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2013年12月华东地区持续性霾天气成因分析 下载:82 浏览:360

潘劲松1 李超2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2013年12月华东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的超过20 d连续重度霾天气过程。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华东地区大气细颗粒浓度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此次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持续机制和前期外强迫因子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华东连续重度霾天气和东亚中高纬阻塞高压活动密切相关。2013年12月白令海到鄂霍茨克海阻塞活动加强导致东亚地区天气瞬变扰动异常偏弱,贝加尔湖东侧弱高空脊长时间维持,我国东部地区受弱偏北风影响,大气扩散条件较差,有利于华东本地大气细颗粒物积累和北方霾粒子向华东地区输送。进一步研究表明2013年12月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活动偏强可能和前期热带印度洋暖海温异常有关。

华西秋雨趋势变化的年代际转折及其成因分析 下载:88 浏览:266

陈剀1 钟霖浩3 华丽娟2 陈文4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华西地区(25°N~35°N,100°E~110°E)是中国秋季降水主要地区之一。本文根据华西地区72站月平均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哈德莱中心海温及海冰资料,利用相关和回归等分析方法研究了1961~2014年华西地区秋雨的年代际变率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华西秋季降水年代际变率分解为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的P1时段(1964~1998年)和呈现上升趋势的P2时段(1998~2014年)发现,对应P1时段降水下降趋势的华西区域大气位势高度异常场具有西正东负结构,大尺度环流场显示为从大西洋东传经北极巴伦支—喀拉海区至东亚的准纬向波列,该波列体现了上游负位相NAO(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的调制作用。对于P2时段的降水上升趋势,其位势高度场配置与P1时段相反,而大尺度波列结构在欧亚大陆的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且整体偏西,体现了上游正位相NAO的调制作用。这种环流结构导致华西区域西北侧形成负异常中心,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进入研究区域。影响华西秋雨趋势转折的海温关键区位于热带中东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在P1时段,华西秋雨降水趋势与同期热带中东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P2时段,华西秋雨与前冬热带中东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存在显著负相关,前冬西北太平洋海温正异常也同时影响了华西秋雨的上升趋势。

安徽省农村黑臭水体成因及治理研究 下载:69 浏览:308

赵寅成 李为实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5期

摘要:
农村黑臭水体是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推进水污染治理任务,需加快落实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本研究针对安徽省农村黑臭水体现状和成因,从多个角度提出可靠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措施:统筹规划,分阶段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抓好结合,做好与当前各项重点工作及规划的衔接;建立"污染物治理链条"思维,狠抓行业各环节规范化管理;建立"类面源"概念,重点推进各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打通科技与应用之间的壁垒,制定推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模式。

关于建筑装饰企业资金管理的探讨 下载:73 浏览:460

盛红梅 《财会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而建筑装饰企业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也日益白热化。资金是建筑装饰企业运营发展的基础,企业在运营中要注重资金管理的实施,然而当前部分建筑装饰企业由于资金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机制设置不到位等,导致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成本控制难度大、账款回收不及时、资金集约力不足等现象,制约了企业的良性发展。2017年以来国家发布相关文件,对金融机构提出降杠杆、禁资金池等目标,且2018年美国打响贸易战,面对上游行业资金收紧及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建筑装饰企业要正确认识资金管理重要性,不断优化内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资金信息化等的建设,以加强资金管理,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探析了建筑装饰企业资金管理现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青藏高原东部河湖相沉积中的软沉积物变形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特征 下载:65 浏览:497

钟宁1,2 蒋汉朝3 李海兵2 徐红艳3 黄小龙1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期

摘要: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成因和触发机制是灾变沉积学的一个热点问题。除地震成因外,非地震成因也能够导致软沉积物变形。因此,区分地震成因与非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理解其变形过程和地质事件的关键。论文重点讨论了青藏高原东部河湖相沉积中地震成因和非地震成因(暴雨与河流冲刷、风暴浪、洪水、重力碎屑流、崩塌滑坡、落石沉陷、冻融作用等)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并对其形成特征、环境意义和区别标志作了初步的归纳和分析。此外,对同震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与震后相关的沉积构造关系进行了讨论。初步认为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一种层间的,变形尺度较小(一般为厘米级)的变形构造,并具有侧向连续性和垂向重复性,变形强弱和频率与之到断层的距离存在明显相关性。对青藏高原东部软沉积物变形的成因进行区分,有助于为正确认识该区的地震灾害类型和致灾机理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也可为更全面地认识该区的古地震事件提供新的依据。

江西石城国家地质公园龟裂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 下载:72 浏览:496

张鹏琼1,2 陈留勤1,2 郭福生1,2 潘志新3 刘鑫2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期

摘要:
江西石城国家地质公园的龟裂地貌主要产于晚白垩世河口组红色砂岩中,造型奇特、多样,形成许多象形景观,如龟寿石、松果石、鳄鱼石、仙人犁田等,引人注目。但是,对这些龟裂地貌的微观研究不足,导致对其成因的解释比较模糊。本次在野外用罗盘测量裂隙走向,同时采集砂岩样品进行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观察,分析龟裂地貌形成的原因。野外观察发现,龟裂地貌主要发育在颗粒相对均匀的厚层细粒砂岩中,可产在砂岩层面或其它暴露面上,向下延伸一般不超过15 cm。在偏光显微镜下,砂岩样品的碎屑颗粒主要为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性较好,填隙物中含有方解石胶结物。在扫描电镜下,颗粒胶结疏松,颗粒表面的溶蚀小孔和裂隙比较常见。结合国内外类似研究,本文认为岩性是龟裂地貌发育的基本要素,裂隙走向的玫瑰花图显示,断裂构造控制了一部分龟裂的形成,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在风化作用过程中,由于硅、铁、锰氧化物沉淀而在砂岩表层形成薄层结壳,后由于应力拉张使结壳破裂,形成细小的裂隙,流水沿着裂隙侵蚀使其扩大,最终形成龟裂地貌。最后,提出龟裂地貌的四个阶段演化模式。

鲁西石炭-二叠纪关键成煤期 古地理特征及成因机制 下载:84 浏览:433

黄兴龙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2期

摘要:
华北陆表海盆地石炭-二叠系聚煤作用研究较多,但是其古地理对成煤控制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对鲁西地区详细的地质资料分析发现,太原组沉积期受海平面高频波动影响,发育了障壁岛及潮坪环境,煤层发育以层数多、单层厚度小为特征。山西组沉积期海平面变化频率降低,发育了河控三角洲,煤层发育以层数少、单层厚度变厚为特征。

浅析广东省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及成因 下载:75 浏览:384

吴玉婷 叶洪恩 郭志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1期

摘要:
地热(水)作为水气矿产之一,是一种珍贵的综合性矿产资源,其功能多,用途广,且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广东省地热资源丰富,温泉点显示数量和地热能潜量均位居国内前列。本文对广东省地热资源分布现状、热储特征及地质条件等进行分析,简单阐述其地热成因,为广东地热工作提供基础认识,有助于全省地热工作的展开。

泉州市区臭氧污染成因初步分析 下载:45 浏览:439

谢瑞加 陈璋琪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5期

摘要:
臭氧已成为影响泉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最重要的指标。监测结果表明主要国控评价点位臭氧浓度基本一致,春秋季节是泉州市区臭氧污染较为严重的季节。为探明泉州市区臭氧污染成因,基于涂山街点位的臭氧、氮氧化物、气象因子和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结果,对泉州市区春秋季节臭氧浓度与前体物、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后向轨迹对涂山街点位的污染气团进行追踪。结果表明,无论春季或秋季,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紫外辐射相关性较高,与风速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温度、大气压基本无相关;春季主导风向为东南、东北偏东、东时,秋季主导风向为西北、西北偏北、北时臭氧易超标;春季臭氧防治应重视本地区污染源的管控,同时还应特别注意东北方向污染气团的传输;秋季臭氧防治应特别注意东北方向污染气团的传输;分析发现泉州市区秋季臭氧污染为VOCs敏感区。

华北地区雾霾产生的原因和分析预报 下载:77 浏览:420

黄永利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4期

摘要:
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通常伴随着工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华北地区作为我国传统的工业源地之一,自我国工业现代化开始就深受工业污染的困扰。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工业需求量的增长,华北地区的工业产值不断提高,重工业发展迅速,使得原本的环境问题更为恶化。其中空气污染尤为严重,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华北地区的居民健康问题,严重威胁着华夏民族的生存环境。因此,本文将从地形、环境、化学成因、污染源等方面对雾霾的成因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雾霾治理提供参考。

基于圈层异旋假说的地球暨地磁成因之探讨 下载:58 浏览:447

周会庄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4期

摘要:
地球最终由旋臂式漩涡状云团分层(体)逐步吸聚而成,先后形成各圈层及其过渡层。过渡层富含流体,起着"气垫层"作用,使得不同圈层(体)之间具有差异自转的趋势和可能。地核处于及其特殊的高温高压状态,其表面相对带电,在差异自转作用下形成运流电流,使核外产生地磁场。本研究基于毕奥—萨伐尔定律,建立了地磁场数学模型,系统阐释了地磁场的形成机理。地壳造陆-造山、剥蚀-夷平作用与地磁场阶段性长期变化密切相关。

跨境汇兑型地下钱庄的成因、特点及治理——基于福建情况分析 下载:54 浏览:249

周惠钦 薛严清 刘闽浙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跨境汇兑型地下钱庄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危害国家金融安全,且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为转移和清洗黑钱的通道。本文基于福建现实情况,深入剖析跨境汇兑型地下钱庄的成因,归纳其运作模式、特点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疏堵并举、标本兼治的治理策略。

云南大学留学生地方感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下载:79 浏览:479

蓝曼 赵文娟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以云南大学和云南大学所在的城市昆明为研究区,云南大学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SPSS 22. 0和AMOS 22. 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在高校、高校所在的城市2个空间尺度上对留学生产生的地方感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留学生对学校比对城市的感知评价更高。(2)性别、家乡地理位置、是否华裔3个因子在留学生地方感的各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地方感维度与作用结果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4)自然与物质文化环境、社交环境、功能环境是形成留学生地方感的主要因子。

基于多源数据的梅县区客家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与成因研究 下载:77 浏览:476

邓昊键 熊永柱 朱长柏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基于DMSP/OLS的夜间平均灯光指数数据、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和30 m数字高程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梅县区客家人口在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及通过坡度、坡向、高程、河流等地理因子探究其分布成因。结果表明:(1)梅县区的客家人呈集聚模式分布在梅县区的中部、东北部、西南部地区;(2)梅县区中部客家人口分布密集,东北部、西南部客家人分布较密集;(3)梅县区客家人口主要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坡向为阳坡的地形因子适宜度指数较高的区域,97. 89%的客家人居住在坡度0. 5°~6°的区域内;(4)梅县区内客家居民点密度与河流密度成线性正相关关系,河流密度对客家人口分布的影响较为显著。

高氟地下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下载:67 浏览:490

刘莉莉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12期

摘要:
从我国高氟地下水的实际分布情况来看,北方地区是高氟地下水的主要分布地区,很多人因为饮用该种地下水而出现一定的疾病,对当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地下水的高度集中需要经过一系列较为复杂的化学过程。本文以鲁西南地区的水质调查为例,对高氟地下水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成因及监控措施探讨 下载:74 浏览:483

何巧君 《财会研究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日益深化,企业风险监管逐渐成为提升服务与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财务风险是企业管理风险的特殊表现形式,其识别、应对与反馈有效性直接决定了风险对企业管理效能的影响严重性。且信息化环境的复杂性与无边界性,致使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监管显得尤为必要。为此,本文试图基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内涵、特征及类型等基础性阐释,着重总结与归纳风险的内外部成因,并结合信息化提出具体的风险监管措施。期望本文结论对企业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启示。

阜平县跑马滩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下载:76 浏览:485

刘贺军1 李晓乐2 吴玉涛2 于鸿坤3 杨为民4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10期

摘要:
跑马滩滑坡位于阜平县跑马滩村北坡,属薄皮式松散堆积层滑坡。2016年7月19日,阜平县普降暴雨,该滑坡发生失稳下滑,对滑坡前缘跑马滩村居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基于野外调查、勘查测绘和室内测试,剖析了跑马滩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对其进行了稳定分析并提出防治建议。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车辙防治措施效果评价 下载:42 浏览:475

葛浩 张迪 刘旭东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结合云南省某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对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车辙病害进行调查与成因分析。依据相关研究成果,选取路面中面层作为该高速公路长大纵坡段抗车辙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对4种不同类型的抗车撤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和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效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河南省固始县陈集磷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下载:11 浏览:340

李磊磊1 李天成2 李随领1 《低碳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矿区位于华北坳陷南部边缘驻马店-淮滨凹陷的东南部。地表为大面积第四系黄土覆盖,下部基岩为寒武系辛集组白云质灰岩、石英砂岩、炭质页岩、泥质砂质页岩。本矿床属沉积成因磷块岩矿床,矿体主要受地层控制,顺层产出。本文对该区矿床地质概况及矿层地质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浅析,并指出寻找此类矿体的方向。

云南白水江流域一次暴雨洪水过程成因分析 下载:91 浏览:499

李华宏 陈小华 许迎杰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利用自动雨量站及水文站观测资料、卫星云图、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7年8月24日至25日发生在云南白水江流域的一次严重暴雨洪涝灾害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次此灾害是一次由流域暴雨引发的单峰型洪水过程,"天鸽"台风减弱后的热带低压及其北侧的倒槽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低压外围来自南海的东南气流为暴雨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供应,台风倒槽为强烈的上升运动提供动力条件。影响天气系统深厚,流域内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是导致白水江连续17个小时出现超警戒水位并引发严重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过程期间,垂直速度特征、卫星云图上螺旋云带分布及对流云团的监测情况有助于解决台风低压外围暴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的难题。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