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交易费用视角下分享经济发展的成因——以专车为例 下载:20 浏览:409

杨德才 刘怡雯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企业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方式,二者可以相互替代。在分享经济模式下,市场依靠价格机制配置资源;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企业通过行政命令配置资源。当市场配置资源的交易费用低于企业配置资源的组织成本时,企业便停止生产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由市场自发组织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活动,从而节约交易费用,这是分享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其一分享经济能够节约管理型交易费用。在分享经济模式下,要素所有者摆脱了对企业的依附,直接向最终客户提供服务;传统经济模式中则存在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包括制定决策的费用、执行监管命令的费用和度量工人绩效的费用。其二分享经济能够节约市场型交易费用。在分享经济模式下,交易平台能够提供充分的供求信息和有效的评价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交易不确定性,降低由机会主义引起的交易费用。

信念失落与悲剧人格——王国维杂剧评介观的成因与再思 下载:36 浏览:478

王世巍1,2 《当代艺术》 2018年3期

摘要:
王国维对元杂剧的类型划分和品评准则,深受西方思想家叔本华意志哲学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得以发生的前提,正是基于王氏自身的"性复忧郁"和对人生意义问题的苦苦思索。王氏最终否定并抛弃了叔本华拒绝生活意志、以求获得解放的主张,而陷入到了彻底的悲剧人生论。这正是王氏推崇"以死殉道"的《窦娥冤》《赵氏孤儿》,列其为"世界级悲剧"的根本原因。此外,对于王国维自身来说,对叔本华悲观哲学的汲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命运的悲剧。

热机系统护板常见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 下载:88 浏览:480

梅春仙 江小琴 《中国电气工程》 2018年5期

摘要:
通过对火力发电站热机系统(锅炉岛及汽机岛)护板设计情况分析,介绍了护板在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对引起问题的原因及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对策。

传统大学物理教学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下载:65 浏览:470

张萍1 DING Lin2,3 张静2 《物理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在课程改革的教师培训中,直接教给教师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做法并不有效,教师们常常坚持认为传统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们基于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困境,结合国际上认知科学研究和物理教育研究的相关结果,剖析传统教学方法受到课堂注意力保持、记忆保持和只能实现低阶学习目标的限制,研究和阐述传统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在概念理解、问题解决以及物理认知论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让教师深刻理解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从而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提高了教师培训的效果。

浅析上海地区中小河道淤积成因、周期和深度以及防治措施 下载:64 浏览:423

吴华岗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河道淤积使河道的防洪除涝、引水灌溉能力都大大降低,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同时,还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埋下了安全隐患。本文分析了上海地区中小河道淤积的成因,基本确定了淤积的周期和深度,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河道疏浚工程提供参考。

产业、村社与空间互动视角下“晋江模式”小城镇建成环境形成机制及规划启示——以陈埭镇为例 下载:359 浏览:374

朱牧文1 陈晨2,3 《中国城镇》 2020年2期

摘要:
福建省晋江地区的农村工业化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塑造了高密度的半城市化建成环境。本文以其典型代表晋江市陈埭镇为例,从产业、村社、空间三者互动关系的视角,阐释了"晋江模式"下小城镇建成环境的成因机制。改革开放之初,陈埭镇本土的社会资本促成了自下而上的作坊工业兴起,奠定了以村民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村企合一、家户开发的空间格局;1990年代至2010年,村社基层治理克服外部管制压力,确保了村庄继续作为工业发展的平台,低成本空间得以存续,产业集群由此形成并不断自我强化;2010年至今,陈埭镇步入了产业转型期,在规划缺位与土地产权缺陷的共同作用下,分散的自治开发方式致使人居环境品质下降且再开发难以推进,产业结构由此被锁定,空间对村社和产业构成了负向反馈。本文最后探讨了发达地区小城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精明的规划干预来实现包容性的增长。

无锡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下载:50 浏览:234

蒋如东 洪国喜 史诗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本文基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无锡市重点水功能区81个采样点的逐月监测数据,分析了无锡市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的时空分布特征,重点阐述了达标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从而为提高水功能区达标率及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浅埋隧道U形槽结构裂缝成因及处理 下载:32 浏览:392

吴建平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浅埋隧道结构中,U形槽因其刚度大、防水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和公路建设中,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路面混凝土裂缝会使结构的防水性能下降,导致U形槽出现渗漏,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某市政道路下穿隧道U形槽为研究对象,针对浅埋隧道结构表面混凝土开裂现象,对裂缝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详细的裂缝处理方案,该方案可为类似U形槽裂缝的防治提供参考。

昌江流域洪水成因分析及防洪治理措施 下载:65 浏览:393

徐杰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景德镇位于昌江流域,沿江一带地势低洼,1949年以来多次遭受严重的洪水灾害,外洪内涝严重。本文对景德镇所处的昌江流域洪水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洪水成因及发生过程,提出合理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以减小洪水对市区造成的灾害,保障市区人民的安全。

大中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下载:46 浏览:368

卢川1 陈一锴2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本文以合肥市为例,对大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导致交通拥堵的原因主要有道路网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产业布局间的不协调,道路网自身结构不优化,缺乏交通管理手段,轨道交通等设施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干扰以及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等。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发地区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方面的成功经验,从科学完善城市规划、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升智能化交通管理水平、优化慢行交通系统和增强民众交通法规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建议。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剪刀式开合构造特征及成因 下载:65 浏览:399

李才 胡林 杨希冰 平贵东 董贵能 《天然气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北部湾盆地油气勘探已取得丰硕成果,但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难度不断增大。为了明确该盆地乌石凹陷东区反转构造带的成因机制,指导南海北部油气勘探,以乌石凹陷隆起带构造特征为研究对象,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其特点及形成机制,提出了乌石凹陷东区渐新世末期具有东挤西张的"剪刀式开合"构造特征。实验结果很好地再现了统一构造背景下,同时形成伸展和挤压"剪刀式开合"构造的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乌石凹陷东区反转构造带渐新世末期形成两组一侧伸展、一侧挤压的"剪刀式开合"构造;②构造整体上以东北部挤压形成的大范围宽缓背斜为轴,两侧发育两个构造变形区,均表现为西侧伸展、东侧挤压的特征;③构造变形区越向西区延伸,断裂的活动性越强,伸展量越大。结论认为,乌石凹陷东区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共轭断层及其分隔断块体发生旋转是控制研究区开合构造样式差异的成因;受先存基底断裂分割,此类块体旋转在北部湾盆地南部坳陷普遍存在,正好与迈陈凹陷具有西挤东张的特征相对应。

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成因、特点及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下载:84 浏览:99

徐子棋 许晓鸿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5期

摘要:
为更好地了解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的成因、特点,更加系统、合理地治理苏打盐碱地,对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分析。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的成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因素、水文因素、地质地貌因素和构造运动因素等,人为因素包括盲目开荒、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工程建筑不合理等。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的土壤p H值、电解度均较高,结构不良,透水性差,不利于耕作,植被以羊草、碱蓬、碱茅、虎尾草和星星草等耐盐碱、耐踩踏的草本植物为主。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现有治理措施类别较为全面,按照利用方式主要划分为:旱田措施、水田湿地措施、林草措施、改土措施和水利措施。今后,应对该区域盐碱地的发育机理、各类治理措施的合理配套使用、植物措施中的林草比例和品种配置及不同盐碱度地区各措施的定量化使用加强研究。

拓扑空间公理的教学困难成因与基于收敛“直观”的对策 下载:32 浏览:335

武利刚 《数学应用》 2019年12期

摘要:
指出分析学背景的欠缺,拓扑学所使用的形式公理化方法以及学生对公理化方法的陌生,导致了拓扑空间公理的教学困难.针对拓扑空间开(闭)集公理的引入教学,对策是在实直线上,从关于数列极限运算封闭的"直观"属性出发,用开区间和闭区间对数列极限运算封闭的对偶性,分别定义实数集上的开集与闭集,则二者自然地呈现对偶性,利于理解开集的"有限交与任意并封闭"公理,以期缓解拓扑空间公理的教学困难.

辽宁孙家沟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 下载:64 浏览:376

蔡新明 李昌松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20年11期

摘要:
对辽宁孙家沟石墨矿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区矿体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探讨矿床成因的基础上明确了找矿标志。分析认为,矿床成因属于区域变质作用、中低温度和压力下形成的变质型石墨矿;区内黑白色高于庄组大理岩是重要的直接找矿标志;地表显示有灰褐色到灰黑色的颜色反映部位,是重要的找矿露头标志;石墨片岩电阻率明显高于赋矿围岩,物探电法测量中的正负异常交汇处是重要的找矿部位。

江西桂竹岭瓷土矿床成矿条件分析 下载:88 浏览:493

曾庆友 林忠良 彭蜀涛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20年5期

摘要:
桂竹岭瓷土矿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之九岭—鄣公山隆起带西段,属江南东段成矿带—九岭钨钼锡铜金多金属萤石高岭土矿亚带。通过对桂竹岭瓷土矿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地质特征及矿石质量等研究表明,桂竹岭瓷土矿的形成主要与成矿原岩、风化作用、地貌条件及构造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其矿床的成因类型属花岗岩风化型。

东北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及小雨雨量减少成因分析 下载:61 浏览:194

陈东辉1 佟晓辉1 郭刚1 李德帅2 刘达3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利用1961~2017年我国东北地区96个站点逐日降水、相对湿度和气温等资料,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对东北地区小雨量减少进行了成因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东北地区夏季总降水量与各量级降水频率和贡献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总降水量的多寡受大雨频率及贡献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小雨量和中雨量的减少是导致东北地区夏季总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暴雨量受暴雨贡献率增加影响呈增加趋势。小雨量和小雨贡献率在1993年前后出现了年代际突变,小雨贡献率的突变是造成小雨量年代际突变的内在因素。东北地区总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的站点有72个;小雨量呈减少趋势的站点有85个,显著减少的站点数达到25个;中雨量呈减少趋势的站点有70个,显著减少的站点只有9个;大雨量呈增加与减少趋势的站点数相当;而暴雨量呈增加趋势的站点数大于减少的站点数。从云形成机制角度出发,分别讨论大气水汽、温度、气溶胶浓度变化对东北地区小雨量减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气温增加和气溶胶浓度增加是导致该地区小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基于PMIP3和CMIP5模拟结果的过去千年特征时段北极涛动的变率特征及成因分析 下载:58 浏览:345

陈可凡1 宁亮2 孙炜毅3 覃燕敏4 薛姣3 刘健5 严蜜4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利用参与第三次古气候模式评估比较计划(Paleoclimate Modelling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Ⅲ,PMIP3)过去千年气候模拟试验以及参与第五次耦合模式评估比较计划(Paleoclimate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全强迫历史情景试验的9个地球系统模式模拟试验结果,对过去千年3个特征时段(中世纪气候异常期、小冰期和现代暖期)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 AO)的变率及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与NCEP再分析资料的对比发现,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AO的空间模态及年际变化周期,且大部分模式能够模拟出过去50年AO的增强趋势。过去千年3个特征时段中,不同模式对中世纪气候异常期AO位相的模拟并不一致,但大部分模式显示小冰期AO基本呈现负位相,而现代暖期则表现为显著的正位相,与重建结果一致。基于多模式集合平均的机制分析表明,中世纪气候异常期北极地区海平面气压变化不显著,小冰期北极地区海平面气压显著偏正,现代暖期海平面气压显著偏负,这与现代暖期北极温度偏高而小冰期北极温度偏低有关。过去千年中,小冰期和现代暖期的AO变率分别受自然外强迫和人为外强迫的影响。

福建大溪矿区马坑矿段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下载:44 浏览:243

蔡海兵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19年11期

摘要:
通过对大溪矿区马坑矿段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铅锌多金属矿体赋存于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火山岩、南园组与龙伞岽二长花岗岩体接触带中。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型。

西太平洋暖池对流三类显著月际变化及其成因 下载:59 浏览:235

薛峰1 范方兴1 苏同华2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基于1979~2018年观测的向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资料和其他多种再分析资料,发现西太平洋暖池对流存在3类显著的月际变化。第一类为OLR在6月和8月为负异常而7月为正异常;第二类与第一类完全相反;第三类为OLR在6~7月为正异常,8月为负异常。3类月际变化与ENSO循环的背景有关,前两类发生在较弱的La Ni?a年和El Ni?o发展年,与春季暖池海温异常有关。当前一个月海温偏高时,后一个月对流偏强,造成局地海温降低,偏低的海温又反过来抑制了后一个月的对流发展,因此暖池地区局地海气相互作用在这两类月际变化中起到关键作用。与前两类不同的是,第三类月际变化发生在El Ni?o衰减年,与春季热带印度洋海温偏高有关。热带印度洋海温偏高造成印度附近对流在6~7月间增强,通过东传Kelvin波抑制了暖池对流发展。同时,印度附近对流偏强造成8月印度洋海温降低和对流减弱,对暖池对流的影响因而减弱。另一方面,6~7月暖池对流偏弱造成8月暖池海温升高,结果造成暖池对流增强。因此,第三类月际变化受到热带印度洋强迫以及暖池地区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

云南文山一次低涡暴雨成因初探 下载:64 浏览:448

董兴欣 冯德花 黎霖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利用FY2G卫星云图、雷达资料、自动雨量站等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6 h 2.5°×2.5°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6月22日~25日云南省文山州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两高之间的辐合区和低涡切变线。由于高原槽不断东移加深,孟湾低压与印度半岛低压系统合并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文山州受强偏南气流影响,产生强烈水汽辐合,造成持续强降水;不断有对流单体发展且合并到大的对流云团中,有较大范围的对流云团持续影响是此次大暴雨的主要云图特征;雷达上持续存在"S"型径向速度图,且存在较强降水回波在文山附近生消发展,造成明显的"列车效应"。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