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多元背景下新型城市公园设计初探——以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为例 下载:56 浏览:396

周悠然 《设计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公园建设日益重要,文章旨在对多元背景下新型城市公园设计进行探索。文章以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为例,从整体上剖析这个作品。最终与实际结合,归纳其理念及手法,并对新型城市公园的建设提供建议。拉维莱特公园受多元背景下的客观因素及设计师伯纳德·屈米的个人主观因素影响,理念打破常规、手法创新独特,可为新型城市公园设计提供帮助。

集装箱建筑的院落空间模式研究 下载:42 浏览:275

魏秦 纪文渊 《中国设计》 2020年5期

摘要:
在集装箱利用在公共空间的案例中,可以发现集装箱灵活组合造就了不同形态与尺度的院落空间。试图通过类型学的分析来获得集装箱建筑院落空间的设计方法。本文以集装箱围合界面的数量作为分类基础,对集装箱建筑的院落空间组合模式进行了类型学的研究,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进行归纳总结。获得集装箱建筑院落空间的设计策略。该方法为城市更新发展下工业遗存的再利用研究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生态美学视域下少数民族服饰审美及应用——以水族服饰为例 下载:27 浏览:204

唐媛媛 《中国设计》 2020年5期

摘要:
为更深入地从生态美学视角探究少数民族服饰审美中"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及这种和谐的传统服饰审美理念在设计中的现代性转换问题。本文首先从服饰的技艺因素、精神文化、社会符号三个方面分析水族服饰中隐藏的生态审美观,其次结合设计案例说明水族服饰生态审美理念在设计中的表现。得出将服饰文化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环境纳入审美对象,进而产生审美关照,是把生态美学运用到少数民族服饰审美并进行现代性转换的重要方法

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学生评教问题研究 下载:35 浏览:260

杨参天 《中国设计》 2020年5期

摘要:
发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应对措施与办法。立足教育学、心理学、艺术设计学及长期的教学实践,专业认知与规律性思考总结,通过部分实践情况分析问题,对评教进行问题优化。提出部分应对措施与解决方法。该方法可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学生评教给予一定的智力支持。

基于世博会视角的空间展示设计教学研究 下载:35 浏览:188

孔岑蔚 《中国设计》 2020年3期

摘要:
基于世博会视角展开空间展示设计教学,探索世博会的空间展示设计策略,同时为当代空间设计教学提供新的方向与可能。教学分为"建立历史观"、"掌握设计规律"与"批判的设计实践"三个授课阶段。课程通过"叙事主题"、"核心图形"、"叙事框架""与"空间秩序"四个板块的逐层教授,能使学生能快速建立知识体系并掌握具体设计方法。学生掌握相关理论、并完成2020年迪拜世博会主题馆的设计实践。总体形成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学成果。教学需注重空间、媒介与叙事三者之间的关联。世博会展馆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功能性展馆,而更应理解为一种具有主题性、可被人群参观的综合艺术装置。本课程可为相关教学与设计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设计艺术对城市影响——以伦敦设计节作品为例 下载:64 浏览:371

冉兴娟 《设计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永远少不了对城市的思考与探索。设计与艺术究竟以何种方式介入到城市中,是一个正在被逐步认识和探索的问题。伦敦设计节正以一种实验性和引领性的姿态,去探索设计与艺术对城市所带来的影响,作为全球设计界最瞩目的年度盛事之一,正以"先锋者"的身份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本文主要解读2016伦敦设计节的公共空间作品及分析其对城市环境、文化及发展方向的一系列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设计 下载:66 浏览:327

李季 《设计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信息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设计领域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信息设计的研究,一方面要从信息设计的发展历程着手,从它的缘起、发展的进程中确定信息设计的内涵与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针对新媒体时代信息的载体与信息的交互方式两方面,分析限定、规范信息设计内容与方法的因素,探寻新媒体时代信息设计的独特属性。

虚拟现实技术对主题公园场景的创作方法研究 下载:20 浏览:283

吴丹 《中国设计》 2019年11期

摘要:
为虚拟现实关键技术在主题公园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虚拟现实关键技术,总结了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创建的场景类型,列举了部分实例加以佐证。得到虚拟现实技术对主题公园场景的创作方法。为虚拟现实技术对主题公园场景的改造提供一定的可研性建议。

手机游戏中情感化交互设计研究——以游戏《Florence》为例 下载:24 浏览:256

陈玮文 《中国设计》 2019年10期

摘要:
文章阐述了手机游戏的发展现状和情感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基于唐纳德·诺曼教授提出的情感化设计理论,以手机游戏《Florence》为例,分析了情感化设计理论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总结出了情感化交互设计的三层次理论——交互界面、交互方式、交互体验的情感化表达。该理论为手机游戏等信息化产品的交互设计提供了建议与指导,以增强用户体验性和游戏趣味性,满足用户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

立体绿化在商业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5 浏览:280

刘昌辉 吴国荣 《中国设计》 2019年9期

摘要:
为获取上海地区商业建筑立体绿化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立体绿化的定义、分类和效益。结合调研的两座立体绿化商业建筑,分析两栋建筑立体绿化的灌溉系统、绿化模块、植物、铺装、土壤、屋顶绿化布局、设计特点等。通过分析得到:屋顶绿化形式简单;屋顶绿化对社会开放性不高;垂直绿化面积太少;植物类型单一且没有形成生态系统;后期维护力度不够。在设计之初就要将立体思维贯彻其中;加大立体绿化相关技术的研究;政府应完善立体绿化相关法律法规。

20世纪新疆伊犁地区维吾尔传统民居室内陈设——以伊宁市喀赞其区吐达洪巴依旧居为例 下载:38 浏览:276

迪力旦尔·地里夏提 《中国设计》 2019年9期

摘要:
室内陈设不仅丰富空间内涵,还强调室内装饰风格特征,是室内空间设计的升华。20世纪伊犁地区维吾尔传统民居室内陈设因受中国近代家具风格与俄罗斯文化影响,呈现出时代性与地域性特征。文章通过对伊犁地区维吾尔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考察,试图以伊宁市喀赞其吐达洪巴依旧居为例,分析当地维吾尔传统民居室内陈设。

老年人对室内色彩环境的需求特征研究 下载:60 浏览:279

吴国荣 《中国设计》 2019年7期

摘要:
探讨老年人在室内空间中对色彩环境的需求特征,进而提出适于老年人居住与活动的空间色彩环境设计的相关策略。从老年人视知觉等生理特征出发,分析其在室内空间中对色彩环境的需求特征,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剖析。老年人视知觉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对空间色彩环境呈现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特征。运用色彩的物理与心理属性功能,能够为老年人营造出积极乐观的居住与活动空间。

艺术植入医疗的高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探索——基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案例的实证研究 下载:36 浏览:282

王红江1 张同2 《中国设计》 2019年6期

摘要:
探索艺术植入医疗领域的高校专业实践育人新模式。基于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案例,通过深度剖析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合作的"艺术植入医疗,设计抚慰心灵"系列育人实践,从平台建设、课程管理、育人效果评估几个方面,结合文献研究探索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专业实践育人"3J模式";专业能力培养"4D模式";育人效果5个量化指标。专业实践育人机制"3J模式",即:精选基地—寻找专业育人好搭档;精准选题—落实专业育人好课题;精细管理—完成教学培养新目标;专业知识学习"4D模式",即:Discover发现--Define定义--Design设计--Deliver发布。在育人效果评估上,借助在线学习管理系统,指标可量化。

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牙舟陶创新设计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下载:65 浏览:366

刘志勇 《中国设计》 2019年4期

摘要:
为牙舟陶产业创新设计发展提供理论、方法指导,提升牙舟陶文化底蕴,拓展创新发展路径。简要概述了牙舟陶发展历程,并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在牙舟陶创新设计传承性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并给出了促进两者融合进行创新设计的路径举措。提出了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在牙舟陶创新设计传承性发展中的作用与路径措施。黔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给牙舟陶产业持续发展与创新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源泉,是牙舟陶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浅谈艺术动画设计中传统艺术元素的应用探究 下载:63 浏览:272

许哲 《中国设计》 2018年4期

摘要:
中国传统的艺术元素是五千多年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艺术形式,传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以及审美观念。根据传统的艺术形式,提炼出众多有用的动画设计元素,融入现在的动画创作中,形成了体现民族特征以及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传统的艺术元素是中华文化一笔巨大的艺术财富,对我国动画创作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深入开发、借鉴我国传统图案、民间传奇以及文学等艺术元素,表现出我国特色的民族艺术风格。

以超整理术为导向的餐饮空间设计课程模式建构 下载:35 浏览:429

王婷婷 《中国设计》 2019年2期

摘要:
超整理术的导入旨在解决餐饮空间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分离的现象,帮助建构新的课程模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文章依据学生专业能力的差异性,拓展其求知途径,确立研究目标,从超整理术的三个阶段针对互动教学、课题研究、项目导入式课题训练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模式创建,在课程教学中真正实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为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培养高技术创新性人才。

“少即是多”设计理念应用于汽车造型设计的研究 下载:65 浏览:373

田金 《中国设计》 2019年2期

摘要:
随着人们购买力和审美水平的提高,汽车的外观和内饰设计已经成为消费者选购汽车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由米斯·凡德罗在20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少即是多"设计理念,不仅在建筑设计上应用广泛,在汽车的造型设计上也得以彰显。文章以当今流行的汽车造型设计元素和汽车品牌为例,分析了"少即是多"设计理念在汽车造型设计上的体现和应用。总结出造型设计对一款汽车的重要性,从而为自主汽车品牌的造型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虚拟现实技术在主题公园场景中的影响 下载:63 浏览:375

吴丹 《中国设计》 2019年1期

摘要:
为虚拟现实技术在主题公园场景设计中的运用和发展。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特征,以及国内外主题公园场景的发展和现状,总结出虚拟现实技术在主题公园场景设计中的影响,以流程图解和实例进行佐证。得到虚拟现实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创新主题公园场景设计。为虚拟现实技术对主题公园场景设计的思维形态创新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对剪纸元素应用于手机UI设计的评价与思考 下载:36 浏览:303

赵冬霞 《中国设计》 2018年12期

摘要:
传统艺术为手机UI设计提供了设计灵感。文章首先探讨了剪纸元素应用于手机UI设计的艺术特征,然后基于设计作品进行分析与比较,旨在反映设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剪纸元素应用于手机UI设计的路径,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青年设计师应如何应对技术变化 下载:78 浏览:426

郭博文 《中国设计》 2018年12期

摘要:
科技进步是人类发展的驱动引擎,它推动并改变着科研、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发展方向;设计作为新兴学科和跨领域的交叉学科,无疑与之息息相关。从事设计活动要求一定的技术基础,青年设计师既要累积深厚的艺术底蕴,又要学习前沿的专业技术,这为其从事设计生产和科研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但设计学科的交叉性和科学技术的时效性,也给面临职业和学业深造方向选择的青年设计师带来了迷茫和困惑。避免技术恐惧、秉持正确的技术态度,对青年设计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