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一种新型相控阵接收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79 浏览:428

高群福 《无线电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大规模相控阵系统天线数量数以万计,推广使用受系统开发时间长、外场升级不便和成本过高等因素的制约。提出了一种通用且可应用于不同阵列规模的接收组件实现方案,从射频输入,数字波束形成,最终通过光纤接口传输数据。详细描述了接收组件的硬件架构与接口的设计与实现,对工程应用以及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新型相控阵接收组件体积小、功耗低、性能指标高、可扩展性强,满足大规模相控阵系统的需求。

5G地面移动通信技术在低轨星座的适应性分析 下载:83 浏览:439

孙晨华 张亚生 王力男 赵伟松 《无线电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5G移动通信旨在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与2G/3G/4G网络相比,用更多维度的指标去描述,全新的生态系统,成为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国家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大项目的推进,低轨移动通信星座备受关注。主要从体系架构融合和地面5G技术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低轨移动通信星座系统的网络架构、协议设计以及空口传输体制,对我国未来要建设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天地一体化网络协议研究 下载:81 浏览:437

张亚生 孙晨华 谷聚娟 《无线电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协议作为网络高效运行的关键,需要与具体网络环境、应用服务相适应。卫星通信网络与地面网络运行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天地一体化网络协议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天基网络与地面网络的差异性,借鉴国内外空间信息网络协议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天基网络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增强空间融合协议体系,在该协议体系下异构卫星网络的用户可直接通过天地一体化网络实现业务互通。

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16APSK载波捕获算法研究 下载:83 浏览:455

冯晓文1 李庆坤1 任彬2 《无线电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针对在低信噪比情况下16APSK信号频偏捕获困难的问题,讨论了一种结合Kalman滤波和最大似然估计的非数据辅助频偏估计算法。该算法对包含载波频偏信息的相位序列进行最大似然频偏估计,通过Kalman滤波,降低了噪声对估计精度的影响。对结合Kalman滤波和最大似然估计的16APSK频偏估计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条件下,结合Kalman滤波的最大似然频偏估计算法可获得良好的性能。

单载波多信号分量导航信号检测性能评估 下载:84 浏览:475

杨建雷1,2 范广伟1,2 叶红军1,2 张璞3 张晓旭3 《无线电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在导航系统信号体制设计过程中,广泛引入了单频波多信号分量的设计思想,信号体制的检测性能评估是信号体制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基于上述考虑,分析评估了单频波多信号分量信号体制对导航信号检测性能的影响。以时分Alt BOC(TD-Alt BOC)为例,采用理论模型和蒙特卡罗仿真分析了采用1~4个信号分量联合捕获时的检测概率、接收机工作特性(ROC)曲线和平均捕获时间(MAT)。试验结果表明,多信号分量联合检测是一种较好的单载波多信号分量导航信号的检测策略,相对于单信号分量的检测性能,可提高检测灵敏度3~6 dB,降低平均捕获时间5%30%。

薄膜工艺制造误差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80

贾世旺1 梁广华1 刘巍巍1 邢伯仑2 《无线电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薄膜工艺具有加工高精度图形的能力,广泛应用于微波毫米波电路中。在设计薄膜滤波器等无源电路时,为了降低分析、计算难度,常采用理想模型,未考虑工艺制造误差及材料特性等影响,造成了实测值与计算结果有一定偏差。为了提高薄膜电路设计的准确性,对设备、人员相对稳定的薄膜工艺线各主要工序制造误差进行分析,通过大量实测数据,统计出了该工艺线制造误差范围,常规线宽偏差±4.5μm以内,关键线宽可控制在±2.0μm以内,线条厚度误差±20%以内。根据工艺制造能力,构建电路的三维多参数仿真模型,与理想模型进行对照,给出了薄膜工艺制造误差对滤波器电性能的影响,为今后准确设计滤波器等无源电路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应用结果表明,多参数模型与实测结果更为接近。

基于CUDA的双二进制Turbo码并行译码方法 下载:81 浏览:474

贾铁燕 《无线电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卫星回传信道数字视频广播(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Return Channel over Satellite,DVB-RCS)标准中回传信道采用双二进制Turbo码作为前向纠错编码(Forwar Error Correctiong,FEC),为了提升译码算法的运算速度,在Max-LogMAP译码算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CUDA)的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并行计算加速译码方法,其运算速度与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运行相比,提高了约20倍。

基于“太空篱笆”系统的大规模高速数据传输设计 下载:84 浏览:485

张海江1 田之俊2 《无线电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美国的"太空篱笆"系统采用了全数字相控阵体制,阵元规模庞大,其超大规模高速数据的稳定传输是系统设计的难点。在分析"太空篱笆"系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光纤分布式大规模高速数据传输架构,并介绍了数据传输架构组成及特点,对其中关键的稳定性设计方法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对整个数据传输架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数据传输稳定、可靠,有效保证了数据同步及异常自恢复。

基于SolidWorks Simulation的主板散热设计 下载:86 浏览:482

马建章 何新文 《无线电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针对高功耗主板,在使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分析底板散热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主板散热设计方案,通过仿真和试验进行验证。简要介绍了主板的结构形式以及散热方式。通过底板散热分析的实例,阐述了SolidWorks Simulation热分析步骤和方法,提出采用热管均温的方式提高底板的散热性。介绍了导热衬垫的特点,给出了导热衬垫的选型和导热系数的计算方法。最终确定主板散热设计方案,并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该方案科学、合理。

采用Weltch谱估计法的宽带频谱监测系统设计 下载:90 浏览:484

慈国辉1 李慧勋2 张红涛1 《无线电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通信过程中异常信号干扰和频谱资源利用紧张的问题,设计了频谱监测系统,FPGA进行数字下变频(DDC)和傅里叶变换(FFT),OMAPL138进行数据的运算及显示。针对实时频谱带宽较窄的问题,采用扫频和FFT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宽带频谱的采集分析。采用Weltch谱估计的方法,提高了在最小频率分辨率的频谱刷新速率。在FPGA硬件平台上进行仿真验证,测试结果表明,采用Weltch法的频谱刷新时间是直接FFT法的1/13。

平面阵低旁瓣波束形成方法研究 下载:92 浏览:496

周志伟 王志国 《无线电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实际应用中需要降低旁瓣电平的问题,对阵元数目为324的均匀平面阵列进行波束形成仿真,分析比较了基于LCMV算法的2种低旁瓣波束形成方法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2种方法都能够有效地降低旁瓣电平,提高主瓣和副瓣最大电平之比。在主瓣和副瓣最大电平之比相同的情况下,权值迭代方法与协方差矩阵迭代方法相比具有更大的波束增益。在迭代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协方差迭代方法具有更高的主瓣和副瓣最大电平之比。

遥感卫星在轨测试任务管控方法 下载:94 浏览:501

刘晓丽 张恒 王京京 《无线电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在轨测试任务特殊要求,通过分析当前卫星在轨测试期间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地面任务控制系统在轨测试能力支持必要性,设计了在轨测试任务生成、在轨测试项目管理等卫星在轨测试专项能力,对现有常规任务管控流程进行改进,在流程各环节灵活适应在轨测试任务特殊控制要求,通过多种解决措施,使在轨测试项目能够顺利有效执行,缩短在轨测试周期。

原子钟在线监测评估方法设计 下载:91 浏览:505

邓小波1,2 赵斌2 王铮3 《无线电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大型通信、测量电子系统一般配备2台或2台以上原子钟作为系统的时间、频率基准,互为备份构建主、备时频信号基准,以提高系统时频信号可靠性,保障系统连续运行。主备原子钟间虽然可通过相位比对、数据分析检测到原子钟工作状态异常状况,但是由于缺乏参考,难以通过时频系统本身区分故障来源,存在故障定位难的技术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中间振荡器的主、备用原子钟频率跳变检测、短期稳定度分析评估方法,为时频系统主、备用原子钟故障定位提供技术手段,提高时频系统故障判断准确性,并缩减系统故障定位、故障恢复时间。使用3台铷原子钟进行了测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时钟稳定度的评估,并可实现时钟频率跳变的故障定位。

一种新型毫米波功率放大器设计 下载:95 浏览:505

解冰一 李春辉 《无线电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针对现有合成方式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四路波导分支耦合器,具有驻波好、隔离度高和结构紧凑等优点。介绍了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结构和波导T型结的原理及设计方法,对无源网络进行了建模仿真,通过优化达到了功放设计所需的性能指标。对有源电路的装配工艺进行了简要介绍。基于4个16 W功放模块和四路功率分配/合成网络,设计了一种50 W毫米波固态功率放大器,在所需频段实现了大于50 W的输出功率,整机效率高于18%。

LCZ序列在多基地雷达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92 浏览:506

王钊1,2 王鹏毅1 苏卫民2 《无线电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正交波形设计一直是多基地雷达中的研究热点。将低相关区间(LCZ)序列引入多基地雷达,以该序列作为发射信号的回波信号与多基地雷达的发射信号进行匹配滤波以后,其相关输出在主峰附近将保持近乎理想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因此对强多址干扰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采用交织方法构造低相关区间序列,并给出了LCZ序列在多基地雷达中的应用方法及检测和估计性能的Matlab仿真,仿真结果表明,LCZ序列可以有效地解决多址干扰问题。

一种多进制LDPC编译码器硬件的实现方法 下载:91 浏览:508

张亚林1,2,3 树玉泉1,2,3 张金涛1,2,3 魏海涛1,2,3 张万玉4 《无线电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多进制LDPC码比二进制LDPC码性能更加优异,但编译码算法较为复杂,近几年针对复杂的校验节点的更新计算多位学者提出了多种改进算法。提出基于查表法实现直接编码算法,以TMM译码算法为基础,对其译码性能进行Matlab仿真验证,基于硬件实现提出多个关键模块的优化设计方案,最终实现的编译码器资源消耗小、吞吐量大。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的编译码器性能与仿真结果一致,设计方案正确、可行。

室外型S频段600W固态高功放设计与实现 下载:92 浏览:511

李少波1,2 罗又天3 《无线电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针对在执行航天测控任务时系统上行链路需配备功率放大器的需要,同时对比传统室内型高功放的优缺点,提出一种室外型S频段室外型600 W固态高功放的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同轴功率合成和均热板集成散热,整理了固态高功放设计过程中的核心技术,结合整机在系统中的应用给出了功放的测试数据并进行了分析。设计的室外型S频段600 W功率放大器已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双线极化天线极化误差分析 下载:55 浏览:502

王焕菊 韩国栋 《天线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天线的极化纯度是雷达或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在实际工程中,双线极化天线的非理想正交,导致天线具有较低的交叉极化水平,从而使得系统性能较差。针对该问题,对双线极化天线的极化误差进行分析,通过理论推导,给出空间合成电磁波的极化角与双线极化天线两正交通道的移相值、相位误差之间的量化关系。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证明了该极化误差分析的正确性。

LTE系统无线设备的安装技术研究 下载:71 浏览:520

邝立基 《无线电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在分析LTE系统无线设备的安装技术过程,技术人员要深入工作之中,结合有效的安装技术方法,科学地进行安装方案设定,加强安装管理,提高设备安装效率,从而保证LTE系统无线设备稳定运行。

行业用户5G无线专网组网技术分析 下载:83 浏览:880

郭雅静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4年4期

摘要:
针对行业用户对5G无线专网组网的需求及其技术实现进行了深入分析。行业用户期望5G专网能够承载多类业务、保障数据安全隔离与保护,并实现自主网络运维。在技术实现上,定制化网络切片技术、无线接入与传输优化以及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的运用贡献了极大的助力。通过5G无线专网组网技术的实现,能够更好的满足行业用户的需求,推动5G专网在数字化转型成功。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