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易地扶贫搬迁与宅基地有偿退出协同推进机制研究 下载:55 浏览:358

耿敬杰1,2 汪军民1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易地扶贫搬迁与宅基地有偿退出存在"目标一致,利益耦合"的战略协同关系,因此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实现互利共赢。一方面要发挥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拉动作用,通过"人的城镇化"和产业扶贫方式,引导和鼓励贫困群众有偿退出宅基地;另一方面要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对易地扶贫搬迁的驱动作用,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优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土地指标紧缺和资金不足这两大难题,提高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增加搬迁群众的生计资本,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

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实践困境研究 下载:64 浏览:422

李鹏飞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对于贫困地区而言,产业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产业兴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二者既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满足农民自身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又能促进乡村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乡村多元经济融合发展。随着今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着由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型的关键窗口期和战略过渡期,但与此同时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各类风险逐步积累,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影响了整体扶贫效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于此,本文提出要理清政府定位,提升扶贫产业选择的科学性、精准性,通过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强化参与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共赢"式发展体系,加快形成推动产业兴旺的政策框架,促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贵州邮政农村电商助力精准扶贫初探 下载:51 浏览:361

赵杭玉1 李照青2 《电子商务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电商扶贫是现代化的扶贫工作中最有效的一种扶贫方式,是推动精准扶贫进程实现全面小康的新引擎。近年来,贵州将"三农领域"作为电商发展的主战场,"黔货出山"成为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探讨邮政在农村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助推农村电商发展的问题,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贵州邮政农村电商平台"黔邮乡情"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其在电商精准扶贫中的经验,简要概述了该平台在精准扶贫中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问题和建议。

电商扶贫促进旅游扶贫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下载:59 浏览:367

张曌 罗小康 杨兴洪 《电子商务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乡村振兴的一个目标在于提升城镇化水平。在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资源集聚形成的旅游产业具有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因此开展旅游扶贫是完成脱贫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先分析了旅游扶贫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性,再此基础上分析电商扶贫与旅游产业的互动效应,最后得出结论,即电子商务有助于推动地区性旅游产业发展,有助于实现区域城镇化,三者是一个耦合协调发展的动态系统。因此在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旅游扶贫的作用,同时注重电子商务在推动旅游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促进三者耦合协调发展才能更好的推进城镇化进程。

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对策研究——以辽宁大连为例 下载:59 浏览:371

耿营营 刘宏 《电子商务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在新经济形态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本文利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科研方法,以大连市为例对大连农村电商扶贫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与不足进行了详实的阐述,通过对第一书记的访谈,总结出农村电商扶贫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农村电商的减贫增收效应——以贵州省特色农产品为例 下载:57 浏览:364

孙璐 《电子商务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解决贫困问题是当前农村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电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贵州省特色农产品为例,对农村电商促进贫困户脱贫的可能渠道进行探索。研究表明,农村电商的减贫增收效应主要体现在:①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贫困户市场化水平;②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区域发展水平,对贫困户产生溢出效应;③降低贫困户生活成本,减少消费支出。④给年轻人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激励大学生返乡。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提高对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视程度、加强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和培训,给予贫困农户技术指导及资金支持、增强特色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扶持合作社作为农户与电商平台之间的中介、推广"劳动收入奖励计划"等具体措施。

基于软系统方法论的电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 下载:57 浏览:368

张苑 《电子商务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电商扶贫作为国家投资巨大,参与人群众多的事业,一个合理且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推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电商扶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活动,我们采用适于分析人类活动系统的软系统方法论,整合电商扶贫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困境。作为下一阶段层次分析法要使用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然后采用模糊评价法,将评价者的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使得对电商扶贫的定量绩效评比成为可能,这样就使得项目的进展可以得到即时的反馈,并且增加了对项目进程的掌控力度,增强了电商扶贫实施的灵活性。

我国中西部地区“电商扶贫”营销策略研究 下载:55 浏览:367

沈静1 闫国东2 沈文璐1 《电子商务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电子商务作为一项扶贫创新举措,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渐成为新常态下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由网络营销、服务营销、精准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入手,探讨出从个体、政府等角度可以制定一系列营销策略,希望能够为电商扶贫的发展和模式创新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大数据时代下电商及产业扶贫路径分析 下载:59 浏览:368

吴潇宇 《电子商务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大数据云端的普遍应用,也映射了我们正身处于社会信息化时代。无论是互联网手机通讯技术的发展,还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不懈努力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大大缩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距离,为电子商务的普及与崛起铺平了道路,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部手机端解决不了的。由大型电子商务平台衍生出来的微商正是由此基础,在互联网空间凭借社交软件快速的聚集和吸引客户群,实现"零"成本创业,这都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只是形式主义盲从跟风的做扶贫工作,结果很可能导致短期行为和面子工程,反而致使受助者惰性的滋生,为以后的扶贫工作增加障碍。

中西部特色小城镇与扶贫结合的政策研究及路径探索 下载:64 浏览:418

张玉昆 杨超 陈玲 《中国城镇》 2018年6期

摘要:
特色小城镇与扶贫的结合是一项历史性创举,特色小城镇是贫困地区破解扶贫难题、实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家和地方层面特色小城镇与扶贫结合的相关政策,并归纳总结出五大地方实践模式。在政策梳理、案例分析和模式总结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中西部特色小城镇与扶贫结合的具体路径启示:针对发展基础、发展条件不同及面临不同问题的特色小城镇,应因地制宜地将特色小城镇培育建设与扶贫有机结合,重点抓住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关键切入点。

新时代PPP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下载:80 浏览:481

丁崇泰1 孟春2 刘柯彤1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新时代PPP模式作为改革、治理和效率工具,为当前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当前我国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性举世瞩目的成就,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期并且遇到一系列挑战,运用PPP模式正当其时。通过对PPP模式精准扶贫项目流程和路径的分析,发现各方对PPP助力精准扶贫的目标的认识和利益诉求存在差异,PPP项目运行也积累了一些风险,需要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政策,让PPP更长久地可持续助力精准扶贫。

生态文明视角下贫困地区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晋中市东部五县为例 下载:61 浏览:394

汪淳1,2 董晓莉3 韩经纬3 《中国城镇》 2020年1期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恢复绿水青山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党的十九大也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乡村地区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生态环境好的地区往往也是"老、少、边、穷"地区,其中的乡村地区尤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区,不仅肩负着生态保护的管控要求,还面临着保护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美丽发展的要求。本文以山西省晋中市东部五县乡村地区发展为例,通过三类空间管控与乡村综合指引、精准扶贫与产业振兴、城乡融合与特色重塑三大抓手探索生态文明视角下贫困地区乡村振兴路径,为贫困地区和生态保育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社会福利函数视角下精准扶贫政策的福利效果评价——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下载:96 浏览:509

齐雁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本文对"精准扶贫"是否真正有效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进行研究,并对精准扶贫政策未来十年的福利效果进行预测。本文构建的福利效果测评体系包含三类指标:公平、效率、自由。通过对实施精准扶贫地区的基尼系数、经济增长率及个人可支配收入与物价指数的比例变化情况进行测评,并建立精准扶贫政策福利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内蒙古自治区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对策研究——以贺州市平桂区土瑶集聚区为例 下载:32 浏览:315

吕南辉 《当代市场营销》 2020年11期

摘要:
作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深度贫困地区,平桂区土瑶集聚区的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本研究基于平桂区土瑶集聚区的贫困现状,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从主观因素到客观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借鉴了其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积极做法,提出聚焦特色产业增强产业带动能力、整合资金激发扶贫开发动力等对策建议。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评价研究——以石家庄市平山县石榴沟村为例 下载:77 浏览:445

杨凤云1 纪秉尘2 侯少峰3 宋晨旭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现阶段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评价的缺失,本文在精准扶贫视角下,以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石榴沟村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在如何兼顾扶贫开发的同时,能够更深层次地挖掘和保护乡村景观的评价模型。通过对平山县石榴沟村、神堂关村、西下庄村、营里村、桑林口村等村落实地调研、专家访谈,从文化景观、产业景观和生态景观3方面选取了民居乡土特色、园圃和水体环境质量等15项指标进行研究。研究得出石榴沟村文化景观权重(0.462)>生态景观权重(0.285)>产业景观权重(0.253),从而提出贫困乡村的景观规划应把文化景观放在首要地位的结论,以期为广大乡村建设者提供借鉴。

青海省金融精准扶贫畜牧业战略研究 下载:31 浏览:328

王丽娜 徐振华 《当代市场营销》 2020年2期

摘要:
以青海省畜牧业扶贫中完善金融作用机制为研究目的,应用到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通过搜集分析文献明确该研究方向的创新点和不足,然后结合理论基础与青海省总体或个别案例总结目前利用金融推动当地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工作的经验,并从龙头企业和信用担保机构发展,金融扶贫机构体系和信用环境四个方面的问题阐述原因及相应对策。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乡村规划模式探析——以怒江州贡山县茨楞村为例 下载:79 浏览:475

崔亚飞1 蔡芳1 范星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1期

摘要: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目标,对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地理环境限制,交通不便,"三区三州①"一直以来是我国最为贫困的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生活质量无法保障,乡村尤甚。按照党和国家关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要求,结合云南省关于"精准扶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乡村振兴"等相关文件研究,本文通过总结其他地区"精准扶贫"模式下的成功经验,在做好本底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茨楞村提出旅游扶贫模式引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的精准扶贫模式,力争2020年实现全村脱贫,并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基础。

武陵山区精准扶贫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下载:53 浏览:279

刘欣昊1 田祖国2 《管理与科学》 2019年5期

摘要:
精准扶贫与文化产业都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两者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武陵山区精准扶贫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探究武陵山区精准扶贫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瓶颈,研究认为,精准扶贫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精准定位到户、文化产业发展链条多元化、培养文化产业专门化人才、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互联网+扶贫"等是武陵山区精准扶贫与文化产业协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民族地区中职护理教育与养老产业结合,促进精准扶贫的思考 下载:56 浏览:423

刘莹 《当代市场营销》 2019年5期

摘要:
中国老龄化问题对中职护理人才表现急切的需求,结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设中医学校及其所经营管理的广西重阳老年公寓案例,提出民族地区中职护理教育与养老产业结合,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实现精准扶贫的思考与建议。

熵值法在经济政策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精准扶贫为例 下载:77 浏览:452

何潇蓉1 王晓荣1 吴玉婷1 任贺宇1 杜乾立2 《交叉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熵值法作为确定指标权重的一种方法广泛的应用于经济政策综合评价中.通过判断不同指标之间的差异程度,可以确定指标权重进而测算经济政策综合评价得分.但随着经济政策、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评价指标也应进行调整,做到与经济政策同调整,才能实现理论模型更好的应用于经济研究中.真正起到完善评价机制,推进经济政策有效实施的作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