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改进SIFT特征和神经网络结合的场景识别 下载:67 浏览:462

郭昊琛 闫帅帅 刘天鹤 《软件工程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基于深度学习的场景识别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方向,目前仍存在部分问题,如仅提取图像的高层语义特征而缺失了图像的底层特征,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基于改进SIFT特征与深度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室内RGB-D图像识别方法。首先提取图像的SIFT特征,然后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根据重要度对SIFT特征进行筛选,然后结合基于ResNet的深度神经网络,并提出基于深度直方图与深度均值直方图的深度损失函数,加速模型的收敛。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可以在NYUD v2数据集上达到71.52%的识别率,有效提升了室内场景识别的准确率。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区域教育信息化研究与应用 下载:65 浏览:308

王智 刘源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10期

摘要:
针对区域教育信息化的跟踪调研及主要问题分析,文章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该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门户、认证、标准和大数据平台,达成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聚合管理,最终达到智能化综合管理与应用的目的。从功能框架层面对数据层进行逻辑划分,从而打通系统间的壁垒,构建统一的业务逻辑视图,并对相关业务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分析挖掘和呈现,为业务系统提供融合的基础,为教育决策提供量化数据服务。

单光子激光测距的漂移误差理论模型及补偿方法 下载:63 浏览:466

黄科 李松 马跃 田昕 周辉 张智宇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单光子激光测距系统采用高灵敏度的单光子探测器作为接收器件,更易实现高密度、高覆盖率的目标采样,是未来激光测距系统的发展方向.漂移误差作为限制单光子激光测距精度提高的瓶颈问题,其主要由平均回波信号光子数的变化引起.以激光雷达方程、单光子探测器的概率与统计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漂移误差的理论模型,给出了漂移误差与平均信号光子数、均方根脉宽等系统参数之间的理论关系式.同时,结合单光子探测概率模型给出了一种漂移误差的修正方法,并搭建实验系统对漂移误差模型和修正方法进行了验证.在回波信号均方根脉宽为3.2 ns、平均回波信号光子数为0.03到4.3个情况下,未经修正的漂移误差最大达到46 cm,经修正后的均方根误差为1.16 cm,平均绝对误差为0.99 cm,达到1 cm量级,漂移误差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该方法可以解决漂移误差制约单光子激光测距精度提高的瓶颈问题.

智慧城市平台的需求与架构 下载:46 浏览:384

桑梓勤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10期

摘要:
文章定义了智慧城市平台的需求、参考架构以及互操作性。城市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垂直业务以及平台,通过构建一个公共的智慧城市平台,对多个垂直系统进行集成和优化,提供城市信息系统间的交互,以支持城市业务的各种功能,保证平台的便利性、安全性与可扩展性。智慧城市平台通过业务接口、互操作接口和获取接口,与外部系统进行互操作,从技术上解决现有政务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

基于R语言的城市PM2.5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61 浏览:473

解蕾1 狄光智2 《软件工程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以R语言为数据分析的工具,基于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太原市PM2.5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PM2.5与其他气态污染物之间的关系,探讨各气态污染物在PM2.5二次合成中的贡献;建立PM2.5和PM10的回归模型,方便通过PM10对PM2.5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太原市区空气污染物中,PM2.5和PM10相关性最强;(2)PM2.5和PM10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模型为PM2.5=0.63PM10-11.76(R2=0.8427),回归方程拟合度较好;(3)PM2.5和其他气态污染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PM2.5=0.24SO2+20.08CO+11.54(R2=0.4844),拟合度检验效果一般,考虑三者之间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基于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校正的水下非线性追踪博弈控制 下载:53 浏览:437

程瑞锋1 刘卫东1,2 高立娥1,2 康智强3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针对复杂环境下的追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校正的水下非线性追踪博弈控制算法.利用连续时间广义预测对目标机动偏离趋势进行在线预测补偿校正,将机动目标紧缩于最大捕获概率扇面之内,同时引入零效控制参数和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校正算法,解决了微分对策动态博弈剩余时间难于估计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将算法应用于水下非线性追踪博弈的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兼顾了控制约束与干扰抑制性能,能够实时有效地对抗初始偏差和随机扰动,不仅具有良好的导引效果,而且有效提高了系统对环境干扰的鲁棒性.

南太湖水乡城镇群空间演变动力与规划策略研究 下载:67 浏览:381

魏安敏 柳巧云 尤智玉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8期

摘要:
南太湖水乡城镇群依托溇港水网,历经千余年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如今"城、镇、村"等级有序、分工明确、相互依存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乡空间聚落体系。本文从自然地理、政治军事、产业发展、交通方式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该城镇群空间体系形成的具体动力机制,判断出南太湖水乡城镇群在生态文明时代将向多中心、网络化和特色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在生态景观格局、特色产业发展、城乡交通网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划解决策略。

面向智能终端的短临天气主观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载:56 浏览:460

王兴1 朱彬1 毛雅萍2 王晖3 《软件工程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提出一种面向智能终端的短临天气主观分析系统,主要由远程气象大数据服务端和智能应用端两部分构成。前者包括数据接收与监测模块、数据检验模块、非常规气象资料转换模块、数据打包压缩模块和数据通信服务模块;后者包括数据访问模块、多源数据融合模块、图形绘制模块和用户交互模块。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为在近海、海上和高原等移动数据传输不发达区域且对天气条件敏感的行业用户,提供面向移动终端的临近天气主观分析交互平台,用较小的无线数据传输量,通过便捷的移动设备,向户外作业的专业人员提供可交互、可视化的天气实况监测、主观天气分析预报功能及应用。

传统村落智能评估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62 浏览:373

耿艳妍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7期

摘要:
2019年6月,伴随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公布,全国共有6819个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在认定评审的指标体系中定量与定性评估指标参半,无可量化的评估指标体系,更缺少智能化的评估方法。文章收集整理了6000余个优秀村落的相关数据,维度包含村落的基础特征、村落历史、自然环境、选址格局、传统建筑、民俗文化六个方面。基于此数据集,采用机器学习中的监督学习方法——决策树,研究构建传统村落智能评估模型,预测村落对象是否符合中国传统村落的评价要求。同时,依据模型中各变量的关键度量值,阐述传统村落认定评估中处于关键地位的可量化特征属性,探索建立可量化的评估指标体系。此智能评估模型可作为专家评审的有力补充,提高认定工作的效率,增加认定的及时性、准确性。省、市级传统村落的评估也可借鉴此研究使用的决策树算法,基于省、市级传统村落的样本数据,构建省、市级传统村落智能评估模型,为各级政府的传统村落评估做智慧化的技术支撑。

河南省“十三五”公路水路发展阶段及趋势特征 下载:45 浏览:383

朱焕新1 蒋雨波2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基于交通运输发展相关理论,结合"十三五"河南省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特点,研究判断"十三五"时期河南省公路水路交通所处的发展阶段,分析该时期交通发展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明确未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新要求,把握全省公路水路交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为未来交通主管部门做好投资决策和制订发展规划等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5G时代,融媒体的发展态势思考 下载:33 浏览:291

祝娇 吴钢 白广慧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9期

摘要:
全媒体时代,技术飞跃带来了深刻变革,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文章从媒体发展阶段及趋势、与5G融合、实施与保障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分析5G新技术为媒体融合带来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行展望,有助于通信企业了解5G发展在媒体生态的机会,推动5G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对于电信运营商的5G运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5G室内覆盖方案前传接口分析 下载:59 浏览:413

刘洋 尹航 刘海涛 杨峰义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8期

摘要:
为降低5G室内网络部署和运维成本,文章提出基于有源小基站的5G室内覆盖方案,采用三级架构的有源室分系统,能够提供室内全覆盖能力。文中对多种可能的基于不同前传接口方式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具体包括接口容量、性能及实现方式。进一步地,为扩大5G有源小基站生态链,促进基带处理单元与射频处理单元之间的互通,降低整体部署成本,文中对前传接口Option 7-2协议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前传接口开放提供参考。

一种基于视频推荐高并发高性能的查询方法研究与实现 下载:77 浏览:278

廖锋 《数据与科学》 2020年10期

摘要:
当前BI领域查询能力成本高、开销大、系统复杂性高,无法高效的完成基于数据分析的查询业务,以及高并发类的查询操作。通过研究当前BI领域数据模型的查询能力,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高并发高性能的查询方法。基于同一份数据同时创建列缓冲区和行缓冲区,通过在数据库系统和业务系统上关联相同的查询Key,实行预分配Key机制,生成深度优化的查询计划。在实现高性能查询的能力同时,降低网络通信流量的网络往返次数,实现深度查询优化。

可重构流处理器及其智能物联网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53 浏览:348

钱雨1 肖立波2 文钧雷1 焦捷1 徐昕2 张涛2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7期

摘要:
面向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考虑到终端在功耗、成本、生命周期等维度的特性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可重构架构流处理器,该处理器基于动态重构模型,适合于承载深度学习算法,从而为智能物联网提供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资源效费比、长生命周期等,既利于智能物联网产业的应用,也有利于促成我国在半导体领域上的产业突破。

直行非机动车与右转机动车的避让行为研究 下载:86 浏览:274

魏瑞良 邓院昌 梁嘉豪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交叉口交通冲突是造成交通拥堵和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着重研究直行非机动车和右转机动车之间的冲突,探究影响非机动车避让行为的因素,包括骑行者的性别、年龄、冲突点位置以及机动车车型等。对实际交叉口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非机动车避让行为与上述因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避让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选取16PF量表中的3个人格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骑行者的避让行为选择。最后,据此提出改善交叉口骑行环境,提高非机动车穿越交叉口安全性的具体措施。

互联网化转型战略研究 下载:90 浏览:502

鲁维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6期

摘要:
纵观产业发展趋势,从消费面来看,我们进入了超级个性化时代;从生产面来看,成熟产业增速放缓,未来跨界竞合加剧,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创新总是发生在产业边界。通过分析DICT(数据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界互联网化转型的典型实践,提出运营商互联网化转型的体系演进思路,概况出产业界互联网化转型的基本策略。

智慧城市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探讨 下载:30 浏览:309

万强 《当代市场营销》 2020年5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智慧化的城市建设的重要性逐渐突显,智慧城市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的融合也成为智能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政府部门应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明确具体内容与实施路径,找出存在问题,加强工作实践,采取有效措施,为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网络安全态势浅析和安全技术趋势展望 下载:66 浏览:265

王海涛 向婷婷 王雪梅 《数据与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当前,网络安全已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关系到个人隐私和企业的利益,已与公共安全紧密融合在一起,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硬实力。首先,从宏观上通过实际案例概述了全球所处的网络安全态势。然后,总结分析了近年来网络安全领域的显著特点和演变趋势。进而,从工业互联网、数据隐私和新兴技术等角度对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存在的技术挑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全文进行了小结。

面向智能发电的数字孪生技术及其应用模式 下载:21 浏览:268

房方 张效宁 梁栋炀 王庆华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发电过程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化建设是推进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结合数字孪生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剖析了智能发电的概念与体系,并给出面向智能发电的数字孪生定义,通过功能映射,构建了智能发电系统的数字孪生架构。提出了在智能发电系统中部署数字孪生技术的一般性方法,对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研究结果可为数字孪生技术在发电领域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智慧执法平台体系建设与创新应用 下载:67 浏览:474

苏畅 马旭超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5期

摘要:
移动执法领域正逐步进入互联网新时代,现有的执法平台已经难以满足大范围、高层次的信息整合与信息共享,难以提供全面高效的应用支撑并形成健康有序的应用生态体系。文章针对该现状,提出一种智慧执法平台支撑建设体系及创新应用建议,在智慧执法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之上,采用创新关键技术,对应用开发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予以支撑保障。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