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伏沙地草原区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措施 下载:89 浏览:473

王天宇1 王硕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9期

摘要:
伏沙地草原位于典型草原与沙地过渡地带,其表层生长植被,腐殖质富集,下层为沙母质层。伏沙地草原表层一旦被破坏,即可形成伏沙地破口,若无有效防护,破口在风蚀、水蚀作用下向外围延伸,导致伏沙地草原迅速沙化。以锡盟—胜利1 000 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为例,探讨输电线路工程在伏沙地区域的水土流失特征,总结水土保持管理经验和治理措施,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区域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相关问题探讨 下载:73 浏览:510

张长伟1 马美景2 王一峰1 王志刚1 赵健1 张平仓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9期

摘要:
结合区域水土保持方案评价的作用,通过分析武汉市工业园区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流失方案编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①武汉市工业园一级分区应根据产业园规划划分,二级分区根据功能性质划分,三级分区根据施工特点划分;②在满足《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 50434—2018)要求的六项指标的前提下,建议增加透水比、下沉式绿地比率和雨洪利用率等水土流失防控指标,并细化林草覆盖率指标;③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

北疆农田防护林衰退现状及治理对策——以石河子市150团为例 下载:89 浏览:481

曹尤淞1,2 李生宇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9期

摘要:
北疆的准噶尔盆地风沙活动频繁,盆地边缘营建的防护林极大地改善了区域环境,保障了绿洲内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但受2000年以来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影响,部分区域防护林出现了严重的衰退状况。通过实地踏勘走访,结合Google Earth卫星影像资料,对石河子市150团的防护林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防护林主副林带间距过大,大部分林网残缺不全,衰退情况严重。此外,防护林的衰退使农户遭受严重损失,对农户承包经营防护林的积极性造成了消极影响。通过进一步研究,总结出导致防护林衰退的主要原因为病虫害严重、林带水分补给状况差、防护林混交比例低等。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合理布设林网、混交林代替纯林、改进灌溉措施等治理对策。

山区表土剥离与利用技术探析 下载:82 浏览:484

梁德栋1 王娇2 辛诚澍3 聂顺新1 陈展彦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8期

摘要:
表土是珍贵的资源,表土剥离是有效保护表土资源和促进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目前表土剥离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农田,而山区有关研究和工作开展得较少,更缺乏有关技术和标准。延庆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将在延庆松山小海陀区域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市政配套工程。为落实绿色办奥理念,建设单位在延庆赛区开展了表土剥离与利用工作。表土剥离与利用是赛区生态保护、近自然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的关键。介绍了表土剥离与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赛区表土剥离范围和厚度、存放及防护、表土利用原则等,为山区表土剥离利用进行生态修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案例。

平邑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优势和发展对策 下载:68 浏览:428

李继军1 田增刚2 高开通1 刘雷1 张晓磊3 毛百华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8期

摘要: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今后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巩固和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从政府引导、治理基础、机构人员、技术素养等方面分析论证了山东省平邑县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多重优势,并在资金筹措、设计理念、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临洪小流域(湿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设计研究 下载:79 浏览:482

程建敏1 李沛2 徐天文3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8期

摘要:
湿地是地球表层最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在湿地区域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战略对策和措施,将湿地保护及景观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对接生态文明战略目标,将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建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可使小流域内的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以连云港市临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湿地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

土壤侵蚀因子变化对县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的影响 下载:91 浏览:490

赵帮元1 张建国1 张栋1 樊义佳2 高璐媛3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8期

摘要:
侵蚀因子的变化必然导致侵蚀模数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水土流失强度等级的判定。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选取甘青宁黄土丘陵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塔里木河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的部分县/市,分别分析了降雨侵蚀力因子(R)、耕作措施因子(T)和植被覆盖度(FVC)的变化对年度水土流失面积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R因子变化对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有较大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T因子变化对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有一定影响,且与区域内的耕地面积等密切相关;FVC变化对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影响较小,且对水力侵蚀区的影响要高于风力侵蚀区;上年度水土流失面积基数对水土流失面积变幅有一定影响。因此,进行水土流失目标责任考核时,建议规划期内保持R、T因子值不变,并对上年度水土流失面积较大的县(市)适当降低考核比例。

USLE/RUSLE中水土保持措施因子研究进展 下载:88 浏览:501

黄杰1 姚志宏1 查少翔2 肖培青3 王勃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7期

摘要: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及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是USLE/RUSLE方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依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5种估算P因子值的方法,包括小区和小流域资料法、美国农业部手册查询法、基于RS和GIS提取法、USLE/RUSLE方程反求法、经验模型方程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P因子的研究提出展望。

山地丘陵区小流域次降雨产流产沙过程研究 下载:82 浏览:496

李红1,2 任兵1,3 周明华1 马菁2 江南1 王勇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7期

摘要:
为探究山地丘陵区小流域次降雨的流量与含沙量响应过程,选取四川省盐亭县万安小流域和其内嵌套的苏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8年7月12日次降雨过程中降雨-流量-含沙量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本次降雨的降雨量较小,流域面积较小的苏荣小流域流量峰值出现时间稍稍滞后于降雨量峰值出现时间,含沙量与流量响应迅速且变化趋势一致;面积较大的万安小流域,汇水速度较慢,径流携带泥沙能力较弱,表现出含沙量与流量无显著相关的特性;万安小流域径流输沙模数远小于苏荣小流域,苏荣小流域平均输沙模数为万安小流域的30多倍。

气田井场植被恢复区域植物种类优选研究 下载:82 浏览:491

同霄1,2 马国伟1,2 朱妍1,2 蒋继辉1,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7期

摘要:
植被恢复是油气田开发区域井场生态恢复的基本措施之一,植被恢复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恢复区域适种的植物种类。在调查苏里格气田井场周边乡土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归纳得到了影响井场植被恢复的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植物优选的层次结构模型,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构建判断矩阵,通过层次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后,计算得到备选植物的适种程度排序,结果表明,沙蒿和赖草2种植物最适合苏里格气田井场种植。

无锡市降雨侵蚀力分布规律分析 下载:65 浏览:503

周敏1 陈晶晶2 于文祥3 焦芳芳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6期

摘要:
以无锡市21处雨量站1992—2016年的日雨量数据等为基础,运用章文波等修订的日雨量侵蚀力模型计算降雨侵蚀力,分析了无锡市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并提出了基于年侵蚀性降雨量的降雨侵蚀力简化算法。结果表明,无锡市降雨侵蚀力随月份先增加后减小;随年份总体呈增加的变化规律,但不是单一增长,而是三段式变化;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南部高于东北部,最高值是最低值的1.5倍。利用无锡市10个站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年侵蚀性降雨量与年降雨侵蚀力之间的三次曲线拟合方程作为简化算法,经验证可以用于无锡市年降雨侵蚀力计算。

密云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的实践与思考 下载:81 浏览:510

王世雷1 王奋忠1 周宁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6期

摘要:
自2015年被水利部列为北京市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唯一试点单位以来,密云区结合自身实际,与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和区委党校密切配合,开展了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活动,共开设水土保持培训班8期,培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新招录公务员915人次。水土保持国策宣传进党校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强化了学员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意识,为密云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总结了密云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的经验,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解决对策。

基于生态效益定量分析的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经济评价 下载:72 浏览:467

杨桦楠1 李金路1 高柳威2 李伟超1 赵廷宁2 冀晓东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5期

摘要:
随着生态防护技术在公路边坡的广泛应用,生态护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对生态护坡缺乏系统的经济评价体系,其价值及优势没能更直观地体现出来,影响了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从生态效益的角度对生态边坡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量化,分别以吸收CO2释放O2、吸收SO2、滞尘、涵养水源、景观提升等方面的价值估算,结合工程原材料制作释放CO2造成的污染,并考虑工程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对生态护坡进行经济评价,利用经济学基本原理,提出具体的定量估算方法。实例分析表明,当条件适合时,生态护坡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不同形式的生态护坡模式之间经济效益存在差别。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动态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及应用 下载:83 浏览:485

赵洁1 边峰1 陈培2 李昊1 杜卿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5期

摘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深入应用信息化技术势在必行。在分析如何更好地落实水利部提出的"水利行业强监管"总要求,实现监管"全覆盖"的基础上,介绍了信息共享平台在晋陕蒙接壤地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中的应用,为提升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动态监管信息化水平提供新的借鉴。

关于新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下载:83 浏览:497

惠波1,2 王答相3 张涛4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4期

摘要:
淤地坝是适应黄土高原地区气候与水土资源条件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之一,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的原创性贡献,它不仅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效,更是一种独具特色、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方式,在拦泥淤地、减少入黄泥沙和确保黄河安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目前淤地坝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重点从"守底线、补短板、强监管"等方面着手,具体而言就是从除险、销号、转型、慎建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流域人、坝、水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建立淤地坝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体系和安全运用长效机制,合理运用飞检、暗访、群众举报、督查等多种手段和方式全面加强淤地坝监管,在短期内扭转淤地坝安全运用管理问题频发的现状,保证淤地坝安全运用和防汛安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曲靖市马龙区以奖代补试点工作经验与问题 下载:68 浏览:491

李婧1 常丹东2 孙中峰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4期

摘要: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速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以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调研活动为契机,探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工作经验与存在的问题。调研中发现以奖代补政策实施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有如下意义:①按项目进度进行分次报账,能够推进项目建设进度;②简化建设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③撬动社会资本,增加水土流失治理资金投入;④促进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建立;⑤提高中央资金使用效率,加速水土流失治理步伐;⑥与当地产业结合,实现建管用一体化。与此同时,以奖代补工作还存在政策宣传不够、流程还有些复杂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奖代补管理办法,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优化实施流程,完善项目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以奖代补工作机制。

全国水土保持功能年度价值评价研究 下载:87 浏览:458

王海燕1 丛佩娟1 冯伟1 鲍玉海2 贾国栋3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3期

摘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释义》对水土保持功能的定义,分析了水土保持设施、地貌植被所发挥或蕴藏的有利于保护水土资源、防灾减灾、改善生态、促进社会进步等作用的内涵。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国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现状,界定出水土保持功能价值概念。采用生态经济学计量方法,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分析各个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了水土保持功能价值评价模型。按照国家水土保持区划一级分区,适当考虑二级分区和三级分区,以及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站网分布概况,收集39个典型县(市、区)2016年度的土壤、水文、气象等观测资料,测算出其水土保持功能价值,进而推算至全类型区,再从8个水土保持一级分区的水土保持功能价值推算出2016年度全国水土保持功能价值,并在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对国家制定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对策提出了建议。

置换法在水土保持泥沙自动监测研究中的应用 下载:80 浏览:457

李军1 胡维银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2期

摘要:
依据《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GB/T 50159—2015),采用置换法测沙原理,研究制作自动测沙模型,获取浑水质量、水样温度等试验参数,结合预先测定的置换系数、清水质量等相关参数,代入程序设定计算公式测算含沙量,并分析模型设备测沙精度。结果表明:通过在自动测沙模型出水口取样烘干对比,模型测验精度达到了90%以上,且在一定范围内,水样含沙量越大测验精度越高。置换法原理可以应用于水土保持泥沙自动监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计操作即可达到较高的观测精度,并且可以进一步开发延伸,实现监测信息化、数字化。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探析 下载:79 浏览:492

雷磊1 万昊1 魏金祥2 胡克志3 白晓春1 丁德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2期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增加,电网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剧增,而输电线路建设将不可避免地扰动原地貌、破坏沿途地表土壤和植被,造成一定的人为水土流失。在分析梳理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危害,总结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出开展该类工程水土保持各环节主要工作内容及方法,为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实现"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送电线路"目标奠定基础,为后期同类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江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研究 下载:77 浏览:496

李洪任1 谢颂华1 张利超1,2 喻荣岗1 宋月君1 莫明浩1 刘昭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1期

摘要:
江西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虽然通过多年的治理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全省性重要基础技术支撑成果,简述了江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总体状况,分析了全省坡耕地水土流失成因、特点与危害,并对坡耕地资源进行了评价与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江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与措施,对于更好地推进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