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Q235/Ni-Co基自修复涂层的制备和耐蚀性能 下载:64 浏览:430

段体岗1 黄国胜1 马力1 彭文山1 张伟2 许立坤1 林志峰1 何华3 毕铁满3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结合自修复微胶囊防腐涂层与合金镀层的优点,在Q235碳钢基体制备Ni-Co/Cap(T+Y)复合涂层以提高碳钢材料的耐侯性和服役周期。首先采用恒电流合金电镀法在Q235碳钢基体生成Ni-Co合金镀层,然后将以桐油和金属缓蚀剂做囊芯的双组份自修复胶囊均匀分散在醇酸树脂防腐涂层中制备有机防腐涂层,得到NiCo/Cap(T+Y)复合涂层。SEM观测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双组份自修复微胶囊的平均粒径约为3μm,囊芯包覆率达到49%。中性盐雾试验和微区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经历380 h中性盐雾试验后复合防腐涂层只在划痕交点处出现轻微腐蚀,其他部位仍旧完整,没有出现鼓泡和腐蚀。以Ni-Co合金镀层与自修复涂层相结合的复合涂层,能长期保护Q235碳钢。

绿色环保型联四唑铋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下载:41 浏览:432

李萍1 范杰2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以二氯乙二肟、二甲基甲酰胺(DMF)、叠氮化钠、盐酸羟胺和硝酸铋等为原料,合成了绿色环保型联四唑铋盐(Bi-BHT)。并且用Ozawa法和Kissinger法研究了其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Bi-BHT热分解峰温度为532.57 K,说明其热稳定性良好。此外,还得到了热分解的机理函数。并且通过GJB772A-97标准方法,研究了Bi-BHT的机械感度性能,研究表明Bi-BHT摩擦爆炸概率为20%,特性落高为125.9 cm,这表明其对机械撞击不敏感。

Ti-62A合金动态软化速率异常的热力学解释及其应变补偿本构方程 下载:72 浏览:460

王敬忠1,2 丁凯伦1 杨西荣1,2 刘晓燕1,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使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Ti-62A合金在变形温度为800~950℃、应变速率为0.001~10 s-1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提高出现Ti-62A合金的动态软化率降低的反常现象。(α+β)双相钛合金中Mo、Cr等β稳定元素的原子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和β相比例增大,Jmatpro软件的热力学计算表明(α+β)双相钛合金的这一现象与此有密切关系。而α钛合金和β钛合金出现动态软化速率降低,与加工温度升高β相比例增大的关系更密切。从800℃升高到950℃,Ti-62A合金中β相的比例由32.1%提高到84.3%,Mo、Cr活性的降幅均达到64%。这些因素使变形过程中Ti-62A合金的晶界迁移速度和动态软化速率均随变形温度升高而降低,其950℃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多为典型的动态回复型。α相的含量随着变形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且在较高的变形温度下β相的晶粒尺寸也较为粗大。构建的基于应变补偿的Ti-62A合金Arrhenius变形抗力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其相关系数R达到0.990,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983%。

固溶温度对亚稳β钛合金Ti-4Mo-6Cr-3Al-2Sn的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469

王鹏宇1 张浩宇1 张志鹏1 孙杰2 谢广明2 程军3 陈立佳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对自主设计的新型亚稳β钛合金Ti-4Mo-6Cr-3Al-2Sn(%,质量分数)在不同温度进行固溶和固溶时效处理,观察其显微组织和测试室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固溶态组织中的初生α相减少,当固溶温度高于相变点后初生α相完全消失,几乎全部为明显长大的粗大β晶粒。固溶温度为900℃的固溶态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匹配,屈服强度为898.7 MPa、抗拉强度为962.5 MPa、断裂伸长率为12.7%。在不同温度固溶处理的时效态合金,均析出了细小的次生α相。固溶温度低于相变点时,在初生α相间析出的细小次生α相呈60°或者平行交错排列;固溶温度高于相变点时初生α相几乎完全消失,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析出的次生α相片层间距变大并粗化。在所有固溶温度下,时效态组织中沿原始β晶界处均析出了连续的晶界α相,合金的塑性均较差。经过750℃/0.5 h固溶和500℃/4 h时效的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匹配,其抗拉强度为1282 MPa,屈服强度为1210.6 MPa,断裂伸长率为5.3%。

Keggin型Si-Mo-V杂多酸的催化、阻聚性能研究 下载:35 浏览:370

尹彦 冰金洺 函宫晶 王晓丹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2期

摘要:
催化合成了丙烯酸丁酯,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差热扫描量热法测定了Keggin型硅钼钒杂多酸对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阻聚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杂多酸结构中钒钼比例数的增大、杂多酸用量的增加以及升温速率的提高,杂多酸的阻聚性能增强。在合成丙烯酸丁酯的反应中,以醇酸摩尔比、时间、温度及催化剂用量作为反应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优反应条件为:醇酸摩尔比为1.2∶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6%,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2.5 h,在此过程中,硅钼钒杂多酸对不饱和酯的合成具有催化作用和较好的阻聚效果。

基于HRP催化诱导金纳米棒形貌改变的碘离子检测研究 下载:41 浏览:427

胥彦琪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期

摘要:
本文中,我们通过金纳米棒颜色的改变实现了对I-的可视化检测,在HRP酶催化的情况下,H2O2把I-的氧化为I2,之后I2会对金纳米棒进行刻蚀,使其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发生蓝移,同时伴随颜色的改变,检测灵敏度达到了0.01μM。此方法简单便捷,同时实现了对实际样品水样中I-的检测。

固溶+时效处理对粉末冶金Ti-22Al-25Nb合金显微硬度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91

贾建波1 鹿超1 杨志刚1 董添添1 顾勇飞1 徐岩1,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在950℃/80 MPa/10 min条件下制备粉末冶金Ti-22Al-25Nb(原子分数,%)合金作为初始材料,将其分别在940~1100℃、10~120 min和800℃/8 h条件下进行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研究了固溶+时效处理对粉末冶金Ti-22Al-25Nb (原子分数,%)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并建立了显微硬度的演变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B2相的晶粒尺寸增大、均匀度提高,在940~1010℃晶粒长大的速率最低,在1100℃晶粒尺寸的均匀度达到最大值0.84。板条O相的尺寸和数量对合金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在(B2+O)两相区时效后,其尺寸和数量显著影响合金性能的次生板条O相的体积分数提高、尺寸减小,尤其是相互交叉、缠结的O/O相数量的增多,使合金的显微硬度提高;在1060℃/60 min/Water cooling(WC)+800℃/8 h/Furnace cooling(FC)条件下处理的合金,其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434.92 HV。

基于改进蚁狮算法的广义预测控制对T-S模糊模型的控制研究 下载:65 浏览:466

张文彬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广义预测控制(GPC)参数设定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蚁狮算法(IALO)应用于广义预测控制进行参数优化,并将提出的方法对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进行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智能材料中广泛存在的迟滞非线性特点用T-S模糊模型进行了建模。对于传统蚁狮算法存在的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进行改进,并用测试函数来验证改进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将改进后的蚁狮算法同GPC相结合,对所建立的T-S模糊模型进行控制,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含缺陷的Al-Si-Mg合金的疲劳性能和强度评估 下载:89 浏览:497

易科尖1 吴明泽1 张继旺1 闫军芳2 梅桂明1 朱守东1 苏凯新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在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撑定位装置用Al-7Si-0.6Mg合金中引入不同尺寸的人工缺陷,进行旋转弯曲疲劳实验以定量研究缺陷尺寸对材料疲劳强度的影响,并建立了疲劳强度与缺陷尺寸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材料表面的人工缺陷尺寸越大,试样的高周疲劳强度的下降越大;材料表面尺寸小于370μm的人工缺陷对其高周疲劳强度没有影响;在适用性条件范围内使用修正的Murakami公式能更加准确地评估Al-7Si-0.6Mg铝合金的高周疲劳强度和应力强度因子门槛范围。

终轧温度对Ti-V-Mo复合微合金钢组织演变和硬度的影响 下载:53 浏览:391

张可1 赵时雨1 隋凤利1 李昭东2 叶晓瑜3 孙新军2 黄贞益1 雍岐龙2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OM、EBSD、TEM及Vickers硬度计等研究终轧温度对Ti-V-Mo复合微合金钢的组织转变、析出相和硬度的影响,并阐明了组织演变和硬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终轧温度的Ti-V-Mo钢其组织均为多边形铁素体;随着终轧温度由1000℃降低到800℃,Ti-V-Mo钢的硬度由400HV提高到427HV;铁素体晶粒的平均尺寸由3.44μm减小到3.05μm;(Ti, V, Mo)C粒子的析出数量增加,其平均尺寸由8.38 nm减小到6.25 nm。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的减小和纳米级(Ti, V, Mo)C粒子的增多及细化是硬度增大的主要因素。在980℃以下,降低终轧温度(Ti, V, Mo)C在奥氏体中的形核率不断减小,使得其在铁素体中析出的10 nm以下的(Ti, V, Mo)C粒子不断增多,促进了硬度的提高。

3D打印医用钛合金的抗菌性能和体外生物相容性 下载:62 浏览:423

李改明1,2,3,4 刘思雨1,2,3,4 战德松1,2,3,4 刘蕊5 任玲5 杨柯5 王敬人1,2,3,4 王强1,2,3,4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应用选择性激光熔融技术(SLM)制备出3D打印医用钛合金Ti-6Al-4V和Ti-6Al-4V-5Cu,用平板共培养法研究测定其抗菌性能,用CCK8细胞增殖测定法、鬼笔环肽细胞骨架染色法和Annexin-V/PI流式细胞术研究了这种合金的抗菌性能和对小鼠胚胎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影响。结果表明,3D打印Ti-6Al-4V-5Cu合金具有较高的抗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达到(57.03±1.55)%。在CCK8细胞增殖毒性测定、细胞骨架鬼笔环肽染色实验和Annexin-V/PI双标记法流式分析三种研究中Ti-6Al-4V-5Cu表现的优越,具有更好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低电子浓度Ti-Nb-Zr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 下载:65 浏览:435

周洪雷1 侯峰起2,3 郝玉琳3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研究了β稳定元素Nb和中性元素Zr对Ti-Nb-Zr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Nb和Zr含量增加,α"马氏体相和ω相两种典型亚稳相变均可被抑制,在较低电子浓度条件下获得单一β相组织,其临界电子浓度约为4.19,显著低于Ti-Nb二元合金的临界值(4.24);低电子浓度单一β相Ti-Nb-Zr合金的弹性模量较低,其强度与弹性模量比值较高,具有优于Ti-Nb二元合金的生物力学相容性。

稀土元素对Al-Si-Cu-Mg系压铸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486

朱锐祥 秦新宇 胡南 陆良宇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采用单项试验法分别向压铸铝合金ADC12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e,La和Sm稀土元素,通过拉伸试验数据及金相组织分析,研究稀土元素的加入对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稀土元素的加入,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组织均有着不同程度地提高与细化.单项试验中,当Ce,La及Sm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0.4%,0.4%和0.2%时,合金的力学性能最好,抗拉强度分别比基体合金提高了10.9%,7.0%和16.1%,同时延伸率也分别比基体合金提高了8.1%,19.3%和20.6%.在Sm元素含量为0.2%时,合金组织的细化效果最为明显,稀土元素对合金力学性能及组织细化的影响顺序为Sm>Ce>La.

Sr变质对Al-13.0Si-4.5Cu-1.0Mg-2.0N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80

李灿 雷远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为提高Al-Si-Cu-Mg-Ni合金的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研究了Sr添加量对二元共晶Al-Si合金组织的影响,及其对T6态Al-13.0Si-4.5Cu-1.0Mg-2.0N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r含量的增加,共晶Si变质效果增强,但其含量过高时会粗化α-Al晶粒,降低合金性能;添加Sr质量分数为0.06%时,二元共晶Al-Si合金的变质效果最佳.添加质量分数0.06%Sr的T6态Al-13.0Si-4.5Cu-1.0Mg-2.0Ni合金,其共晶Si球化程度较高,且分布更加均匀弥散,合金的高温拉伸性能可达128 MPa;在保证合金高温拉伸性能的同时,室温拉伸性能相比于添加0.04%Sr的合金提高到305 MPa.

一种快速多视图立体匹配方法 下载:73 浏览:455

赵洪田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18年3期

摘要:
由于室外场景图像集具有规模巨大、尺度多变等特点,快速精准的多视图立体匹配受计算效率严重制约。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快速多视图立体匹配和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Plane Sweep框架计算初始匹配代价;然后提出并行Semi-Global算法对匹配代价优化计算深度图;最后使用GPU对图像滤波剔除噪声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高效生成用于三维重建的优质深度图。

抗冲蚀磨损涂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下载:87 浏览:488

林松盛 周克崧 代明江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结构材料难以满足抗冲蚀磨损的使用要求,抗冲蚀磨损防护涂层是有效提高装备和材料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之一.概括介绍了抗冲蚀磨损涂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涂覆、电镀、热喷涂、激光熔覆和气相沉积技术等,以及各种方法所制备的抗冲蚀磨损涂层体系及特点.重点阐述了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所制备的抗冲蚀磨损涂层的体系,主要包括二元、多元涂层及多层复合涂层,特别对多层复合涂层在抗冲蚀磨损防护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最后系统地介绍了国际上物理气相沉积抗冲蚀涂层的研制进展及应用情况.

气雾化Al-5Ti-1B合金粉的显微组织与晶粒细化能力 下载:89 浏览:493

王顺成 宋东福 周楠 陈锋 李继林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采用气雾化制粉工艺制备Al-5Ti-1B合金粉,研究了Al-5Ti-1B合金粉的显微组织与晶粒细化能力.结果表明:气雾化制粉工艺可以抑制TiB2粒子的偏析团聚和细化TiAl3相,使TiB2粒子和TiAl3相均匀分布在Al-5Ti-1B合金粉内;Al-5Ti-1B合金粉的粒径越小,TiB2粒子和TiAl3相分布越均匀,TiAl3相的尺寸越细小.当添加0.2%的Al-5Ti-1B合金粉并保温2min时,可使纯铝从粗大的柱状晶细化为平均直径为185μm的等轴晶;保温时间延长至120min,纯铝的晶粒平均直径为238μm.表明,气雾化Al-5Ti-1B合金粉具有优异的晶粒细化能力及抗细化衰退能力.

立环高梯度磁选机分选赤铁矿应用研究 下载:95 浏览:500

谢宝华 吴城材 王丰雨 杨招君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利用SSS-I-2500型高梯度磁选机从俄罗斯某铁矿公司选矿厂的弱磁尾矿中回收赤铁矿.在磁场强度8000 MT、干矿处理量80t/h、卸矿水量100m3/h、转环转速50Hz及液面高度10~15cm的条件下,当给矿铁品位为36%时,获得铁精矿品位52.70%、铁回收率74.24%的指标.

基于多频段电力系统稳定器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优化策略 下载:79 浏览:484

闫群民 李玉娇 《电力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针对风电场接入互联系统后产生的暂态稳定性问题,分析了低频振荡产生的原因,提出将多频段电力系统稳定器(multi-band power system stabilizer,MB-PSS)与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联合运行的控制策略,并对二者设置目标函数进行优化,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将风电场接入IEEE两区域四机互联系统,在MATALB仿真平台对4种工况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在抑制区间低频振荡和稳定系统电压方面性能优越,能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和电能质量。

基于Wi-Fi6频段双频F类功放的设计 下载:51 浏览:440

林亮 伊浩然 罗敬原 《天线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射频多频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功率放大器作为射频发射系统前端的关键部分,其效率和性能一直是设计的重点。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Wi-Fi6频段的高效率双频F类功率放大器。通过设计的双频谐波控制网络来精确的控制两个频率的二次和三次谐波,ADS中版图仿真结果显示该双频F类功放在2.4GHz-2.49GHz时,功率附加效率(Power added efficiency, PAE)超过67%,增益大于13dB,在5.725GHz-5.875GHz时,PAE维持在49%-52%,增益大于10.4dB,并且在两个频率的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都得了有效的抑制,满足射频前端发射机的性能要求。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