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下载:75 浏览:433

吴凡 孙静 《电力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智能电网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要求电网对多源多维、海量复杂的电网信息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快速分析以完成电网的智能决策和及时调控。本文开展了面向实时监测信息的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研究。首先探析了智能电网信息化和智能化实现的重要性和技术支撑,继而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并重点阐述了该系统中设备级、子系统级以及总系统级智能体的设计和功能,最后给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算法,并利用测试实例进行了系统功能的验证和分析。本文的研究工作为智能电网信息化及智能化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隧道衬砌养护台车智能养护系统研究 下载:10 浏览:143

纪博林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衬砌养护是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重要工序。依托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某标段工程,为提高隧道衬砌养护质量,满足京张高铁智能化施工要求,研发出一种用于隧道衬砌养护的专用设备——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智能温湿控制系统是养护台车的核心,由温湿度控制器、传感器和加热加湿部分组成,可以实现对养护区域智能控制与调节,降低人为原因的影响。该智能控制系统具备数显、自动生成曲线、报表、数据保存和输出等功能,可实现移动终端APP的远程在线控制。现场应用表明:相比传统养护方式,衬砌经养护台车养护后,表面强度提高百分比达到预期,碳化深度明显降低,大大提高了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质量。

井下通风机的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 下载:73 浏览:482

秦锦东 《冶金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对风机的工作方式与流程进行了探讨,设计了监控系统的整体方案,分析研究了系统的控制结构与控制原理。对系统控制柜的硬件设备进行选型,设计分析了系统的主电路与风机信号监测的原理等。设计了系统软件主程序的工作流程图。监控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对风机运行的关键信号进行了监测,为井下持续的通风提供了保障。

基于串级控制的电加热固体储能供热控制系统研究 下载:76 浏览:481

刘春蕾 宋盼想 王晨 郭丽姣 刘智民 《交叉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电加热固体储能供热系统作为一种供热行业的新兴蓄热热源形式得到了大力发展。但电加热固体储能供热系统现在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对电加热固体储能供热系统的运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串级控制系统,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控制策略,以控制方案为基础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统,其中包括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的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包含了参数检测、运行控制以及故障报警,确保其高效稳定的运行。

基于组合式仪器平台和Simulink的半实物仿真系统研究 下载:49 浏览:398

高宁 李晓明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由于商业半实物仿真平台往往需要配合专用硬件使用,通用性较差、价格高昂,且国内半实物仿真平台较少,难以满足半实物仿真技术的学习教学需求。因此,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组合式仪器平台和Simulink的半实物仿真系统,通过分析RTW代码生成过程,实现Simulink模型的实时性扩展。并通过编写脚本文件,自动生成可在组合式仪器平台上运行的半实物仿真应用。实例运行表明,该半实物仿真平台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和通用性。

户外运行17年单晶硅光伏组件性能失效研究 下载:88 浏览:461

赖海文1 韩会丽1 黄伟宏1 董娴2 李冰之1 沈辉1,2 梁宗存1,2 《新材料》 2019年3期

摘要:
本工作对一批由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M55单晶光伏组件在深圳海边户外运行17年后的电性能失效原因进行了探究。944块组件的平均最大功率(Pmax)衰减23. 35%,电性能参数变化主要表现为填充因子(FF)和短路电流(Isc)明显下降。观察组件的EL和红外热图像发现,主栅处发亮和电池中间黑区是EL图像中的主要缺陷,而电池脱焊可能是造成这批组件填充因子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SEM与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电池表面细栅线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电池黑区部分正面细栅处有醋酸铅等针状物质形成,导致银栅线接触电阻和金属电阻增大。旧组件光伏玻璃表面受到污染后,靠边框部位有粘附性积灰,导致光伏玻璃透光率下降,而边缘处玻璃透光率下降更为显著,从而使得组件的Isc下降。同时采用正常片、EL正常的高串阻与云片高串阻三种电池片制备样品组件,并通过湿热实验来模拟电池制备因素对脱焊的影响,发现EL正常的高串阻电池组件进行湿热试验后,主栅处EL图像出现发亮现象,红外热图像显示EL发亮处温度相应较高。这说明EL正常的高串阻电池在湿热环境下可能会增加主栅处脱焊和腐蚀的风险。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园区运营管理系统研究 下载:40 浏览:413

李业伟 孙群峰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3期

摘要: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园区集约化系统方案。该方案介绍园区信息化建设现状和现有的解决方案,分析园区集约化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基于云计算的园区集约化系统,阐述新系统功能。最后,通过系统应用证明新系统不仅可以降低园区信息化建设成本,还可以提高园区管理效率和提升服务园区企业水平。

直流电能动态计量检测系统研究 下载:51 浏览:454

王恩1 梁柯2 陈叶1 韩彤1 翟少磊1 李博1 《数据与科学》 2020年2期

摘要:
为解决直流电能计量装置的动态计量准确性问题,需要对直流电能检测装置在复杂动态环境下的检测性能进行研究。通过研究电能计量装置在直流电能纹波、电源突变、暂降、中断等情况下的工作特性,分析了不同幅度和不同频率纹波对直流计量的影响,设计了直流电能动态计量检测系统。采用高频脉冲数预置法,对被检表的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进行试验,计算出了电能表的相对检定误差。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输入条件下的基本误差最大修约值为0.3%,低于被检直流电能表的允许误差0. 5%,且经过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实验的示值改变量为0k Wh,直流纹波对于直流电能表影响的修约值为0,符合国家标准。通过直流电能动态检测系统可对现有直流电能计量装置进行校准,保证计量装置准确性,为直流用电贸易公平结算提供技术支持。

太阳能与谷电联合蓄热供热监控系统研究 下载:86 浏览:492

刘春蕾1 白雪1 刘海威1 李凡1 宋盼想1 刘智民1 张艳玲2 《交叉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清洁能源供热是解决能源及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张家口的气候特点为背景,研究了适用于张家口独立民居的太阳能与谷电联合蓄热的供热系统及控制系统.系统采用夜间谷电蓄热,白天太阳能集热,二者联合供热的模式.控制系统采用基于ARM-cortex-M3内核的STM32单片机,对系统的组成及监控进行了设计说明,并根据供电时间和天气条件进行调节,可以实现就地及远程控制.对目前独立民居的供热具有指导意义.

农田水利智能灌溉监控系统研究 下载:94 浏览:495

刘怀利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为节约水资源和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效率,开展了基于大数据的节水智能灌溉系统研究。本文研究了采用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实现田间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输;采用嵌入式技术实现灌溉执行装置的控制;采用大数据、GPRS、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灌溉决策和监控。该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能够降低灌溉工作量,提供更加科学的灌溉决策。

基于光纤通信的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下载:47 浏览:459

刘瑾 《数据与科学》 2019年5期

摘要:
实验室是大多数高校中必不可缺少的基本构成单元,科学合理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为此提出了光纤通信的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对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设计,硬件主要利用光纤构建出通信网络,而软件设计主要借助硬件实现管理员功能、教师功能以及学生功能,经过对该信息管理系统的测试确定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实现了实验室数据安全共享。

一种地源热泵与冰蓄冷协同冷暖系统研究 下载:70 浏览:343

丁金虎1 杨志贤2 《能源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针对通常的三工况地源热泵与冰蓄冷耦合(联合、复合)系统调节不灵活,难以解决冷热负荷需求差别大的问题,提出并构建了一种地源热泵与冰蓄冷协同冷暖系统,并确定了协同冷暖系统的供冷策略和供热策略。既可以避免机组在较低负荷下的低效率运行,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抑机组负荷的波动。

风电机组有功功率集散优化控制系统研究 下载:23 浏览:249

张中泉 刘晓光 钟天宇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研究了一种风电机组有功功率集散优化控制策略,并基于此提出一套风电机组有功功率集散优化控制系统开发方案,该系统架设于风电场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系统以及风电机组机群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之间,不改变AGC系统与EMS的原有架构,并且可综合考虑风机机群上网电价差异、设备稳定性、发电能力及寿命等因素,以利用上网电价较高、稳定性较好的发电设备为目的,从而实现风电机组有功功率的集散优化控制。

基于多特征融合问句理解问答系统研究 下载:48 浏览:346

王益尧 《数据与科学》 2018年4期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正在不断争取通过计算机领域中的技术发展为人类活动作贡献。在各项社会服务中,由于人工客服系统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财力,或者人工出现回答不及时的状况,促使自动客服系统替代了人工客服。有鉴于此,作者利用在线咨询系统以往的历史数据,提出关键词-分词识别统计模型并设计基于汉语句子多特征融合相似计算的在线自动应答系统。实验结果证明,答案抽取准确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基于ARM+FPGA的宽航道通航船舶吃水检测系统研究 下载:19 浏览:480

李庆滨 熊木地 《传感器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ARM+FPGA架构的可检测宽航道的通航船舶吃水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水下超声波传递同步控制信息解决宽河道的吃水检测难题,并根据通航船舶对水下超声波传输路径的遮挡发生的衍射效应,同时结合实时水位数据,送入上位机分析得出通航船舶的实时吃水量。现场试验表明,该系统具有检测范围宽、安装方便、实时性高的优点,其测量精度2.8 cm。

基于ARM+FPGA的宽航道通航船舶吃水检测系统研究 下载:12 浏览:409

李庆滨 熊木地 《传感器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ARM+FPGA架构的可检测宽航道的通航船舶吃水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水下超声波传递同步控制信息解决宽河道的吃水检测难题,并根据通航船舶对水下超声波传输路径的遮挡发生的衍射效应,同时结合实时水位数据,送入上位机分析得出通航船舶的实时吃水量。现场试验表明,该系统具有检测范围宽、安装方便、实时性高的优点,其测量精度2.8 cm。

燃煤机组低低温省煤器系统研究及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67 浏览:342

宁玉琴1 胡清2 胡月1 《能源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为解决燃煤锅炉排烟温度偏高的问题,设计了低低温省煤器热力系统,将锅炉排烟温度降低至合理范围,并对烟气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给出了低低温省煤器热力系统技术方案,对系统投运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解决了锅炉排烟温度偏高问题;在120 MW负荷下,排烟温度从156℃降低至99℃左右,机组热经济性相对提高2.16%,经济效益显著。降低低低温省煤器入口水温以及提高低低温省煤器凝结水流量,均可强化传热效果,提高烟气余热回收效益。

优选策略的自适应蚁狮优化算法 下载:57 浏览:365

刘景森1,2 霍宇3 李煜4​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基本蚁狮优化算法收敛速度较慢、易陷入局部极值、高维求解精度较低等缺点,提出具有自适应边界、优选轮盘赌和动态比例系数的改进蚁狮算法.在蚂蚁围绕蚁狮游走的过程中引入自适应边界机制,增加蚂蚁种群活跃性,防止算法陷入局部极值.轮盘赌选择蚁狮过程中加入优选轮盘赌策略,在保持蚁狮个体多样性的同时加快算法收敛速度.在蚂蚁位置更新公式中加入动态比例系数,提高算法前期的探索能力和后期的开发能力.理论分析证明文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基本算法相同.针对16个不同特征标准测试函数,在多个维度上的优化仿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寻优精度和收敛速度均有明显提升,受维度变化影响很小,高维求解能力更强、更稳定.

基于PMIP3和CMIP5模拟结果的过去千年特征时段北极涛动的变率特征及成因分析 下载:58 浏览:358

陈可凡1 宁亮2 孙炜毅3 覃燕敏4 薛姣3 刘健5 严蜜4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利用参与第三次古气候模式评估比较计划(Paleoclimate Modelling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Ⅲ,PMIP3)过去千年气候模拟试验以及参与第五次耦合模式评估比较计划(Paleoclimate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全强迫历史情景试验的9个地球系统模式模拟试验结果,对过去千年3个特征时段(中世纪气候异常期、小冰期和现代暖期)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 AO)的变率及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与NCEP再分析资料的对比发现,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AO的空间模态及年际变化周期,且大部分模式能够模拟出过去50年AO的增强趋势。过去千年3个特征时段中,不同模式对中世纪气候异常期AO位相的模拟并不一致,但大部分模式显示小冰期AO基本呈现负位相,而现代暖期则表现为显著的正位相,与重建结果一致。基于多模式集合平均的机制分析表明,中世纪气候异常期北极地区海平面气压变化不显著,小冰期北极地区海平面气压显著偏正,现代暖期海平面气压显著偏负,这与现代暖期北极温度偏高而小冰期北极温度偏低有关。过去千年中,小冰期和现代暖期的AO变率分别受自然外强迫和人为外强迫的影响。

工程测量员职业技能鉴定智能考核系统研究 下载:71 浏览:477

朱风云1 张桂凤2 俞康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7期

摘要:
在信息化教育大环境下,为了推进江苏省"双证书"制度的落实,提高技能鉴定考核的效率和质量,研究并实现既符合信息化教育理念,又符合职业标准、能满足教学考核实际需求的信息化考核方法非常必要。据此,提出并研究开发了一款适用于工程测量员的职业水平智能考核系统。该系统采用B/S模式,以.Net为开发语言,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基于现有工程测量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设计了电脑网站、移动终端等模块,实现了全流程考试管理、全科目智能打分等功能,达到了预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考核是推广信息化教育的重要入口,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水平。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