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研究 下载:94 浏览:1667

张振华 《农业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种植技术已不足以满足现实农业生产需求。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阐述了作物增产的关键因素,并深入探讨了技术要点和推广措施,同时还就作物增产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以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种植业中价值的探讨 下载:97 浏览:1779

王娜 《农业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本文全面探讨了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种植业中的价值以及提升其价值的措施。首先,农业技术推广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环境、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次,政府支持、科研院校推广、农民技术员培养以及法律法规健全是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价值的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完善的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河套灌区红花适宜播种期和密度的研究 下载:24 浏览:482

李彬瑞1 温晓亮1 靳存旺1 范霞2 苏化州3 段玉4 《农业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红花耐旱、耐盐碱、耐寒、抗病,喜欢阳光充足、气候干燥的条件,河套灌区特别适宜红花的种植。为了明确红花的适宜播种期和种植密度,2017年在五原县轻度盐碱地开展了红花的种植密度和播种期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红花的株高影响不大,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茎粗有显著影响,4月5日播种的茎粗最粗,种植密度越稀茎粗越粗。在河套灌区播种期为4月5日时,红花花丝产量和籽实产量均最高,随着播种期推迟产量降低。种植密度与红花花丝产量和籽实产量之间均呈较好的二次抛物线相关关系,获得最高花丝产量和籽实产量的种植密度分别为9.13万株/hm2和9.28万株/hm2。为了采摘方便,采用宽窄行种植更好,即采用1.2 m地膜,1膜4行,膜上行距30.0 cm,膜间行距60.0 cm,株距25.0 cm,既保证了种植密度,又方便采摘。

全基因组分析盐胁迫下水稻转录因子的表达 下载:28 浏览:461

朱长保1 刘志2 徐辰峰3 刘仁梅3 林中正4 成立瑞4 《农业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为研究盐胁迫对水稻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整合GEO数据库中关于水稻盐胁迫相关的基因芯片信息,利用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结果显示:敏感品种有10个转录因子转录水平表达方向一致(8个上调表达,2个下调表达);耐受品种有10个转录因子转录水平表达方向一致(2个上调表达,8个下调表达)。1个转录因子HSF在敏感品种和耐盐品种间表达方向一致。盐胁迫下水稻转录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不同水稻品种既表现品种特异性,也存在部分重叠。该结果为进一步分析水稻转录因子在响应盐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三抗体夹心酶联试剂盒中南芥菜花叶病毒阳性对照替代物研制 下载:51 浏览:484

赵世恒1 高润蕾2 张光3 李雪娇4 云晓鹏5 《农业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在研制的南芥菜花叶病毒三抗体夹心酶联(TAS-ELISA)检测试剂盒中,山羊抗鼠多克隆抗体能够起到很好的阳性对照作用,具有替代侵染性的南芥菜花叶病毒的功能,可以监控整个酶联反应体系是否正常工作,避免了检疫性南芥菜花叶病毒扩散到环境中去,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验证了研究的可行性。

抗向日葵列当新品种新农17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下载:67 浏览:486

苏雅杰1 王喜春2 云晓鹏1 兰海波2 杜磊1 刘文明1 张光3 白全江1 《农业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食用向日葵新品种新农177是由内蒙古蓝海新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R1040为父本、A1347为母本选育而成的三系配套杂交种。2015—2016年在巴彦淖尔市和新疆共8个点的区域试验中,单产分别为3 530.1 kg/hm2和3 480.6 kg/hm2,较对照LD5009增产41.84%和32.77%。生育期95~98 d,花期株高195 cm,茎粗2.7 cm,叶片26片,花盘倾斜度4级,花盘直径26 cm,分枝率0,花盘形状平盘,倒伏率0,折茎率0。全生育期无病虫害发生,列当寄生率为0。适宜在内蒙古、新疆、河北、黑龙江等向日葵列当为害地区种植。

种植绿肥作物对河套灌区盐碱土改良效果研究 下载:84 浏览:484

景宇鹏1,2 张建中1 李秀萍1 杜二小1 赵强3 白勇兴3 陈强3 刘梅3 伊风艳1,4 赵沛义1 《农业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为探求不同绿肥作物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以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土为研究对象,研究田菁、草木樨2种绿肥作物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连续种植2年绿肥作物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养分含量,其中种植田菁对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较为显著,土壤容重下降4.08%、总孔隙度增加5.08%;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较对照(CK)提高49.0%~49.4%,36.8%~68.4%,40.7%~43.8%,36.7%~44.8%,26.2%~36.5%。因此,在河套灌区通过种植田菁、草木樨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降低盐碱危害,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中种植田菁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优于种植草木樨。

宁夏引黄灌区水稻锌锰微肥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22 浏览:383

张丽1 耿荣2 任杨1 《农业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为了进一步优化宁夏引黄灌区水稻施肥方案、提高产量、提升品质,试验通过探究不施微肥(CK)、基施锌肥、基施锰肥、基施+喷施锌肥、基施+喷施锰肥5个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株高、产量因子、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明确其适宜种类及施用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基施+喷施锌肥处理水稻株高、穗长表现最好,采用基施+喷施锰肥处理水稻总穗粒数、结实粒数表现最好;基施+喷施锌肥、基施锰肥处理水稻产量分别比不施微肥处理(CK)增加了872.8,681.6 kg/hm2,增产率分别为9.09%和7.10%。稻米品质因子分析显示,基施锰肥或基施+喷施锰肥能够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垩白粒率、垩白度;在宁夏引黄灌区采用基施锌肥或基施+喷施锌肥处理能够提高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糙米率,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基施+喷施锌肥处理能够提高稻米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锌肥的施用采取基施+喷施水稻增产效果较好,锰肥采用基施水稻的增产效果较好。

子莲一年两季就地加代育种研究初报 下载:94 浏览:541

​郑兴汶1,2 徐金星1 黄伟发3 唐记平1 李丰平1 赖克强1 揭志辉1 邹东旺1 李通1 刁英2 胡中立2 杨良波1 《农业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通过在7月上旬至8月中上旬分期栽植子莲,考察了子莲植株的生长发育情况;结合不同年份不同杂交组合群体前3蓬莲子于8月中上旬前的成熟情况,研究了子莲一年两季就地加代育种。结果表明:在7月上旬至8月中上旬栽植莲子,出苗率高,均能长出立叶,部分植株能正常开花,尤其8月中上旬栽植的亦有植株开花,但莲子几乎不能成熟;栽植的所有莲株均可结有效种藕,种藕数量平均在5支/株以上,可作为繁殖藕,且后期栽植繁殖的种藕质量稍优于前期栽植的。2014年和2017年用种藕栽植的不同杂交组合群体在8月中上旬前均有90%以上的植株可收获2蓬以上的成熟莲子。因此,在广昌地区,子莲藕植当年获得种子并于当年8月中上旬前浸种栽植可产生繁殖藕种,从而可实现一年两季就地加代育种,缩短育种年限,加快子莲的育种进程。

宁夏农垦化肥零增长行动简述 下载:83 浏览:503

解艳玲1 杜伟2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本文对宁夏农垦近年的化肥使用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化肥减量的理念、任务、技术路径及垦区现行的做法进行了简述。

全生物降解膜的降解及其对马铃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23

​贺鹏程1 刘宏金2 魏静1 张怀平1 王玉龙1 张雷2 郭晓宇2 陆大连3 《农业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为筛选出适宜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气候条件和种植模式的全生物降解膜,探究不同全生物降解膜的降解情况及其对马铃薯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6种全生物降解膜为供试材料,以普通地膜(CK1)和裸地无膜(CK2)为对照,共设置8个处理,进行了不同全生物降解膜的比较试验。【结果】6种全生物降解膜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以T2和T4处理降解效果最好,T1和T3处理次之;在马铃薯生育前期,各覆膜处理的土壤温度均显著高于裸地无膜(CK2)处理(P<0.05),全生物降解膜的保温效果与普通地膜相比差异不大;各覆膜处理的大薯个数、平均大薯重、产量和商品薯率均显著高于裸地无膜(CK2)处理(P<0.05);除T2处理外,其他全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的平均大薯重和产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地膜(CK1)处理(P<0.05)。【结论】全生物降解膜具有代替普通地膜的生产潜力,就目前试验结果来说,建议在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生产中使用T4降解膜。

内蒙古东部区青贮玉米种植适应性评价——以阿荣旗的种植情况为例 下载:90 浏览:481

刘文景1 王玉芬1 李娟1 李金龙2 高丽丹2 《农业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为评价内蒙古东部区青贮玉米种植的适应性情况,该研究以先玉335作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10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丹玉402、北农青贮3740、京科青贮301、东裕120这4个品种的鲜草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但丹玉402、东裕120收获时乳线未形成,且易倒伏、易感病;京科青贮301株高为291.8 cm,且空秆率超过10%,因而不适宜在当地推广。适合在阿荣旗种植的品种为北农青贮3740,该品种熟期适宜,在产量、抗性以及农艺性状等方面均有较好表现,可优先推广。

河套灌区玉米一穴双株增密高产栽培主要技术指标的研究 下载:64 浏览:337

党久占1 赵娜2 赵强3 刘宇杰3 郝云凤2 张玉金1 李晓红2 冯君伟2 张光4 任孝忠4 刘晓燕3 《农业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运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于2017年和2018年对河套灌区玉米一穴双株增密高产栽培产量与密度、氮肥和磷肥用量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产量与各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以两年试验建立的模型进行优化筛选,获得河套灌区玉米一穴双株增密高产(产量≥16 500 kg/hm2)栽培技术措施的指标为:密度96 675~97 920株/hm2,氮(N)420.75~431.55 kg/hm2,磷(P2O5)288.30~299.70 kg/hm2。

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施比例对上海青生物量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09

​蔡武宁 李小艳 袁奇 朱坤 《农业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研究上海青最优氮、磷、钾肥料配比。【方法】结合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采用"3414"肥料效应部分方案设计上海青施肥试验,比较了不同施肥处理下上海青生物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N2P2K2的施肥方案下上海青鲜重和氮、磷、钾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且有利于维持土壤营养结构并防止土壤碱化,确定了N2P2K2的施肥方案效果较好。【结论】在此基础上以P2K2水平为基础开展氮肥效益曲线拟合,修正上海青最优施肥方案为2.373∶2∶2,此时可食部分鲜重和上海青氮、磷、钾含量均靠近极大值点,收益最高。

内蒙古阿荣旗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分布 下载:92 浏览:535

​平翠枝 罗方 张传玲 李晓东 王宇 《农业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内蒙古阿荣旗耕地质量。【方法】于2017年对阿荣旗12个乡(镇)以及农场和林场等耕地养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根据2017年阿荣旗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标准,全旗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51.14 g/kg,属于1级(高)水平;全氮含量为2.43 g/kg,属于2级(较高)水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44.01 mg/kg和255.29 mg/kg,均属于1级(高)水平。阿荣旗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各养分指标的变异系数在17.63%~37.76%,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有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1982—2006年相同点位的调查结果显示,耕层土壤(0~20 cm)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明显下降,有效磷含量有所提高。【结论】通过本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为加强阿荣旗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改良利用土壤、科学施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不同深松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下载:59 浏览:326

候伟峰1 张悦忠1 陈新宇1 孙继颖2 高鹏2 《农业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为了筛选出适合兴安盟地区玉米高产高效的耕作模式,于2017年在扎赉特旗设置3个深松处理(30,40,50 cm)与浅旋(CK)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对玉米生育时期没有明显影响;在玉米的生长发育期中深松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与对照相比有所提升,在降水较多的年份,深松处理的保墒效果更好、更加明显;深松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通透性能;深松处理的叶面积和干物质均大于浅旋(CK);深松处理的穗粒数、穗长、百粒重和单位面积产量均大于浅旋(CK),而秃尖长小于浅旋(CK)。在各处理中,深松30 cm和深松40 cm处理的单位面积产量显著大于对照(P<0.05)。从试验各项指标综合分析,深松30 cm处理的效果较好,增产效果较明显,建议在兴安盟地区推广深松30 cm耕作模式。

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运用 下载:68 浏览:478

刘凤芳 《农业研究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农业发展方面更应合理的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科学种植,提高农业种植效率,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打好基础。而且,我国目前已有很多地区实现互联网+农业种植模式,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说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玉米秸秆覆盖免耕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59 浏览:400

王丽军 《农业研究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优点和技术机理的描述,通过实验论证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机械化栽培技术增产原理。

内蒙古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及防治中的问题与对策 下载:93 浏览:534

张建平1 张福金2 王振3 秦济4 哈斯1 刘佳5 《农业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马铃薯是内蒙古传统优势作物,随着20世纪90年代面积迅速增加、产业蓬勃发展,其病虫害问题也越来越重。文章分析归纳了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病虫害不同时期的发生特点和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不同类型向日葵品种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差异性研究 下载:87 浏览:491

崔超1 王靖1 王海伟1 王海燕1 郑喜清1 邸娜1 李亚珍1 翟永胜2 《农业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为探究不同类型向日葵品种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差异性,试验选取9个食用型向日葵品种和4个油用型向日葵品种,进行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叶片SPAD值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食用向日葵以SH363产量为最高,达到了5.15 t/hm2,较平均产量高出28.43%;油用向日葵以TP261产量为最高,达到了4.34 t/hm2,较平均产量高出6.03%;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单盘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可以作为高产品种评价的参考指标之一,而单盘粒数与籽粒长度可作为衡量皮壳率的重要指标之一。该研究为筛选不同类型高产向日葵品种指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