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整合智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下载:86 浏览:414

傅绪荣1 汪凤炎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基于智慧的德才一体理论,编制包含良好品德和聪明才智二因子的整合智慧量表,以方便取样抽取中国大陆892名青年,检验其信效度。总量表的Cronbach’sα和组合信度分别为0.89和0.94。四周后重测信度为0.85。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CFI=0.91,IFI=0.91,TLI=0.90,RMSEA=0.07,SRMR=0.08,也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与自我评估智慧量表、三维智慧量表、开放性和心理幸福感的相关分别为0.79、0.36、0.32和0.46,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不显著(p>0.05)。这说明整合智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测量中国青年智慧的有效工具。

文学“新生力量”的起落——从投稿看“百花时代”的青年创作者群体 下载:66 浏览:354

张钰 《中国文学》 2018年5期

摘要:
在"百花时代"前后,曾有一批青年创作者,以"群体"的面貌、以文学"新生力量"的身份,异军突起。这一文学现象往往湮没于对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群体或少数几个青年作家的关注之下。本文从投稿及其相关问题切入,可以看到青年创作者群体在"百花时代"经历的一条不同于"老知识分子""老作家",也不同于"工农兵作家"的发展路线。这一问题背后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学生产力、后备军的重要尝试,以及新中国文学制度、作家培养制度的建设。

在平民与智识阶层间的“游离者”——1920年代青年知识分子的一种形态 下载:58 浏览:403

张学谦 《中国文学》 2018年2期

摘要:
1920年代中后期"平民主义"与政党革命的兴起也使青年知识分子远离了政治活动。这一时期不少青年知识分子怀揣着新文化的理想走进了文化界。然而,他们却未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理想,反倒变成了游走于知识阶层与平民阶层之间的"游离者"。他们既不认可知识精英的做法,又不满意平民的觉悟,他们独自寻觅自我与文化社会的变革途径。"游离者"形态的青年知识分子既是"五四"后知识青年的一种特殊形态,又是深入理解1920年代中后期知识青年处境的重要途径。

新文化运动中的汉字横排问题——以《新青年》同人为中心的考察 下载:48 浏览:328

张勇 《文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汉字横排最早偶见于数学教科书和自然科学类杂志,关于此问题的广泛讨论和实践则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是这一时期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产物。它时常又与采用新式标点符号、西文译名、汉字拼音化等文学革命议题联系在一起。《新青年》同人大多主张和赞成汉字横排,然而在实践中却受到了印刷成本、排字工人的习惯等因素的制约,直到《新青年》停刊也未能将此变成现实。汉字横排问题从一个小的侧面,反映了思想革命是如何与社会的方方面面紧密勾连在一起的。

被“冷藏”的青年代表作及其改写——姚雪垠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之版本考释 下载:46 浏览:351

吕彦霖 《文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创作于1939年,被姚雪垠视为青年时期代表作的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自诞生以来就"命途多舛"。它经历了成为畅销书的"辉煌",又因遭遇批判而在大陆被"冷藏"四十余载,却又在香港和南洋地区广有读者。1980年代后期姚雪垠为出版文集,在1986年、1987年对小说进行了两次修改,使其拥有了三个形态迥异的版本。文章试图结合历史语境,解析小说被"冷藏"的原因。通过对三个版本的细致考释,还原文本生成过程及其内在结构的演进,揭示其不同的版本本性,并对作者的修改意向及改写心理稍作探究。

祛魅与超越:当代青年亚文化的融合发展 下载:57 浏览:397

罗红杰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新时代,青年亚文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多元趋势,也衍生出多样的文化样态。粉丝文化、恶搞文化、御宅文化、佛系文化等新兴的文化样态隐喻着当代青年群体身份焦虑、理性袪魅、价值虚无的精神之域,也折射出承续性阶级固化、技术性时空重组、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症候。当代青年亚文化正发生着风格改写、空间扩展、意义模糊、归途嬗变的转向与重构。对于此,人们应摈弃冲突对抗的立场,以包容的心态、差异的视角,采用协商治理的思维模式和关系本位的治疗范式对待青年亚文化,以期探求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发展之道。

身份、权力与伦理:新时代青年话语生产的三维空间 下载:54 浏览:378

李云峰1 谭培文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青年话语生产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指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明确自身话语身份、掌握话语权力和规范话语行为的话语生产和传播过程。基于新时代青年话语生产的空间维度,青年话语身份决定了青年话语生产的定位空间,青年话语权力阐释了青年话语生产的发展空间,话语伦理规范了青年话语生产的价值空间。青年话语生产的本质要求和价值旨归是"青年掌握话语",青年利用自身话语权力表达主体意志和利益诉求,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孤独催化下的青年“自悦式消费”体验叙事与成因定向 下载:53 浏览:399

刘凯强1,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作为近年肇始于青年人群的话语谱系,孤独经济的来临催生出一种与之匹配的新型"自悦"消费模式。其在时间碎片化与空间孤岛化演变、受众主体与关联产业扩展、个体被动污名到自主脱嵌态度切换等维度特征的影响下,加剧"一人"气息弥散。"自悦式消费"的产生是多元因素介入的结果:一方面,来源于社会分工细化重新书写人际"团结"纽带、货币"魅力"诱引生活世界殖民化、网络媒介辅助传递经验解绑"身心"互动限制等外部机理;另一方面,又受制于消费者幕后行动追求"本我"释放、文化认同"麦当劳化"升温和自我休闲额度灵活适配等内部作用。而对"自悦性"的结构化诊断能够有效把握新时代中国消费转型升级的动态方向。

“锦鲤祈愿”:一种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社会学解读 下载:74 浏览:145

萧子扬 《当代艺术》 2019年10期

摘要:
"锦鲤祈愿"是一种新兴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它是指当代青年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有关"锦鲤"的图片、文字等以期好运降临的行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传统和现代碰撞的结果,既传承了中国鱼文化的核心内容,又在网络时代呈现出新的特点,揭示了新时期中国网络青年社会心态和精神思想的变迁。因此,阐释"锦鲤祈愿"的内在逻辑和现实诉求有助于洞察青年文化和社会心态,从而促使我国当代青年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研究 下载:19 浏览:118

杜勇1 杨玲芳2 洪凡1 《诊断医学》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寻找解决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纳入观察组。另选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病案信息,包括冠状脉造影结果、年龄、性别、饮酒、吸烟、合并症及梗死部位。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指标,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吸烟、饮酒、家族病史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2型糖尿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饮酒、家族病史、高血压、2型糖尿病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家族病史等,典型胸痛、前壁梗死是其主要临床特征;建议开展针对性急诊干预预。

胡适与刘半农往来书信的梳理和解读 下载:61 浏览:463

商金林 《文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刘半农编印的《初期白话诗稿》有胡适的两封短信,他写给胡适的信留存下来的也有两封。对这四封信的疏理与解读,不仅能看到《新青年》同人当年的风釆,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刘半农编印《初期白话诗稿》的初衷。

“环境-科研效能感”下的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研究 下载:65 浏览:345

解兆丹1 杨永环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1期

摘要:
从"环境-科研效能感"关系出发构建了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驱动机制,认为目前我国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高校行政化下的被动式与依附式科研"、"以结果论英雄的过程支持缺乏"、"学术期刊引导性缺位"、"人才分配评价体系不健全",围绕这些因素提出针对性青年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青年文化与工作伦理——都市职场剧的文化反思 下载:35 浏览:442

杨毅 《当代艺术》 2018年4期

摘要:
旨在表现都市白领工作、生活状态的都市职场剧成了近年来大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励志到腹黑的都市职场剧,不仅折射出青年文化的变迁,更凸显出中国社会十年间价值伦理的转变。科层

在线评论对青年顾客服装购买意愿影响的调研 下载:51 浏览:357

岳强 吴林 《电子商务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本文以在线评论作为主要调研因子,以网络服装作为调研对象,研究在线评论是否会影响到青年消费者对服装的购买意愿。建立在线评论感知模型,从感知安全性、感知可用性以及感知时效性三个维度,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及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维度对青年消费者购买意愿呈现正相关。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青年消费者以及电商平台和各大网络店铺提出发展建议。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青年人的就业效应研究 下载:67 浏览:378

李磊1,2 席恒1 《当代管理》 2019年1期

摘要:
从国际经验看,延迟退休年龄是许多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政策手段,但该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尤其对青年人就业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如何影响青年人就业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对于就业数量,该政策在短期内对青年人就业会产生一定的就业"挤出效应",但在长期内会产生一定的就业"吸纳效应";对于就业质量,该政策对应届毕业大学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而对青年农民工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对于就业结构,该政策在大部分行业内不会对青年人就业产生显著影响。

浅论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 下载:64 浏览:440

刘淑云 《财会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管好企业资产保障资产安全,一是要管好三种人;二是制度要有效;三是各级监督要到位。本文就企业如何加强领导及员工教育、制度建设、有效监督等手段进行分析,提出切合实际的资产管理措施。

习近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研究 下载:67 浏览:468

梁艳丽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形势,提出以"中国梦"为基础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学、德、辨、行为载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党性教育,以唯物史观为指引的历史教育等系列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网络青年意见领袖的特征及引导探究 下载:34 浏览:433

钟江顺1 张航2 吴佳泓3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网络青年领袖的影响力波及社会热点问题、争议问题等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的公共性问题。他们能广泛收集信息,敏感地发现和挖掘社会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形成观点,敢于通过平等、互动的方式影响网民乃至公众行为。网络青年意见领袖在网络群体事件中具有较大的舆论影响力和话语权,对"清朗"网络空间建设和社会稳定治理有很大影响。

移动新媒体场域下高校青年消费观的异化与重塑 下载:40 浏览:437

卢宁 高世杰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移动新媒体与消费主义形成耦合共生系统,移动新媒体构建的消费主义景观不断对受众产生刺激与吸引,而消费主义在移动新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广为传播。二者的联袂"路演"让高校青年呈现出一种消费异化现象。当然,这种现象的形成也与大众媒介社会责任淡化、人文精神缺失和消费教育长期缺位相关。重塑高校青年的消费价值观,要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培育他们科学理性的消费心态,更要打造一批传播正确消费观的新媒体品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媒介文化。

基于抛物线理论考虑多跨窜移时货运索道运行轨迹的研究 下载:97 浏览:513

文曙东1 杨荣2 景文川3 马青3 《电力技术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输变电工程施工中采用长距离多跨货运索道运输货物,考虑索道的钢索可以在鞍座中窜移,采用抛物线理论确定钢索的线型,分析货物通过时钢索窜移后的运行轨迹,用以判断货物是否在运行中拖地,为索道设计提供依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