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干热河谷区冲沟地貌演化动力机制及其生态治理模式 下载:86 浏览:483

杨鸿琨1,2 苏正安1 朱大鹏2 周涛1,3 何周窈1,4 方海东5 史亮涛5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8期

摘要:
冲沟侵蚀是干热河谷区一种重要的土壤侵蚀类型。干热河谷区内冲沟分布范围广、沟壑密度大,冲沟侵蚀对当地居民生活生产和工程建设造成威胁。从干热河谷区冲沟形成的环境背景条件入手,论述了干热河谷区冲沟的地貌演化过程和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从水力侵蚀过程和重力侵蚀过程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冲沟发育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并对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生态治理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的思考 下载:81 浏览:482

刘金鹏 周自强 陈豫津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6期

摘要:
通过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现行方案编制内容与具体实施情况差别较大,后续设计严重脱节是造成目前方案变更的主要原因。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改革现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内容和深度,二是尝试推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设计(施工图设计)同一主体执行制度,三是强化临时措施设计和监督、监测,四是尝试进行区域水保方案编制规划试点工作,实行"大框架、小特征"的编制思路,让水土保持方案更加合理地为建设单位服务。

阳原县小流域山洪灾害调查与结果分析 下载:74 浏览:427

张健 《交叉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根据阳原县暴雨洪水资料,经实地踏勘,对阳原县进行历史洪水调查,使用比降—面积法推求出段家庄、范家窑、南口三个断面历史洪水的洪峰流量,进一步推求出流域不同频率设计暴雨洪水,段家庄、范家窑、南口洪水流量重现期分别为10年、100年、20年.

神经网络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45 浏览:455

吴骏业1,2 郭荣文1,2 柳建新1,2 陈杭1,2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2期

摘要:
神经网络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是一种从经验中学习并识别数据中的复杂模式和关系的算法。经过漫长的发展之后,该方法广泛应用于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目标检测、金融等领域,并呈现出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局面。在地球物理领域,相较于传统的方法,神经网络的应用起步较晚。通过学习,神经网络方法能很好地获得输入与输出的复杂关系,该方法在最近十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是一种更健壮、更快速的方法。为了理清神经网络方法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情况和推动该方法在地球物理领域的应用发展,通过最新的文献综述,在介绍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神经网络模型的发展基础上,分析了神经网络在地球物理数据预处理,数据解释(正演、反演等)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神经网络在地球物理领域的发展趋势。

坡度与坡位对工程创面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研究 下载:33 浏览:191

张家喜1,2 詹天宇1 杨兴3 彭培好1 李伟2 《土壤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为探明四川二郎山西坡318国道沿线工程创面生态和土壤修复状况,了解工程创面坡度与坡位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用现场调查和工程创面土壤采样、分析测定pH值、有机质等9个指标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修复15年以上的工程创面土壤养分含量水平总体上还不及自然坡面,养分水平偏低;坡度对创面土壤养分影响较大,35°~40°坡面土壤养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大于40°~45°坡面,35°~40°坡面土壤全钾、有效磷含量则小于40°~45°坡面;坡位对工程创面土壤养分影响则较小。

华坪县中心镇山洪灾害预警指标检验及复核分析 下载:96 浏览:516

卢晓鹏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云南省华坪县山洪灾害频繁,本文利用该县发生的较大洪水资料,分析山洪灾害预警指标检验复核的方法与流程,为山洪灾害预警指标检验复核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表明:运用实际发生的较大洪水对预警指标进行检验复核、验证分析预警指标的合理性、提高预警指标精准度,对山洪的御防、人口的安全转移具有积极的作用。

层状介质中大地电磁场信号时域阻抗分析 下载:64 浏览:393

吴鸿卿1,2 严家斌1,2 王慧1,2 李大雁3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5期

摘要:
在大地电磁测深中观测得到的电磁场信号十分微弱,具有非稳定特性,观测信号易受到噪声的干扰,使用基于稳定电磁信号稳定的频率域阻抗张量的估计方法,导致计算的电阻率准确度差。为了能保证非稳定信号阻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频率域传递函数出发并对其求解,利用傅里叶变换得到时域传递函数,经过推导得到时间域中求解阻抗的表达式。最后模拟得到了层状介质中时域大地电磁测深曲线,并与频率域大地电磁理论曲线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时域比频域估算阻抗或电阻率更准确。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徐州市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 下载:97 浏览:518

李洁1 黄岩2 刘昭贤3 欧德品1 谭琨1,4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2期

摘要:
以2016、2017和2018年中高分辨率哨兵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支持下利用变异系数法构建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模型,并对徐州市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大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较好的水平,但市区生态环境质量略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区域集中在徐州市云龙湖周围的老城区一带,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区域主要聚集在城市郊区以及大龙湖附近。通过引入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发现,地表湿度和地表温度是影响徐州市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1985~2015年淮北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预测研究 下载:50 浏览:361

刘斌寅1 赵明松1,2,3,4 卢宏亮1 张平1 陆龙妹1 《土壤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以1985、1995、2005、2015年4期遥感影像为基础,应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淮北市1985~2015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并采用ANN-CA模型预测2025年淮北市土地利用数据。结果表明:1)淮北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耕地面积占60%以上,建设用地次之;近30年,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耕地、水域和草地呈减小趋势;2005~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变化速率加快。2)1985~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主要为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变、水域向耕地和建设用地转变。3)1985~2015年淮北市土地利用破碎化程度不断升高,景观格局趋向复杂化,景观异质性增强。4)2015~2025年,林地面积将保持不变,耕地、草地、水域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台风灾害应急策略研究 下载:94 浏览:386

于小兵1,2 曹杰1,2 王旭明3 蔡玫2 《当代管理》 2018年3期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基于系统动力学,构建了考虑市民恐慌程度和损失率的多目标动力学模型,探索台风灾害应急管理策略。不同于现有台风灾害研究,该模型将台风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引入研究框架。通过多主体建模和仿真理论,梳理政府、防指、市民等多元主体在台风灾害应急管理中的行为机制。以2013年台风"菲特"造成的浙江余姚水灾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政府应急调度水平、防指协同度和市民参与度直接影响到台风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恐慌程度;且以数值仿真分析论证上述三个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基本相当。本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台风应对方法有所贡献;对构建包括政府、防指、市民等多元主体积极、主动响应台风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MapGIS的城市地质信息系统的构建——以镇江市为例 下载:63 浏览:438

杨礼平1,2 武健强1,2 高立1,2 杨其菠3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10期

摘要:
城市地质的信息化主要是从城市地质环境特征出发,选择或改进地质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地质,是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公益性、基础性工作。城市地质信息化的核心部分是城市地质信息系统。据此,以镇江市为例,以镇江市地质大数据为依托,基于MapGIS技术构建城市地质信息服务平台。镇江市地质信息系统的性能集可靠性、易用性、集成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于一体,实现了城市地质环境各类信息的管理、浏览、查询和专业分析等功能以及二维及三维信息的对比显示及空间信息与专业属性信息的联动查询。该研究为"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对城市的规划、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对国内其他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桂南沿海诸河流域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下载:13 浏览:392

王丹媛1 卢远1 刘斌涛2 黄萍1 《土壤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桂南沿海诸河流域人口密度大,土地垦殖率高,降雨充沛且暴雨、台风天气多发,降雨侵蚀力极高,水土流失问题是当地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鉴于此,以土壤侵蚀通用方程USLE为基础,利用我国已有的水土流失各个因子的研究成果,选取最适合桂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因子计算方法,定量评估该流域土壤侵蚀情况,土壤侵蚀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以及人工桉树林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土壤侵蚀整体呈现范围广、侵蚀破碎等特点,流域平均侵蚀模数146.93 t km-2a-1,土壤年均侵蚀总量为360.67×10~4 t,从空间分布上看,侵蚀主要集中大风江和防城江流域。合理开展5°25°旱地及桉树的种植方式,为构建良好的广西桂南地区农业生态发展、水土流失治理起到促进作用。

基于元胞自动机和多智能体系统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研究 下载:74 浏览:469

闵扬海1 邹艳2 王潜心1 饶鹏文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6期

摘要:
城市人口预测和空间分布模拟是人口社会学、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热门问题,其在灾害评估、资源配置、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应用广泛。但小尺度人口数据部分缺失的问题经常出现,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模型分辨率的提升仍需进一步研究。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和多智能体的方法,并考虑土地分类和公共设施的位置信息。通过确定元胞属性值,多智能体进行自主移动以确定人口空间分布,继而生成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图。为验证模型模拟结果,对北京市部分街道级行政区人口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的人口空间分布模型精度较高,结果可信;该模型对人口空间分布预测精度在街道尺度普遍优于6%,空间分辨率达到30m×30m。同时,提出可结合人口预报数值推定未来数年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经验证,模型所采用的人口预报方法精度和可信度较好。

半工字型的光纤光栅位移计设计及应用 下载:10 浏览:395

刘畅 张院生 马华 强小俊 《传感器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光纤光栅测量技术逐渐成为光纤通信和传感测量领域中最重要的器件之一。通过总结以往光纤传感器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半工字型的光纤光栅位移计,该光纤光栅位移计通过试验台位移测试,测试到的位移拉伸曲线较为稳定,且误差满足精度要求,仅0.05 mm;通过位移计拉伸称重测试,所测量的称重误差也满足要求,拟合系数达到了0.997。可见,所设计的位移计具有精度高、高稳定性、多功能用途等特性,可为光纤光栅传感设备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井下陷落柱勘探与判读实践 下载:59 浏览:373

刘海勤 《煤炭技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为准确实现井下陷落柱的勘测与判读,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方法,对陷落柱发育规律、勘探判读机理和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反射波在陷落柱边界出现波终断或能量跌宕变弱以及同相轴扭曲、产状突变、分叉合并和圈闭现象,实测永聚煤业XL1陷落柱为反漏斗型,在10号煤底板中的长轴、短轴长度为79m和37m,与地震波判读结果基本一致。

综掘工作面喷雾降尘技术与应用 下载:51 浏览:362

仝瑞刚 《煤炭技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为降低综掘工作面煤尘和岩尘对矿山安全高效生产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本文通过现场实测蒋庄煤矿综掘面粉尘浓度,基于理论分析综掘面产尘机理,模拟井下综掘面风速大小,得到最优类型及喷雾压力,并应用于现场,从而达到有效降低煤矿粉尘浓度的目的。

九寨沟景区震后目的地风险感知对出游行为意向影响测量 下载:39 浏览:391

苟婷 唐勇 何莉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采用实证研究设计,使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处理数据,测量震后九寨沟景区潜在旅游者目的地风险感知对于出游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访者非常关注震后九寨沟景区情况,对目的地风险更趋向于负面感知,认为景区遭到地震严重破坏,现阶段处于恢复重建的关键期;除性别外,年龄、学历、是否去过九寨沟分别与多项感知行为变量有不同强度和方向的相关性,目的地风险感知对出游行为意向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化特征;景区闭园时间非常长的判断和现阶段不安全的风险认知将极可能导致潜在游客不再去九寨沟,但当他们越关注震后情况,越能修正错误判断和负面出游意向;通过灾后恢复重建进展和成果的实时报道,特别是正面的灾后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营销,将有效降低风险感知和提振旅游市场。

土壤数据集对全球陆面过程模拟的影响 下载:63 浏览:203

李文耀1 魏楠2 黄丽娜3 上官微1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基于通用陆面模式(Common Land Model, CoLM),首次评估了两套最新的全球土壤数据集GSDE(Global Soil Dataset for Earth System Model)和SG(SoilGrids)对全球陆面过程模拟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两套数据中砂粒、粘粒、砾石、有机碳的含量和容重这五个土壤属性在全球分布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造成的对模式估计的土壤特性参数、水力热力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特性参数在全球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土壤粒径分布(砂粒、粉粒和粘粒)影响,同时也受砾石、有机碳和容重的影响。土壤资料对全球模拟结果影响主要体现在区域差异,对水文学变量的影响(Re最大达到±100%)大于对土壤热力学变量的影响(Re<±10%),对地表辐射变量的影响较小(Re<±5%)。其中,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加拿大中部及西北部、俄罗斯东南部及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中部地区模拟结果相差较大,总径流在低纬地区模拟结果出现较大的差异,热力学变量在非洲北部、加拿大西北部以及俄罗斯中北部的差异稍大。将模拟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与站点观测相比,两套数据的表现接近,与站点观测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偏差,但SG更接近观测,其中在Molly Caren站点(39°57′N,83°27′W)上SG相比GSDE整体提高约0.01~0.02。本研究表明,模式模拟结果受不同土壤数据集的影响显著,可优先考虑诸如SG较准确的土壤数据。土壤属性对陆面模拟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煤炭地下气化岩层移动与控制进展及展望 下载:54 浏览:419

郭广礼 李怀展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2期

摘要:
煤炭地下气化被誉为第二代采煤方法,顺应世界低碳发展的能源供应结构调整需求,是我国流态化开采开展的重要技术方向之一。近年来,多种工艺的小规模煤炭地下气化工业性试验陆续取得了成功,为进一步大规模试验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但同时地下气化场的岩层移动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该技术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据此,在简要分析不同煤炭地下气化工艺特征和燃空区空间形态基础上,介绍了地下燃空区围岩高温效应、燃空区围岩移动与变形机理、燃空区覆岩裂隙发育规律以及地下气化地表沉陷预测方法等方面的国内外进展,并提出了相应研究思路,同时指出了煤炭地下气化岩层移动与控制的重点研究方向。

基于CiteSpace的SWAT模型国内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下载:49 浏览:424

郭伟1 陈兴伟1,2,3 林炳青1,2,3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选择中国知网CNKI作为文献检索引擎,将2003~2018年内的中文学术期刊作为数据源,采用动态网络分析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和工具CiteSpace进行关键词、作者、机构等分析,绘制有关SWAT模型动态研究的知识图谱,对SWAT模型在中国应用近20年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解读,呈现SWAT模型在中国研究的知识结构与演进规律。结果表明:(1)SWAT模型的研究经历了起步(2003~2006年)、繁荣发展(2007~2016年)、相对稳定(2017年~目前)3个阶段;(2)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径流模拟和非点源污染模拟是模型的研究热点,目前的重点研究趋向于参数的优化、不同模型的耦合、模型的改进以提高模拟精度;(3)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机构、团队的合作,也将促进SWAT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