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含有不同间距凹坑缺陷的发酵罐应力分析与计算 下载:42 浏览:388

林国庆1 时黛1 李福来2 《装备技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对含有不同间距凹坑缺陷的发酵罐进行应力计算与分析,得到轴向排列的多凹坑区域应力值分布情况和应力集中系数与相邻凹坑间距L和凹坑数量的关系。经过分析可知,当相邻凹坑间距与X方向宽度比值L/X<3时,其应力值随着凹坑间距的增加而减小,当L/X≥3时,相邻凹坑之间间距对应力分布几乎无影响。应力集中系数随着两凹坑中心距离增加而减小,当L/X<3时,应力集中系数的变化幅度较大,当L/X≥3时其变化趋于恒定。最大应力值和应力集中系数与凹坑缺陷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相邻的凹坑间距成反比。

径向载荷作用下圆筒稳定性的对比研究 下载:54 浏览:286

刘帅 《装备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根据EN1993-1-6(2017)"Strength and stability of shell structures"标准对圆筒设备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采用ANSYSworkbench软件对其进行具有初始几何缺陷的几何材料双非线性(GMNIA)屈曲分析。通过对比两种计算的结果得到,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有限元法与公式法得到的结果较为一致,且径向受压同样会对圆筒设备造成伤害。

蒙乃尔合金与铜镍合金换热器的研制 下载:42 浏览:275

羊衣木 《装备技术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蒙乃尔合金与铜镍合金之间的焊接是异种合金焊接,各合金焊接特点完全不同,焊接难度较大。通过分析研究其焊接特点和焊接工艺试验,确立了适合的焊接参数,提出了合理的预防措施,有效避免了在焊接过程出现焊接热裂纹、焊接气孔等焊接缺陷,显著提高了焊接质量。

奥运“金牌”的文化整合机制研究——以中国女排为例 下载:36 浏览:225

谢植峰1 易芳2 李正棉3 陈相权4 谢植耀5 《体育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方法对中国女排奥运"金牌"的文化整合进行研究,弄清楚奥运"金牌"的整合含义,结合中国女排奥运夺金的中国文化来对奥运"金牌"文化进行整合,研究得出:奥运"金牌"体现的是一种"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同时也充分表达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与不畏艰险、敢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在比赛场上,在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时,发扬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对自然要敢于挑战,克服来自大自然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摆脱自然对我们的各种困境而取得更多的胜利。

基于Eurocode 3标准的某塔设备稳定性分析 下载:23 浏览:214

龚奕豪 《装备技术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有限元方法较高的计算能力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更多可能,介绍了Eurocode 3标准中公式法和数值模拟LBA-MNA方法。通过真实案例,根据Eurocode 3标准中的公式法对轴向弯矩作用下的塔设备进行稳定性分析,并与LBA-MNA法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延长单筒节来进行多筒节的失稳分析是偏保守的。

椭圆度与材料不均匀性对外压容器临界压力的影响 下载:32 浏览:346

朱振华 崔伟 郑祥凯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在容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会引起椭圆度与材料不均匀性几何缺陷。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两种分析方法初步探究椭圆度和材料不均匀性对失稳时容器临界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椭圆度的外压筒体的临界压力随椭圆度的增加而降低,导致筒体承载能力下降,使失稳提前发生;由材料不均性引起几何缺陷也会对外压容器临界压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浅析离心机在飞灰水洗固液分离中的应用 下载:70 浏览:410

李强 谢世艺 陈裕晖 施海荣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主要介绍了离心机在飞灰水洗固液分离过程中的应用,分析了飞灰泥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生产工艺,详细阐述了离心机的性能参数、技术特点、常见故障及解决措施等。

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的学徒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为例 下载:93 浏览:497

程豪华 鲁储生 《中国职业教育》 2018年6期

摘要:
根据数控技术人才市场需求,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为例,探讨了技能大师工作室与学徒人才培养的关系和作用。以工作室为育人平台,发挥大师的核心技术引领作用,通过技能大师带领师徒开展技术项目研修,在预备技师班层面展开的数控技术学徒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实践成效。

内插螺旋弹簧核心流强化传热实验研究 下载:18 浏览:486

刘丽芳 程俊文 徐建民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对管内插入不同圈径的螺旋弹簧在核心流强化传热区域的传热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弹簧圈径大小对核心流强化传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管内核心流区域插入螺旋弹簧对传热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其强化效果与插入弹簧的圈径大小以及流体状态有关。

GB/T 151与ASME B&PVC固定管板计算方法对比 下载:56 浏览:329

严翔 龚奕豪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对比了GB/T 151—2014与ASME B&PVC标准中固定管板计算方法的差异,在假设条件下分别用两种标准对管板最小厚度进行了计算。在进一步分析中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压力作用下实体管板弯曲应力的变化情况并与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矩形薄壁容器的有限元计算 下载:20 浏览:451

龚雪茹1 肖普2 魏化中1 舒安庆1 张宏鹏1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针对矩形薄壁容器,分析了其常规设计方法的不足。为了满足结构的刚性要求,保证结构安全可靠,提出了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计算分析。以矩形下料仓为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应力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薄壁容器在指定的工作状况下满足结构强度要求,且评定依据较常规设计方法更为可靠。

时效工艺对铍青铜薄板弹性元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下载:14 浏览:186

武婧亭 赵斌 韩岷 冉江南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11期

摘要:
研究了不同时效参数对铍青铜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金相和力学性能分析的结果表明:时效温度不同,铍青铜弹性元件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不同。经工艺三处理后的铍青铜弹性元件显微组织晶界清晰,且明显有强化相γ相析出,硬度在370~380 HV10,而经工艺一和工艺二处理后的铍青铜显微组织无强化相析出,或析出较少,硬度不足330 HV10。

一种大型天线扼流圈加工技术研究 下载:56 浏览:281

孙广宇 刘暄 倪娜 张博威 赵德新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10期

摘要:
扼流圈是在天线设计基础上用于改善电磁波传输多径效应、改善辐射效率、提高辐照均匀度的重要结构,零件公差要求严格。由于材料为硬质铝合金,加工过程中切削量大,材料加工过程变形量大,导致尺寸精度难以保证,加工难度系数高。分析了扼流圈零件及影响其加工精度的因素,通过工艺方法、切削参数、装夹方式的选择,采取对应的加工余量控制、应力控制、振动控制等手段,提高加工质量,保证了加工精度。

基于容差分析的转动机构装配方法研究 下载:62 浏览:325

王现冲 杨涛 冀巍 冯利明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在实际工程中,受加工、装配以及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减少误差带来的不确定性,针对转动机构的产品特征,分析了容差设计与设计、工艺、制造、装配等精密机械研制过程之间的联系,提出了适合机构产品的装配方法,总结出装配过程中调整法及修配法的计算步骤。针对天线转动机构驱动部件进行容差分析,利用装配调整法设计调整方案。

逆向装配工艺方法在航天器机构装配中的应用 下载:33 浏览:349

戴广永 冯利明 李晓峰 孟庆昕 焦云雷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着陆器转移机构是实现巡视探测器从着陆器向月面转移的重要机构。介绍了在转移机构总装过程中,通过采用逆向装配的工艺方法解决了产品结构设计复杂、装配操作难度大、装配精度不易保证等问题,实现了转移机构的精密装配,保证了装配关键环节的质量,积累了丰富的装配经验,形成了稳定成熟的装配装调方法。

基于CSCW的复杂光学遥感器工艺与设计协同方法研究 下载:35 浏览:231

王彦峥 韩杰 张志刚 郭锋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8期

摘要:
阐述了复杂光学遥感器协同制造中工艺与设计协同工作方法和管理思路。针对产品设计过程中工艺参与设计的活动,运用CSCW技术构建工艺与设计协同工作平台,建立新的工艺与设计协同工作方式,完善工艺与设计协同工作流程和程序,将工艺与设计协同工作覆盖产品方案设计/三维模型构建/详细设计全过程,实现与产品设计并行开展设计工艺性审查和工艺设计。

基于CSCW的复杂光学遥感器工艺与设计协同方法研究 下载:28 浏览:219

王彦峥 韩杰 张志刚 郭锋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8期

摘要:
阐述了复杂光学遥感器协同制造中工艺与设计协同工作方法和管理思路。针对产品设计过程中工艺参与设计的活动,运用CSCW技术构建工艺与设计协同工作平台,建立新的工艺与设计协同工作方式,完善工艺与设计协同工作流程和程序,将工艺与设计协同工作覆盖产品方案设计/三维模型构建/详细设计全过程,实现与产品设计并行开展设计工艺性审查和工艺设计。

基于3DCS的某型号导弹舱段装配容差分析 下载:20 浏览:151

王鑫1 李兆宇2 王亮3 李小强1 孟庆阔1 金朝海1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目前导弹零部件容差设计主要依赖经验,实际装配时极易发生干涉的问题,以某型号导弹舱段为例,基于3DCS软件开展了其装配容差分析与优化研究。首先在掌握实际装配工艺的基础上,简化建立了其尺寸链方程;然后基于3DCS软件建立了其装配过程容差分析模型,找出并改进了其设计的不合理处,避免了实际装配出现问题。

劣弧圆柱面上向心圆周孔的加工 下载:21 浏览:220

马建斌 张刚 戴广永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6期

摘要:
航天小批量生产中劣弧圆柱面上向心圆周孔的生产加工存在准备时间长,孔位精度不易保证,检测结果随机误差大的问题。以角盒产品为例,分析了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加工难点,介绍了劣弧圆柱面镗孔的装夹定位方法和镗孔刀位点的坐标计算方法,最后提出角盒产品劣弧圆柱面上孔位精度的检验方法。采用误差分析原理对检测数据分析,孔位测量数据符合3σ准则,使用该工艺方法加工的孔位精度能满足零件设计指标要求。

有限空间内活动线束连接器尾夹实施工艺 下载:13 浏览:182

田景玉1 穆希鹏2 王玉龙1 王威1 张伟1 张俊1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5期

摘要:
结合某航天项目实际需要,针对活动线束的连接器尾夹处理工艺进行研究,设计了4种工艺方案并测试,确定了在导线间填充环氧胶的工艺方法是一种可靠的压线卡处理工艺,可以确保压紧线束,使活动线束的扰动不对连接点产生应力作用。通过该种工艺实现了某航天产品活动线束的高可靠工艺实施。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