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隧道衬砌裂缝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研究 下载:8 浏览:132

高文山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依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利用一种改进的自由场变形方法(MCSRD),对新建杭州经绍兴至台州铁路东茗隧道带裂缝衬砌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价。考虑了裂缝产生部位和裂缝深度2种影响因素,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衬砌裂缝对隧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衬砌拱腰部位对地震响应最敏感,是隧道衬砌抗震最薄弱环节;衬砌开裂处截面厚度减小,轴力变化较小,弯矩大幅度增加,地震作用条件下,裂缝尖端处衬砌出现显著的应力集中现象,安全系数降低;衬砌拱顶和拱腰部位开裂对隧道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裂缝越深,对隧道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越大。

混凝土桥更换支座施工中结构受力状态分析 下载:8 浏览:128

陈叶1 李烨明2 王博1 李义强3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既有铁路随着年运量及桥梁结构服役年限的不断提高,桥梁病害日益显露,为防止支座病害对桥梁耐久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需对病害支座进行更换或维修。建立梁体、千斤顶和垫石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对群顶等力顶升施工法顶升后梁底混凝土及支撑垫石的局部应力进行了数值分析,考虑了千斤顶上下钢垫板厚度及尺寸不同时的工况。结果表明在确保多个千斤顶顶升力相等时,局部顶升后梁体混凝土的局部最大拉应力为1.65 MPa、最大压应力为4.26 MPa,混凝土垫石的局部最大拉应力为1.11 MPa、压应力为4.14 MPa,均满足C50混凝土的设计规范要求,保证了支座更换时梁体结构的安全性,为其他桥梁支座更换顶升施工及结构主体的力学状态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砂砾石地层桩基拔除施工技术 下载:12 浏览:143

姜景双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为了在富水砂砾石地层中盾构机安全穿越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提出了采用全回转套管机拔除的解决思路。通过对全回转套管机刀尺、刀具的改良,提高钢套筒下压沉入效率;通过对全回转套管机扭矩、压入速度、压入垂直度等参数控制的改进,克服工程遇到的硬土、硬岩等难题;增加气举反循环、注水挖土等工艺清除桩周土,减小拔桩需要克服的摩檫力;在全回转套管机底座加配重稳固机身,减小拔桩过程中套管机振动,确保顺利拔桩。实践证明,采用改进工法进行拔桩时,施工全过程处于安全、稳定、快速、优质的可控状态。

温度效应对隧道围岩影响的试验研究 下载:81 浏览:442

毕全超1,2 詹亮3 朱守芹1,2 《交叉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为探讨火灾事故对隧道围岩的损害程度,对20℃、100℃、200℃、400℃、600℃和800℃6种不同温度处理的红砂岩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岩样破坏后,岩石脱落碎块总表面积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从能量耗散与释放的角度阐释温度效应对岩石损伤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温度在200℃之前,岩石碎块总表面积与温度之间成负线性关系;温度在200℃~800℃范围内,岩石碎块总表面积与温度之间成正线性关系。(2)岩样破坏阶段耗散的能量与碎块总表面积之间成线性关系,耗散的能量越多,碎块总表面积越大。

廊坊光明道立交上跨高铁桥梁方案研究与设计 下载:7 浏览:143

庞元志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因地制宜选取桥梁设计技术和做好跨越高铁防护是保障市政道路上跨高铁大跨度桥梁设计、施工和运营安全的关键。针对传统上跨高铁大跨度桥梁设计研究中多考虑桥梁设计、对施工及运营等环节的一体化统筹尚需改进问题,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提出了市政道路上跨大跨度桥梁设计、施工和运营全过程一体化研究方法。首先,针对大跨桥梁设计关键技术,从结构选型、转体施工和临近高铁深巷坑设计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方案;其次,从防异物入侵、防抛网设置和桥梁防撞三个角度给出了跨越高铁桥梁防护措施;最后,从主桥施工及运营阶段对高铁路基变形的影响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满足设计、施工和运营要求。

常见水生植物对城市河道水质净化影响试验研究 下载:67 浏览:405

李纯洁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用水生植物对城市河道低污染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兼具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良方法。本文选择了3种本土水生植物,探讨其净化机理,并通过水生植物的模拟水培试验得到以下结果: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率显著提高,分别达到43. 3%~54. 1%、54. 3%~88. 2%,而植物组合对TN、TP去除率均显著高于单一植物,总去除率可达61. 3%~65. 0%、79. 2%~88. 6%。同时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N去除率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和物理化学作用,而TP去除率来自植物处理。

基于ADAMS的动车组齿轮箱断齿故障特征研究 下载:9 浏览:146

高国川1,2 张建超1 郭文武1 夏子阳1,2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以国内某型号动车组齿轮箱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齿轮断齿时箱体的振动信号特征。综合运用SolidWorks、ANSYS和ADAMS等软件建立齿轮箱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然后建立正常齿轮和断齿齿轮模型,最后导入到齿轮箱模型中进行仿真,得到正常和断齿齿轮的箱体振动信号。与正常齿轮箱体振动信号对比发现,齿轮断齿故障的振动信号幅值会增大,同时伴有冲击和调制现象,冲击信号出现次数与小齿轮转频接近,在小齿轮转频的高倍频率、齿轮的啮合频率及其倍频附近会出现宽且高的调制边频带,细化谱中调制现象更为明显,解调谱中在小齿轮转频及其高倍频率附近会出现峰值。以上研究方法与内容,能够为动车组齿轮箱的状态监测和故障预判提供参考。

术中胃镜联合结肠镜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64 浏览:299

时光 《诊断医学》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术中胃镜联合结肠镜治疗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65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胃镜治疗,30例)和观察组(术中胃镜联合结肠镜治疗,35例),对比两组24h止血效果、住院时输血量、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24h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胃镜联合结肠镜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成功率,减少住院时输血量,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施工力学特性分析 下载:11 浏览:136

林攀1 刘志春1 胡指南1 杜孔泽2 郄晓杰1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及城市环境的制约,普通暗挖法在地铁车站施工中所受的局限越来越大,结合国内外工程案例,提出双洞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可为以后利用盾构隧道扩挖车站或在盾构区间内增设车站提供借鉴。采用数值模拟对既有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拓建施工过程中既有盾构隧道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盾构最大主应力沿整个隧道纵向呈"W"型分布,且土体开挖对纵向一定范围内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对范围外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小,该影响范围的纵向长度是固定的,为19.5 m。前3次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剩余部分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是可行的,且由于国内盾构6 m直径较为普遍,施工经验也较丰富,因此有较大推广价值。

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施工力学特性分析 下载:12 浏览:154

林攀1 刘志春1 胡指南1 杜孔泽2 郄晓杰1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及城市环境的制约,普通暗挖法在地铁车站施工中所受的局限越来越大,结合国内外工程案例,提出双洞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可为以后利用盾构隧道扩挖车站或在盾构区间内增设车站提供借鉴。采用数值模拟对既有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拓建施工过程中既有盾构隧道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盾构最大主应力沿整个隧道纵向呈"W"型分布,且土体开挖对纵向一定范围内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对范围外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小,该影响范围的纵向长度是固定的,为19.5 m。前3次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剩余部分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是可行的,且由于国内盾构6 m直径较为普遍,施工经验也较丰富,因此有较大推广价值。

地铁盾构隧道抗弯刚度有效率的模型试验研究 下载:10 浏览:136

杨茜1 罗玉屏2 张振波1 王泽洋1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盾构管片拼装过程需要设置环向与纵向螺栓,螺栓接头会对管片整体刚度产生影响。以城市地铁单线单洞盾构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相似模型试验,开展2环管片横向、21环管片纵向加载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均质管片与错缝拼装管片,得到了盾构隧道横向和纵向刚度有效率。试验结果表明:隧道各位置的变形与荷载基本呈线性变化;横向抗弯刚度有效率为0.76,纵向抗弯刚度有效率为0.20~0.35。

大断面巷道爆破工艺的设计及试验 下载:67 浏览:478

张计文 《冶金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大断面巷道爆破时存在爆破效果不佳,进而影响后续生产的问题。以同煤某矿的工作面为背景,在分析爆破参数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该矿现场实际情况设计了两种爆破方案,并经现场试验对两种爆破方案的效果进行验证,为节约掘进成本、提升掘进巷道质量奠定了基础。

复杂城市环境下既有地铁车站新建联络通道施工技术研究 下载:10 浏览:141

高立业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以北京轨道交通4号线宣武门站新增换乘通道工程为例,介绍了复杂城市环境下新建地铁联络通道施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针对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接驳过程中洞门的开口问题,提出洞门分块破除技术,降低了对既有结构的损伤;为有效控制受开挖扰动既有结构的变形,实施深孔注浆降低了近接施工风险;在城市地下工程常见的大转角变断面隧道施工中,使用了转弯与变断面特殊区段格栅布置技术,给出了异形断面隧道开挖支护新思路。研究结论能够为相似条件下地下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商合杭高铁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用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研究 下载:11 浏览:146

张洁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中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及施工水平制约着高铁运行过程中的平顺性及后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立足于商合杭高铁,通过对比普通自密实混凝土(C1)与商合杭高铁施工中两种自密实混凝土(C2、C3)的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得出相关结论如下:①C1配合比工作性评价劣于C2、C3,尤其是2 h后T500时间、含气量均低于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要求,不满足现场施工需求;②3种配合比下力学性能发展趋势为C3>C2>C1;③3种配合比下56 d标准养护条件下电通量、抗盐冻损失量发展趋势为C1>C2>C3。

隧道衬砌养护台车智能养护系统研究 下载:10 浏览:140

纪博林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衬砌养护是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重要工序。依托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某标段工程,为提高隧道衬砌养护质量,满足京张高铁智能化施工要求,研发出一种用于隧道衬砌养护的专用设备——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智能温湿控制系统是养护台车的核心,由温湿度控制器、传感器和加热加湿部分组成,可以实现对养护区域智能控制与调节,降低人为原因的影响。该智能控制系统具备数显、自动生成曲线、报表、数据保存和输出等功能,可实现移动终端APP的远程在线控制。现场应用表明:相比传统养护方式,衬砌经养护台车养护后,表面强度提高百分比达到预期,碳化深度明显降低,大大提高了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质量。

岩巷爆破参数的优化设计 下载:70 浏览:461

齐国军 《冶金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钻眼爆破掘进工艺爆破效果不佳等问题,以同煤某矿巷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爆破效果的关键因素,并对其掏槽方式和关键爆破参数设计的理论基础进行详细分析,最后确定爆破时的掏槽方式和炮眼直径、深度、布局以及炸药消耗的具体指标,为提升该巷道的爆破效果奠定基础。

基于圆钢表面质量提升的设备优化改造 下载:77 浏览:448

王兴锐 《冶金技术》 2020年3期

摘要:
介绍了精品棒材生产线的生产工艺及作业过程中制约产品质量的设备因素,随着该生产线圆钢产量的不断增加,产能得到了释放,轧制系统设备问题凸显的越来越明显,技术人员通过增加穿水设备改善圆钢组织性能、空过辊道投入陶瓷耐磨辊、冷床对齐辊道辊子链轮结构优化、定尺机结构形式改进四个方面的优化,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对宣钢实现精品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基于三角模糊云贝叶斯网络的盾构下穿段施工风险评估 下载:13 浏览:169

陈洪波1 王宁2 王建西2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为进行不确定性数据下地铁下穿施工风险评估,构建了基于三角模糊云贝叶斯网络(BN)的风险分析模型。将三角模糊数与云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定性评判向定量概率分布转化的方法。引入层次分析法(AHP)和状态影响因子得到云数字特征,生成随机风险云与统计方法计算节点条件概率表CPT。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网络模型,分析了施工风险水平和因素敏感性。研究结果与实际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某单箱双室道岔连续梁偏载效应研究 下载:13 浏览:161

陈留剑 李运生 张彦玲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在道岔连续梁设计中,一般采用土木工程专业有限元分析软件(类似的软件有Midas Civil、BSAS和桥梁博士等)进行计算分析,而这类软件的梁单元模型需要利用偏载系数来考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偏载效应。利用Midas FEA软件建立单箱双室道岔连续梁的全梁实体单元模型,在偏心ZK荷载作用下,获取准确的偏载系数,用以指导设计。通过分析认为:在挠度验算和支座吨位选取时,需要考虑活载的偏载效应;在实际设计中,如果之前没有可以借鉴的类似桥梁设计例子,建议采用板壳或实体单元模型获取准确的偏载系数。

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78 浏览:447

李锐清 《诊断医学》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评价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消化道早癌患者90例,根据双色球随机分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方式,实施常规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消化内镜进行检查,实施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两组诊疗情况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诊断的毛细血管影像质量评分、形态影像质量评分及胃小凹分型影像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短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消化内镜诊断消化道早癌的效果更佳,同时采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可将手术时间缩短,提高安全性及恢复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