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SDAE与CART联合智能算法的通信网络用户满意度分析方法 下载:58 浏览:371

李露1 于忠义2 李福昌1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4期

摘要:
论文提出一种基于栈式降噪自编码器(Stacked Denoising Autoencoder,SDAE)与分类和回归决策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CART)的移动互联网满意度预测方法,此模型能挖掘出用户的满意度与用户的特征和网络特征的关联规则,通过这种规则能更精准及时地预测到用户满意度的变化,以便运营商针对这种变化提前作出决策。论文所提方法能够挖掘特征间的深层关系,通过SDAE编码样本可以获得影响用户体验的隐含特征,及时发现用户对于网络贬损的真正痛点,为运营商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部门制定提升用户的网络感知策略提供依据,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机器学习在运营商门店智能选品中的应用 下载:47 浏览:291

李玮1 康甜1 范丽2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4期

摘要:
"新零售"背景下,运营商需要对门店经营进行全面赋能,解决目标客户不明确、商品上下架凭经验、无法准确识别用户需求等问题。文章主要研究在实时海量数据中,如何运用机器学习模型智能、高效地实现运营商门店选品。具体来看,通过采集用户基本信息、订单信息、账单信息、上网行为等数据,生成用户画像及门店画像相关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聚类算法、推荐算法等,生成门店选品策略。研究成果为运营商门店选品提供智能化手段,提高门店经营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具有广泛的行业应用前景。

万物可视——通过边缘智能实现的可视物联网 下载:55 浏览:375

纪雯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4期

摘要:
文章提出物联网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可视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并将发展愿景概括为"看得清""看得快""看得懂""看得广"以及"看得远",深度分析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包括物联网设备可视类数据的收集、物联网设备的多样性、高维异构性、环境复杂性、极低时延要求、承载可视数据的差异性、复杂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支持社交的可视物联网、可视数据的智慧管理以及具备类人功能的可视物联网。提出一种实现万物可视的新技术架构,包括采用边缘智能驱动的灵巧可视物联网端边云系统架构设计、软件可定义的可视信息生成技术、多特征流可视信息传输、边缘计算下多源可视数据的智能表达、基于内容的计算任务迁移模型以及大规模分散计算中的边缘智能控制技术,从而系统地实现物联网的视觉引擎,为物联网注入可视能力。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编码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下载:53 浏览:211

张新峰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4期

摘要: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不仅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也为视频编码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深度学习技术在视频编码领域的发展现状,即传统编码框架下深度学习视频编码工具和以深度学习模型为基础的视频编码新框架,并对相关代表性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性能分析。最后,对深度学习视频编码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分析和展望。

5G MEC边缘智能架构研究 下载:20 浏览:250

毋涛 徐雷 刘畅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3期

摘要:
作为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融合驱动的新模式,边缘智能已然渗透到各个行业。5G MEC作为运营商新型网络边缘的锚点,需要借助边缘智能来充分释放网络边缘价值。文章初步探讨网络边缘智能化需求,提出一种基于5G MEC的边缘智能优化架构,扩展了面向异构计算的弹性AI加速服务和自适应云边智能协同调度能力,从而实现了MEC平台运营智能化和AI能力服务化。

人工智能驱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下载:26 浏览:219

顾旻霞1 刘廉如2 张忠平2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3期

摘要:
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融合渗透为推动中国迈向制造强国提供新动力,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背景进行了概述,从人工智能对工业互联网带来的价值、挑战、技术支撑和实现方式进行了描述,并针对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进行了分析。

数字经济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的技术与商业变革 下载:39 浏览:369

石立峰1 陈晟2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2期

摘要:
数字经济正在催生新的市场扩张机会,电信运营商在新的浪潮下也面临巨大的变革挑战。文章从技术变革和商业变革两方面入手,详细论述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电信运营商需要应对的新挑战。技术层面,运营商需要应对网络云化、5G、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带来的能力新要求;商业层面,运营商要准备好突破规模经济的增长范式,加快向范围经济转型,还要创新营销模式、盈利模式、体制机制。

基于Android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智能指导策略研究 下载:51 浏览:387

杜梅 曹蔚然 高峰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计算机本科毕业论文近年来质量有下滑趋势。为了改变这种趋势,在"智慧教育"大环境下,针对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专业性特点及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Android的计算机本科毕业设计移动指导平台一体化实施方案及指导策略,并搭建出移动指导平台。该指导策略理论依据充分,具有实践可操作性,将策略应用于实践操作中,对于改善毕业设计指导的现状效果明显。

基于区块链的对账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载:49 浏览:394

周硙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电子支付、电子商务、互联网广告、大数据交易等业务,都是由多个主体参与的持续性业务。对账系统是此类业务开展中的重要一环,它保证了各参与方数据一致。区块链技术集成了分布式公共账本及智能合约技术,且本身具有不可伪造、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满足对账系统的需求。本文讨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对账系统,并给出了依托Bitcoin和Ethereum公链的具体实现。利用区块链特性,对账系统可以实现去中心化对账。相对于中心化对账,该方案不依赖某单一参与者,没有单点故障;对账结果通过区块链存储,结果可追溯、验真;数据根据授权分别存储于公链及私链,保证了数据隐私。

基于强化学习协同训练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 下载:51 浏览:400

程钟慧1 陈珂1,2 陈刚1,2 徐世泽3 傅丁莉3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命名实体识别是一项从非结构化大数据集中抽取有意义的实体的技术。命名实体识别技术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从轨道交通列车产生的海量运行控制日志中抽取日期、列车、站台等实体信息进行进阶数据分析。近年来,基于学习的方法成为主流,然而这些算法严重依赖人工标注,训练集较小时会出现过拟合现象,无法达到预期的泛化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协同训练框架,在少量标注数据的情况下,无须人工参与,利用大量无标注数据自动提升模型性能。在两种不同领域的语料上进行实验,模型F1值均提升10%,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通用性。同时,与传统的协同训练方法进行对比,本文方法F1值高于其他方法5%,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更加智能。

齿轮箱跑合试验台的优化改进 下载:90 浏览:507

常星 张璐 马慧强 《冶金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基于高速动车产品的特殊性,在齿轮箱出厂前,每一台齿轮箱都要进行跑合测试。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功率开放型、机械功率封闭型和电功率封闭型齿轮箱跑合试验台的结构、原理以及优缺点。

基于云原生的5G核心网演进解决方案研究 下载:25 浏览:265

李铭轩1 童俊杰2 刘秋妍1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1期

摘要:
随着5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5G核心网的SBA架构改变了传统网络架构,真正实现了面向服务的下一代网络架构。文章分析云原生的关键特点,提出基于云原生的微服务架构天然适配5G核心网的SBA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未来5G核心网演进解决方案,同时从现网的角度分析了未来5G核心网演进思路。

产能过剩与企业创新——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32 浏览:378

颜恩点 李上智 《管理与科学》 2020年10期

摘要:
基于经济转型的制度背景,针对产能过剩这一重大课题,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2015年公布的各地区分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构造产能过剩变量,考察了上市公司产能过剩对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和非产能过剩公司相比,产能过剩公司的创新能力更低。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产能过剩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负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低、分析师关注度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在稳健性部分,检验了产能过剩的作用路径,产能过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源于盈利能力下降、融资约束加强、转型升级困难和政府救济增加等渠道,替换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指标,研究结论依然稳健。研究不仅对理解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创新难题和探讨制约企业创新的机制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为推动政府去产能、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理论依据。

我国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讨 下载:83 浏览:511

李智广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12期

摘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政治任务作出政治宣示,提出总体目标、工作部署和领导要求。对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任务目标,紧紧围绕水土保持"把工作重心切实转变到监管上来,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的总要求,分析我国水土保持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和行业能力的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尝试提出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建设途径与方法,以期与本行业及有关部门同仁交流,激发大家的金玉良言,为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依网络上基于相连边的择优恢复算法 下载:62 浏览:479

吴佳键1 龚凯1,2,3 王聪4 王磊1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如何有效地应对和控制故障在相依网络上的级联扩散避免系统发生结构性破碎,对于相依网络抗毁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最新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相依网络的恢复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定义共同边界节点,在每轮恢复阶段找出符合条件的共同边界节点并以一定比例实施恢复.当前的做法是按照随机概率进行选择.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观,却没有考虑现实世界中资源成本的有限性和择优恢复的必然性.为此,针对相依网络的恢复模型,本文利用共同边界节点在极大连通网络内外的连接边数计算边界节点的重要性,提出一种基于相连边的择优恢复算法(preferential recovery based on connectivity link,PRCL)算法.利用渗流理论的随机故障模型,通过ER随机网络和无标度网络构建的不同结构相依网络上的级联仿真结果表明,相比随机方法和度数优先以及局域影响力优先的恢复算法,PRCL算法具备恢复能力强、起效时间早且迭代步数少的优势,能够更有效、更及时地遏制故障在网络间的级联扩散,极大地提高了相依网络遭受随机故障时的恢复能力.

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林盘智慧——林盘文化景观韧性研究 下载:56 浏览:370

吴霜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12期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引发了各个行业对于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的思考,而城乡规划与建设也必须重新审视已有的惯性思维。四川省成都平原的林盘作为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景观和社会生态复合系统,以其离散型分布模式维持了千百年来在遭受外界压力和冲击时的韧性,支撑了"天府之国"的长期繁荣。本文基于对林盘空间格局和场镇作为农村传统社会服务空间节点的分析,提出了保持乡村聚落空间间隔与发挥农村基层社区服务功能的建议,旨在推动传统知识和生态智慧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融合,提升乡村文化景观抵御外界冲击或灾害的能力,以筑牢成都平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民用可控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控制策略 下载:31 浏览:360

王燕1 杨秀媛1 徐剑锋2 卜思齐3 徐智蔷4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在电力负荷高峰持续增长和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的发展趋势下,为了实现新能源消纳、平抑电网波动,可采取需求侧民用可控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手段进行调控,特别是对家庭可控负荷的控制,从单一家庭控制扩展至多个家庭,最终实现大规模负荷群控制。对近年来需求响应模式、负荷分类建模和控制策略3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由负荷用电特点总结出各类负荷通用模型;着重对比分析多目标优化控制策略、分层控制策略、多时间尺度控制策略和优先级控制策略的特点和不足;指出了不同控制策略在可控负荷参与需求响应调控中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并结合我国国情,从民用可控负荷参与需求响应调控的视角对需求响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氢钟频移校准与相位无损切换 下载:82 浏览:432

吴智斌1 赵军1 李冰1 刘安1 刘波2 《无线电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为满足VLBI等高精度空间测量技术对时间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提出的更高要求,深空测控系统都配置了高性能的氢原子钟。但由于部件老化、环境变化等影响,氢原子钟输出频率会发生漂移变化,需要对此频移进行校准;同时备份原子钟需要追踪并保持与主钟的输出相位一致,必须进行相位的无损切换才能保障时频信号的连续性。分析了氢原子钟的工作原理和调频移相技术,设计了一种氢钟追踪外部授时系统进行频率漂移校准、主备钟相位无损切换的工程实施方法。应用结果表明,72 h测试时间内,与GPS相比,氢钟的稳定度由原来1.1×10-13提高到3.2×10-14,主备氢钟相位差由原来1.03o减小至0.08o,满足了VLBI长时间高精度测量的精度需求。

5G在工业互联网中的探索和应用 下载:19 浏览:375

沈洲1 安岗2 余明明1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11期

摘要:
5G是工业互联网领域最具颠覆性的技术,而把5G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进行结合应用,将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坚强基石。文章针对5G技术标准和发展现状进行研判,并对其在离散型和流程型垂直行业的应用场景进行仔细分析,最后详细介绍航空、造船、电子、钢铁和能源等领域企业5G工业互联网实际案例,以探讨如何有效地将5G应用于工业,助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非相干数字全息单次曝光研究 下载:65 浏览:370

白云鹤 臧瑞环 汪盼 荣腾达 马凤英 杜艳丽 段智勇 弓巧侠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菲涅耳非相干相关全息术(Fresnel incoherent correlation holography,FINCH)利用在空间光调制器(spatial light modulator,SLM)上加载双透镜模式对同一物点光分束自相干,并通过改变加载的相位因子得到不同的相移全息图.本系统利用SLM可分区编码调制特性,将FINCH成像中SLM上分三次加载的0°,120°,240°相位双透镜掩模各提取1/3组成一幅复合相移模式加载,并研究了三种相位分布方式对FINCH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相位在SLM上分布间隔越大,再现像越清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掩模加载方式,在SLM加载透镜阵列,每一个相位因子对应一个双透镜,具有一个光轴.实验表明,通过这种加载方式,通过SLM后形成的三个相移图能够一次在电荷耦合器上记录,并且三个相移图不重叠,然后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将不同相移角度的全息图分别提取出来,通过三步相移计算合成一幅包含有物光波的复值全息图,最后通过数值再现算法重建待测样品.此系统可用于对光源相干性较低的实时成像系统,也为微小形变测量、动态物体的观测提供了新方法,为非相干数字全息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