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藏彝走廊北端山地居民的政治与文化选择 下载:43 浏览:325

李锦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斯科特将藏彝走廊北端,即"部分四川"划入赞米亚地区,将这里的山地居民与东南亚山地居民视为以"逃避统治"作为生存方式的人群,与藏彝走廊北端的历史事实并不符合。藏彝走廊北端的山地居民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地方政权,并在与不同类型国家的接触与文化互动中做出了自己的政治和文化选择,其对于国家政治和文化的选择是主动积极且富有成效的。

霸王鞭舞的现代建构与昆明西郊白族认同研究 下载:58 浏览:352

王俊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霸王鞭舞在昆明西郊白族地区的现代建构,既有音乐、舞蹈动作、服饰和道具运用中对大理霸王鞭舞符号元素的保留,又有为了适应性所做的简化。文化部门、中小学、老年大学、老体协、企业、村社组织、村民等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的主体在不同地域都在借用霸王鞭舞这一舞蹈艺术形态,并服务于各自不同的目的。霸王鞭舞及演练场合的符号体系和表述机制,把政治话语、经济发展、艺术审美等多种要素融为一体,本身也被塑造成为强化白族认同的艺术表述形式。

主观绩效、社会信任与农村居民对乡镇政府信任 下载:36 浏览:376

胡荣1 范丽娜1 龚灿林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在我国政治信任结构存在典型的"央强地弱"的差序性样态背景下,本文使用"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调查"数据对农村居民对乡镇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主观绩效和社会信任作为主要预测变量,以居民对乡镇政府的信任程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主观绩效和社会信任对乡镇政府的政治信任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主观绩效的影响大于社会信任;而对于社会信任来说,普遍信任因子对乡镇政府政治信任的影响力要大于特殊信任。这些发现显示,目前乡镇政府提高民众对治理绩效的评价是获得政治信任的主要方式,但营造和谐互信的社会氛围也有助于提高民众的政治信任。

基于双中介模型的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驱动力分析 下载:51 浏览:389

李创1 李多多1 王丽萍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将城市居民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将"分类意愿"和"分类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不同因素对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驱动的双重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行为态度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直接作用路径不显著,仅通过分类意愿作用于分类行为;(2)自主规范仅通过分类意愿作用于居民的分类行为,分类能力的中介效果不存在;(3)价值感知对居民的分类行为呈现出反向效应;(4)分类意愿和分类能力共同发挥中介效应,分类意愿在"能力"的影响下作用强度被弱化,但仍是主要的中介变量。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相关制度体系,同时以强制为主、引导为辅的措施引领居民形成垃圾自主分类的意识和生活方式,推动居民分类行为逐渐发展为自发性行为。

中等收入群体的测算与现状研究——基于CHNS与CHIP数据 下载:35 浏览:395

吴鹏1 常远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区间范围在扩大,但整体规模小、比重低、稳定性较差,尚未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且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有加深的趋势。中等收入群体的受教育水平与职业分布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性,受教育水平城镇以大专以上为主,农村以初中为主;工作类型城镇以国有单位、个体和私营单位为主,农村以个体和私营单位为主;职业类型城镇呈现协调发展格局,农村以技术运用和服务为主。扩大城镇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在于提升下中等收入群体,而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在于提升上中等收入群体,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最终实现"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仅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也需要居民个人不断提升自己获得高收入的能力。

“理”从何来:农民抗争正当性的建构逻辑——基于上海H机场外围居民区的调查 下载:10 浏览:407

文军1 吴晓凯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利益格局深刻变迁,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农民维权抗争事件。对于一个尚未从总体性制度中完全挣脱出来且十分强调稳定的转型社会,抗争政治通常被视为影响社会结构稳定的"政治错误"。而农民是如何在规避这种风险的同时,又能维护自身的权利?这一问题引发了学术界的持续追问。通过对上海市Q商务区和H机场扩建引起的农民抗争经验叙事的展现,我们从"国家-社会-个体"的框架角度,提出农民抗争正当性建构的三维逻辑,即国家赋权、公平分配及生存伦理,并在比较三种正当性建构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对社会系统所产生的影响。

泉州市城镇居民综合生活需水预测方法研究 下载:34 浏览:339

贾香香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采用定额法、趋势分析法、年均增长率法、回归分析法等需水预测常用的方法,对泉州市城镇居民综合生活用水进行预测分析,经多种预测结果比较得出泉州市2030年城镇居民综合生活需水量为8.62亿m3。其中定额法、回归分析法预测结果较好,趋势分析法和年均增长率法更常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预测。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推进,居民综合生活用水量的影响愈加多元化、横向化,建立多元回归预测分析模型来预测用水量是很好的选择,该研究可为其他城市预测规划水平年居民生活用水量提供借鉴。

居民消费能否成为现阶段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下载:90 浏览:493

李文溥1,2 王燕武1,2 陈婷婷1,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对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研究发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呈现不同走势,但是,以全部收入计算的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都是基本稳定的。由此得出的推论是:在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居民消费不能成为现阶段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个人所得税改革与居民消费:基于准实验研究 下载:26 浏览:269

王秀燕 董长瑞 靳卫东 《当代管理》 2019年8期

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准实验方法(DID和PSM-DID)研究了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人所得税减免对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刺激效应,同时,个体户家庭因流动性约束的影响而更为敏感;分消费类型看,食品、日常和居住消费的增加较为明显,文教娱乐、医疗保健支出没有显著的变化;分地区看,个人所得税减免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均有促进,但是,在工薪家庭,作用程度依次减弱,在个体户家庭,西部地区的刺激效应最大,东部次之,中部稍弱。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通过个人所得税减免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思路提供了经验证据。

我国东部地区县城(区)宜居性的层次分化研究 下载:71 浏览:449

桑秋1 朱家钰1 薛磊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2期

摘要: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宜居县城建设已成为发展的新风向标。本文以我国东部地区9个省的29个县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居住舒适性、公共服务方便性、市政设施支撑性、交通便捷性、环境健康性、保障安全性、城市特色性七个方面对县城宜居性进行评价,从能力属性、保障属性、阶层属性三个方面对居民属性进行归纳,分析三个属性与宜居性评价结果的关系,以及不同居民组群对宜居性评价的差异,得出结论:我国东部地区县城宜居性已呈现分化与升级的特征,既有以保障为导向的初级县城宜居性,也有以舒适为导向的高级县城宜居性。进而,本文提出东部地区29个县城(区)的宜居性差异化发展建议。

收入、物价和利率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以我国17个省市地区的数据为例 下载:58 浏览:406

宁戌霞 《当代市场营销》 2019年9期

摘要:
文章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17个省市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收入在所有因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前期消费对当期消费有着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存在较强的"棘轮效应";利率水平对居民消费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程度相对来说较小。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各地政府需进一步发展本地区经济,提升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同时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新变化 下载:97 浏览:499

朱高林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发生根本性变化。虽然大多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仍以"粮食+鲜菜+动物性食品"为主,但部分省市已经进入"鲜菜+粮食+动物性食品"或"鲜菜+动物性食品+粮食"阶段,食品消费质量不断提高,食品消费社会化程度大大增强,健康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营养过剩问题严重,饮食习惯亟须改变,饮食安全问题突出。引导广大居民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加大政府食物营养制度化管理,尽快形成多方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治理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雾霾污染促进了城市居民的旅游消费吗——基于澳门博彩旅游和PSM方法的证据 下载:93 浏览:483

舒扬 伍聿钊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雾霾污染已被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纳入日常经济决策中来。本文基于澳门博彩旅游业在资本市场的微观数据,在事件研究法的基础上运用PSM匹配解决面板回归分析的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通过股票累计异常收益的波动识别重度雾霾冲击,考察了重度雾霾对澳门博彩旅游的行业影响,找到了雾霾影响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微观证据。研究发现,在事件期内,澳门博彩旅游业具有"重度雾霾红利"效应;相对于其他行业,博彩旅游业存在约8.7%的累计超额收益。在引入更多控制性变量,以及调整事件期长度后,雾霾红利依然显著存在,且不受"假期效应"的影响。

古村落旅游地社区居民感知研究——以碛口古镇为例 下载:75 浏览:364

刘丽娜1 邵秀英1 王利珍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5期

摘要:
本文以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应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居民态度与幸福指数等五个方面,对古村落旅游地社区居民的旅游感知及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碛口古镇旅游发展对社区居民的影响中,居民的正面感知较强,负面感知相对较弱,对旅游的发展持支持态度;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对社会影响方面的感知差异较大,随着文化程度和在本地居住时间的增加,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强度逐渐增强。

法定身份证件浅谈 下载:62 浏览:156

蔡子凡 刘瑞鹏 《数据与科学》 2019年9期

摘要:
法定身份证件作为公民日常生活中身份信任的根,是最重要的社会诚信基础设施。本文简要讨论了法定身份证件的概念及作用,研究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法定身份证件的情况,分析了法定身份证件的内涵,并展望了法定身份证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个人所得税扣除项目及综合分类政策改革对于居民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426

袁湘伟 李静雯 王远 慕雯 《当代市场营销》 2019年3期

摘要:
在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进入高速稳定的发展阶段,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两会对于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热议终于尘埃落定。个税起征点再一次上调,个税扣除项目新设立子女教育支出、赡养老人支出等五项费用支出,分类税制向综合与分类计征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使得个税政策更加人性化。一直以来,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我国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在平衡社会资源的均衡分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调查相关政策、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当前征管政策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从而规划出相关完善的建议和实施流程,并对个人所得税改进政策的实施进行进一步展望。

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空间特征及其与居民福祉关系 下载:67 浏览:367

霍冉1 徐向阳1,2 高俊莲1,2 祝婷婷1 鲁博3 《土壤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以典型煤炭资源城市——新泰市为例,基于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评估模型和空间制图,以2017年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在乡镇尺度上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进行了定量评估和空间特征刻画,并通过构建生态福祉协调指数探讨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不同关系模式。结果表明,新泰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上呈现出由中心逐渐向外递增的空间分异特征,且低值区域均为采煤沉陷区;居民福祉空间分布则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局面,其中非采煤沉陷区居民福祉水平相对较低。利用生态福祉协调指数将研究区20个乡镇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空间关联关系划分为3种模式:高服务低福祉、服务福祉均衡和低服务高福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措施建议。研究结果有望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实施生态系统分区管理、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日本农村规划的历史、方法、制度、课题及展望——居民参与、景观、生态村 下载:57 浏览:308

系长浩司1 宋贝君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11期

摘要:
本文介绍了日本农村空间的特征、历史变迁和农村规划的演进,并结合笔者实际参与的多个农村规划案例,阐述了农村规划的方法。笔者认为,农村规划想要对农村有所贡献,在规划方法上要促进居民参与、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

浙江省无居民海岛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下载:26 浏览:275

魏艳艳1,2 张凯迪1,2 徐良3,2 赵敏3,2 唐继荣4 《土壤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土壤重金属因不易分解且部分会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而影响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另外,土壤重金属也会对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在我国无居民海岛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背景下,开展无居民海岛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植被多样性的关系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野外植被与土壤的调查与采样,结合实验室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定性与定量地研究植物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仅部分土壤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对19个土壤样方的铬、汞、砷、铜、锌、镍、镉和铅等八种重金属元素分析结果为仅4个土壤样方受到镉的污染,5个土壤样方受到了铅的污染。(2)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镉和铅污染指数成负相关。植物物种多样性越高,其生境下土壤受镉和铅污染的程度越低。(3)不同科和种的植物对镉和铅两种重金属的耐受性不同。如,菊科、豆科、蔷薇科、茜草科、百合科、大戟科、松科和山茶科植被对镉和铅均有耐性或适应性。柃木、滨柃、檵木、杜鹃、芒和蕨对铅和镉均有一定的耐性或适应性。(4)植物生活型不同其对重金属的耐受性不同。例如,草本和灌木比乔木更能适应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环境。另外,多年生草本比一年生草本更能适应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环境,常绿植被比落叶植被更能适应镉铅污染的环境。对无居民海岛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植物多样性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研究区的土壤和植被资源状况,也对无居民海岛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盱眙县为例 下载:23 浏览:226

郑先迪1 郑华伟2,3 刘友兆1 《土壤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研究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为科学高效的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提供依据,为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运用Arc GIS在盱眙县各乡镇构建Voronoi图得到CV值,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征,并用缓冲区分析研究了交通因素和水文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盱眙县及各乡镇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均属于集聚型,斑块间差异显著,破碎度高,存在较大的整治优化空间;(2)距道路和水系的距离与农村居民点分布数量呈负相关,交通因素对于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