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凤凰山矿XV1309工作面地表线塔沉降倾斜观测 下载:51 浏览:363

王冬冬 《煤炭技术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煤炭资源从地下采出后,会造成地表沉陷。凤凰山矿XV1309工作面地面有一条110k V线路和两条35k V线路。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会对该范围内的32根线塔造成影响,为了实时对线塔的倾斜情况进行掌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线塔安全,特实施此项观测。

复合地层条件下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 下载:78 浏览:472

丁亚会1 王雅建2 许有俊3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依托广西省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某过街通道土压平衡矩形顶管工程,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复合地层条件下顶管施工地面横纵向变形规律,提出了Peck公式在预测该地区典型复合地层中顶管隧道地面沉降的关键参数建议值。

小半径曲线盾构隧道下穿城市主干道施工技术 下载:72 浏览:439

吴发展 张歌谣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道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地层产生扰动,施工前对下穿段范围内城市道路现状进行详细调查,掌握路面情况,选择符合施工情况的掘进模式。小半径曲线条件下盾构隧道施工,盾构司机需了解掘进线路的变化情况,根据地层变形的监测数据,控制盾构掘进参数,保证盾构掘进时的施工质量和管片拼装的施工质量。合理的推力和掘进速度是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通过施工监测数据,分析地表沉降,及时反馈施工,优化掘进施工参数,可有效控制施工风险。

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管线沉降特性研究 下载:67 浏览:390

曾员 银英姿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包头市阿尔丁大街地下过街通道工程采用三维有限软件FLAC3D模拟矩形顶管施工过程,对照监测数据,得到数值模拟的各管道最大竖向位移,分析监测数据得到各管线的最大位移值。从给水管、煤气管的沉降曲线分析可知轴线正上方三测点发生沉降变形,两边监测点发生隆起变形,管线横向变形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基本相符,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包头地区煤气管的变形控制值。

基于某高铁软土路基固结分层填筑的新思考 下载:58 浏览:341

鲍先凯1 黄春辉1 赵泽蔚1 武晋文2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以贵州地区某高速铁路软土路基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并结合实测数据,提出常规观测方法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沉降观测改进方案,分析路堤填筑过程的沉降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可对填筑过程中的沉降量进行预测,与常规检测方案结合后可对分步填土厚度和观测时间安排提供指导,在此基础上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调整,最终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土体内部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从另一角度对土体固结快慢进行了论述,并发现沉降速率与超孔隙水压之间的相关性。

核电工程软岩地基沉降计算及沉降预测 下载:77 浏览:213

李忠诚1 凡红1 丁志新1 丁秀丽2 黄书岭2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10期

摘要:
为了解软岩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基于国内某实际软岩地基核电工程,建立核岛软岩地基三维有限元模型,提出了适应于软岩地基时效力学特性的流变模型,通过二次开发将所提出的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嵌入到FLAC3D软件中。同时采用的敏感度熵权属性识别综合评价模型对地基软岩力学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基于均匀设计-改进遗传算法-神经网络集成理论的岩体力学参数反演分析方法,结合现场监测资料,反演获得了地基软岩的弹塑性和黏弹塑性模型的力学参数。利用反演获取的力学参数对已发生的核岛地基沉降变形进行数值重演,分析了当前荷载条件下地基沉降变形量及不均匀变形,并对后续地基沉降变形量及不均匀变形进行了预测。该套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类似软岩核电工程的地基沉降变形计算以及沉降预测。

冀东油田南堡1-3人工岛岛体围堤监测与分析 下载:81 浏览:452

李泽 代兆立 王召堂 张传隆 董常家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人工岛围堤的沉降和位移是威胁人工岛结构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了监测南堡油田1-3人工岛岛体的稳定性,提出了在岛体围堤布置4个观测断面进行包括滩面沉降、围堤地基分层沉降、围堤地基深层水平侧向位移三项内容的观测方案。对监测沉降、位移的方法和原理进行了简要阐述,对监测的沉降、位移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施工加载期间滩面沉降、地基侧向水平位移增加较快,施工结束后滩面沉降和地基侧向水平位移趋于稳定;分层沉降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监测成果对其他类似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地铁盾构与暗挖隧道对接施工关键技术 下载:69 浏览:431

刘毅1 刘耀轩2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北京地铁14号线南八里庄站—北京工业大学站区间盾构与暗挖隧道对接施工中,通过分析工程与水文地质、周边环境及工程重难点,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研究盾构对接段的注浆加固、对接段初支扩挖及沉降控制、对接段防水及二衬施工等工艺,提高了盾构施工的适应性。

水文地质工程渗透检测技术方法探讨 下载:75 浏览:459

王度斐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0期

摘要:
水文地质工程是工程地质勘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水文地质工程勘察设计中,必须要对水文地质的渗透性进行检验,这是提升水文地质工程勘查技术的重要因素,将直接影响到建筑使用的安全性。本文对水文地质工程渗透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其在应用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借鉴和参考。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若干问题的研究 下载:57 浏览:393

王度斐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9期

摘要:
水文地质勘探是工程地质勘探中的重要内容。水文是影响工程地质的主要因素,对项目岩土工程施工具有直接性影响。水文地质勘察有助于获得详细的工程地质数据,为保障工程质量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希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借鉴和参考。

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横向加劲肋拓宽研究 下载:47 浏览:365

吴文清1 翟建勋2 张娴1 赵昊1 张慧1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针对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横向拼接难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横向加劲肋的新型柔性横向拼接结构。保持新旧箱梁翼缘板分离,在新旧箱梁翼缘板下侧增设沿纵向均匀设置的横向加劲肋,将新旧箱梁翼缘板连接起来,形成一种基于横向加劲肋的柔性拼接结构。依托实际工程,考虑了车辆活载、基础沉降差、新浇筑混凝土的收缩及徐变变形等多重作用,对拼接结构自身及拼接前后既有箱梁的受力状态变化规律进行了较全面的有限元分析。研究表明,拼接拓宽后结构整体刚度有明显提高,且能有效减小旧桥的活载作用效应,说明横向加劲肋能够有效连接新旧箱梁,使得拓宽结构共同受力;在新建桥梁的材料收缩及徐变效应作用下,拓宽后整体结构产生较明显的横向变形,尤其要关注梁端截面的横向变位和加劲肋主拉应力值;在基础不均匀沉降差作用下,各支点截面加劲肋存在较大的主拉应力,可能造成结构开裂损坏,需要采取有效加固措施或进一步优化设计横向加劲肋。此外,文章还研究了加劲肋尺寸参数及布置间距变化对新旧桥梁及加劲肋自身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柔性加劲肋拼接结构用于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横向拓宽是可行的,它为类似桥梁拓宽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选择方案。

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机理研究 下载:66 浏览:434

田小伟 田俊花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9期

摘要:
在沿海地区对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导致了地面沉降现象越来越严重。地面沉降不但会使地面的稳定性失去平衡,还会因其房屋倒塌、倾斜以及墙体开裂等问题,甚至还会影响到海水的回流,使其造成不能挽回的灾害,可以说当前发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人们对地下水的抽取。因此,本文就重点从地下水抽取而引发的地面沉降机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便为解决抽取地下水和地面沉降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为有关工程落实提供可靠依据。

沧州地区地面沉降发展趋势与防治对策分析 下载:68 浏览:471

田小伟 田俊花 徐宏斌 田双静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9期

摘要:
地面沉降机理分析是目前研究地面沉降防治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沧州地区地面沉降发展趋势与地下水位状况的对比,分析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的相互关系,分析地面沉降发展规律,探讨地面沉降防治成效,为今后沧州地区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和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双筒式电/磁流变减振器内沉降颗粒再分散研究 下载:74 浏览:498

李春明 雷强顺 冯占宗 阴运宝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针对传统双筒式电/磁流变减振器底阀堵塞问题,设计了一种单程阀,取代原有压缩阀.该阀安装在活塞杆导向座上,在压缩行程时开启,使工作缸上腔的浮油到达补偿腔;在拉伸行程时关闭以获得较高阻尼,同时浮油经底阀进入工作缸下腔,与沉降颗粒重新混合.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该阀可利用车辆振动能量使电/磁流变液单向循环流动,达到动态混合均匀、消除沉降影响的目的.

关于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12 浏览:358

张瑞华 《低碳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针对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有效分析,并详细介绍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应用的现实意义、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优势及要点,如降低温度影响、沉降病害控制、合理释放应力等,提出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控制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多种软基处理方式下高速公路湖相软土地基沉降规律研究 下载:47 浏览:436

李宗杰 付旭司 文静 刘益良 《航空航天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软基处理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广泛存在,且软土地基种类繁多。本文针对河北地区高速公路湖相软土地基,采用室内数值模拟和现场施工监测的方式,通过对堆载预压、长短复合桩基、强夯法、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等多种软基处理的方式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湖相软基沉降规律的影响。

盾构下穿高铁桥梁施工控制技术 下载:84 浏览:303

李盼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随着城市地铁交通的快速发展,盾构下穿各种地面交通线路的情况也频繁发生。以某盾构区间下穿高铁桥梁为例,从施工的角度来探讨降低风险的措施,通过灌注桩加固、掘进参数控制、区间注浆、监控量测及千斤顶应急等施工手段,有效的降低桥墩变形、减少沉降,确保盾构施工和高铁运营两方面的安全,以期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桂花屋基特大桥临近既有线基坑支护设计及分析 下载:36 浏览:329

刘平华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桂花屋基特大桥临近运营的渝黔铁路,其8#承台基坑距离既有线最近,在充分考虑既有铁路线安全的前提下,分析了地质、水文条件、造价和工期因素,最终确定采用C-T型锁扣钢管桩的大刚度支护结构,并且设计了围囹体系。根据施工工况,采用理正软件的单元法对防护桩进行计算分析,并采用midas软件对支撑体系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各个施工工况下,钢管桩和支撑体系的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要求,施工引起的周边沉降也满足铁路部门的限值要求,并且与实测沉降值基本吻合。这可为临近既有线的基坑支护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高速公路改扩建填方路基差异沉降因素及控制技术研究 下载:67 浏览:618

周艾强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在公共交通网络日益完善的背景下,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改扩建成为目前施工建设的难点所在。本文将以具体工程建设为例,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填方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沉降控制技术,以供参考。

公路交通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研究 下载:38 浏览:1657

黄坤峰 《交通技术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交通事业建设发展的步伐持续加快,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交通环境的改善与国家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公路桥梁工程是交通领域的重点内容,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保证其施工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沉降路段的路基面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现阶段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面临的一个主要的质量影响因素,施工单位及相关的施工人员务必给予高度重视。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