成信号的载波相位连续性问题,在建立阵列天线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在实际工程中易于实现的宽带阵列波束合成处理流程,同时根据信号处理流程对宽带数字信号处理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推导。根据分析和推导过程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充分验证了宽带阵列波束合成信号的载波相位连续性。

信号饱和对遥测设备自跟踪影响的研究及应用 下载:56 浏览:317

张跃飞 赵翔宇 苏坦 《无线电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介绍了遥测设备中广泛采用的比相单通道单脉冲角跟踪原理,借助数学模型阐述了角误差的调制和解调的实现过程,分析了信号强度对于设备自跟踪的影响,并采取实测方式研究了信号饱和对角误差电压解调的影响,测试一定距离时影响角误差解调的遥测信号强度。该测试原理和方法对于遥测设备人员准确跟踪被测目标,避免因信号饱和影响设备自跟踪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应用于同时同频全双工阵列的UWB天线单元 下载:53 浏览:314

易卿武1,2 申建华1,2 《无线电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分析了一种有限地共面波导结构的超短带(Ultra-wideband,UWB)槽天线单元,以及作为天线单元结构在同时同频全双工天线阵列中的应用情况。从阻抗匹配和辐射原理角度对该天线单元进行原理阐述,从全波电磁仿真层面进行分析计算,研制出原理样机进行测试验证。实测结果表明,与仿真分析一致,在8~18 GHz范围内测得的方向图与仿真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基于光纤链路的180 km高精度时间同步系统 下载:53 浏览:324

王正勇 王崇阳 魏海涛 尹继凯 蔚保国 《无线电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针对日益提高的高精度原子钟时间频率比对的需求,给出基于光纤链路的远距离高精度时间同步设计。在65 km光纤双向时间同步链路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中继提高光纤传输距离,在180 km的光纤链路上实现了远距离时间同步,双向时间同步精度为153 ps。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掺铒光纤放大器进行远距离光纤时间信号传递是可以实现的,突破了单段光纤传输距离小于100 km的限制。

基于卫星装配工艺的短文本聚类研究 下载:42 浏览:357

崔晴洋1 梁小峰2 倪静1 李帅2 张生1 仲梁维1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为了实现机械手对卫星的自动装配,保证在装配过程中机械手能明确每一步的操作类型。本文主要基于对人工作业的卫星装配工艺规程文件进行文本挖掘,以装配工步内容作为短文本进行操作类型的分类。利用自然语言处理中常用的TF-IDF算法与TextRank算法提取关键字,结合基于装配工艺术语的分级加权方法,构建三种不同的词向量模型与词袋空间。最后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分别对上述三种方案下的聚类结果进行比较与评估。结果表明,基于装配技术术语的分级加权方案表现最好,平均准确率、召回率、F值分别为88.67%、88.71%、88.66%。基于装配技术术语的短文本聚类方法不仅能自动对复杂的操作类型进行自动分类,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分类的准确率。

带限QMBOC信号的加权匹配接收技术 下载:69 浏览:374

刘亮1 马忠强2 《无线电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逐渐完善,新体制信号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为了打破国外专利技术对我国的封锁,科研人员提出了正交复用二进制偏移载波(QMBOC)这种调制方式。在高阶BOC情况下以及带宽受限时,QMBOC存在信号分量能量损失的现象,并在相关峰平台处产生非单调性和较大的不对称性,容易造成跟踪环路的失锁。通过对QMBOC带限信号的研究,同时分析了能量损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利用带限信号功率加权匹配的方法重新生成本地码。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获得更大的相关输出,并改善了平台处的不对称性和单调性,为未来导航接收机的QMBOC信号解调算法设计提供了参考。

基于电磁波链路损耗模型的空间隔离度算法研究 下载:71 浏览:383

张垚1,2 薛杨1,2 胡红军1,2 郭璞1,2 李小龙1,2 《无线电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收发空间隔离度是反映电磁波在地表及大气传播的重要指标,对信号链路损耗计算、地面测量系统性能设计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分析电磁波在地面绕射及大气散射机理和空间隔离度计算方法,构建电磁波传播损耗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对空间隔离度进行仿真,并通过空间隔离度实地测试检验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工程建设和站址勘选提供依据。

超高速碰撞研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下载:65 浏览:340

龚自正1,2 高珂佳3 宋光明2 李明4 武强1 曹燕1 张品亮1 《物理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简要介绍了超高速碰撞现象及其关键科学问题。综述了航天器空间碎片超高速碰撞防护研究,详细评论了空间碎片防护结构、超高速碰撞下的碎片云模型及撞击极限方程的国内外进展。探讨了小行星撞击地球防御中超高速碰撞问题。展望了超高速碰撞研究及航天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

卫星信号控守指挥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载:75 浏览:381

孟岩 李佳 《无线电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为实现卫星信号的自动化控守,提出了卫星信号控守指挥调度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基于B/S开发模式、Web Service和简单网管协议(SNMP)等技术设计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以及基于服务化可扩展的软件平台,形成基于可重构架构的开放式卫星分析验证平台,可实现信号分析验证平台指挥调度、状态监控、业务数据流模板的创建和实体部署、报文数据的综合管理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统一对各站点中的设备、服务器和软件模块等被管对象进行配置、监视以及异常告警。同时,用户可按需增加新的设备和软件模块,灵活地增删其可显示和配置的参数,并完成卫星信号控守系统业务逻辑的生成、部署和结果存储,流程的加载、启动和停止以及控守结果的保存。

数字信号处理中信噪比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77 浏览:392

孙书良1,2 解剑1,2 罗显志1,2 刘亮1,2 《无线电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针对实际信号处理系统信噪比相比理论仿真存在较大恶化的问题,分析了AD器件对数字信号处理结果的影响,以及AD器件的信噪比和有效位数之间的关系;基于简单的信号处理模型,仿真分析了数字信号处理过程中,本地信号的量化位数对信号处理结果的信噪比、信噪谐波比和有效位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量化位数增加会提高信噪比,数字信号处理过程中2 bit量化和12 bit量化信噪比相差30 dB左右。针对AD器件选择和信号处理过程设计方面提出了获得较高信噪比的建议。

基于贪婪策略的遗传算法求解多星观测任务优化 下载:75 浏览:405

刘翔1 雷明佳2 陈韬亦1 陈金勇1 冯小恩2 《无线电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针对多星观测任务优化这一复杂度高的问题,在构建观测任务模型和任务规划模型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考虑了观测窗口时间约束、姿态调整约束、观测过渡时间约束、光照条件及能量平衡约束和存储资源约束等条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针对一般遗传算法在观测任务规划中应用时收敛速度慢的问题,设计了基于贪婪策略的遗传算法,采用STK生成多星观测任务列表,并在Matlab中编程求解观测任务规划方案,通过对比基于贪婪策略的遗传算法和一般遗传算法的性能,说明该方法在保证遗传算法收敛精度的前提下能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有效解决多星观测任务优化问题。

航天器在轨运行可视化中姿态数据的处理方法 下载:73 浏览:407

淡鹏1,2 王丹1,2 李力1,2 李代伟1,2 《无线电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针对航天器在轨运行三维可视化显示中姿态数据使用时的野值剔除、插值及平滑等问题,对欧拉角和四元数2类常见姿态表达形式下的姿态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基于工程实际情况分别给出了未采用卡尔曼滤波的解决方法,并采用某实测数据进行了效果检验,实验结果及可视化原型软件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行。研究结果对航天器姿态计算、可视化使用时的数据处理等均有一定参考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