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国内传统村落价值评价研究综述 下载:64 浏览:375

张建1,2 2018年9期

摘要:
伴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传统村落价值评价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亟待深入探索的基础性研究内容。文章系统地梳理国内传统村落价值评价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已有研究的评价目的偏向评选和利用,评价主体以专家为主导,评价客体侧重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评价方法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可量化的特点。同时也存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思路趋同等问题。认为传统村落价值评价将会进入以保护为目的的研究阶段,需要从多元主体、整体性、地域性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基于Modbus协议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下载:52 浏览:309

邵先来1 赵佳2 2019年10期

摘要:
针对目前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家居的建设成为目前的主流。设计基于现场总线和Modbus技术的智能家居的应用。该系统以亚控科技软件作为上位机监控,下位机采用DDC实现对智能家居设备的精确控制,从而实现了家居生活的智能化和安全性的要求。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下载:72 浏览:385

陈亮伟1 邵必林2 2019年6期

摘要:
为预防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因构件质量不达标而造成的风险,利用BIM对不符合标准的预制构件进行监测预警,实现施工前的质量风险监控。首先对BIM模型中的构件的检测属性及其相关检验标准进行定量化处理,建立安全规则的数据库;其次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对构件制作过程中外观等参数进行识别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处理成与安全规则数据库具有相同存储结构的类型;最后将二者通过条形码信息建立索引并利用二分法遍历,实现检测属性的快速对比分析,将不符合安全规则的构件通过ID编号在BIM模型中通过高亮显示进行预警。

微晶和氢键双增强水凝胶AG/PVA/CB[7]的制备和性能 下载:61 浏览:431

杨琴 赵卫杰 赵娜 王若迪 陈诚 2020年9期

摘要:
以天然高分子琼脂糖(AG)为第一物理交联网络、聚乙烯醇(PVA)为第二物理交联网络、七元瓜环(CB[7])为交联剂,制备了双网络AG/PVA/CB[7]水凝胶。使用SEM、FT-IR和XRD等手段表征AG/PVA/CB[7]水凝胶的形貌、结构以及交联方式,研究了这种水凝胶的力学性能、溶胀性能和宏观自愈性能。结果表明:这种凝胶具有高强度和自愈性,高分子链之间通过氢键和微晶共同交联使其机械性能提高;该凝胶的力学性能随着冷冻-解冻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交联剂CB[7]的加入也使其力学性能提高,循环5次后其拉伸强度为0.37 MPa,杨氏模量为0.23 MPa,平衡溶胀率为140%。

Ti-62A合金动态软化速率异常的热力学解释及其应变补偿本构方程 下载:72 浏览:450

王敬忠1,2 丁凯伦1 杨西荣1,2 刘晓燕1,2 2020年8期

摘要:
使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Ti-62A合金在变形温度为800~950℃、应变速率为0.001~10 s-1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提高出现Ti-62A合金的动态软化率降低的反常现象。(α+β)双相钛合金中Mo、Cr等β稳定元素的原子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和β相比例增大,Jmatpro软件的热力学计算表明(α+β)双相钛合金的这一现象与此有密切关系。而α钛合金和β钛合金出现动态软化速率降低,与加工温度升高β相比例增大的关系更密切。从800℃升高到950℃,Ti-62A合金中β相的比例由32.1%提高到84.3%,Mo、Cr活性的降幅均达到64%。这些因素使变形过程中Ti-62A合金的晶界迁移速度和动态软化速率均随变形温度升高而降低,其950℃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多为典型的动态回复型。α相的含量随着变形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且在较高的变形温度下β相的晶粒尺寸也较为粗大。构建的基于应变补偿的Ti-62A合金Arrhenius变形抗力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其相关系数R达到0.990,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983%。

超细晶纯钛疲劳裂纹的扩展行为 下载:64 浏览:457

刘晓燕 柳奎君 杨西荣 王敬忠 罗雷 2020年8期

摘要:
对纯钛进行2道次室温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等径弯曲通道变形加旋锻复合变形(ECAP+RS)并在旋锻后在300℃和400℃退火1 h,制备出4种具有不同组织的超细晶纯钛。对这4种超细晶纯钛进行疲劳裂纹扩展实验并观察分析超细晶纯钛的显微组织和疲劳断口的形貌,研究了裂纹的扩展行为。结果表明:显微组织对超细晶纯钛的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和近门槛区有显著的影响;超细晶纯钛的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旋锻后退火温度的提高而降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因超细晶纯钛晶粒尺寸和强度的影响出现转折,转折前ECAP+RS复合变形纯钛的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比ECAP变形强,且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而降低;转折后4种超细晶纯钛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相差较小,呈现出相反的结果。疲劳裂纹扩展寿命中转折前近门槛区裂纹扩展寿命占绝大部分,因而转折前的门槛值与近门槛区的扩展速率对抗裂纹扩展能力更为重要。

矿尘迁移致生态系统损害级联传播评价研究 下载:62 浏览:432

黄光球 何通 陆秋琴 2020年3期

摘要:
为了解决矿尘迁移致矿区生态系统损害级联传播评价问题,采用矿尘迁移路径构建迁移网络,明确潜在的危害来源路径,给出了生态系统损害级联传播Petri网仿真模型(PN-EDCP)的定义,阐述了将迁移路径网络抽象为Petri网模型的一般方法。通过向Petri网模型中引入库所对象属性与方法的概念,使得模型真实含义清晰,具备对生态系统对象间逻辑关系及损害级联传播路径的描述和分析能力,能够将矿尘迁移现象损害生态系统的过程直观展现出来。在实例研究中,使用PN-EDCP模型完成了仿真分析,并对损害度变化趋势及与之相关的级联路径进行了深入讨论。

广义随机系统动力学相关性分析模型 下载:59 浏览:442

黄光球 陆秋琴 2018年9期

摘要:
为解决存在随机现象的系统动力学模拟与相关性分析问题,将广义随机Petri网(GSPN)进行扩展,建立广义随机函数Petri网GSFPN,将GSFPN与SD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GSFPN-SD模型,该模型具有如下优势:(1)通过变迁的激发,使得状态的演变的过程更明确;(2)系统变化动态性是通过事件激发的,从而更逼真地描述了复杂系统的自主动态演变行为;(3)变迁的激发是通过托肯的移动而实现的,从而实现了系统可以有条件或无条件转移;(4)可以实现部分变迁具有延时特征,而其他变迁没有延时特征的系统动力学模拟与相关性分析。例子研究表明,GSFPN-SD模型要比SD模型具有更强、更全面对复杂系统的描述模拟与相关性分析能力。

PHEV模糊能量管理策略优化设计 下载:58 浏览:479

武小兰1 白志峰1 史小辉1 曹秉刚2 2018年6期

摘要:
针对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动力系统结构复杂、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非常困难的特点和模糊控制器设计主要依靠专家经验、主观性较大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糊能量管理策略,保持按专家知识设计的模糊规则不变,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模糊控制器隶属度函数参数。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该策略模型,并将该模型嵌入到Advisor软件中进行仿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糊能量管理策略与采用未优化的模糊能量管理策略相比,能够更有效地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尾气排放。

雾霾天气下图像增强算法的研究 下载:84 浏览:466

李浪 张爱萍 2018年5期

摘要:
由于雾霾天气的影响,对单幅监控图像存在着清晰度不足的问题,针对同态滤波和小波分析的优点,采用小波域变换对含有雾霾信息的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利用改进后的高通滤波器对小波的高频系数进行增强处理,低频系数部分先采取同态滤波的方法去除低频域的噪音,然后利用线性分段函数来拉伸低频信息,从而达到去除雾霾,提高图像对比度的目的。图像处理后结果表明,与单一的同态滤波和小波分析相比,改进的算法能有效地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基于亮度评价指标下的天然采光舒适度评价研究 下载:68 浏览:463

王嘉维 2020年7期

摘要:
传统采光评价指标主要有静态和动态两类评价体系组成,静态体系以采光系数为代表,动态体系则以全自然采光百分比和有效天然采光照度百分比为代表,这两个评价体系基于以水平面为主传统办公模式可以进行采光性能测试评价,然而现代办公模式下大量使用计算机以后,使用者对于天然采光的要求也将发生了很大改变,该文试图从人眼视觉角度出发,对办公人员基于大量使用计算机屏幕这一背景下进行充分调研及数据搜集,探索出了一套以亮度指标为基准的新型采光舒适度评价方法。

集合住宅的工业化可变设计研究 下载:69 浏览:467

陈光1 盛珏2 孙亚军2 2020年7期

摘要:
通过分析工业化住宅与可变空间的发展历程,研究对居住空间的根本需求,在建筑工业化时代背景下重新思考居住建筑,利用工业领域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和空间的可变研究,提出了空间灵动家概念设计和新的住宅系统及理念,用工业化的方式实现大开间极简结构承载自由灵活的空间布置。

基于场域状态研究的叙事性规划设计——以浙江台州岭下村为例 下载:93 浏览:496

吴锋 田达睿 蔡忠原 2020年2期

摘要:
场域,作为一个社会学的复合概念,以"场域状态"的形式被斯坦艾伦引入到建筑设计之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法。然而场域状态是复杂的,不同层级对应的是不同的要素与结果,场所、场地都是场域中基础性的所指。该文通过场域状态中不同层级要素认知、提取及凝练过程与方法的总结,结合"叙事语汇、叙事结构、叙事语境"的叙事学研究要素进行了人文要素强调的框表梳理及规划方法探索,并以浙江台州岭下村为例进行了规划设计的运用与实践。

集贸小镇风貌特色的共生性营造策略研究——以榆中县甘草店镇为例 下载:97 浏览:498

叶青1,2 杨豪中1 王伟2 2020年2期

摘要:
中央提出特色小镇的建设后,使得有着自身特色的小镇风貌环境的改善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但是在风貌特色营造过程中,出现了风貌特色趋同,多镇一面的局面,如何营造城镇的风貌特色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困惑。该文从历史人文、城市格局、空间结构、建筑风貌等四个方面对甘草店镇的城镇风貌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风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整体风貌营造、风貌控制引导、空间格局系统的建立、城镇眺望系统控制、建筑色彩引导等提出了建议。提出集贸小镇风貌特色的"共生性"营造策略研究。

文化生态适应下城市旅游新区规划对策研究——以包头市昭君湖区域为例 下载:95 浏览:510

刘瑞强1 李莎莎2 焦林喜3 2020年1期

摘要:
旅游新区文化的选择利用与文化发展的背景、形态、功能、传播及保障系统,与地域的本底条件,与城市的文化资源与脉络、文化生活与形式、发展战略与趋势、文化设施与布局,文化受众的需求与体验等息息相关。通过对昭君湖区域文化复合发展环境的梳理与辨识,提出文化生态适应下其文化选择与开发利用思路,文化产品与项目体系支撑重点,项目布局与文化空间组织模式等,以引导区域整体文化图景的塑造,防止文化开发建设的脱域,保证地域文化特色的完整与延续。

空间公平视角下黄土沟壑区县城社区公园布局研究——以延安市子长县为例 下载:62 浏览:462

张晓荣 杨辉 2019年10期

摘要: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公共资源,空间公平性是其布局的基本出发点。该文以社区公园为对象,针对现有布局方法无法支撑空间公平的局限性,充分考虑陕北黄土沟壑区县城建设用地极度紧张和公园绿地建设严重滞后的现实,以及用地形态、城市规模和居民对公园的使用习惯等方面的特征,借助GI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通过"社区公园的适建用地整理、初步布点、公园服务区划分与布点比选、社区公园规模匹配与用地落实等步骤,实现社区公园与其服务人口在空间分布及规模上的匹配,最大限度地保障社区公园布局的空间公平性。

中国街旁绿地研究前沿评述与展望——基于共词聚类视角的分析 下载:74 浏览:479

段皓严 张沛 张建霞 2019年8期

摘要:
街旁绿地是满足人们就近游憩的重要空间节点,近年来,伴随市民对户外活动的重视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街旁绿地建设得到广泛关注,但其建设尚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利用CNKI数据库,借助共词聚类法对国内2012—2016年间街旁绿地研究热点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研究表现出对景观特色、人性化设计、存量空间设计、空间生态性研究的高度关注。总结当前研究特点与问题,出于对街旁绿地健康发展的考虑,提出未来街旁绿地理论研究可从以下六个面推进:顶层保障措施的制定;规划选址策略研究;空间专项研讨;内外环境协同性研究;新的分析评价方法探究;空间规划设计的参数化研究。

互联网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替代性研究 下载:79 浏览:482

王宇光 杨豪中 2019年7期

摘要:
从承载空间活动的角度看,网络空间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公共空间产生了"可替代性"影响。该文从统一性、对立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四个方面分析了空间中可替代性活动的关系。并对城市公共空间中通行、休闲娱乐、健身、商业、认知、交流等六大类活动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总结了城市公共空间中活动的可替代强弱性,并提出了网络社会环境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参考意见。

结合城市设计的城市热岛效应评价方法研究 下载:91 浏览:494

韩冰1 李昊2 贾杨1 2019年3期

摘要:
该文通过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概念及其形成机理,阐述其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标准中对热岛效应的评价方法及防治技术措施,从热岛效应的所属范畴、评估指标和评估尺度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目前城市设计的热岛效应评价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城市设计中应该从减少人为热释放量、降低室外环境的壁面辐射、提高室外潜热交换量入手,缓解热岛效应;对热岛效应的评价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进行设计。

传统乡村更新的空间形态及动力机制研究——以河南信阳郝堂村为例 下载:90 浏览:488

刘晶1 闫增峰1 李成2 2019年3期

摘要:
该文分析了当下传统乡村改造和更新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乡土景观缺失、空间场所感丧失、民居建筑特色消退等;从支持力、政府推动力、市场需求力三方面分析乡村传统特色延续的动力机制,并对三个动力主体的作用机理进行剖析。结合实例,研究提出重构乡村空间特色及文化特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需关注乡村传统空间特色的传承,探索良性循环的动力机制。乡村改造和更新应立足地区要素禀赋,以乡村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支撑,尊重村落原有格局、文化脉络,坚持新发展理念,要保持乡村独有的魅力,才能不被城市同化。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