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威海桑沟湾海域不同海带品种/系的生长状况研究 下载:60 浏览:428

王珊珊1,2,3 张瑞标1,2,3,4 常丽荣4 肖露阳4 孙利芹5 刘振华1,2,3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为探索威海桑沟湾海域栽培的适宜品种/系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选取了"黄官"、"爱伦湾"、"烟杂"、"连杂1号"、"205"、"海科1号"、"丰宝"、"海天1号"、"901"和"韩国品系"10个品种/系(各2绳,30株/绳)的海带苗进行栽培试验,海带苗初始体长为(20.34±0.49)cm,初始体宽为(3.21±0.16)cm,初始鲜质量为(0.05±0.01)g,试验从2017年12月开始至2018年6月结束,每月测定各种海带的长度、宽度、鲜质量、鲜干比等指标,并分析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爱伦湾"、"205"、"丰宝"海带的各项生长性状相对较优,可优选栽培,其中,"丰宝"海带的长度最大(320.93cm),"爱伦湾"海带的宽度最大(49.93cm),"205"海带的鲜质量最大(1.78kg),"爱伦湾"海带的鲜干比最小(7.91);而"韩国品系"海带的各项生长指标相对较差,不适合选择栽培;其他各品种/系海带生长指标也无明显优势。研究表明,桑沟湾海域不同品种/系海带的生长存在差异,除了与品种系特异性有关外,还与海域特性如温度、营养盐等有关,桑沟湾海域适宜栽培的优质海带品种/系为"爱伦湾"、"205"和"丰宝"。

光周期对红鳍东方鲀脑组织中GH和SS基因表达水平和昼夜表达模式的影响 下载:70 浏览:450

魏平平1,2 李鑫1,2 刘鹰1,2,3 李晓豪1,2 宋昌斌4 陈涛5 马贺1,2 田野1,2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为研究光周期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脑组织中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SS)基因表达水平和昼夜表达模式的影响,采用初始体质量为(7.89±0.42)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为研究对象,养殖在试验桶(直径80cm、深50cm)中,海水温度为19~23℃,盐度为31~32,共设置5种光周期8L∶16D、12L∶12D、16L∶8D、20L∶4D、24L∶0D,每个处理组设3个平行,每桶放60尾鱼,试验周期为30d,试验结束后全天取样,测定脑组织中GH、SS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8L∶16D光周期处理组红鳍东方鲀脑组织中GH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光周期处理组(P<0.05);8L∶16D光周期处理组SS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24L∶0D组(P<0.05),其他处理组SS基因相对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GH和SS基因表达水平分别在12L∶12D和8L∶16D光照条件下呈现昼低夜高的特点。研究表明,结合GH和SS基因在不同光周期下的表达量及昼夜表达特点,长时间光照(16~24h/d)并不利于红鳍东方鲀幼鱼生理节律的维持,本试验条件下最佳光照时长为8~12h/d。

刺参速生耐高温品系生长性能及高温期摄食性能分析 下载:79 浏览:508

曹学彬1 王福辰1 刘佳亮1 李静1 王俊杰1 李君华1 张志伟1 刘石林2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为分析定向选育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速生耐高温品系的生长性能和高温期摄食性能,对该品系刺参第四世代(G4)、第三世代(G3)及未经选育的普通刺参(对照)4—30月龄的生长指标进行连续和定期测定,并对26~30月龄刺参高温期排粪个体数量比例及粪便相对质量(RFM)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3组刺参体质量增长分化时间点出现在13~14月龄时期,G4、G3两组刺参的体质量峰值和终末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4组体质量峰值和终末值高于G3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016年6—10月(14~18月龄)和2017年4—8月(24~28月龄)两个高温时期内,G4与G3两组刺参的增重率(W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G4与G3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排粪个体数量比例和RFM均随水温升高显著降低(P<0.05),同温度下G4>G3>对照;排粪个体数量比例仅在水温上升期升至26.4℃和水温下降期降至23.8℃时差异显著(P<0.05);RFM在各取样水温下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当RFM取值为0.001~0.020,G4、G3组对应水温值比对照组高出0.30~2.48℃,RFM取值为0.010时,G4、G3组水温分别为26.39、26.09℃,对照组水温为23.91℃,表明水温因素限制选育品系刺参摄食活动的影响有所降低。研究表明,经累代定向选育的速生耐高温刺参品系比普通刺参生长增重更快,高温期摄食性能更具优势。

原油污染土壤翅碱蓬根际效应和降解的研究 下载:81 浏览:512

刘欢1,2 何洁1,2 樊晓茹1,2 王庆芝3,4 刘远1,2 魏海峰1,2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为研究植物的根际效应对原油降解的影响,以中国北方沿海滩涂优势盐碱植物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为对象,通过多隔层根箱种植试验,测定原油胁迫90d后翅碱蓬种植试验组和未种植翅碱蓬对照组中不同根际距离(0~3.0、3.1~6.0、6.1~9.0、9.1~12.0 mm和﹥12.1 mm)区土壤中氨基酸含量、小分子有机酸相对含量、总糖含量、酶活性、细菌数量变化,以及土壤中原油、菲和芘的降解率。结果表明:翅碱蓬种植试验组土壤低分子有机物各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未种植翅碱蓬对照组土壤中相应成分(P<0.05),其中总糖与氨基酸含量在0~3.0mm根际距离区最大,草酸含量在3.1~6.0mm根际距离区最大,均显著高于其他根际距离区(P<0.05),随着根际距离的增大,各组分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土壤细菌数量最大值均出现在3.1~6.0mm根际距离区,均显著高于其他根际距离区(P<0.05);各根际距离区翅碱蓬种植试验组原油降解率均显著高于未种植翅碱蓬对照组(P<0.05),最大值出现在3.1~6.0mm根际距离区,显著高于其他根际距离区(P<0.05),随着根际距离的增大,土壤原油浓度总体呈增大趋势。研究表明,翅碱蓬根际环境有利于降低土壤的原油浓度,且在3.1~6.0mm根际距离时效果最为显著。

3株耐盐细菌对萘、菲、惹烯和苯并[α]芘的降解性能 下载:56 浏览:443

陈弘昊1 李作扬1 陈泉睿1 何洁2 赵欢1 王斌1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为研究3株耐盐细菌(S1 Microbacterium sp.、G12 Zhihengliuella sp.和Y3 Pseudomon putida)对多环芳烃的利用性能,分别测定其在以萘、菲、惹烯和苯并[α]芘为唯一碳源并添加不同浓度葡萄糖(0、0.5、1.0、1.5 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测定了3株菌在上述培养基中作用7 d后对4种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性能,同时测定出3株菌的生长量并计算出单位细胞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3株菌均能够利用4种PAHs作为碳源,且在无糖的萘-无机盐培养基的中生长量高于其他3种PAHs-无机盐培养基,在萘、菲、惹烯-无机盐培养基的生长量均与含糖量成正比,但0.5、1.0、1.5 g/L葡萄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1.0 g/L葡萄糖时,3株菌对4种PAHs的降解率均可达到最高值,对萘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44.06%(S1)、70.56%(Y3)和50.98%(G12),对菲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49.66%(S1)、45.87%(Y3)和38.29%(G12),对惹烯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66.13%(S1)、61.31%(Y3)和56.20%(G12),对苯并[α]芘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69.42%(S1)、65.79%(Y3)和65.01%(G12)。研究表明,3株菌对4种PAHs单个细胞降解速率均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大幅度降低,呈剂量反比关系。

网目缩结对盘锦海域桁杆虾拖网网囊的选择性影响 下载:55 浏览:450

庄鑫1 张国胜2 李敬尧3 陈绍军4 王振宇1 王羿宁1 刘景1 徐铭1 姜宏哲1 邢彬彬1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为研究盘锦海域桁杆虾拖网网囊结构的调整,掌握网囊网目在不同缩结系数0.99、0.95、0.91时对桁杆虾拖网捕获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icauda的选择性影响,采用套网法对不同缩结系数的网囊网目进行了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网囊网目缩结系数的减小,两种虾的选择性曲线向右偏移,较小体长范围内虾的选择率变小,说明可以释放一定数量的幼虾;但当所捕获的葛氏长臂虾和脊尾白虾体长达到某一值时,缩结系数的减小对两种虾的选择性已无明显影响,当缩结系数为0.95、0.91时,对应葛氏长臂虾体长分别为42.5、52.5mm,对应脊尾白虾体长均为47.5mm。研究表明,缩结系数降低后,两种虾的选择范围均变小,选择性尖锐度变强,本研究结果可为桁杆拖网过渡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渤海海域幼虾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过渡期后的桁杆虾拖网归属问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与任务”笔谈 下载:39 浏览:391

金永明1 赵昕2 韩立民3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5期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时的重要讲话,尤其是针对“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科技”“确保能源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指示,极大地凝聚和提升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和地位,进一步拓展和固化了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对于加快提升学术研究水平、突破关键技术、认识海洋作用、海洋学科建设等带来新的动能,为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和战略性贡献,并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及环境带来创新性发展和成就,为提升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地方海洋科技政策的变迁分析—基于1997—2021年228项政策文本的实证研究 下载:38 浏览:370

李纪琛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以1997年来我国沿海重点海洋经济和海洋技术产业发展省市出台的228项地方海洋科技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维尺度分析、聚类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三种量化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变迁研究。分析发现:制度厚度呈现出由“薄”到“厚”的发展过程,但政策内容的一致性和衔接性却持续走低;政策工具维由单一孤立到多元协同,但需求类政策仍较缺乏;政策目标维由单一目标的重点突破到多政策目标的齐头并进。由此,政策核心实现了由关注科技进步到强调海洋科技创新的转变。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区域海洋科技创新效率比较研究 下载:41 浏览:364

徐胜 李新格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将海洋科技创新过程分为创新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运用两阶段DEA模型对中国2006—2014年11个沿海地区的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远高于创新研发效率,较低水平的创新研发效率导致海洋科技创新综合效率总体水平不高;海洋科技创新研发效率和综合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则整体呈下降趋势。在区域层面上,海洋科技创新综合效率及分阶段效率的地区差异明显,且分阶段效率协调程度差。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机动车检测仪器技术保障与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82 浏览:857

陶铃伶 《中国仪器》 2024年4期

摘要:
机动车检测仪器技术保障与管理领域的现代化进程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机动车检测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并且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将为交通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基于此,以下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机动车检测仪器技术保障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浅析船舶电气生产设计 下载:73 浏览:740

姚淦 《中国电气工程》 2024年9期

摘要:
新时代,我们国家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的发展日益迅速,为使发展质量更高,必须要对船舶电气生产设计加深研究及优化。船舶电气生产设计本身就是极为琐碎的工作,牵扯到很多不同的环节,涉及各种不同的学科知识。船舶电气生产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船舶建造的周期以及最终的产品质量。在各种新技术不断推出的时代,船舶电气生产设计面临着更多的艰巨挑战。鉴于此,笔者结合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对船舶电气生产设计相关内容展开了一些分析。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