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掺RAP和铁尾矿的水泥稳定碎石击实试验研究 下载:81 浏览:513

张立群 周辉 张学峰 杨欢欢 林起飞 《交叉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为了研究掺RAP和铁尾矿的水泥稳定碎石的击实特性,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对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进行击实试验,研究水泥掺量、RAP掺量、铁尾矿掺量对水泥稳定碎石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影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量和铁尾矿掺量的增加,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是升高的,随着RAP掺量的增加,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是降低的。各因素掺量对最优含水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依为水泥掺量、RAP掺量、铁尾矿掺量,各因素掺量对最大干密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依为RAP掺量、铁尾矿掺量、水泥掺量。建立了最优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的拟合度较高。

再生骨料生产调查与其在普通公路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73 浏览:439

赵振宇 张立群 樊旭英 于东超 许艺颖 杨欢欢 《交叉科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实地调研了张家口市益源建筑垃圾处理厂的生产设备参数、生产能力以及处理工艺。将建筑垃圾厂生产出的再生粗骨料和天然粗骨料分别做与沥青粘附性试验、压碎值试验和磨耗率试验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与沥青粘附性能、抗压碎能力、抗磨耗能力均差于天然粗骨料,但是都满足普通公路中下面层对这三个指标的技术要求。

物有所值视角下的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下载:93 浏览:515

李海波 任午煜 张立娟 《交叉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PPP模式及物有所值评价方法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日益被重视与运用,但物有所值评价方法不仅用于项目识别或采购阶段,还是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物有所值评价视角,以利益相关者的绩效目标为导向,选取财务、控制管理、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创新与成长四个维度,运用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构建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美国伊利诺州库克县乡镇总体规划经验与启示 下载:52 浏览:346

杨秀1 张立2,3 王兰1 《中国城镇》 2020年12期

摘要:
文章基于对美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梳理,以伊利诺州库克县乡镇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分析县级空间规划体系、乡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编制运行机制,提出可供中国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借鉴的要点: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改善乡镇人居环境;把握乡镇特点,按需编制针对性的空间规划;增强规划的法定性,形成可操作的技术指导文件;加强乡镇空间规划的信息化管理,推进信息共享和互动。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管理系统框架研究 下载:83 浏览:508

乔丽艳 刘月君 张立娟 王晓荣 霍刚 《交叉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近年来,建筑领域的节能环保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装配式建筑因其具有环境污染小等特点,被受行业推崇,各省市都在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然而装配式建筑也面临着若干问题,诸如构件生产自动化程度低、管理系统化差等.本研究将BIM技术的工作原理与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作为主要研究线,构建了基于BIM的装配建筑一体化管理系统框架.

“低冲击开发”理念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初探 下载:52 浏览:360

王明田1 高雅2 张立涛2 李青丽1 《中国城镇》 2020年11期

摘要:
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了《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随后各地开始全面部署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但由于缺乏统一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以致整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缺少对当地自然、人文等要素扰动程度的考量,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在梳理土地整治发展历程和相关方法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将"低冲击开发"理念引入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通过阐述"低冲击开发"基本理念与扩展内涵,分析其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耦合关系,结合各地区实践经验,探索提出"低冲击开发"理念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整治中的应用策略,以期将"低冲击开发"理念贯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达到增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效果的目的。

大汶河流域洪水资源实时调度研究 下载:84 浏览:462

赵洪丽1 张立民2 张涛3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大汶河流域具有一定洪水资源利用潜力,利用东平湖调蓄,按照弃水阶段调水和洪水预见期调水两种调度方式,对不同典型年短历时场次洪水进行实时调算。并利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外调洪水资源,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危机。研究成果对于类似河道洪水资源利用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大汶河流域洪水资源实时调度研究 下载:64 浏览:505

赵洪丽1 张立民2 张涛3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大汶河流域具有一定洪水资源利用潜力,利用东平湖调蓄,按照弃水阶段调水和洪水预见期调水两种调度方式,对不同典型年短历时场次洪水进行实时调算。并利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外调洪水资源,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危机。研究成果对于类似河道洪水资源利用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我国牧区乡村人居环境的特征、困境与提升策略——基于内蒙古和青海的案例 下载:61 浏览:378

林楚阳1张立2,3 《中国城镇》 2020年7期

摘要:
牧区乡村是我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畜牧业经济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有密切联系。但是,我国牧区乡村建设发展滞后、受关注度低,特别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存在较多不足。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牧区乡村为例,从牧民定居方式(生活)、畜牧业经营模式(生产)、草原环境本底(生态)三个方面展示我国牧区人居环境建设的特征与现实困境,并从自然环境、游牧文化、政府决策和牧民选择四方面解析成因机理,提出了牧区乡村人居环境的若干提升策略,包括尊重牧民意愿分阶段稳步实现现代化、创新机制逐步引导传统畜牧产业的转型发展、持续提高精准投入基本设施建设、优化政策设计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面向大数据时代的超100G波分技术应用分析 下载:56 浏览:296

陆源 白立武 张立明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11期

摘要:
文章首先进行大数据时代驱动超100G技术部署的业务需求分析,总结标准完成情况,论证现阶段400G技术的实现方案,给出超100G波分应用建议,对下一代600G/800G技术进行了展望,针对便捷运维和SDN演进,对未来基于智能高效和开放的光网络进行展望。

403个国家(培育)特色小城镇的特征分析及若干讨论 下载:60 浏览:264

张立1,2 白郁欣1 《中国城镇》 2018年7期

摘要:
自2014年浙江省开始培育特色小镇,不到4年的时间,全国掀起一波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住建部联合发改委和财政部等部门在2016年和2017年先后组织评选两批共403个小城镇作为全国特色小镇培育对象,这些小镇类型丰富、覆盖范围广,基本能够代表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水平。本文梳理了403个特色小镇发展的分布特征、功能类型、经济特征、产业特征、规模特征和建设特征等,并进一步结合当下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小城镇发展的若干现实问题。

“去产能”对重工业城市房地产需求的影响研究 下载:65 浏览:473

陈琦 张立华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本文从居民收入、人口流动、经济预期三个方面,探究"去产能"对重工业城市房地产需求影响的传导机制。以2013年底化解产能过剩政策为基础,定义及划分重工业城市,并利用PSM倾向得分匹配后的城市数据,对比分析"去产能"前后重工业城市房地产需求影响因素的波动情况。最终提出拓展居民购房能力、维持就业稳定、优化产业布局等建议,为重工业城市应对"去产能"在房地产行业的负面冲击提供思路。

连续梁长线法分节段预制测量控制技术 下载:76 浏览:384

张立欣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国内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采用预制胶结拼装法施工的不多。结合郑阜铁路周淮特大桥跨新运河三联(40+56+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从控制网的建立、测点的设置、首浇段及待浇段的测量控制等方面,对梁体长线法分节段预制的测量方法进行了介绍。实践表明该测量方法易于操作,精度可控,技术先进。

小城镇空间意象的构成要素和认知特征初探——以烟台市为例 下载:67 浏览:398

何熠琳1 张立1,2 李仁熙3 《中国城镇》 2020年2期

摘要:
凯文·林奇开创的城市空间意象分析体系应用广泛,但乡镇层面的空间意象研究尚需拓展。本文采用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以烟台市7个镇为例,采集了105份认知地图,尝试探析小城镇空间意象的构成要素和认知特征。研究表明:(1)小城镇空间的认知构成要素以道路和地标为主,区域、边界、节点不显著,道路、地标的频次差异与路网密度、地标功能相关;(2)城镇居民认知范围在村庄—镇区—镇域内混合,且受到镇区规模等因素的影响;(3)认知类型中"以路径为主导的序列型感知"的比例高,同时低等级认知类型占比更高;(4)居民认知"正向"以南北向为主,与方格路网和主街朝向有关。集体认知的分析显示,开发项目、新区建设等对小城镇居民的空间认知结构产生影响,并归纳得到小城镇空间意象的三种类型:镇村融合型、镇村独立型和飞地开发型。希冀本文对小城镇空间意象的阐释,能为我国的小城镇风貌建设、空间规划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杂草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盲均衡算法的研究 下载:57 浏览:465

耿艳香1,2 王光艳2 张立毅1,2 《软件工程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针对影响通信质量的码间干扰问题,提出利用杂草算法的随机性、鲁棒性、自适应性优化神经网络,为神经网络提供较好的初始权值,再与BP算法的指导性搜索思想结合起来,既能克服寻优中的盲目性进而避免局部收敛情况的发生,有效地加快收敛速度,减小剩余稳态误差,降低误码率,从而提高信道的盲均衡性能。通过计算机仿真,证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能。

大都市半城镇化地区村庄发展的差异及趋势——以佛山市高明区为例 下载:63 浏览:388

林楚阳1 张立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6期

摘要: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广佛大都市区的空间拓展,但也使得其外围村庄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位于广佛都市区外围的高明区,下辖3镇48个行政村,村庄发展类型多样,具有典型性。课题组通过村干部座谈和村民访谈并结合村民问卷的形式,对高明区的村庄经济、社会、人口、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将村庄划分为平原地区的近郊村、远郊村、城边村和山区的近郊村、远郊村五大类,分析其发展差异的同时,从空间区位、地形特征、工业发展及资源条件的角度解释了佛山市村庄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研究认为,佛山市的村庄发展总体滞后,缺乏特色,各种影响因素作用于土地生产方式,继而引发各村庄的发展差异,但依托于征地和土地出租所获得的经济收入,其可持续性较差;继而分析了村民的未来城镇化意愿,指出镇区建设的滞后影响广佛都市区外围村庄的整体发展。最后,在分析高明区不同类型村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策略建议。

600MW超临界锅炉煤质变化对锅炉效率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325

于婷俐1 李伟伟2 张立栋3 《能源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以某厂哈锅600 MW超临界锅炉为试验平台,根据反平衡锅炉效率计算方法分析不同煤质对锅炉效率指标的影响量。结果表明低位热值不变情况下,灰分每增加1%炉效降低0. 065%。灰分不变情况下,低位热值每变化0. 5 MJ/kg炉效变化0. 086%。

全球视野下的乡村思想演进与日本的乡村规划建设——兼本期导读 下载:62 浏览:376

张立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11期

摘要:
本文主要从全球视角审视乡村思想的演进历程,提出乡村研究也要与时俱进,要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撑。相对欧美而言,我们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东亚国家(地区)的经验更要加强研究和借鉴。本文首先以全球视野简述乡村思想的演进,然后从行政管理体系、财税制度、法律法规和规划编制四个方面概述日本的乡村规划建设特点,最后对本期刊发的若干日本乡村发展和规划文章做简要评述。

日本战后乡村规划建设的政策演进及启示——经济社会变迁的视角 下载:69 浏览:389

丁奇1 刘玲2 张立3,4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11期

摘要:
乡村规划建设政策通常是基于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解决乡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制定的,呈现出阶段性特点。本文从经济社会变迁的视角,对战后日本乡村规划建设的政策演变进行梳理,将战后日本的乡村建设政策演变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以促进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时期,二是初建乡村规划建设体系的时期,三是明晰城乡定位、重塑乡村魅力的时期。进而讨论对中国乡村规划建设的若干启示,包括注重地域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重视产业发展的支撑、注重综合性和公众参与等。

提高部门工作效率的员工和经理博弈分析 下载:65 浏览:477

张立 《管理与科学》 2018年2期

摘要:
管理和效率一直是管理学范畴中的终极课题。本文从博弈分析的角度构建了员工和部门经理的静态博弈模型,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是公司对员工的直接奖罚会导致部门经理消极管理,从而降低部门工作效率;二是公司加大对部门经理的奖罚力度,能有效提升部门工作效率。上述结论对企业和相关行业提升管理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